写作评价量表:逆向设计原则下的阅读支架

2024-01-08 10:23张芹张敏
语文建设 2023年11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

张芹 张敏

【关键词】写作评价量表;逆向设计;阅读支架;自然科学论著;《自然选择的证明》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的《自然选择的证明》一课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因为涉及较多的科学术语和专业概念,加之它是科学论著的汉译本,概念与文法的差异也造成阅读隔阂,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本文以《自然选择的证明》为例,尝试将教学目标与自然科学论著的写作特征有机结合,借助写作评价量表这一载体有效指导文本研读。通过“设计评价量表—以评促读—读写相生”三个环节,用评价来逆向推动深度阅读,建构自然科学论著的新型阅读支架,探索学生本位的自然科学论著阅读的有效路径,在推动学生思维进阶和素养提升的同时,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落实。

一、以终为始,设计评价量表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的要求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原则,可以明确《自然选择的证明》的教学目标是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通过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和理性思维。具体如下:

(1)把握文章语言准确精练、逻辑严密的特点。

(2)学习体验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3)拓展阅读,将阅读结果以写作评价量表的形式呈现。

(4)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和理性思维。

教学目标是预设的阅读结果,其中隐含了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展现了教、学、评的应然关系。只有与教学目标和实践活动高度对应的评价任务才是客观、可靠的评价手段。

评价量表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估或等级评定的一种标准,能够提供及时、有意义的反馈,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真实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设计科普小论文写作评价量表,是《自然选择的证明》整个阅读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环节。其中写作评价量表的层级设计参照了彼格斯的SOLO 分类理论[1](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这一理论是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是通过可以观察的结构化图式来描述学习成果的一种等级性评价方法。它由低到高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五个思维层次。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学首先从科普小论文写作入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科普小论文样本发现其写作特征,将其作为评价维度进行具体的任务描述。依据SOLO 分类理论,师生通过共同讨论将科普小论文的写作策略具体化,将《自然选择的证明》的教学目标细致化,进而确定科普小论文写作评价量表的基本结构:“评价维度—任务描述—评价层级—自我评估”。(见表1)

这一设计旨在打破即兴式、碎片化课堂评价的藩篱,将评价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使评价任务、教学目标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以写作评价量表来有效指导文本研习,逆向推动深度阅读。尤其是将学生置于评价活动的中心,打破了以往由教师主导评价的局面,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设计写作评价量表,这是教育权利的一次再分配。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互动,教师通过写作评价量表将教学目标展现给学生,进行监控与反馈;学生通过样本研习参与写作评价量表的设计,明确教材要求、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做成事情、形成能力、提升素养。

可以说,将写作评价量表具体运用到阅读活动中,是逆向设计原则下促进阅读教学有序发展的有益尝试。相比于“目标—活动—评价”的常向设计,逆向設计原则下的写作评价量表更强调以终为始、逆向推动。教学的几个阶段设计为:明确预期结果(教学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标准(写作评价量表)与表明目标达到的证据(学生表现);开展文本研习;读写相生,进一步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效度。这种学生本位的设计思路不仅是基于深度解读高中新课标的有效设计,还是对自然科学论著阅读路径的创新尝试,更能凸显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以评促读,深度研习文本

写作评价量表这一阅读支架的设计出发点是将评价融入阅读过程,通过考查学生文本研习的深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改进学生的阅读策略,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以评价逆向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地开展《自然选择的证明》以及更多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因此,所有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实践活动的原点都是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任何对文本的文字解码以及对文本的深层加工都指向对文本的使用,都需要引导学生以文本为阅读原点进行深度研习。只有在与文本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经验、阅读策略和思维品质,才是学生思维进阶和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

依据科普小论文写作评价量表的评价维度和任务描述,学生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五个思维层次具体理解阅读策略,通过写作评价量表逆向推动文本的深度研读。

前结构阶段:学生明确文本的写作目的与相关背景,通过阅读文本标题、作者达尔文及“进化论”等相关知识链接,了解《自然选择的证明》的论题就是证明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并以此作为写作基点,贯穿全文。

单点结构阶段:学生需要快速阅读文本,找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标注,并能厘清《自然选择的证明》是通过对生物的地理分布、古生物与现存生物在组织结构上的关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等各种现象进行深刻阐释,进而证明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多点结构阶段:学生细读文本所有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列出文本结构大纲;学生往往会借助关键词句制作树形图、鱼骨图、括号图、流程图等思维导图形式,来展示《自然选择的证明》的组织形式和内在逻辑,判断作者支撑观点的证据是否充足。

关联结构阶段:达尔文非常擅长推理论证,在《自然选择的证明》中充分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尤其是因果、条件、假设等多重复句的综合运用,展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关联结构阶段,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估自然选择理论的科学价值,分析其在生物学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抽象拓展结构阶段:学生依据自己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以及小组讨论的结果,将阅读过程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应用到个人生活当中,尝试通过自然选择机制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或进行人生规划等,呈现自己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个性化理解。

这一教学设计将写作评价量表安排在实际阅读之前,是逆向设计原则下的一种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进行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能力自评。这是评价与阅读过程的相融共生,有助于推动学生加深文本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以评促写,实现思维进阶

除了口头的表达交流,更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是写作。基于以上两个环节的活动,从写作实践出发,通过以评促写、以写促读的任务设计,可以再次审视写作评价量表对文本研读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生完成《自然选择的证明》深度研读之后,可再以写作评价量表提供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写一篇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探究性文章。写作内容是写作评价量表指导下的个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必然包括评价量表的几个重要维度,力求让阅读达到SOLO分类理论要求的“抽象拓展结构”思维层级。

这种在写作评价量表指导下,以提高阅读效度为宗旨设计的任务,既不同于单纯的为写作而写作,也不同于常规的以读促写,而是一种服务于文本阅读的以写促读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写作评价量表为依托,以文本研读为任务,以写作为手段,力求通过以评促写、以写促读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反思并调整文本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实施过程,检验写作评价量表逆向推动的价值,研判阅读过程的得失以及阅读结果的效度,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发现不足,从而获得深度研习自然科学论著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从写作实践层面加深对科普小论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更有效地利用写作评价量表的评价维度来推动科普小论文的写作训练,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也必然推动学生提升实用类文章写作素养,真正实现读与写的有效对话。

以评促写、以写促读的任务设计,正是学生对写作评价量表指导下的文本研读的全面复盘,是学生对阅读过程进行的自我监测与调控,并能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现对阅读结果的自我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品质也随之发展,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会更加深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会得到较大提升。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
理解为先的逆向设计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为理解而教
微型商用车发动机舱盖的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气缸盖的三维扫描及逆向设计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陶瓷产品的数字化逆向设计分析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