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金融的研究体系建构
——从现实到理论再到方法

2024-01-09 06:51朱博文
齐鲁艺苑 2023年6期
关键词:艺术品建构资产

西 沐,朱博文

(1.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陕西 西安 710065; 2.湖南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艺术金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及科技融合创新的不断迁变,已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新时代艺术金融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强劲的现实需求与传统艺术金融的供给能力存在严重的扭曲与对接的鸿沟,形成艺术金融供需的非均衡状态。

面对上述困境,当前有两种突破路径可供选择。一种是居于现有的传统基础进行创新,但由于新需求与新科技融合发展的冲击,这种“非本质化、范式化变革”的修补已难于应对快速发展的现实实践。另一种是根据宏观经济基础和科技融合趋势,以及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发展格局状态,在发展中通过基于数字新基础设施基础迭代不断创新来解决当前艺术金融发展中的现实矛盾。显然,后一种路径最有能从本质上扭转当前艺术金融发展困境的优势。

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并在经济领域取得惊艳成效。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入,新基础设施的升级迭代,使得艺术金融的业态进入转型、解构与重塑期。传统形态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战略共识,在进入数字艺术金融新时代时得到深化和拓展,使得数字艺术金融理论建构与生发、数字艺术金融方法创新与发展等具有新的场景与可能。在此背景下,数字艺术金融的理论建构、方法创新及实践前沿需要全景审视与系统建构。

一、艺术金融发展的战略共识

经济与艺术交互发展至今,基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相关论述[1](P1-30),应深度挖掘文化艺术产业和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相互之间特殊关系。在此种背景下,艺术金融产业[2](P1-10)便正式获得学科身份,并得以被进行系统的学理分析与研究。所谓艺术金融从广义上而言是一个将艺术品资源化、资产化、金融化的服务过程,其核心是以艺术品资产为基础与纽带的投融资形式及其服务。这种服务过程包括产品、方法、支撑体系等多种服务形式与业态。具体指在艺术作品创作、流通、消费、服务及价值实现过程中,通过金融机构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及其服务的总称。艺术金融包括艺术银行、与艺术品相关的投融资和筹资、为艺术品投资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3](P52)。对于艺术金融产业而言,由于存在艺术金融产业本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发展的内部要素与结构、产业分布及产业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多内容的问题,故而造成艺术金融产业研究对象复合化,研究结构复杂化[4](P3)。艺术金融及其概念自诞生以来,经过传统形态的实践探索,理论的不断系统化到目前新时期新形态的发展演变,已形成较为清晰的战略共识与逻辑主线。

(一)艺术金融的终极目标:提升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

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最终目标可以拆分为以下两个:一个是通过提升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来提升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另一个是通过提升价值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升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水平。

1.价值发现能力

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状态,不同历史阶段与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方式、方法存在差异,而且其影响艺术品及其资源的因素与机制也尽相迥异,其价值需要在精神消费成长过程中得以最终实现。这就意味着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与形成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多样化与复杂性。而在该过程中,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管理可谓极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资源的价值发现本身需要系统而又严格的价值管理;二是实施价值管理本身也是发现与挖掘艺术品及其资源的重要方面与手段,这可以消除其价值发现与实现过程中的“盲点”。所以,发展艺术金融的目的不仅仅是其本身规模的拓展与壮大,而是利用产业及市场机制的方式、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推动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的发现能力并实现其价值。

2.价值发现水平

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发现水平的提升需要靠价值管理得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就是以金融创新推动资源资产化,开展艺术品资源资产为中心的资本运作,为转型寻找新路径、新机制、新动力[5](P107),其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立资源向资本、资本向产业流动的有效机制与环境;二是通过管理手段发掘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三是实现价值整合;四是提升价值;五是通过发挥杠杆撬动作用、聚合带动作用、内生促进作用与风险保障作用来实现其价值;六是通过推进“资源资产化”,发挥市场及产业的主体作用,建立多层次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的建构能力,不断放大其价值。

(二)艺术金融发展有其内在主线

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主要经历以下几种形态: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品形态、艺术商品形态、艺术品资产化形态、艺术品金融化形态以及艺术品证劵化形态(大众化形态)等。最初,艺术品主要以收藏、鉴赏、学习、交流为主要目的,导致艺术品流通消费囿限于少数群体。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与经济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为获取艺术品价值就必须通过交换让渡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传统艺术品市场结构因此得以改变,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的人群则成为市场主流群体,艺术品商品化进程由此开启。由于艺术品市场继续发展、艺术品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将注意力更多转移到精神需求领域,加之世界金融危机冲击让艺术品在资产增值与保值方面的优势作用得以凸显,导致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趋势得以深化。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资本金融市场,解决艺术品资产评估与定价问题,积累艺术财富,就需要有一个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建构,即积极推进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发展进程。证劵化是实现艺术品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利用金融产品(服务)及平台对艺术品资产的证劵化,降低了艺术品的投资门槛,让更多缺少专业知识的投资人很便利、安全、低成本地开展投资活动。

从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历程可见,艺术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呈现出一条由资源化——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劵化(大众化)的主线,这决定艺术金融的提升并非是由一种形而上逻辑关系构造而成,而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结果。

(三)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

艺术品及其资源特质决定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最为关键的是要建构与其资源特质相适配的风控机制与体系。

1.资源特质决定艺术金融是特种金融

艺术金融产业具有一般金融业的共同属性,如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等。然而除此共性组成部分以外,艺术金融产业的基本特性及其行业规律与行为更主要是取决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本体特性。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质是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逻辑起点,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多元化特质,导致不同类型艺术资源的认知、评估、定价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对于不同类型艺术资源的认知和价值判断也会出现歧义,该价值构成体系决定传统资源认知判定方式对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不适用性。因而,艺术金融产业有其内在独特的发展规律,是一种特种金融形态。

2.建构与资源特质相适配的风控机制与体系

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有性质及其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薄弱,使得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发生概率更大,这决定艺术金融在风险管控方面要建立相适配的风控机制与体系。首先,艺术品及其资源的非标性特质决定风控机制与体系具有特殊性与创新性。其次,艺术品及其资源独有特质决定艺术金融创新发展需要多层次、长链条的支持与保障,这就需要更新的风控机制与体系。最后,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构成的特异性,决定艺术金融创新发展需要功能更为综合立体的风控机制与体系。

(四)艺术金融生发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

经过长期探索发展,当前艺术金融已建构出自身一套创新发展的逻辑与体系,这一逻辑及其体系保证了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认知性与规范性。

如图1所示:艺术品及其资源在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架构下通过支撑服务体系进行确权、估值、定价,这将完成艺术资源到艺术品的资产的转化。通过资产化变成的艺术品资产再与金融体系进行互动,通过艺术金融产品的设计创新,并与市场与产业机制的相关运作,艺术品的资产价值得以进一步显现,艺术资产也就转变为艺术品的金融资产。随着艺术金融化深入发展,政府、艺术机构、艺术市场、社会中介与产业支撑机构和各种金融主体介入艺术金融,则需要对艺术金融资产进行有效、规范化管理。艺术资产管理这一业态又具体分为三种业态形式:一是理财,二是资产配置,三是财富管理。由此,艺术金融生发就形成一条由艺术品及其资源出发到艺术品资产化再到艺术金融化然后再进行资产管理,最后形成不同资产管理业态的这样一个内在的发展逻辑与体系。

图1 艺术金融生发的内在逻辑

(五)基于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风控管理

艺术金融的发展必须有综合性服务平台和基于综合服务平台的风险管控,这是金融体系参与的基础。之前造成金融体系不敢或不愿介入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原因在于,艺术品市场中的几乎所有环节被金融体系视为风险释放者而非风险的管控者,这根源于艺术品市场没有形成相应的综合服务平台,导致艺术品市场缺乏应对风险管控的能力、手段和方法。

如图2所示,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三公”原则产生公信力;通过增信融合证券、银行、信托、保险、基金、债券等金融业态;通过确权、鉴定、评估、集保、物流等服务聚合艺术金融产业的服务体系;通过法规、政策、体制、监管、标准、内控等聚合艺术金融产业的支撑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社会、机构与个人的资源融合;通过交易鉴证、登记这一基本功能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增加交易信息透明度,最终达到提升信息的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门槛,减少交易壁垒;利用平台的整合功能为高净值人群、机构和财富家族提供多元化、多样态的产品与服务,以此满足多元化、多样态、个性化的社会需求。

图2 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架构与体系图

二、数字化正在建构艺术金融新形态

数字化作为一种新经济范式,正在重塑艺术金融发展的新形态。这个新形态不仅仅只涉及在业态层面,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都在数字化影响下进行全方位、根本性的解构与重塑。

(一)数字化正在解构与重塑艺术金融的风险管理基础

数字化发展从底层逻辑与战略格局上对传统艺术金融进行颠覆,并形成新的底层逻辑。艺术金融特异性最为关键的表现在于其风险管理基础的独特性。因此,数字化对艺术金融新形态的建构首先就是对艺术金融的风险管理基础的解构与重塑。

1.数字技术与机制正在丰富与改变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如将艺术品及其资源转化为数据形态可以使其摆脱对物质形态的依赖。艺术品及其资源特性的变化使得与之适配的风控机制与体系应该发生相应改变与重塑。

2.数字化正在使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发现的路径、方法与手段发生改变。数字化将艺术品及其资源转化为数据,再通过数据的要素化、资源化与资产化转变为数字艺术资产,并围绕数字艺术资产进行价值挖掘与管理,这要求数字艺术金融的风险管理机制与体系要在传统风险管理机制与体系基础上进行新一轮重构。

3.数字化潮流改变着艺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念、过程、流程与方法。在传统业态中,基于金融是一种面对面、点对点的体系,风控体系的核心是依靠征信、抵押、质押来实现金融资产的安全。而以数字艺术资产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其核心是数字场景建构,数字场景首先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以信用管理为核心。实现以信用管理为核心只能依靠数字化,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客户进行机器学习与精准管理,通过对客户的征信这个抓手。所以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风险管理是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业态,因此,也应构建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模式[6]。

4.数字化为艺术金融的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手段、人工智能、机器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可以对客户进行画像式精准管理,改变了之前的风险管控思路。现实思路的变化也要求在艺术金融的风险管理理论与体系建构方面进行革新与改变。

(二)新基础设施推动艺术金融业态重塑

在数字产业条件下,重大的、相互关联的技术构成主导技术体系,构成新的关键投入,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新的基础设施[7](P5)。所以由于新基础设施的跃迁,使艺术金融的形态发生本质性变化,这种变化让艺术金融的业态进入转型与重塑期。

如图3所示:随着科技融合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进化与变迁大致经历传统基础设施、互联网基础设施、新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几种形态。与此相应艺术金融也经历了传统艺术金融→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艺术金融→基于新基础设施的艺术金融→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艺术金融不同的业态进化过程。其基本的逻辑是:基于基础设施的变迁,使得价值发现的形式及能力与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艺术资源与艺术资产的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就使得艺术金融的业态需要不断生发,甚或是转型与重塑。

图3 基础设施的变迁

(三)新消费催生新审美文化,推动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路径的变化

决定艺术金融创新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是需求的变化而带来的拉动力。随着人均GDP增长,消费结构快速转型,消费形态持续变化,消费新格局不断建构。在此基础上,消费已经摆脱依靠大规模生产来满足规模化消费需求的样式,这使得传统艺术金融难以有效覆盖新的消费内容与环境,这种变化要求艺术金融的服务能力与水平须适应适配这一趋势。科技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使得消费走向离散化、个性化、时尚化与快餐化的发展态势。消费需求形式的变化引起审美文化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为讲求个人的主观感受、个性体验与获取服务的便捷性。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被发现,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电商等各种渠道精准投放,引起消费审美文化的变化推动价值发现能力、水平及路径发生变迁,进一步引发艺术生产及艺术市场秩序的重塑与变革。

(四)新的数字经济形态对艺术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数字经济形态中,数据被视为是基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种生产要素[8]。如何将数字转化为生产要素,数字资产如何同实体经济结合,如何进行虚实结合,艺术金融服务如何在综合服务平台架构下形成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是新的数字经济形态所提出的要求。

数字艺术资产的产生是基于数字艺术资源,而数字艺术资源及其转化则不可避免地与实物资产有着密切的关联与指向性。因此,在研究与评估数字艺术资产价值时,需要对数字艺术资源进行有效的价值发现与价值管理,也就是说要通过管理服务的标准化、系统化、体系化的关系架构,在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过程中,实现由数字艺术资源转换成数字艺术资产,基于数字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转换模式,再借助金融工具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基于数字综合服务平台的融合支撑,实现数字艺术资产的金融化,从而使其成为艺术金融数字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对象[9]。

(五)数字场景建构对艺术金融学科研究提出新挑战

传统艺术金融形态聚焦于对资产特别是确权与定价等问题的研究探讨。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推动建构新的基础设施,新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其功能的丰富。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字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构数字化服务场景,在数字化服务场景中重塑数字化艺术金融服务的结构与体系。受此影响,当前除继续研究资产的确权定价问题之外,还需要研究资产同资产存在的场景之间的关系问题。

研究关注点的改变与研究问题的复杂化对艺术金融学科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的挑战。对数字场景进行研究需要打破学科边界,具备跨学科的哲学思维。同时,对数字场景进行研究牵扯到大量的技术范畴问题,这就迫使研究者必须要学习技术论、技术哲学以及量化研究范式来丰富自身的智能结构;二是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挑战。当前学科研究者必须转变思维,要深入实地进行调研获取研究案例甚至建构案例;三是研究组织的挑战。新课题要求当前的学科研究者需要抛弃传统单一的研究组织而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形态研究组织进行场景化研究;五是应用研究的挑战。随着研究组织形态与手段的综合化与复杂化,应用研究也需要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

三、数字艺术金融理论的建构与生发

随着数字化正在重塑艺术金融的形态并对艺术金融学科研究提出挑战,那么数字艺术金融也必须在理论层面进行新一轮的重新建构。

(一)学理基础

发展艺术金融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所以数字艺术金融的学理基础建构必须坚持以数字艺术资源的价值发现为中心。

如图4所示:数字艺术金融的学理基础首先须将数据进行要素化,在要素化基础上再进行数据资源化与数据资源的系统化。遵循这一顺序是缘于只有保障数据在不离开场景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它自身的功能与指向。所以只有在数据资源化与数据资源系统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对其展开围绕价值发现的价值管理,也只有进行价值管理才有可能将数据资源价值引致最大化。实现艺术数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是发展数字艺术金融的价值指向,这也是建构数字艺术金融理论学科的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数字艺术金融理论学科的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数字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劵化(大众化)让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大的人群范围。

图4 数字艺术金融学理图

(二)学科体系

数字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建构必须与学理基础相一致,就是以数字艺术资产为中心建构数字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

如图5所示:数字艺术资产是拥有数据权属的(包括挖掘权、使用权、所有权、管理权)、有价值的、可计量的、可读取的数据资产信息,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数字集合性的新形态资产[10]。概括而言,数字艺术资产的基本形态构成有四种:其一,数字性资产形态,比如艺术品的创作、载体与呈现均为数字化的过程,并实现资产转化。其二,内容性资产形态,包括物理形态的内容数字化或数字化的内容资产化。其三,复合性资产形态,表现在数字艺术资产与实物艺术资产具备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其四,数据性资产形态,如可以反映现实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各种价格指数、行情指数、景气指数等。数字集合资源化、系统化是成为数字艺术资产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只有将数据要素化,将数据要素资源化才能生成数字艺术资产,以此才具备进行产业开发的条件,形成数字艺术金融产品(服务)与业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数字艺术金融并生发出数字艺术金融学科体系。可见,数字艺术金融学科体系最关键的研究对象就是数字资源。

图5 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学科体系

(三)应用系统

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发展转型和战略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推动数字化场景的不断培育与丰富。数字化场景并非仅是一种简单场景,而是数字化消费、数字化市场、数字化网链、数字平台、数字治理一系列过程的产物,与新消费需求相适应,是系统生态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消费形态,这要求数字艺术金融必须建立起与之适配的应用系统。

场景化最大特点是按照某一任务或趣向,围绕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将不同消费需求融合起来,强调服务的互动性、便捷性、及时性、安全可靠性等,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快速化、碎片化、即时化需求。这要求必须以数字场景建构为中心来建构数字艺术金融的多元化、多样态应用系统与体系。

数字场景的建构与发展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基于数字基础的发展与新基础设施基础上,建设能够服务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二是要在建构数字化场景的过程中,须解决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将公信力数字化与如何实现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三是在数字化场景建构过程中,如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及以信用管理为核心这两个基本点。

如图6所示:在基于综合性服务平台与数字化场景基础上通过强化公信力的数字场景化和深度体验的数字场景化达成以客户为中心与以信用管理为中心来实现投顾场景化的体系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元化服务平台与体系满足资讯、咨询、顾问、鉴价、保藏、教育等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

图6 数字场景建构系统图

(四)数字艺术金融体系结构

在数字艺术金融的学理基础、学科体系与应用系统得以明晰的基础上,数字艺术金融整体的体系结构也随之得到建构。如图7所示:数字艺术金融结构体系是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因为在研究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把艺术品及其资源数字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资产化,转化成数字艺术资产,是因为这一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这是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点与前提。

图7 数字艺术金融体系结构图

1.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艺术金融体系结构的创新主要是基于数字化形成新的基础设施,进而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然后,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数字化新生态。实际上,数字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其发展规模、结构与业态丰富程度的基础条件就是数字化生态。

2.区块链系统。在基础支撑之上,数字艺术金融体系结构的创新还需要基本的技术承载与技术系统,即区块链系统。无论是对区块链、NFT还是Web3.0,实际上最根本的基础是互联网的区块链系统。在区块链系统层面涉及境内境外两方面,以产品层面看,其区别在于境内产品主要为数字藏品,境外产品主要为数字艺术品。

3.数字艺术资产。区块链系统中境内和境外的数字艺术产品,无论是数字艺术品还是数字藏品,最终都会在数字艺术资产层面汇聚形成,而其形成的机制是NFT。NFT本质上是一种数字资产,但它本质上是一种机制,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数字艺术资产铸造机制。目前国内很少提及数字艺术资产这一概念,所以在对NFT认知的过程中,必须要规避将数字艺术资产等同于数字藏品。

4.数字艺术资产创新发展的四个战略方向。第一,交易端。一方面数字藏品虽然是标的物,能够进行发售,但在其发售层面如何强化流转能力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新消费场景下还特别要强调对数字藏品的发掘、设计以及价值赋能。第二,资管端。随着高净值人群财富的增长与管理需求的旺盛,如何实现数字经济、数字资产状态下资管端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下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其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即数字资产配置、财富管理以及资产流转。第三,业态端。需要做好三种新业态的发展,即数字资源资产化形成的业态,现有产业数字化形成的业态,数字与现有业态相融合形成的新业态。其中,有效推动这三种业态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要依靠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措施去影响、引导市场发展,而不应过多地介入市场。第四,服务端。艺术资源作为一种非标性资源决定其资产形态也难以被标准化,基于此,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较为完善的体系与比较长的政策服务链条作为保障,而上述方面的实现,则需要平台对各方面进行整合。数字艺术品综合性服务平台的建构,其目的是要开展数字艺术资产的相关业务,主义包括消费(藏品)、配置、交易(发行)与财富管理。目前四种业态形式在数字化艺术品综合性服务平台上都可以进行探索,所依靠的是数字化场景的建构。

5.数字化场景。数字化场景是由数字化铸造的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可沉浸体验、可消费、可流转可系统服务的场景。数字化场景是各类主体围绕一项或多项特定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要素整合、业务系统集成、运营模式创新,提供实时、定向、互动、闭环数字化应用体验的重要载体。数字化场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终端应用、成果输出和价值实现,短期内能拉动数字化投资、扩大数字化服务消费,长期内能驱动数字化创新、服务普惠和价值增长,正成为各地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把握数字化场景内涵、攻克数字化场景建设痛点,对加深数字技术的各领域应用,以末端拥护的微观应用带动数字技术的宏观发展规模,以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反哺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6.社会化需求。随着新科技迭代的不断加快,传统零售供给端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化,场景化、社群化已成为新趋势,释放出消费者对多样态、多层次、个性化、智能化的社会消费需求。这些新消费需求都是数字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创新的基本逻辑架构。

四、数字艺术金融方法创新与发展

新艺术金融形态需要构建新的理论与学科体系,然而新的理论模式同样也需要有与之适配创新式的方式方法。这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面向数字场景的方法论建构;二是面向数字技术基础的机制方法论建构;三是面向创新风险管理的治理方法论建构;四是面向问题的数字艺术金融研究范式。

(一)面向数字场景的方法论建构

数字场景是当下新消费与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机制与关键基础。数字艺术资产建立在基于数字化消费场景与新基础设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之上,并通过数字化场景建构重塑艺术金融发展的新形态。对数字艺术资产而言,场景建构问题涉及艺术金融的投融资、艺术金融的消费、艺术金融的参与,是艺术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多样态、个性化、面向社会需求的根本。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形态,数字化场景建构催生了与数字艺术资产相适配的业态形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及支撑服务体系,是其存在与深化运营发展的关键[11]。

1.数字场景内在系统结构

数字场景的内在系统结构建构需要解决两个行业痛点:一是公信力数字化赋能;二是深度体验数字化赋能。另外,建构数字化场景还需聚焦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以信用管理为核心。这共同构成数字场景最为重要的两个层面与四个关键点。

2.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场景化

数字化场景的建构,需要解决好线下深度融合体验与数字化体验场景的融合,核心是重视以客户为中心、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推动新旧艺术金融形态的转型。艺术品消费需要的是一种深度体验过程,协调数字化虚拟场景与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孤岛式的场景,与深度体验、融合式的消费环境进一步融合,建立新的以产品与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内容创新,是数字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系统环境。

3.产品服务的数字场景化

在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构数字化场景,最终可以满足多样化、多样态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为导向目标,实现数字艺术金融服务的最终效能。根据新需求,以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为手段,建构数字化场景,来进一步满足社会对艺术金融服务的需要。所以,服务手段的丰富程度,是由数字场景能力与需求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二)面向数字技术基础的机制方法论建构

深度沉浸体验式的需求需要以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案来达成。在新形态中,受虚拟身份、数实结合、虚实结合、沉浸式体验影响,需要大力发展区块链、NFT机制、艺术资源数字化技术和元宇宙等相关技术。

1.区块链

区块链是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的底层支撑技术,具备去中心化、智能合约、防篡改及可追溯等特征。赋能强调通过特定方法、手段给予赋能对象资格或权力,使其实现价值创新的过程[12]。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使其在数字艺术品确权、估值及鉴证备案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使艺术品交易过程、价格信息更加透明,在艺术品防伪鉴真方面发挥出巨大功能。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基于数字化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化场景的建构将进一步推动资本与要素市场在形态、能力以及效率等方面的提升,降低艺术资产重复确权的成本。

2.NFT机制

NFT被称之为异质化代币,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支撑技术,具有实际价值的文化产品、权利等客体,故有其内在价值稳定性。NFT为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资产进行确权的一种资产凭证,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实现数字资产在线所有权的转移,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交易过程,成为数字资产真实性的有效证明[13]。受区块链技术特征影响,NFT同样具有唯一性、可流通性、可追溯性、不可分割性等特征。上述特征使得NFT对艺术的资产确权、交易透明起着正向的推进作用,其唯一性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天然适合与数字艺术进行紧密绑定。从本质上看,NFT是在区块链技术系统内的通证或虚拟币基础上产生的非同质化通证概念,是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系统中以通证机制形成的一种资产状态,是重要的数字艺术资产。对NFT的进一步理解,需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方面,虽然NFT的形成机制与通证完全相同,但作为一种非同质化代币,其效能与通证不同。另一方面,NFT绝不是数字产品的专有名词,也不等于数字藏品,而是数字藏品的铸造机制。此外,随着NFT在艺术领域的不断探索,使数字艺术逐渐向元宇宙领域迈进,将虚拟世界的作品延伸到现实世界并NFT化。

3.艺术资源数字化技术

传统艺术资源都是以物质形态或者是以物质形态为基础的存在。艺术资源数字化技术使得艺术品的创作、教育进入数字化时代。艺术家可以采用编程技术进行艺术创作、还可以将传统艺术品以图片视频、编码等形式展现,即使艺术品原作被损毁依然可以在线上得以溯源。艺术资源数字化技术,使得艺术资源以数据形态进行呈现保存,信息化的艺术产品具有高度可复制性、可计算性与可通约性。

4.元宇宙

元宇宙是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与现实世界相互打通,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是由无数个虚拟世界/数字内容组成的不断碰撞且膨胀的数字宇宙。元宇宙并非是一个封闭的普通虚拟空间,而是一个开源的,可以被用户创造和建设,具有创新性和无限想象性的虚拟世界,用户除了可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外,甚至可以联动现实生活,影响到真实世界。Nevelsteen(2016)直接将元宇宙定义为数据空间的集合[14],可见数据是元宇宙的运转基础。数字化进程的基座技术是区块链,而数智化进程的基座技术是元宇宙。

元宇宙相关技术的聚集协同从内容、主题、消费和体验等方面促进了多元主体的数字艺术价值共创,并在共创内容、共创主体、共创路径等维度形成了数字艺术特有的价值共创机理。首先,在价值共创内容层面,元宇宙沉浸、深度交互的特征以及数字艺术特有的创作交易平台生态重新定义了艺术品的价值创造内容。其次,在价值共创主体方面,元宇宙空间中数字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包含生产者、消费者、技术方、平台方以及管理者等不同主体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互动。最后,在价值共创路径层面,消费者不仅可以在艺术品设计以及艺术品交付的每个阶段与生产者对话,而且可以在数字艺术品展示过程中借助交互技术手段与艺术品形成新的互动式消费模式[15]。

基于元宇宙的数智化是数字经济新形态,它可以实现从场景到场境的转化,即从场景化的“在场”到“在境”。但目前,元宇宙更多的是概念,其产业化还需要很长的发展过程,需要交互、体验、穿戴、人机接口等许多通用技术的准备,因此将其作为完全消费型平台的难度较大。对于元宇宙的发展,要少谈概念,而是更多地将其作为场景建构的手段。

(三)面向创新风险管理的治理方法论建构

数字化不仅使艺术金融面临传统艺术金融形态让渡中的问题和风险,还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与新的情况,因此数字化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过程也要面临监管管制到治理的转型,需要建构治理的制度与体系。

1.平台+共建+共治+共享

在数字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治理首先是要强调一个平台的概念,即强调治理的平台和治理的参与性与共享性。这也同时意味着,数字艺术金融的治理要搭建相应的治理平台,而平台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积极吸纳市场参与方对治理的参与与共享,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落地。

2.平台+生态

在治理平台搭建起来后,需要有生态保证。基于数字艺术资产的艺术金融生态是一个全新生态,它不仅仅区别于传统艺术金融的产业形式、产业形态,更是通过建构新的产业形式、产业形态,不断生发和建构新的生态。

在数字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导致竞争更趋激烈,金融业态更加丰富多元,金融科技愈发成为一个战略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监管手段就难以把控数字状态下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重要态势。那么对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治理就要从管理部门与业态发展参与者的角度出发,更强调基于数字艺术金融生态而进行的主动的、互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公信的共同治理、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新管理机制。

3.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平台建构后要面临治理手段和参与路径与整合等具体参与的方式方法问题[16]。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使参与手段、参与的监督管理和治理本身都更加数字化、技术化、智能化。

(四)面向问题的数字艺术金融研究范式

基于新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的数字艺术金融发展,需要探讨将平台结构和系统分析以及数字化技术进行集成融合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数字艺术金融研究范式的建构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结果,而逻辑在于研究范式的变革,即系统化平台生态集成分析方法。其中分析方法具体是指“系统+平台”,分析路径具体是指“平台+生态”。在具体构成上,系统平台集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投融资分析方法;二是产品设计运营分析方法;三是风险管控分析方法;四是场景建构分析方法;五是资源活化分析方法。上述五种分析方法都会有计量分析方法的贯穿应用,相较于其它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能够更有效的针对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更具指向性的解决策略。

五、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

要彻底完成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数字艺术金融体系建构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数字艺术金融是一个新的艺术金融形态

传统艺术金融到数字艺术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已经在解构与重塑。具体在资产形态、管理形态、消费形态与治理形态四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艺术金融有三个形态的演进,一是艺术金融的概念形态;二是艺术金融的呈现形态,三是艺术金融的产业形态以及由此进一步孕育而生的产业生态。在数字艺术金融框架下,艺术金融发展除了建构与之相应的概念态、形态、业态、生态之外,还需要建构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生态形式,可称之为数态。

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新形态的基本逻辑架构是:由数字化推动新基础设施,利用新基础设施建构数字化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综合服务平台建构数字艺术资产体系、数字艺术资产风控机制与体系、数字艺术资产治理生态体系,基于三种体系建构数字化艺术金融消费场景,以满足多样化、多样态、个性化的艺术金融产业需求,这是数字化正在重塑的艺术金融形态的基本结构,所以其研究与实践探讨,需要建构新的发展框架。

(二)治理是一个基于生态发展的平台管理基本理念

数字艺术金融的治理强调的是治理的理念与视角:一是强调治理的平台和治理的参与性与共享性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二是在治理平台建构之后,就需要面临一个治理的手段、参与的广泛度、参与门槛和参与路径的整合等一些具体参与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即如何能够做到风险的防控与市场参与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这两个最大的公约数的平衡问题。第三方面就是如何形成治理的效能并对其进行评价,以及治理的效能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特别是守住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风险防控的生命线。第四个方面就是如何更多地运用科技融合、数字化手段、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服务等等新技术的应用。

(三)理解平台+生态的重要作用,明晰数字艺术资产与数字场景建构在数字艺术金融学科体系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在研究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把艺术品及其资源数字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化,转化为数字艺术资产,就是只有在此条件下,资产化的数字艺术资源才具备被产业开发的条件,并以此建构与之相应的数字金融体系。所以数字艺术金融体系的建构研究必须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

在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构数字化场景,其最终目的是满足多样化、多样态以及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艺术金融服务的最终效能。根据当前的消费形式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手段,建构数字化场景,进一步满足社会对艺术金融服务的需要,是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艺术金融服务及其体系发展最终的方向与目标。

艺术金融产业的进化发展,需要的是产业的基础和产业生态,然而基于数字艺术资产的艺术金融生态是一个全新生态,它不仅区别于传统艺术金融的产业形式、产业业态,不断生发和建构新的生态,也是保证推动、孵化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基础。新时期,数字化发展趋势下的艺术金融新形态,在产业生态建构方面所依靠的基本路径与基本手段是“平台+生态”。

(四)建构数字艺术金融体系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互动关系

在建构数字艺术金融研究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互动关系。一是前沿理论建构与实践前沿探索的关系,认真发掘重要案例。要根据前沿的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来建构相应的前沿理论体系,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建构过程;二是学科理论建构与方法论完善的互动。要以学科理论为核心基础,建构相应的研究范式,完成理论到方法的建构;三是历史进程与逻辑发展间的互动。要从数字艺术金融总体的发展历程中总结梳理数字艺术金融发展一般性的逻辑线索;四是问题导向与系统化研究过程中的互动。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对新时期艺术金融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厘清实际问题各方面的逻辑关系,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结语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不断介入艺术品市场,并重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态势、发展架构与战略格局。数字化技术使得艺术资源得以转化为数据形态,通过要素化、资源化与系统化成为数字艺术资产,数字艺术资产通过产业开发形成具体的数字艺术金融产品与服务。可见,新的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与创造方式就需要建立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新金融体系。同时,数字技术构成的新基础设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配的数字化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在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相应的数字艺术资产体系、数字艺术资产风控体系、数字艺术资产治理体系,通过这三种体系再继续建构数字艺术金融消费场景以满足当前个性化、多样化、多样态的艺术金融产业市场需求,这一顺序就构成数字艺术金融体系发展建构的内在逻辑结构。

由于数字化对艺术金融形态进行重塑的这一现实指向,使得在推进数字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在遵照艺术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新一轮理论与方法体系建构,以此建构艺术金融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数字文化数智化发展的新战略格局建构服务。

猜你喜欢
艺术品建构资产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