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面向
——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

2024-01-10 01:32李卫朝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虚无主义共产主义

李 蓉,李卫朝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然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其运用“背离矛盾分析法,固守机械分析法”“反对历史分析法, 固守概念分析法”“放弃阶级分析法,固守抽象分析法”,炮制出来的一系列具有欺骗性、迷惑性的错误言论,对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形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当前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过程中,“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2]

一、破除理想虚无,坚定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基础,无视历史发展规律,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罔顾历史事实,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实、扭曲是非,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歪曲和否定, 提出一系列极具迷惑性的错误言论。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错误的论调对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惑。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应该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灵魂。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根本问题。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理论上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代表了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 其次,要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上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5]党的百年奋斗之所以能够创造四个伟大成就,正是因为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首要问题。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最符合中国、最能带领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其次,“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树立理论自信;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树立制度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历程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树立文化自信。最后,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史力行中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主学习并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8]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这个首要问题。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了解共产主义。明确共产主义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形态,是基于历史规律对未来做出的科学预测,是付诸实践且能真正实现的现实运动。 其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共产主义。为学生头脑中构建出一个人人平等且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激发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向往。 再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党史中选择共产主义。党之所以能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党始终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党之所以能够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始终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最后,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力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将对其的执着追求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破除英雄史观,站稳人民立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不论走到哪一步,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牢记初心使命,不忘来时的路。“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9]要想守住这颗初心,要坚守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只看到活跃在历史舞台的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未能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且大肆传播“精英主义”言论, 导致部分大学生受其蛊惑且背离人民立场,脱离人民群众。此外,历史虚无主义大肆宣扬“普世价值”, 强调西方资本主义所谓的“人权”“独立”“自由”,导致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横流。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应通过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进行批判,抵制其对大学生造成的历史观虚无、价值观混乱、劳动观消极的危害,引导大学生树立群众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劳动观。

(一)树立群众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10]首先, 要从理论上讲清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变革。 其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承认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同时,正视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面对英雄人物的功绩不过分夸大, 面对革命领袖的失误不刻意回避,采用阶级分析法,强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进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1]。 最后,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史明理中肯定人民主体地位;在学史增信中信任人民主体创造性;在学史崇德中弘扬请教人民、不耻下问的美德;在学史力行中汲取人民智慧。

(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12]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解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其站稳人民立场。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民期望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民憧憬打造什么样的社会;从个人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民对个人和他人的要求。 三个层面无一处提及“人民”,却处处体现人民性。 其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表面倡导“自由”“平等”,其本质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其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操控他国的工具。最后,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人民性,从“三个倡导”中为人民构建理想国家、打造憧憬社会、塑造优秀个人而努力。

三、破除利己主义,坚持胸怀天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历史经验之一。 胸怀天下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智慧。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如影随形,在虚无历史的同时,极力吹捧西方文明,诋毁中华文明。“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民族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基本遵循,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13]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文明也否定了胸怀天下的文化基础,导致受此影响的大学生崇洋媚外,放弃对胸怀天下的坚守。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与利己主义为伍,向大学生灌输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产生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现象。 因此,应通过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破除利己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投身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中,投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一)投身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14]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批判武器,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轻蔑和否定作出有力反击,积极投身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胸怀天下的独特智慧。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天下观”一直深入人心,从孔子的“亲仁善邻”到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千古名句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协和万邦”的伟大追求。 其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中坚定历史自信。百年前中华文明蒙尘之时,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综合的文化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打破了西方普世价值统领天下的妄想,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靠剥削而发展的文明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虽具有中国特色,但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命运与共、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让世界人民共享新形态这一成果。最后,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史明理中铭记历史、 传承文明;在学史增信中树立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信心,坚信其能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在学史崇德中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涵养兼济苍生的博大胸襟;在学史力行中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华文明的轻蔑和否定,主动将小我融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中,为推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投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经过党带领人民走过筚路蓝缕的一百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式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在这个新征程中大学生既是接班人也是生力军,应坚定历史自信,主动肩负历史重任,将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 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世界意义。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实现,更意味着中国将位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其次,引导大学生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汲取历史经验。回顾过去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从“四个现代化”到提出并使用“小康”概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再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在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同时,心系发展中国家扶贫事业,通过设立扶贫基金、推进合作项目等途径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了力量。 最后,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坚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决心,将其化为实干力量,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中,自觉担当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

(三)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15]亦然,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只有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才能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再次走入世界前列,更意味着维护人类和平的阵营发展壮大、破解世界难题的方案增多与维护世界文明的力量更加强大。 其次,要结合百年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回首过去,党史和中华民族复兴史密不可分,党在自身壮大的同时,始终心系苍生与民族, 带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 最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中,引导大学生将“中国梦”作为个人梦,发扬天下为公精神,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联系,为中华谋复兴与为世界谋大同相融合。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虚无主义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