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四海英才共创未来

2024-01-10 23:45任逍遥
走向世界 2023年45期
关键词:新区青岛海洋

任逍遥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海洋发展铺就了青岛的城市底色。近年来,青岛不断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海洋人才活力区”建设。

青岛西海岸新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发展离不开平台。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正聚力打造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山东海洋强省先行示范区和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王清源在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开幕式上推介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人才平台建设有关情况。

青岛西海岸新区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全区常住人口261.4万人,人口平均年龄37岁,是一座非常年轻、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区。全区平均每年人口的净流人是5万人以上。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91.85亿元,以占青岛市1/5的面积贡献了全市三成的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额,综合实力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位,是一片潜力无限的发展热土。今天的西海岸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区,对各类高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携手活力西海岸,抢抓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青岛西海岸新区肩负着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实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使命,经略海洋成果丰硕。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市、全省、全国总量的40.5%、11.8%和2%。全球首批中国唯一“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在这里落户,全球最大的海上石油工厂,首艘十万吨级养殖工船,世界级海工重器从这里昂扬出海。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全面起势,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的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加快建设,向海图强迈出了坚实步伐。自贸实验区跨越发展,作为山东自贸实验区青岛片区的全域承接地,获评全国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累计探索形成285个创新案例、12项试点创出全国经验,成功步入全国自贸区第一梯队。改革创新塑成优势,承接149项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绿色地毯发展、自贸试验创新等5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气候投融资试点、全省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试点任务稳步推进,

携手活力西海岸,尽享科技产业富集源泉。青岛西海岸新区始终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持续优化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面隆起,这里科研院所集聚,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50家“国”字号大院大所在新区布局,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24家,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效21所,全区在校大学生21.2万人。这里科研成果丰硕,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工的“十四五”大科学装置,中科院海洋生态智能模拟系统、哈工程深远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加快布局。这里产业根基雄厚,青岛西海岸新区聚力打造“5+5+7”重点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青岛影视基地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聚城市。潍柴、智慧重工等一批过百亿级产业项目,为制造业强区建设增添强大动力。这里人才济济,累计引进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677名,全区人才总量突破80万人,海洋人才总量达7.6万人。科技产业优势叠加,为各类人才科研深造搭建了广阔平台。

携手活力西海岸,拥抱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青岛西海岸新区始终坚定地将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资源,以“来了就是新区人”的开放胸怀,广纳四海人才,实施海洋人才发展计划和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赋予了头部企业人才政策的定制权和自主荐才权,畅通海外人才来青工作绿色通道,加快各类优秀人才聚集。高标准建设香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人才窗口”,创新搭建“职海冲浪”等人才服务平台。打造山东省第一个区级人才服务绿卡“惠才通”,建立人才住房“租、售、补”相结合的保障体系,为来新区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发布山东省第一个《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指南》标准,推出“梧桐树”聚才计划,建设海洋人才高地行动方案,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15条等系列政策,设立了高校校长基金、人才双创基金等科研创投风投基金5.6亿元,对国内外一流顶尖人才领先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奖励。政策资源倾斜投入,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携手活力西海岸,乐享宜居宜业美好生活。青岛西海岸新区是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重要一级,城市气质活力时尚,岛、滩、湾相拥,山、海、城相连,地处北纬3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舒适、气候宜人,拥有“亚洲第一滩”金沙滩、全国第一个“负碳海岛”灵山岛、“海上西湖”唐岛湾、名胜古迹琅邪台等绝佳的自然资源。交通内畅外达,地铁一号线、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实现青黄连接,青岛火车西站是沿海高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距胶东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与北京3小时直达,上海4小时直达,地铁13号线横贯东西,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全面提速,交通体系便捷通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国领先,名校汇聚,中小学校全部达到青岛市现代化学校标准,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今年全区高考一段线达线率95.2%,重点本科达线率72.7%,8人考入清华北大,44人进入C9高校,738人被“双一流”高校录取。体育运动场景丰富,青岛国信男篮、中国羽协及羽毛球国家队均在西海岸设有训练基地,3支本土球队征战绿荫赛场。医疗资源丰富高端,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医院等9个重大医疗项目加速推进,7家三级医院全方位护航生命健康。商务发达,生活便利,全区有30家星级酒店和高端品牌酒店,15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现代城市的完善功能和卓越品质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乐业的舒适环境。

融人西海岸就是融人國家战略,选择西海岸就是选择美好未来。今年7月,山东省召开省市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研究出台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顶格推进机制,全方位、强力度支持推动西海岸向更高水平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济青人才集聚平台的重要承载区,在人才工程申报、平台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重点倾斜,创新柔型人才管理办法,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擦亮“国家级新区”这块金字招牌的坚定决心,也意味着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王清源表示,“真诚期待各位人才朋友选择西海岸、安家西海岸、拥抱西海岸、爱上西海岸。在西海岸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收获精彩,携手共进,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青岛蓝谷

近年来,青岛蓝谷锚定“海洋科学城”目标定位,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即墨区委副书记杜乐江在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开幕式上推介蓝谷在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有关情况,欢迎广大青年才俊认识蓝谷,了解蓝谷,融人蓝谷。

青岛蓝谷是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助推海洋强国战略打造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成为国家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近年来,青岛蓝谷聚焦海洋科研资源汇聚、海洋科技攻关、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的蓝谷新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跨步前行。

这里战略优势叠加,发展潜力无限。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青岛蓝谷伴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应运而生,立志为海洋强国战略走在前、显担当、做贡献。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首站就来到蓝谷视察,对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科研、海洋经济作出重要指示,留下“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莫大期许。山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已将蓝谷纳人海洋专篇,明确支持青岛蓝谷打造国家级园区。青岛市第13次党代会赋予蓝谷打造蓝谷新城和海洋经济“双核”引领之一的重任,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青岛蓝谷锚定方向,勇担使命,在经略海洋的大潮中勇毅前行,加快蝶变。

这里区域位置优越,开放优势凸显。蓝谷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域内山、海、湾、泉、岛、滩自然交替、交相互融。地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山东半岛城市群、青烟威协同发展的联络中枢,辖即墨区鳌山卫、温泉两个街道,拥有218平方公里的陆域、225平方公里的海域、43.9公里海岸线,发展空间广阔。胶东国际机场快速路,青威高速、青烟高速途经域内,地铁11号线、滨海大道贯通南北,青岛港女岛码头隔海相望,形成了迅捷通畅的陆、海、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世界航海科学技术大会、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已连续举办多届,每10年举办一届的世界海洋观测大会第四届将于2029年在青岛举办,蓝谷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这里高端要素集聚,创新氛围浓厚。青岛蓝谷集聚了由中央批准成立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海洋领域新型科研机构——崂山实验室,世界第五、国内第一、“蛟龙号”的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等海洋科技“国之重器”28个。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25所高等院校在此设立校区、研究院,拥有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98个。院士工作站等引才聚才平台86个。深远海科考船队、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等9大公共研发平台,实现在技术装备、信息技术等海洋重点学科方向和关键领域基本全覆盖。汇聚各类创新资源7万余条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集人才服务、创业辅导于一体的蓝谷人才之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赋能。包括93名院士在内的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80余人,在此深耕海洋蓝色沃土。涌现出世界上最大的自主航行集装箱货船“智飞”号、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智腾”号、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屡破下潜纪录的“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等一大批刷新世界纪录、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从0到1突破的海洋科研成果。

这里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空间广阔。青岛蓝谷围绕青岛市24条产业链,确立了以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高端装备三大产业为主导。以总部经济、海洋文旅两大产业为特色的“3+2”产业体系。规划布局了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4个千亩产业园区,集聚了由凌沛学院士领衔的链主企业青岛美谷生物科技、全市首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上市公司鹏博士总部、独角兽企业伟东云教育、半导体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大唐华芯威、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海尔纳晖新能源、中国乡村旅游样板企业袁家村等一批龙头链主企业,具有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

这里自然禀赋优越,风光旖旎秀丽。青岛蓝谷拥有中国大陆仅有的海水溴盐温泉,森林覆盖率达56%,山东大学附属實验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一批高端教育、医疗落地布局。小岛湾、鳌山湾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彰显,人才公园、滨河公园等公园绿地有机衔接、蓝绿交融,打造最美海岸线。鹤山风景区、天泰温泉度假区、天柱山梅花谷等旅游度假地标精彩纷呈,海洋特色文旅街区即将呈现,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态空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杜乐江诚挚邀请广大青年才俊到蓝谷走一走、看一看,切身领略这座年轻海洋科学城的独特气息,真诚期待广大青年才俊能够走进蓝谷,选择蓝谷,创业蓝谷,扎根蓝谷,成为蓝谷走向深蓝、逐梦海洋的合伙人。

猜你喜欢
新区青岛海洋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雄安新区的期许
爱的海洋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青岛明月申牌?
宁波三门湾新区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