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与行为态度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10 08:33蒋佩杰张晓婧简蕊霖李剑华辛军国杨晓虹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学类知晓率艾滋病

蒋佩杰,张晓婧,简蕊霖,陈 悦,李剑华,唐 靖,张 靖,辛军国,杨晓虹

成都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50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1]。近年来,青少年在全世界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仅在2022 年就有48 万青少年新感染HIV[2],在大学生群体中新报告的HIV感染人数逐年增加,高校预防艾滋病工作备受瞩目[2-3]。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将青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规划中[4],2022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部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发布了《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2021版)》[5],表明高校大学生是我国艾滋病预防的重点人群之一。四川省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6-7],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市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形势不容乐观[8],以性传播为主,与相关高危性行为有关[9-10]。既往研究[11]显示,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影响相关行为的发生。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态度水平,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成都市内某3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医学类专业与非医学类专业分层抽样调查。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读大学生;2)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非本人自主填写;2)缺、漏项或与事实不符。本研究经成都医学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1NO.04)。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参考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量表[12],在专家咨询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人口学资料,包括大学生的专业类型、性别、年龄、年级等。第二部分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13],其判定标准为:8 道艾滋病基本知识题目答对6 道及以上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14]。第三部分为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量表,该量表共13 个条目,包括对高危性行为的态度(3 个条目)、对艾滋病易感性的认识(3 个条目)、对艾滋病危害程度的认识(2 个条目)和对安全套使用的态度(5 个条目)4 个方面,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Likert5 级计分,总分13~65 分,其中13~30 分为低水平,31~48 分为中等水平,49~65 分为高水平[12-15],得分越高表示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越正向。应用问卷星平台匿名调查,回收问卷 985 份,剔除25 份不符合标准的问卷,有效问卷为96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4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表示,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态度水平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大学生960 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2%(847/960),其中知晓率最高的问题是“问题7”,知晓率最低为“问题2”(表1)。

表1 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2.2 大学生基本人口学情况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析

在960 名调查对象中,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大学生各480 名(50.0%),女生627 名(65.3%),大一新生324名(33.8%),年龄主要集中在16~20岁,197 名(20.5%)有性经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性别、年级、月生活费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经历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

2.3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情况

纳入对象中,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评分呈高等水平的占76.3%,呈中等水平的占23.7%,无低等水平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类型、性别、年龄、年级、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的单因素分析[n(%)]

2.4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相关行为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选取个人基本信息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及结合专业考虑将专业类型、性别、年龄、年级等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显示,医学类高于非医学类(OR=3.122,95% CI:1.951~4.995)、女性高于男性(OR=1.703,95% CI:1.119~5.593);而女性(OR=3.922,95%CI:2.826~5.442)、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大学生(OR=3.228,95%CI:2.084~4.998)其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水平较高(表4)。

表4 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态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四川省政府紧紧围绕高校艾滋病防治推进各项工作,以遏制艾滋病在大学生中传播和流行。本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2%,低于夏卉芳等[16]的调查结果(97.11%),但高于杨童等[17]的调查结果(83.66%),表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水平存在不平衡、不稳定的现象。本研究中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评分为高等水平的占76.3%,为中等水平的占23.7%,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水平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1.5%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可以通过外表判断,表明虽然大部分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是对艾滋病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宣传。高校大学生处于性好奇阶段,但是缺乏保护意识。艾滋病感染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体缺乏艾滋病知识以及对危险性行为的严重危害认知不足[18]。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为性传播,如无保护措施(不使用安全套)的男男性行为、与感染状况未知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吸毒后发生性行为、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等[19],其中无保护措施的男男性行为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20]。安全套是目前唯一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避孕药具[21]。本研究中94.7%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表明大学生对安全套的使用有了较高的意识。本研究中96.8%的大学生认为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寻求HIV检测,表明多数大学生具备识别感染艾滋病相关风险行为的能力。大学生处于性发育成熟阶段,对性行为的态度较为开放[22-23]。有研究[15]表明,学生群体存在知行分离现象。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个体如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应主动寻求HIV检测与咨询。

本研究显示,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存在差异,这与其他研究[2]结果一致。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相较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更低,原因在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缺少相关的医学课程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匮乏,因此需要加强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费低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可能是受到家庭收入限制[24],自身获取相关知识途径有限,且参与艾滋病相关高风险行为较少[14]。课堂是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2],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宣教作用,注意知识普及的细致化、深入化和广泛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差于女性。近年来,超过80%的新发青年学生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HIV。多项研究[6,9,20,25]表明,当前青年学生的艾滋病流行主要集中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因此需要对男性大学生这一高危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相关行为教育。然而我国没有全国性的性教育课程,既往研究[16-27]显示,近50%大学生从未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本研究中有医学专业背景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对大学生的行为态度水平有积极影响,与吴梦瑶等[28]的研究相似。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与青年学生的知信行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行为态度,预防艾滋病感染,抑制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流行。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关键[29],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正向的行为态度,减少高危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高校在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知识背景和行为特点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3,30]。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是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性教育、同伴教育作为艾滋病宣教的有效切入点,开展多渠道、针对性的性教育工作,重视安全性行为的观念与意识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15]。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比如微信公众号、数字媒体短视频和微博等,用青年群体愿意听且听得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高校的健康教育不能局限在学生群体,还要重点培养教师作为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骨干,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31],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高校大学生具有流动性强的特征,利用其特征可将大学生群体培养为社会防艾宣传教育的主要力量。高校可开展大学生防艾宣传员培训,不仅可提高学生自身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还能作为宣传员向其他社会人群进行宣传,从而提高社会整体预防艾滋病的水平,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 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态度水平较低,专业类型、性别等因素是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态度水平的影响因素。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开展相应的艾滋病宣教活动,以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对象仅来源于成都市内某3 所高校,样本代表性不足,今后还需扩大样本范围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类知晓率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