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育人的路径探索
——以眼视光医学专业为例

2024-01-10 03:30薛兴欣倪婧
关键词:眼视光育人思政

薛兴欣,倪婧

(1 安徽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 安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新时代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的广泛推进,众多学校、学者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设经验逐步得到积累,却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在自身层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1-3]。2018 年,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4],这是专业思政作为全新理念首次与课程思政被同时提出。高校所要实施的专业思政,是通过发掘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以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教学全过程。而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方向如何,则是要从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来看待,以专业思政为引领和最终落脚点。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只有厘清二者的关系,建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设,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更好地发挥“1+1>2 的整体优势”[5]。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是新时代做好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

1.课程思政建设仍需不断探索与推动。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2014 年起,上海部分高校首先开始探索,致力于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目的,在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中逐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课程思政的起源[6]。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开始被全国高校聚焦关注[7]。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8]。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一,部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不愿”“不会”“不敢”和“不需”的困境。他们不愿主动挖掘讲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缺乏融合本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能力,缺乏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及实现预期改革效果的自信,满足于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不需要开展这项改革。其二,部分学生内生动力匮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而作为中国青年的主力军、就业创业的支柱力量,部分高校大学生依然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爱国之情缺失、理想信念动摇、担当精神匮乏的现实情况,对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提出挑战。其三,高校各方协作不到位。课程思政存在“单打独斗”“独木不成林”的困境,学校各管理部门与各院系、各专业理论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之间,无法形成良性沟通交流机制,协同育人功能较低。其四,缺乏相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在高校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过程中,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尚未建立,致使部分教师将其视为“负担”“凭良心”干活,课程思政落实度低、质量差。

2.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育人势在必行。课程思政着力于解决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间存在的孤岛现象,以课程为载体,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而专业思政则是着眼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建设层面挖掘专业课程特点与优势,形成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全过程,在专业实践与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相统一。

长久以来,本科教育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教育的完整性,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重视价值引领,深入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正如不同课程构成专业理论教育体系,专业思政实施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支撑。课程思政仅解决了某一课程的直接育人效能,专业思政则从专业这一层面,通过整体规划与设计整合专业内所有课程育人元素,实现立德树人贯通专业发展全过程的目标。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以专业培养为目标,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引领,将不同课程思政系统有机集成,形成专业思政体系,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育人新路径,共同做好新时代本科教育。

二、基于OBE 理念的眼视光医学专业思政体系设计

1.育人现状:眼视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心病”。据调查,我国近8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近视问题,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近视呈现低龄化、高发化,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9]。近视防控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一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科学及眼视光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现代眼科学、眼视光学诊疗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专业,眼视光医学是临床医学与眼视光学的有机融合,眼视光医学生除了要具备满足眼视光医学诊疗工作需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还要具备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等职业素养[10]。在《眼视光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作为首要因素,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共同组成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通识课占26.91%,其中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课内实践占20.27%,涵盖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社会责任三方面的第二课堂占6.64%,基础课和专业课占比不足50%。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和挖掘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价值,对于提高眼视光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各高校针对眼视光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实施及其与专业思政融合的研究较为缺乏,通过以OBE 理念为指引,以眼视光医学专业人才培育为着力点,构建眼视光医学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并将其贯穿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眼视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育人的实践路径,助力专业思政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一支又红又专的眼视光专业队伍,这是所有眼视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2.目标导向:构建眼视光医学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国内学者对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常见表述是成果导向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与澳大利亚。在实践中,OBE 是一种注重教育产出的教育模式,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它以学生学习获得为目标,始终聚焦学生能力习得,以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在OBE 理念下开展眼视光医学专业思政,本质上是立足医学专业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基于该学科专业及行业特质的眼视光医学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培养全过程中融入思政要素,并持续开展教育评价和动态改进,最终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

2020 年5 月,教育部在高教司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22 版)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四个领域,包括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这些要求除了包括满足诊疗工作所需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更加强调了个人素养和精神层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标专业课程,明确每门专业课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医学类高校在学生培养实践中,要真正实现“专业思政”,必须按照产出导向、逆向设计的原理,融入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合理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笔者研究基于眼视光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密切联系眼视光医学领域现状,剖析所需职业素养,构建具有学科特征的眼视光医学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见表1)。作为OBE 核心理念目标导向之目标,上述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将作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贯穿于整个眼视光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各环节。我们要构建与此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与专业教育高度适应的专业思政体系,真正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无缝衔接和无痕渗透。

表1 眼视光医学专业核心价值体系

三、眼视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育人新路径探索

1.多主体构建全员协调推进组织体系。高校应充分挖掘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要素,把实施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作为“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狠抓落实,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协同推进育人新格局。首先,高校应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党政领导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制度支撑和条件保障,从全局出发,把即“学校要有氛围、学院要有特色、专业要有特点、讲授要有风格、成果要有固化、课程要有品牌、教师要有榜样”融入顶层设计之中[11],体现核心素养,彰显专业特色,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助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其次,专业负责人应重点把控专业育人、育才目标和方向,统筹不同课程负责人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并将思政理念充分融入,以推动眼视光专业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发展。教师党支部要肩负起引领责任,把控专业建设的政治方向,以“党支部+思政”为引领,以教师党员为先锋模范,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眼视光专业建设中不断传输主流意识形态[12]。专业教师是专业思政改革和实施的“主力军”,实施专业思政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应重视师德师风修养,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理论自信,充分理解专业思政内涵,统一思想,提升自我,钻研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思政辅导员应在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专业建设,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引导中做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建设与批判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我们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在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善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推进中有所得、有所获。

2.多平台开拓全方位育人新局面。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耦合育人,培养医德双馨的眼视光专业人才,课程建设是主战场,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首先,要高度重视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注重结合眼视光专业背景,提炼专业课思政元素。眼视光专业教师需要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凝练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二是注重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分阶段优化专业思政教学重点。根据眼视光医学的专业特性,考虑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客观规律,以眼视光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针对学生在校内的不同阶段,个性化地设计培养方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与贯通,实现思政教育在各阶段的充分衔接。注重创新课堂形式,提升教学吸引力。传统的授课以讲课为主,学生被动获取知识,致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效果较差。通过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提升课堂参与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构建多元化实践教育平台。专业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充分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外,也应重视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与反馈机制,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全面融合的一体化路径,将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一是充分发挥“院院合一”优势。医德医风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尤为重要,而来自临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从个人的切身体验中讲述医者精神在具体事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在医院的专业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的亲历亲见,对于医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效果更为直接和显著。二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眼视光医学人才培养应高度重视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依托OBE 理念,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医疗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出发,制订培养目标和方案,形成立体化、多样化的系统育人路径,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是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以劳动实践教育为铺垫,融入思政元素,在“实践一线”唤醒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社会的责任、对专业的热爱、对成长的自信,完成与专业教育的无缝对接。四是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在实践中开展眼视光医学生的职业教育,如三下乡社会实践,眼视光专业的盲校教学实践,社区、校园义诊和眼健康知识宣讲等,能够有效提升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专业思政建设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一传统载体,要紧跟社会发展,针对教育群体特点的转变,以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让专业思政入耳、入脑、入心。六是打造优质学生社团。从眼视光专业特点出发,成立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学生团体,例如,我校眼视光专业成立的“心”眸志愿服务队,让每一位眼视光学生都能切身参与到社团志愿服务工作中,提升其专业自信、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3.多维度完善全过程育人保障体系。以目标结果产出为导向,构建标准化、多元化与动态化相结合的系统性支撑、保障和考评体制,对于推动思政教育全覆盖至关重要。首先,打造复合型育人共同体,助推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一是构建学校专业思政共同体,形成从学校到院系、专业教研室、思政学工队伍网格化育人体系,贯通思政体系全员育人新局面。二是构建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协作共同体,通过畅通师生信息反馈渠道,促进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共同推进眼视光医学专业特色的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设。三是构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共同体,通过二者互帮互助、知识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眼视光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和课堂融入方式探索。四是构建专业课教师和社会导师协作共同体,打通校内外育人渠道,提升育人空间和水平。其次,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针对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出现的“不愿”“不会”“不敢”和“不需”的困境,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课教学能力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其胜任、善任、乐教、善教的素质能力,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培训中,重点针对教师思政意识进行培养,同时,重视专业课教师,尤其是临床一线岗位教师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专题业务培训,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建设等内容的宣讲,使其充分认识到该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引导其在教学中主动实践。再次,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基于OBE 教育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达成度为主要目标,整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从而构建总体质量评价方法。一是对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具体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督导,重点考查推动方向的把握、工作推进的规范程度。二是破除“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指标体系,重视隐性学习成果,除思政课堂评价外,引入实践评价与社会评价,实现自评他评与研讨总结相结合,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等专业思政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拓宽评价维度,增加评价精准度,并以此进行动态反馈优化。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破除课程思政“额外工”“良心活”的尴尬局面,凸显课程思政重要地位。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过程中,把课程思政开展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中。同时,着力打造一批专业思政示范专业、示范团队和教学名师,总结梳理优秀教学设计、思政案例,建设精品课程在线平台,落实激励政策。

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点和新主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专业思政”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高校想要创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必须重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建设与发展,以专业化教育为载体,充分认识二者耦合育人的实际意义,不断探索高质量耦合育人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猜你喜欢
眼视光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索眼视光 深化专业路 第三届福盛康斜弱视诊断治疗与近视防控论坛闭幕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