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演讲的矿工诗人陈年喜

2024-01-10 09:57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51期
关键词:易中天写诗首诗

这是中年男人陈年喜52年来的生活真相:出生在贫瘠的地方,成年后到天南地北的矿山做爆破工,随时可能面对生死考验,把自己的中年裁下来,来延长父母卧病的晚年。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一直被生活鞭打、从没有过安逸日子的男人,这个见过太多工友被死亡吞没的瞬间,变得极其宿命、隐忍、谨慎的男人,他爱写诗。

用诗歌撑起生命的尊严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我选择爆力,劈山救母”……他的一句句诗行,传遍了大江南北。被生活押解着的、慌慌张张奔波不停的人们,在他的诗句中找到了共鸣、尊严和力量,重燃起了哪怕卑微如尘也要热烈地活着的勇气。

爱上写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诗歌大爆炸的时期,那个时候,诗歌离生活没有现在这么远,写诗、读诗,一点也不荒谬。高三的陈年喜,有一天听到有飞机飞过的声音,看见是一架播种的飞机在光秃秃的山头上撒种,写下了一首《播种机》:“轰隆隆飞过来一架播种机,哗啦啦洒下一阵松子雨”。这首诗没有被发表,但写诗这件事情从此一发不可收。到高中毕业时,陈年喜已经大概写了五六十首诗,其中只发表了一首,在一张报纸的中缝里,但他也非常开心。

高中毕业后,陈年喜在家待了七八年,主要的任务是放牛。牛儿吃草,他便读书。

1997年,陈年喜结婚了。1999年,儿子出生,他和妻子用了最大的努力劳作,然而除了土地产出的粮食、蔬菜供全家食用,杀掉家里的猪到集市上换一点钱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家中几乎山穷水尽时,《陕西日报》发了他的两首长诗,稿费40元,“救命钱一样”,陈年喜为孩子买了几袋奶粉。

当了一名矿山爆破工

那年冬天,陳年喜第一次去矿山,汇入浩浩荡荡的“打工潮”,先是拉架子车,然后做巷道爆破,与雷管、炸药、死神纠缠在一起,忍受着寒冷、孤独、辛劳、痛楚。也比普通人见过了更多的、瞬间的死亡。

尽管生活艰辛,他仍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在空旷偏僻的工地,在暗黑的矿洞里,他的眼前只有灰黑的岩石,耳朵里只有钢钎碰撞岩石的巨大噪声,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思考和创作,他用这种方式驱除疲惫,慰藉精神。

“人哪怕看清了未来的路,也有苦中作乐的权利,就像其他的矿工闲暇时间会抽烟、打牌,我就写诗,都是情感的释放。”

“矿洞漆黑而低矮,为防止碰头,我总是弯着腰低着头,昏暗的手电筒挂在胸前,汗水总是模糊了眼睛。即使这样,并不防碍我的思绪飞出洞外,飞到古人和许许多多未知的事物里。以后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的宿命,在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会得到另一些东西。与失去的那些东西相比,得到的是那样宝贵,虽万金而不予。”

“夜深人静的时候,住在工棚的时候,茫茫世界当中,人真的是无穷小无穷小。很孤独很茫然,所以写作在这个时候就像自己的大脑开了一个天窗一样,会缓解自己的压力。”

在工作中抱着机器的时候,会在那种同频率的情况下思考,产生的灵感到下班时迅速记下来。没有纸,就写在炸药箱上,写得密密麻麻。

被纪录片导演发现,去哈佛演讲

2014年,陈年喜的诗被纪录片导演秦晓宇发现,受邀参与拍摄了《我的诗篇》纪录片并担任主角,并随组到北美演讲,演讲地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由于《我的诗篇》纪录片的放映,陈年喜逐渐有了名气,期间还参与了《鲁豫有约》媒体活动,应邀参加了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真人秀的电视节目并与著名歌手搭档同台竞演,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017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为陈年喜颁发了中国第一届工人诗歌桂冠奖。2020年,陈年喜作为央视《朗读者》嘉宾,朗读了自己的诗歌《火车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2020年,学者易中天读了一首陈年喜的诗,深感震惊,在公号发文《兄弟,我听见了你的饿》。易中天感慨: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只有行走在没有童话的岁月,才写得出这样的诗句。

现在,陈年喜因身体原因已不能去矿山打工,他便专心在家写作,至今已出版了《陈年喜的诗》《生活就是冲天一喊》《微尘》《炸裂志》《一地霜白》等多部著作。  (据中新社讯、公益PLUS公众号)

猜你喜欢
易中天写诗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学写诗
小鸟写诗
易中天的“育女经” :无为而治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这个暑假,写诗吧!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朋友当如是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