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不能“韩国开花,日本结果”

2024-01-10 09:57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51期
关键词:方药话语权中药材

今年,日本汉方药巨头津村试图收购我国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引发关注。尽管此次收购最终流产,但日本近几年通过收购、增资扩产等资本方式,广泛收集我国传统药方,投入中药市场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这句在业内流行的话,凸显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隐忧。

建立“汉方药”体系

——通过收购、增资扩产和合作等资本运作,把控中药材原材料、品牌和渠道。平安津村是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和中国平安于2018年合资成立的企业,日本津村方面持股约56%。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药原料进口商之一。从1991年开始,日本津村已先后在深圳、上海、天津设立分公司。2023年3月,津村药业增资天津中药产业基地项目;2022年8月,主营中成药的健民集团发布公告,将与平安津村合作建立“津村健民制药有限公司”;2021年4月,平安津村收购中药材及饮片龙头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花费12亿元。日本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

——弱化我国中医药地理标识。在亚太经合组织生命科学创新论坛监管协调指导委员会中,日本与韩国先后开办了传统医学中药材质量管理培训,并在推進中药材标准化工作中,提出了“中药材种植的全球化”“传统方剂中药材的非产地化”等观点,这可能会快速弱化我国中药材地理标识所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影响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市场份额。

三大负面影响

一是日韩欲撕裂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安渝、四川省医疗设计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程克寒撰文认为,日本和韩国都采取了“重药轻医”的策略,大力推广“去中医化”的汉方成药零售普及。日本药企频频收购中药企业后,在外资管理下,中医药企业需遵守新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外资介入是否会削弱中医药的地位和影响力?外资将中医药产品推向国外市场,外国人将如何理解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均是不容忽视的隐忧。

二是日韩谋求建立国际标准,与我国争夺话语权。中药出海一直是困扰国内药企的大问题,但日本的汉方药不仅在国际上取得成功,还确立了国际标准。近年来,以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为代表的机构不断推进植物药剂、草本制剂的国际标准化,包括药效评价、用法用量、副作用报告等。日韩两国若掌握中药材种植、炮制与中成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工作的话语权,两国可能会设定新的质量管理标准,让我国中医药行业不得不进行调整以符合新的标准。

三是日韩注重收集药方,中华瑰宝存在旁落成他国“专利”的风险。《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显示,在世界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中,中国的专利申请仅占0.3%,日本却占全球中成药专利的70%以上;不仅如此,日本还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的210个古方专利。此外,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这部韩国药学史巨著主要是中医著作的综合整理归类。

把中医药的核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国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应共同研究并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以防止他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侵权行为,确保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创性。高度重视中医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和保护,加快建设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建立保护档案,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还要重视研发和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日本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的新药研发费用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至20%。另外,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以确保我国在中医药生产过程中的话语权。

(摘自《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方药话语权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