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现代建筑的意义

2024-01-10 20:56周娅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尺度日本传统

周娅

Architecture industry of Japan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modern tim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ity and modern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express the nationality and how to combine new materials and traditional space while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So as to trigger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Getting some inspiration from the success of the symbiosis of nationality and modernization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

19世紀中叶,近代日本和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有着相似的境况,都被迫开始了现代化转型,包含了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同时也导致了建筑的西化和现代化。经历了建筑西化和现代化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复兴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中,日本在现代化的同时也完成了民族化。

明治维新的开始标志着日本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19世纪末,日本现代化水平已居于亚洲第一的位置。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几百年所完成的现代化这一任务。此后,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找回这一理念被唤起,日本部分建筑师开始了对传统日本建筑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对现代建筑民族化的探索。日本建筑发展历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探索、对传统建筑的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成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有着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开端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目前仍处于一个民族性表达的探寻阶段。希望通过研究日本探寻传统建筑的内核的过程以及表达成果,发现对于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延续传统建筑特点、表达民族内核的参考意义。

建筑西化与现代化这一过程为日本带来了新的建筑材料,例如钢材、玻璃、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出现与使用给建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拓宽了建筑发展的限度。而对于新材料该如何表达出日本文化,该如何营造出日本传统建筑的空间氛围,部分建筑师展开了对这一话题的积极探索。

正仓院是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馆。从立面上看,建筑横向分为三段,最底部由粗大的束柱将整个建筑腾空架起,中间部分为建筑主体,上部为出檐深远且坡度较小的大屋顶;纵向上分为九个开间,九个开间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南仓、中仓和北仓。三个仓都设有入口,内部为二层。

底部的束柱在以天然石块做的基石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直径约60英寸(约152.4厘米),40根束柱将建筑底部升高了2.7米。整个建筑总高约14米,主体空间宽约94米,进深约33米。地板抬升这种高床式构造不仅是外观上有划分和装饰作用,在功能上也起到了防潮湿、防虫害的效果,对收纳其中的文物起到了保护作用。

正仓院这种日本传统建筑的形式给丹下健三带来了创作灵感,在他之后的设计中也使用了正仓院的建筑语汇来表现日本传统建筑的特色。

其中一个案例是原子弹爆炸陈列馆。原子弹爆炸陈列馆位于广岛,是丹下健三二战后经手的第一栋建筑。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为2848.1平方米,总高13.134米。正仓院的总建筑面积约为三千多平方米,总高约14米,两者的规模大小相似。正仓院为木构架建筑,而原子弹爆炸陈列馆是采用了完全钢筋混凝土架空柱所支撑起来的二层建筑。原子弹爆炸陈列馆在横向上呈两端,分别是建筑主体以及底部架空,区别于正仓院的三段式。没有了大屋顶这一带有强烈历史建筑特征的符号语言,建筑在形态

上的现代感增强。原子弹爆炸陈列馆的建筑主体部分在立面上做了竖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分隔,这样的分隔方式让人联想到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格子窗——框架格子上笼罩一层半透明的纸,展现出建筑的朦胧美。建筑底部的架空柱高6.498米,宽10.514米,为片状,区别于正仓院底部的圆柱状束柱。片状的支柱在不同角度观看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从建筑正面看,底部端头呈片状矩形,中间呈柱状,形式更接近于高床式构造。从侧面上看,又像是穿透多层纸糊拉门之间的缝隙所看见的层层室内空间。

从正仓院到原子弹爆炸纪念馆,可以看出丹下健三对传统建筑的转译并不是简单的材料替换,钢筋混凝土替换木材,玻璃替换窗纸,而是以新的材料作为出发点,去反观传统建筑,用新的结构、新的组合唤起对于传统空间的记忆,从而达成新材料与传统建筑的共鸣。

仓敷市厅舍是丹下健三又一个参考了正仓院建筑的近代建筑作品,传统建筑的元素在这个建筑的运用上手法更加精巧,传统建筑的语汇在这个现代建筑中见微知著。

仓敷市厅舍,总建筑面积为7244.7平方米,高约26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内外都是清水混凝土。结构上采用了约20米的大跨结构,在细部处理上,将三层的地上建筑部分按照普通建筑高度划分为五层楼,将超出一般人们的尺度修饰为更加接近人的尺度。立面处理上,吸取并发展了正仓院建筑的处理手法。建筑的角部处理上参考了正仓院的南北仓外部三角材的组合方式,并引入了斐波那契级数对其进行了有控制的变换(图3)。

在复兴民族特色的同时,丹下健三也与西方建筑的发展进程几乎同步。仓敷市厅舍不仅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细部特色,也展露出粗野主义的特点,即使用巨大的、块状的、不加修饰的整体结构,直接展露出材料本身的质地和纹理,建筑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粗糙的原始之感。

丹下健三努力在仓敷市厅舍中表现绳文的传统。绳文这一传统来源于下层民众,充满了强韧的意欲和自由敏感的表现。在广岛原子弹爆炸陈列馆和仓敷市厅舍的构思灵感都是源自正仓院,但是原子弹爆炸陈列馆中传统建筑形态的呈现更为直接一些,仓敷市厅舍已经摆脱了传统建筑形式对新的现代建筑的控制,在钢筋混凝土的梁柱表现以及立面的视觉处理上,都更加能够突出新材料区别于传统建筑材料的特色与质感。

五重塔位于日本奈良被称作斑鸠的地区,是法隆寺其中的一座塔楼,建于飞鸟时代。这座塔楼是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也是法隆寺中最重要的建筑。五重塔平面近似正方形,为木质结构,塔高约30.5米。塔的第一层檐下有裳阶,二层及以上檐下都有装饰性栏杆。木塔各层由下至上按一定比率逐层变小,第五层边长约为第一层的一半。

丹下健三把木构建筑所具有的美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造型而提高到极致的作品就是香川县厅舍。建筑评论家添登认为:日本的五重塔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是必须倾注进高度技术的日本建筑,所以它和香川县厅舍绝不单是偶然的一致。丹下健三把日本传统的手法高床,庇,缘等在这个建筑中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在现代建筑上。这是对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重大贡献。或者可以说是现代建筑和传统所具有的象征和记号而形成的一种原型。这种象征和记号是一种社会存在,因此肯定能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所以这种样式为日本的许多建筑师所效仿。

香川县厅舍是由弥生传统向绳文传统的过渡。它是位于高松市四国香川县的一座11层的高层建筑。建筑分为低层部分三层以及高层部分八层。最底部完全架空,是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包含了大厅和展览厅。

香川县厅舍的檐口部分将结构梁向外延伸,对应于五重塔木结构建筑中延伸出来的檩条结构。立面上端部的梁在尺度上大于中部的梁,端部梁伸出两根柱体,强化了县厅舍高层建筑的四角,与五重塔角部的角科斗拱相对应。五重塔二层以上每一层檐下都有装饰性栏杆,香川县厅舍在立面上看每一层横向也有两条横向构造,一个是楼板,一个是栏杆,压低了建筑的视觉层高。同木塔每一层出檐的影响,视觉上也会压低塔的层高。香川县厅舍的高层部分平面外轮廓为正方形,使得建筑对塔的诠释更加形象。

黑川纪章对于新与旧的融合更为抽象,他将传统建筑的局部提取出标志性元素,运用到新材料新形式的建筑设计中。这时,建筑的尺度或者说观感尺度已经突破了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

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的西本愿寺正式名称叫做龙骨山本愿寺,寺中有两座规模较大的木结构建筑,分别是西本愿寺的御影堂和阿弥陀堂。飞云阁在这两座建筑旁边显得小巧玲珑,它与金阁、银阁并列为“京都三名阁”。

飞云阁左右不对称,符合日本传统空间所追求自然的审美偏好和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飞云阁的屋顶形式很有特色,在这个体量不大的建筑中包含了多种屋顶形式,有呈下凹曲线的常见屋顶形式,还有一个立面上看,呈上凸形的屋顶,屋顶最高处无明显转折,屋顶的两个坡连接过渡自然,屋檐从立面上看线条流畅无明显转折点,最高处有屋脊。

建造于大阪府大阪市南区日本桥的大阪国家文乐剧场建造于1980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总共七层,包含地下二层,地上五层。设计外观上采用了与西本愿寺飞云阁相似的屋顶。

大阪国家文乐剧场建筑占地面积为3924.87平方米,远超飞云阁的占地面积,两者在建筑体量上区别较大。但黑川纪章仍能从飞云阁中通过自己的转译手法,完成小规模传统建筑对大尺度现代建筑的指导和参考。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四层建筑,其建筑占地面积14415平方米。这栋建筑以灰色为主色调,这一色调被称作“利休灰”,它作为色彩配合方法的同时也是空间组织方法。这个灰色调由绿色和红色这一对对比色调成,当外部光环境产生变化时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是会根据环境改变的灰色。建筑的可变性这一抽象建筑语汇在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的分隔上也表现得十分充分。

博物馆布置的格局是方格,到处坚持这一母题,却又有适应性。当围着建筑物走动或在中间穿行时,它的面貌不断在改变,使人体验到微妙的变化。博物馆的布置和内部路线,导源于日本传统的空间,整个序列中的视景各不相同。然而每个视景又是总体的一部分。

传统建筑无法照搬到现代建筑之中,但是表现传统建筑特点的转译方式非常丰富,文中所述不过是冰山一角,中国也有对传统建筑的复兴与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实践,只是不构成体系,发展迟缓。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不应当只是各行其道,只有当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传统建筑才能为现代建筑带来灵感,现代建筑才能给传统建筑带来新的生机。

在空间尺度上,传统建筑由于受到材料以及技术的限制,横向纵向的发展都有所限制。而随着新材料的产生和使用,空间尺度的上限被提高了。大空间的设计上该如何表现传统空间?丹下健三在仓敷市厅舍中采用的方法是将三层的地上建筑部分按照普通建筑高度划分为五层楼,他的做法是对大尺度的建筑以传统建筑的尺度进行再次划分,使这个尺度接近于人们熟知的传统建筑的尺度。

在建筑造型上,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对比,有着更多的细节构造和细部装饰,现代建筑多是立面简洁,形体抽象度高。在现代建筑中如何恰当地融入传统建筑,融入什么样的传统建筑,在什么节点处加入传统元素,建筑师们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有较为直接的传统建筑复现,例如丹下健三设计的原子弹爆炸陈列馆,他提取了正仓院外立面的元素与构成关系,采用新的形式将传统建筑的尺度复现;也有经过抽象提炼的元素,例如黑川纪章通过将日本传统空间抽象化的提取,在大版国家文乐剧场、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日本传统空间做出了他理解之下新的诠释。

尺度模仿,符号化表现都是现代建筑表现传统建筑的方式,在这一探索进程的继续发展中,必然还会有新的操作方法。但这些手法最重要的是需要对传统建筑的了解,不止步于表象的看见,而是挖掘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当今世界发展越发趋向融合之势,只有熟知掌握自己的文化并不断跟随时代脚步前进发展,才能在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同时,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核。

參考文献:

[1]赵宝琴.灿烂的东瀛文化:日本国宝法隆寺扫描[J].文物世界,2000(6):44-50.

[2]黑川纪章,柯闻.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日本[J].世界建筑,1981(2):28-29.

[3]俞左平. 日本建筑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武云霞.日本建筑之道:民族性与时代性共生[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5]马国馨.丹下健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郑时龄,薛密编译.黑川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尺度日本传统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黄金时代》日本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宇宙的尺度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