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2024-01-11 02:29杨雪松史爱娜
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肢体美术幼儿园

杨雪松 史爱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自然之美,可以拓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视野,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天性,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幼儿对自然的热爱。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幼儿园该如何将自然作为主题,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呢?

我园结合“‘四阶梯’式幼儿园自然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对自然美术教育策略进行实践探究,采用情境模拟、肢体动作、领域融合三大策略,营造了个性化、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教学环境,改变了常态的美术教学形式,支持幼儿走进自然欣赏美、感知美、表达美、分享美,提高了幼儿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和创作能力。

激发兴趣——情境模拟策略。在幼儿不能主动发现自然美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情境模拟策略帮助幼儿发现美,即通过拍摄有关自然景物的视频、照片等,引导幼儿共同欣赏,激起幼儿到真实的自然中去感知、探索的兴趣,为自然美术教学做好铺垫。影像情境和真实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便于幼儿真切地感知和理解自然景观及周围环境的艺术性,从而提升幼儿的感知、创造和表现能力。

丰富感知——肢体动作策略。肢体动作策略是幼儿美术活动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认知和创作能力的根本。在大自然中,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模拟看到的自然风光和景物,如随风摇摆的树枝、绽放笑脸的葵花等,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感知自然事物的形态之美、动态之变。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运用绘画、手工制作、地面涂鸦等方式,表达眼前的自然之美,从而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文化拓展——领域融合策略。领域融合策略指的是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美育素材,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我园结合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带领幼儿感受节气变化,在每个节气习俗中寻找自然美術活动的内容。例如,“清明节”前,我们开展文化体验式学习,把自然之美融合到故事、游戏、音乐、舞蹈中,引导幼儿感受茶文化、书画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操。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2021年度一般课题“‘四阶梯’式幼儿园自然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YYB2021-13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肢体美术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美术
肢体语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爱“上”幼儿园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