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几幅新作1982.04.02

2024-01-11 07:54撰文叶浅予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
关键词:叶浅予唐明皇富春山

撰文= 叶浅予

对页:叶浅予《长安怀古》

中断了十多年,重新提笔作画,年纪虽然老了,却想甩开过去的老路,探索一条新路。

艺术的创新,当然包括内容的和形式的新。但是,如果脱离内容,孤立地、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新,就中国画来说,单纯地强调笔墨技巧和形式上的变化,标新立异,就容易步入歧途。在艺术形式上精心经营,虽然也有可能创造某些艺术美感,但若内容贫乏、空虚,终究会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而如何表现则是很费思考的。艺术如果停留于叙述一桩事件,说明一个现象,不去探索生活的本质,就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创作出富有思想性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要能够引起观众的联想与共鸣,给人深刻的感染和启迪。

1981 年,我去西安看了许多古代文物,浮想联翩,回到北京,创作了《长安怀古》四幅。这是通过文物来表现历史,如何深刻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涉及史学观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作画不能像史学家那样,运用文字概念去评价历史。不过,中国古代的画家曾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如“迁想妙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比兴手法,寓情于景,以物寓情,藉以传达出一种意境。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相互渗透,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西安一行,深感祖国文化之悠久。怀古,不是怀思古之幽情,而是在古代艺术遗迹中窥见我们民族之伟大精神和气魄。

本页:叶浅予于桐庐

我们祖先创造的半坡文化,原始彩陶图案,朴拙、淳真,是真善美的化身,十分恰当地表达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的秉性,所以说:“美善真,闪闪半坡文”。秦的兵马俑,规模宏伟,反映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完成统一大业,但真正堪称为历史之主人的是劳动人民,那些马前卒才是更加值得歌颂的,故秦俑一幅题曰:“霸业促,谁记马前卒”。秦、汉、唐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三个朝代,秦统一中国,汉的疆域最为辽阔,唐代无论哪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秦陵兵马俑中的陶马,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还有唐之三彩马,集中地象征着古代中国之威力。选取了这三匹马,是寓意三个朝代。在古代,马是征战、武功的象征,“忆疆场,风流秦汉唐”。最后的《马嵬坡》一幅,我是在为杨贵妃翻案。千秋功罪,往往在当时是不可理喻的,而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又未必公允。杨妃事实上是唐明皇的奴仆,但当时安禄山的兵变,政局的动乱,结果把所有的过失都推到她的身上,历史对她太不公平。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好诗,但是,把唐明皇写得那么多情,在马嵬坡那么悲伤,后来一直怀念她,还做梦,等等。其实,唐明皇在权衡利害之后,把她作为牺牲品了。我国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最深,甚至一个君王最宠爱的妃子,最后也得不到保护。所以,我的画,没有沿袭白居易诗中所叙的唐明皇对杨妃的恩爱,而对唐明皇持批判态度,并对杨妃寄予了深刻的同情,故书:“忍唱长恨歌”。

创作内容确定了下来,如何表现,却几经反复,数易其稿。最初的构思,几幅都有背景。原始彩陶后面有半坡遗址,秦兵马俑衬以始皇指挥战车,秦汉唐三尊马那幅,把西安的几个陵墓,即始皇陵、霍去病墓以及乾陵等都摆上去了。这样,又觉得太啰唆。艺术表现上要求夸张、提炼、取舍和概括,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索性把背景都去掉,留给观众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几幅中最难处理的是《马嵬坡》的构图。古代仕女美人中,杨贵妃是常入画的。以《长恨歌》为题材作画的,最早有李毅士,别人也零零星星画过。但我摈弃了《长恨歌》的思路,决心替杨贵妃翻案了。第一稿画的真人真事,杨妃躺在地上,唐明皇扭转马头走了。画完后,感到太富于情节性,不够含蓄;另外,一个美女死了,躺在那里,也失去了美感。于是又回过头想用文物来表现。以俑的形式表现杨妃,似无婀娜妩媚之姿,但用审美的辩证关系来看,艺术的美应是高于生活的美,具有内在的本质的美。画俑,亦可达到审美的神似,以俑之形,传杨妃这一特定历史人物之神。同时, 俑还具有双重意义,俑是殉葬品,现实生活中的杨妃,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级玩物, 俑更能代表她的本来面貌。这样一来,《长安怀古》四幅就都用文物来表现,倒统一起来了。

对页图: 叶浅予《桐庐图》1991 年

本页图: 叶浅予《富春江桐庐春昼》27×39cm 1980 年 叶浅予艺术馆藏

我过去曾零零碎碎画过一些山水,但从未画过大幅,到了晚年,竟画了一幅山水长卷,即《富春山居新图》。元代大画家黄子久画过《富春山居图》,我画的就算新图了。作此画的动因是,1976 年打倒“四人帮”以后,我回了一趟老家。我的故乡在富春江畔,那里的景色是很美的,不仅春天,冬天也是很美的,山里的野猪很多,还可以打猎。童年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七十多岁了,记忆犹新。我下定决心要画一幅故乡的山水,富春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是那么熟悉,觉得那么亲切。所以握笔颇有激情,很快地拟就了一幅初稿,沿着江走,一边走,一边画,倾注了我对故乡深厚的感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地的热爱。第二年,我又回到故乡,花了好几个星期,完成了第二稿,是用的水墨,具体细节都描出来了。可是这个稿子经不住端详,变化太少。

山水画,当然要师造化,但按照真山实水一一描绘,就不称其为艺术。艺术总是免不了夸张和装饰。所谓构图,经营位置,就是形式上的装饰处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画山水“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这就是说,画家作山水,不应把自己限制在固定的视点之内,要以大观小,居高临下,将山前山后、屋前屋后的景色尽收眼底。更要凭着画家对自然的观察与记忆,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晋朝陆机在《文赋》中所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文心雕龙》中亦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句。通过艺术想象,艺术家可以把时间缩短或者拉长,把空间缩小或者放大。画家可把视点置于运动之中,就像电影摄影师那样,运用推拉转摇的镜头,自由地延伸视野。我国传统山水画中,许多气象万千的巨作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以大观小”之法。

1978 年,我再次回到故乡,重新起稿,这次用了颜色。在描绘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时,我试用了“以体观面”和“以时观空”之法,把江面、山区从画面引进引出,把远景拉近,把近景推远,画山的左面,又画山的右面,把眼睛看不到的一侧拉了出来,以丰富空间感。又将春夏秋冬四季,阴晴雨雪天气的变化,连贯一气,使之浑然一体。这样,历五年时间,经过反复、曲折的构思,最后完成了《富春山居新图》。当年黄子久画《富春山居图》花了三年时间,我的构思还长两年,但实际着手画,前后加起来花了两个月时间。因手卷太长,要把它放大,精力不支,请中国画系山水研究班王镛和姜宝林两位同学帮忙,三人共同完成,总算了却一桩心愿。

最近,我正酝酿一幅新作,以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中心,从北京猿人画起,一直到人民代表,可谓神游天安门。这是由《长安怀古》的构思引起的,但已远不只是怀古了,而是正面地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歌颂。画的是我想象中的天安门,不免有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凡是与天安门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画上去,如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北京,“五四”和“四五”两次革命的群众运动,当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等等。我已拟出六尺宣纸的小稿。这次住医院,原以为是癌症转移,结果不是,既然上天假我以年,那么,这幅画我是决心要完成的了。

猜你喜欢
叶浅予唐明皇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富春山居图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月夜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