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零缺陷护理管理的效果

2024-01-11 02:50于志荣王丽丽刘艳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血液护理人员研究组

于志荣,王丽丽,刘艳飞

赤峰市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000

在临床上血液透析治疗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疾病[1]。而血液透析室为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护理风险,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也较高,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正确应用治疗仪器,同时要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控制,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2-4]。为促进护理质量提升,需对护理人员强化护理管理,而护理管理方法直接影响护理管理效果[5]。赤峰医院院经不断实践发现零缺陷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赤峰市医院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理人员15 名和血透室患者50 例,2022 年2 月—2023 年1 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理人员15 名和血透室患者50 例进行对照分析,对零缺陷护理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血透室工作的护理人员15 名和血透室患者50 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纳入对照组。护理人员资料:年龄20~40岁,平均(30.68±2.48)岁;性别均为女性;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5 名护师,7 名护士。患者资料:年龄40~68 岁,平均(56.25±4.85)岁;性别:男28例,女22 例。2022 年2 月—2023 年1 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理人员15 名和血透室患者50 例,予以零缺陷护理管理,纳入研究组。护理人员资料:年龄21~40 岁,平均(31.05±2.45)岁;性别均为女性;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5 名护师,7 名护士。患者资料:年龄41~69 岁,平均(57.05±5.15)岁;性别:男26 例,女24 例。两组护理人员及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积极参与其中。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在血液透析室建立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并负责血液透析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监督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研究组为零缺陷护理管理,方法如下:①针对护理人员,强化培训力度,对护理人员组织和鼓励,对专业培训积极参与,对其护理风险识别和认知能力重点培训,促进防范能力和意识提升。血液透析室中保证护理管理制度严格制订,科学制订医务废物处理方法、透析机操作方法、消毒隔离措施等。护理人员要对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掌握,促进操作安全性提升。②血液透析室,保证对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每天保证定时通风,20~30 min/次,2次/d。用消毒液消毒,主要对物表、地面、墙壁等注意消毒,一旦出现体液或血液污染,要快速消毒。护理人员进出血液透析室要严格执行7 步洗手法,注意更换衣帽。③强化护理人员管理方法的指导和教育,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知识,促进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升。与此同时,积极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并定期培训,在考核通过后才可上岗任职。④开展缺陷交流会,护理人员通过交流会对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隐患、患者反映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涉及问题为患者好评和意见、服务沟通、医院感染、观察病情、操作失误和机器设定。依据这些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制订护理缺陷交流表。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温水、患者管理、消毒隔离、病情观察和机器操作。护士长对护理工作定期总结和分析,对不合理人员搭配和工作流程及时整改,对工作经验分享。强化质量持续性改进。完善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护理人员予以相应的奖励,而对表现不足者则予以相应的批评,要求其改进。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管理缺陷事件比较,常见的护理缺陷事件包括医嘱不当、护理投诉,对比总发生率。②管理质量对比,采用科室自制管理质量问卷,问卷包括仪器准备、物品准备、护理安全质量、专业技能,每项0~3 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③管理满意度对比,在管理结束后向患者和家属发放本院自制问卷,以问卷最终得分划定满意度,总分100 分,当评分85~100 分为非常满意:当评分60~<85 分为基本满意:当评分<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析,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缺陷事件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医嘱不当、护理投诉的护理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缺陷事件比较

2.2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管理质量(仪器准备、物品准备、护理安全质量、专业技能)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15)对照组(n=15)t 值P 值仪器准备2.91±0.06 2.25±0.15 15.822<0.001物品准备2.78±0.11 2.22±0.06 17.309<0.001护理安全质量2.84±0.03 2.41±0.05 28.561<0.001专业技能2.70±0.08 2.26±0.08 15.062<0.001

2.3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管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肾脏终末期疾病在临床上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利用血液透析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也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6-7]。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障碍、酸碱失衡、低蛋白血症等不良症状,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一旦护理不当或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可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护患纠纷事件频有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低,不仅影响护理质量,甚至会影响护患关系[8-9]。因此,为促进护理质量提升,需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近些年,医院护理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在血液透析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零缺陷护理管理,分析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人员、患者及设备问题等,通过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能够严格把控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保证每项工作合理化与规范化,明确管理目标,完善血液透析科相关制度,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持续性改进。零缺陷管理也叫做无缺陷管理,通过对不完善或存在缺点的地方加强管理与控制,促使每个工作环节按照相关规范制度执行,确保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与严密,最大限度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以提升管理质量。本院发现零缺陷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6.66%)对比,研究组护理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人员管理质量评分(2.25±0.15)分、(2.22±0.06)分、(2.41±0.05)分、(2.26±0.08)分对比,研究组管理质量(仪器准备、物品准备、护理安全质量、专业技能)评分(2.91±0.06)分、(2.78±0.11)分、(2.84±0.03)分、(2.70±0.08)分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80.00%)对比,研究组患者管理满意度(98.00%)明显较高(P<0.05),证实了零缺陷护理管理可减少护理管理缺陷事件发生,可提升护理质量,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主要是由于零缺陷护理管理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新型护理管理方法,重视护理缺陷事件和原因的分析和讨论,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促进专业技术的提升,促进护理人员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意识提升,以此促进护理管理力度提升[10-12]。零缺陷护理管理重在预防和降低风险事件和医院感染。以零缺陷理论为依据,细化护理过程,对护理不足和缺陷及时发现,加强其自我管理,促进风险管理强度提升,使风险事件发生风险减少[13-15]。强化患者的健康指导和教育,提升患者认知程度和依从性,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横断面研究开展不足,患者例数和所收集地点不足等,为使不足之处得以弥补,需从以上方面改进,以促进研究科学性提升,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使其推广性更高。

综上所述,零缺陷护理管理应用到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中价值较高,可减少护理管理缺陷事件,提升管理质量,可促进患者管理满意度提升,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血液护理人员研究组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多彩血液大揭秘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