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消毒的质量影响分析

2024-01-11 02:50李秀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全程合格率无菌

李秀梅

河口区中医院院感科,山东东营 257234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内部负责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主要场所,其核心工作内容在于向临床各个科室提供无菌物品[1]。对无菌物品而言,其消毒质量和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治疗安全性以及生命健康水平都有着密切联系[2]。只有满足合格标准的灭菌物品,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临床价值,减少患者诊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3]。消毒供应室对消毒质量的控制和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消毒质量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4]。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 年1 月—2021年12 月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消毒供室期间的3 600件消毒灭菌物品以及18 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在消毒供应室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20 年1—12 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1 800 件消毒灭菌物品,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抽取2021 年1—12 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的1 800 件消毒灭菌物品,将其作为观察组。本医院消毒供应室现有员工18名,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相关人员及岗位并未出现变动,全部为同一批工作人员。其中包括5 名护士,7 名消毒员,6 名普工;年龄24~48 岁,平均(35.68±4.26)岁;文化水平构成:中专7 名、大专6 名、本科5 名;工作年限2~21 年,平均(7.37±2.36)年。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依据国家有关部门以及行业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的技术操作规范和效果监测标准,制定院内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物品相关消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和流程完成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包装以及发放工作。

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严格执行上述规范操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行业内规范标准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提出更高质量要求。消毒管理措施涵盖以下几方面:(1)构建消毒供应室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院内其他临床科室、部门与消毒供应室的网络数据信息,实现消毒供应室相关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当前消毒供应室整体工作效率。(2)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①设立岗位负责制,按照岗位实际需求分配合理的人力资源,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每位人员工作内容落到实处。②制订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学习制度,要求消毒供应室所有工作人员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通过岗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借助定期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完成自身岗位工作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服从消毒供应室整体工作调配。(3)严格规定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消毒灭菌操作。(4)不断优化消毒供应室现有监督管理制度,设立全程质量监控小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的定期质量抽查工作。

消毒灭菌全程管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5 个环节,即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无菌包装、灭菌、无菌发放:①物品回收。消毒供应室安排专职人员,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封闭回收车辆,按照既定线路,依次在临床科室进行物品回收工作。回收过程中,根据流程对物品类型、数量、是否存在破损等进行仔细核查,并详细记录。完成回收后,依据消毒供应室制定的回收标准操作程序将物品按照污染情况、材质、精密性、形状等差异做出合理的分类。每天完成物品回收工作后,需要对回收车开展清洁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②清洗消毒。依据消毒供应室制订的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对所回收的物品进行彻底清洗,防止器械内残留物质影响灭菌媒介和微生物的充分接触,从而干扰灭菌效果。③无菌包装。按照灭菌物品的体型大小、重量等因素,挑选合适且充分清洁干燥的无菌包装材料,完成对灭菌物品的无菌包装。依据消毒供应室制订的无菌包装标准操作程序,在无菌包装的内外放置指示卡,其中详细注明关于灭菌包装内灭菌物品的各项信息,包括物品名称、灭菌时间、灭菌有效期、包装者姓名等。④灭菌。依据消毒供应室制订的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开展灭菌处理,通常在无菌包装的2 h 之内。按照灭菌物品材质不同,挑选相应灭菌方法。灭菌处理期间严格执行各项规范操作,实时监测相关指标变化,确保灭菌质量达标。对于灭菌质量未达到相关标准的灭菌包,分析导致不达标的原因,完善优化上述操作流程,重新进行消毒灭菌。⑤无菌发放:对于充分干燥、包装完整的灭菌包判定为质量合格,将合格的灭菌包进行类别划分,并放置在对应的无菌柜内,依据有效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发放无菌包时,再次仔细检查核对物品名称,按照灭菌包有效期合理发放有效期内的灭菌包。对于发出后的无菌包,禁止退回。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中,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感,在进入无菌室和处理无菌物品时,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洁消毒,落实各项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消毒灭菌质量:调查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模式下,消毒灭菌工作各个环节的合格率情况,包括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无菌包装合格率、无菌发放合格率,依据国家相关清洗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进行评价,满足标准即判定为质量合格。②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两组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开展调查,问卷总分100 分,划分为完全知晓(90~100 分)、部分知晓(80~<90 分)、不知晓(<80 分),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对比

观察消组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无菌包装合格率、无菌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对比[n(%)]

2.2 两组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知晓率对比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在清洗、消毒、灭菌各种器械物品的过程中,一旦其中一环出现偏差和或者操作不当,便容易导致消毒灭菌不合格,继而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往,我国大多数医院消毒供应室均采取的是常规管理模式,先由临床科室对器械、物品清洗包装后,再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5]。但是在这种传统处理流程下,消毒灭菌效果和预期还存在差距,常常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6]。为此,本院消毒供应室结合现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和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制定出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实行集中管理模式,相关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等环节均由消毒供应室集中负责,不断细化各环节操作流程,实行全流程质控,从而持续提升消毒供应室消毒质量[7-8]。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升(P<0.05)。这也表明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明显提升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分析原因是:①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中,持续优化完善消毒供应室现有消毒灭菌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确保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熟悉及掌握[9-10]。②进一步强化消毒供应室人员管理,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和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提高消毒质量的重要性[11-12]。引导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13-14]。③对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无菌包装、灭菌、无菌发放各项工作环节不断优化完善,强化质量控制,最终有效提高消毒灭菌质量[15-16]。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率。这是因为在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从制度建设、责任划分、人员管理各个方面将消毒质控落到实处,采取集中统一质量控制,达到全流程质控目的,有效提升消毒灭菌质量。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感,将岗位职责履行到位,积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继而提升对护理管理知识的知晓程度[17]。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开展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消毒质量,提高工作人员护理管理知识知晓率,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全程合格率无菌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