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分层递进式带教模式的运用效果

2024-01-11 02:51刘亚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儿科考核

刘亚萍

临沂市中心医院儿科,山东临沂 276400

儿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由于儿科接收的患儿年龄较小、自护能力及配合度较差,加之患儿免疫功能较弱,会进一步增加临床护理治疗难度,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充沛精神、出色的操作技能、良好心理素质以及耐心,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满足患儿和家属的医疗服务需求。而临床带教作为医院培养优秀医护人才的重要环节,带教管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各类传染疾病的不断发生,儿科的接诊率明显上升,加之受到病情影响,患儿和家属均会存在过度紧张的焦虑情绪,而严重的负性情绪也会降低患儿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度,从而导致临床医护工作难度上升[1-2]。但由于传统带教模式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对住院医师的针对性及综合性培养,从而会降低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及最终效果,致使临床医学服务质量受到影响[3-4]。为探寻最佳培训带教模式,临沂市中心医院将2021 年4 月—2023 年4 月期间儿科住院医师26 名进行了分组带教管理研究,两组住院医师分别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和分层递进式带教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的26 名儿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两组,每组13名,对照组年龄21~23 岁,平均(22.0±1.2)岁;工作时间1~3 年,平均(2.0±0.2)年。观察组年龄22~24岁,平均(23.0±1.3)岁;工作时间1~4 年,平均(2.5±0.3)年。两组住院医师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带教老师根据儿科典型病例设置板书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的细致讲解,同时配合视频播放以及入科指导,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以及临床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定期进行考核,了解住院医师的培训情况。

观察组则开展分层递进式带教模式。①成立培训小组:由儿科带教医师与高年资医生组成培训小组。首先对住院医师进行初步考核,通过考核结果掌握住院医师的基础能力,结合临床教学经验以及要求制定出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前一周将培训内容告知住院医师,指导住院医师多方查阅资料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解分析,同时鼓励住院医师对学习内容提出合理性建议,以便更好地符合住院医师的心理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意识。②培训方法:根据住院医师基础综合能力设定不同学习级别目标。每个级别由一名10 年以上工作经验以及5 年以上带教培训经验的带教老师担任班主任,根据住院医师的基础能力制定出合理性的培训方案。并且按季度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同时开展每月专项受教、情景模拟演练以及小组讨论分析等学习项目;开设季度考核及年度考核,由班主任对住院医师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态度进行全面考核以及综合评价,成绩合格者可提升1 级,不合格者留在原级别再培训1 年。③培训内容:初级住院医师要开展入科环境了解、掌握轮转专业常见病、基本医学操作技能、临床思维以及资料查询等基础内容,学习主要借助一对一带教辅导以及情景模拟演练方式,由带教医师筛选儿科典型病例制订情景模拟演练的方案,根据设定不同病例和场景对住院医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病历书写能力、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完成演练后要组织住院医师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其畅谈个人心得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要重视住院医师的心理教育,通过交流引导掌握住院医师的心理压力,在授课前要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纠正,避免影响后续学习。二年级需要进一步加强掌握轮转专业少见病例、了解学习复杂病例的诊疗过程、儿科医疗设备使用、高级技能操作、急救操作流程以及培养独立值班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的工作能力,确保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医疗环节;三年级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培养、护患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并且增加临床科研、培养带教低年资住院医师能力,参与科室的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和技能培训等教学活动。④定期总结:每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带教老师要组织班内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进行定期考核,随时掌握住院医师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医师提出合理性建议,进一步提高带教模式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①由带教老师根据临床教学的管理标准对两组住院医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积极性、通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能力、沟通技巧、风险识别能力、创新探索能力、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每一项考核指标的满分值为10 分,获取分值越高表示培训结果越好。

②了解掌握两组住院医师对此次带教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方法为发放调查问卷表,调查总评分为100 分,评分标准:90~10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基本满意,≤69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行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医师的学习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医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医师的学习状态考核比较[(±s),分]

表1 两组住院医师的学习状态考核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13)对照组(n=13)t 值P 值自主学习意识9.2±0.8 8.3±0.6 3.244 0.003学习积极性9.0±0.4 8.6±0.3 2.884 0.008

2.2 两组住院医师理论及专科技能操作考核比较

观察组住院医师的通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能力考核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医师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能力考核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13)对照组(n=13)t 值P 值通科理论知识9.1±0.6 8.4±0.5 3.231 0.003专科技能操作能力9.4±0.4 8.7±0.3 5.047<0.001

2.3 两组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比较

观察组住院医师的各项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医师综合能力考核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住院医师综合能力考核情况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13)对照组(n=13)t 值P 值沟通技巧9.5±0.4 8.7±0.2 6.449<0.001风险识别能力9.4±0.5 8.2±0.2 8.034<0.001创新探索能力9.2±0.8 8.6±0.3 2.531<0.001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9.3±0.5 8.9±0.4 2.252 0.033首次病程记录书写9.4±0.6 8.3±0.4 5.500<0.001团队合作9.0±0.4 8.6±0.3 2.884 0.008

2.4 两组住院医师对带教满意度调查比较

观察组住院医师对带教管理满意度达到92.3%,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医师对临床教学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带教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服务培训效果以及医疗服务工作质量,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针对具有一定难度及挑战性的儿科医疗工作。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护能力以及机体免疫能力均较差,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肢体语言沟通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健康宣教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故对临床带教模式的专业性以及合理性要求更高[3-4],但由于以往传统带教模式缺乏对住院医师个人能力的针对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同级别医师统一教学培训会导致医师的学习兴趣降低,无法获得最佳理想的全面系统培训,导致住院医师的自身特长及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及培养,最终会影响教学成果,降低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5-6]。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本院对儿科住院医师开展了分层递进式带教模式,通过与常规带教模式比较,该方案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此带教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培训小组,并由小组成员对住院医师进行初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掌握住院医师的基础能力,根据住院医师的不同能力级别开展针对性的带教管理方案,确保了带教管理方案的针对性及合理性;共分成3 个级别开展培训,初级住院医师首先开展入科环境了解,并借助情景模拟演练掌握轮转专业常见病、基本医学操作技能、临床思维以及资料查询等,并通过反复讨论分析最终增强住院医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病历书写能力、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7-8]。另外重视住院医师的心理教育,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纠正,避免影响后续学习。二年级通过进一步加强掌握轮转专业少见病例以及复杂病例的诊疗过程,熟知儿科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以及高级别的操作能力,培养住院医师独立值班能力,确保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医疗环节[9-10];三年级通过增加临床科研、培养带教低年资住院医师能力,加强住院医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并且参与科室的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和技能培训等教学活动。使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通过每阶段进行总结分析以及考核,使带教老师能够及时掌握住院医师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随时调整带教管理方案,进一步提高带教管理质量[1,11]。

综上所述,将分层递进式带教模式应用于儿科住院医师临床培训管理中,可使临床培训带教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能够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能够使住院医师的临床医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儿童就医期间能够获得专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儿科考核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儿科专栏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