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2024-01-11 08:53杨淮钦曾祥坤容华萍罗俊鸿李洪硌张小帆
时代汽车 2023年24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杨淮钦 曾祥坤 容华萍 罗俊鸿 李洪硌 张小帆

摘 要:截止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亿辆,汽车年产销量均超2200万辆,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销售国。中国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规模达1.8万亿元以上的庞大汽车产业市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多个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必然需要大量高水平汽车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因此,结合汽车产业市场对高级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和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是我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直接体现,培养更适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 职业教育

1 前言

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興产业之一,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将其纳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列[1]。我院车辆工程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程类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现代汽车设计、开发、管控、试验测控等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已逐步建设成为汽车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专业。然而,随着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技术、方法等不断涌现。汽车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如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等,具有明显的新工科技术特点,其所要求的技术理论和知识结构与传统汽车技术体系有着很大区别,尤其需要大量掌握交叉学科知识、新技术和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支撑,已成为了车辆工程专业以及各汽车类专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结合汽车产业市场对高级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和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是我院主动适应适应经社会发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直接体现,培养更适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因此,推进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适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对我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2 车辆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产业变革的关键环节是人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突破的关键。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以下几个凸出的问题: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产业链的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为例,3个部委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估2025年的人才缺口为103万。目前汽车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有50万左右,占从业人数约15%,低于世界发达国家30%的水平。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上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往往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落后新型科学技术的发展,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更新缓慢,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高水平汽车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领域协同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车辆工程专业现有知识体系与行业人才需求匹配度低,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毕业生正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发人员主要来源[2]。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的思路

3.1 深化车辆工程专业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高等院校根据所开设的相关专业的现实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让高等教育与社会产业接轨,把产业与教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学校成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集散基地和产学研基地,让学校和企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本科院校致力于让学生积累知识、创造社会价值,是进行原始性创新活动、技术传播交流和科研成果深化的重要媒介[3]。深化产教融合方向的改革,可以带来许多优势,尤其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其优势更加突出。“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本质在于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产业人才参与社会生产的能力,使新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加轻松地适应工作。这样的模式在以实践操作和研发设计为特征的车辆工程专业中将会拥有很大优势。“三位一体、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依托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实验实训与创新中心,汽车工程与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结合“科教+创教+赛教”联动的教学理念,将实验教学与创新训练中心教学有效结合,建立“科研-科创-实践”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产学研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梳理和整合现有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提炼可行的实习实训项目;深化合作基地的实质性内容建设,重点开展科技开发、实验分析、专业实习、项目规划等内容,有序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内容的实习实训。

3.2 建立协同创新的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2021年5月,全国有接近270所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其中大多数院校属于应用型院校。此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既不同于研究型院校对学生理论层次培养的要求,又有别于高职院校对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4]。近年来,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行业对人才能力水平的需求层次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需要更高技术层级和综合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显提升。如何将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使得优秀的高职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成为了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新职业教育法深入探讨了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未来展望,专本衔接教育处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的过河搭桥阶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从 2020 年开始试点探索利用自身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实训条件优势,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专升本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会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一定的集成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汽车服务工程“2+0”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涵为高职专科学生通过我校专升本选拔考试后,继续在深职院完成2年本科阶段学习,一方面学生扎根高职,持续培养职业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深度共享两校教学资源,培养具备职业技能、技能理论、技能创新、科学研究能力为一身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改革措施

4.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强化工程教育内涵建设

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特点,剖析每项标准在专业培养中的具体体现;邀请汽车相关头部企业、行业专家对车辆工程专业定位和发展作指导;结合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车辆工程专业技术特点以及工程教育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源技术”、“整车智能化控制”和“整车集成开发与设计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专业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本科工程教育的教学要求,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旨,不断强化工程教育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5]。

4.2 课程体系改革和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优化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和全面改革,使得课程体系紧跟汽车技术的发展;设计适合车辆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组织专任教师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审查、评估和改革,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技术内容,并指导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增加一些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开发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的教学实训项目,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实施;在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引入汽车领域学科前沿和新成果内容,如自动驾驶方面的5G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形成竞赛课题和参赛队伍,锻炼应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切入点,邀请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开展学术研讨、课外科研、创新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职业素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4.3 “三位一体、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托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实验实训与创新中心,汽车工程与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结合“科教+创教+赛教”联动的教学理念,将实验教学与创新训练中心教学有效结合,建立“科研-科创-实践”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打造特色人才培养创新班,形成师生一体创新研发团队,依托“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和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科研进课堂、学生进团队、学生进科技社、学生进竞赛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出论文出专利、出奖励出证书、出项目获经费、出科技作品、出教研成果”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研探索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组织专任教师改革和推广创新训练项目、案例、理实一体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同时改革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和教学质量,也切实保障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施行。

4.4 搭建科研、教学、竞赛互动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从学院层面建立科技社平台,并指定相关骨干教师和学生干部负责学生科技社平台运行,由专业老师负责培训、技术指导和竞赛辅导等工作;从我院学科竞赛现状分析入手,组建一支由管理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学生团队构成的学科竞赛队伍,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激励及监督机制,形成适合汽车类专业学生构建团队、提升竞赛能力的有效措施;组织专任教师将科研内容及产业相关问题引入课堂,使得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与教学内容的相结合,并引导形成竞赛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院特色人才培养创新班,将教师科研资源以子课题的形式向本科生开放,吸纳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科技社平台,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对应专业领域的技能培训、科技学术竞赛和各级别创新训练项目等;通过科技社平台,实现教师科研、学生课堂教学、科技竞赛的有效互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5 实行开放式实验室教学管理

组织实验中心教师认识开发式实验室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制定开放式实验室教学管理规定;向学生宣传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相关条例,激励学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上班时间内,实验中心大部分实验科室可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和专业能力锻炼等[6]。

4.6 深化产学研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

梳理和整合现有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提炼可行的实习实训项目;深化合作基地的实质性内容建设,重点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分析、专业实习、项目规划等内容,有序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内容的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生产性课题研究,跟随校外指导教师,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5 结论

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学科建设是紧密相联的, 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 没有学科之间的融合, 就难以培养出高水平创新人才[7]。本文以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结合我院两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探索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培养机制, 并构建针对职业教育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项目,打破了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本研究成果对于我校整合优化学校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和尝试, 并对后续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1)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项目编号2021gsjgxm01)

(2)2021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汽车服务工程“2+0”专升本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21097)。

参考文献:

[1]谭银翠.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问题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2.DOI:10.27711/d.cnki.gtjgc.2022.000071.

[2]张静一,鞠琳,毛雪鸥.新时期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未来与发展,2021,45(12):104-107.

[3]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64-68.

[4]王书贤,吴华伟,聂金泉,邓利军.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 2022(24):50-52

[5]张兰春,赵景波,刘晓杰.车辆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20(06):112-114.

[6]李发宗,徐忠朝,崔仲华,刘淑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汽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實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4):24-28

[7]李廷朋,王曙道.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方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22(17):84-86.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