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造就“实”力,匠心成就未来

2024-01-11 14:07刘莉李庆龙史骏毛骏
时代汽车 2023年2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刘莉 李庆龙 史骏 毛骏

摘 要:依据“动车组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价值塑造为引领、行业典型为载体,构建了渐进式“五引导”教学策略,将课程资源互补融合,形成了以三大平台和四大数据库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思政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挖掘二引领三融入”的思政育人新理念。以“轻量化车体”一节为例,对思政主线梳理、案例挖掘、融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完成了教学实践,本案例的思政教学模式对学生价值观引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一挖掘二引领三融入” 多层次立体化 “五引导” 动车组技术 工匠精神

1 课程简介

“动车组技术”是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拓展课程,课程系统介绍动车组的九大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将动车组各大组成部分紧密关联到一起,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动车组大系统的概念,为后续进入动车组检修岗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课程具有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1 小岗位见大工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检细修是对检修工作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以动车组总体结构内容为载体,融入相关技能岗位的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致力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职业内核。

1.2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速动车组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含量高,其检修岗位对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本课程的动车组发展总论部分以引进消化吸收的发展历程为蓝本,引入中车集团科研工作者勇于担当、坚守一线、创新攻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1.3 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全方位塑造健全人格[2]

在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结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拓展,设定以“爱国,敬业”等主题并结合“友善,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主线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3],激发学生追寻复兴的理想信念,实现从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辐射,全方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 思政建设方案

结合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本次思政建设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价值塑造为引领、行业典型为载体,形成了 “岗位导向——案例导引——概念导学——仿真导做——实操导思”的渐进式“五引导”教学策略,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直观演示法等,强调学生参与,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师生共同将课程思政内容用不同方式呈现。

本课程以十四五规划教材为基础,依托教学互动平台、国家级虚拟仿真共享平台、学院创新开放平台(三大平台),将动车组检修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企业案例库、微课视频库、思维导图库(四大资源库)有效结合在一起,对课程资源进行互补和融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思政教育资源。

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秉承知識讲授为主线,价值塑造为暗线的思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动车组技术课程为依托,以铁路行业典型事例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4]。本案例节选自第二章第二节轻量化车体,主要介绍车体结构及轻量化特征,融入思政元素,注重训练学生的职业习惯,培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5]。

3.1 元素挖掘

对案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划分为车体材料、车体结构、综合性能和发展趋势等四部分内容。动车组车体材料采用空心铝合金型材,材料集中分布在车体内部的传力路径上,车体不仅在强度和刚度上满足应用需求,还能够有效减少质量,降低运行阻力,提高高速性能,“实力”不容小觑,“空”心造就“实”力。从“空”到“实”的结构设计理念同样可映射到学生的未来工作,在工作中要对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分配,抓大放小,提高工作效率。车体采用的是整体承载结构,能有效提升承载能力,此内容可映射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把个体力量放到团队中能才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更快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车体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动车组安全运行的背后离不开年复一年在一线勤勤恳恳扎实工作的焊工师傅们,他们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保障质量的关键。我国未来动车组车体将持续向轻量化方向发展,碳纤维车体是对车体的又一次全新的尝试,这也体现了科研工作者创新求变的意识。

案例从“车体材料”“车体结构”“车体综合性能”“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同时从“工作方法”“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思维”四个层面进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利用工作现场实景视频案例,在案例中讲清知识,从案例中引入思政,在思考中学习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塑造匠心,打造匠人。

3.2 评价体系

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6],线上依托智慧职教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梯度测试,实现系统自动评价,线下依托课中的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及企业导师评价四种方式结合,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中除对客观知识技能考核外,还需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考核纳入其中,将团队活动表现、实操实践表现等两个主要环节,结合平时的出勤表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量化评价,以20%的比例计入综合评定。

3.3 课程实施

知识点1:基于“岗位导向”的导入——车体外形特征(动车组发展)

①播放动车组在铁路线上飞驰的视频,引申出车体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对高速运行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高铁的速度和先进技术。

育人点:播放“了不起的高铁”的视频,展示和谐号动车组的速度与飞速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从宏观到微观,引发学生学习动车组车体技术的兴趣。

②展示动车组外形图片,组织学生在图中找出车体外形特点,教师发起头脑风暴。

知识点2:基于“概念导学”的启蒙——车体材料(教学重点)

①播放了不起的高铁视频,展示车体材料的横截面形状,通过视频中工程师的专业分析,使学生对大型中空铝合金挤压型材的材料特性具有一定的认知;

育人点:车体结构采用中空型材,相比于实心板材,巧妙地将材料布置在车体内部的传力路径上,不仅能实现轻量化,还能满足强度和刚度需求。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明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和资源,学会抓大放小、高效集中的工作方法。

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角形空腔和蜂窝状空腔的材料外形图,自行分析两种横截面结构哪种对车体的轻量化影响更加显著;

知识点3:基于“仿真导做”的巩固——车体结构(教学重难点)

①教师发布任务单,将全班分成9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梳理车体结构组成,引出筒形承载结构的概念;

②教师根据网络视频和图片,给出提示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邀请表现优秀小组上台分享团队结果,教师点评,评价给分,总结动车组车体的四大组成部分;

③筒形承载结构的实现需要将车体材料进行焊接,引入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焊工高级技师张合礼的焊接车体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动车组车体焊接工艺和流程;

④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对车体材料进行模拟焊接,掌握车体焊接工艺和方法。

育人点:焊接是制造整体承载结构车体的关键一步,焊缝的状态直接影响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中车焊接高级技师张合礼几十年如一日精细化焊接工艺,全力保障焊接质量,他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学生们学习。整体承载结构相较于底架承载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每块板材的强度,提高整体承载性能,这与团队协作是同样的道理,个体力量如果融入团队将会发挥更大的能量,由此启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

知识点4:基于“实操导思”的拓展——车体综合性能

①引导学生利用不锈钢、铝合金、普通碳钢试件和拉压强度试验机,进行材料性能即强度、刚度和硬度的判断;

②播放动车组碰撞试验的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我国动车组车体的良好性能;

③结合动车组检修实训设备,车顶上安装了受电弓等大量设备,但车体依然牢固可靠,说明车体强度和刚度满足应用需求,由此引入强度刚度的概念。

育人点:中国高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过程中蕴含的是技术的积累,技能的突破,靠的是一线研发制造人员耐得寂寞、扎实钻研的工作态度,由此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线考核学生对车体轻量化技术的掌握程度,点评小组表现,总结教学重难点。

课后小结:未来发展趋势

①结合教学平台生成学生学习数据,给出教师评价,导出综合性评价;

②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进行分析总结;

③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发布西南交通大学研制碳纤维动车组车体视频,要求学生结合本章节学习内容,分析该碳纤维车体的优势。

育人点:①碳纖维车体为动车组的进一步提速提供了可能性,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创新求变的工作思维;②枯燥的试验过程、屡次失败的挫败感都不能打倒追求突破的科研人员,他们用失败积淀了试验的成功,积淀了中国速度的又一次又一次提升,激励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保持追求卓越的工作思维,为高铁发展贡献力量。

4 特色与创新

本案例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价值塑造为引领,结合课程内容“车体材料”“车体结构”“综合性能”“发展趋势”的四个方面,从“工作方法”“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思维”四个层面进行学生价值观塑造,塑造“匠心”,打造“匠人”,形成“一挖掘二引领三融入”的思政育人新理念。

4.1 坚持与时俱进,深挖时政素材(一挖掘)

挖掘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前沿科技成果和近年来涌现的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当前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猛,学生需要结合专业需求,拓宽专业视野,了解先进的检修工艺和超前的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同时轨道交通装备检修工作又是一项繁琐和枯燥的工作,需要耐得寂寞、不断创新。利用课堂环节,提前让学生了解真实检修工作的场景,学习在检修工作岗位上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典型事迹,激发学生们对未来从事工作的热情和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4.2 注重文化熏陶,拓展载体内涵(二引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结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的情怀。通过我国高速动车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从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辐射,全方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轨道交通车辆是集成的大系统,尤其是高速动车组科技含量高,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岗位上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方法,发挥创新能力,敢于改革创新和突破,不断优化检修作业方式,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检修能力,适应高铁快速发展的需要[7]。

4.3 三维深度融合,全面铸魂提质(三融入)

融入教案。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8]。所选择的思政载体应以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为前提,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后,再对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真正达到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对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的效果。

融入课堂。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思政载体,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机械结构,同时增强课堂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事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融入实践。专业课程均增实验环节,通过创设检修岗位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5 教学效果评价

本案例以“塑造‘匠心,打造‘匠人”为主题,将思政点渗透到本节的四个知识点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五引导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结合线上线下统计数据,本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未来工作岗位中所需的工作方法、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思维有了全面的认知,对工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对未来工作提升了信心。案例将课程教学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真正实现了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學的互融互促。

基金项目:2023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项课题“基于‘五引导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SZX501);2023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项课题“轨道车辆检修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SZX476);陕西省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无编号)。

参考文献:

[1]李志慧. 基于“工匠精神”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1):6.

[2]于天奇.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D]. 河北科技大学.

[3]王莹. 改革开放40年初中语文教材单元结构变化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 青岛大学.

[4]王书芳,孙荣秀,姜涛,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探析[J]. 卷宗, 2018.

[5]邱孝术. 中职生适应市场的基本素质培养研究[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6]沈陆娟.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视角[J]. 教育教学论坛,2015(6):3.

[7]邸燕华. 高铁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培训模式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8]王姗姗. 基于程序设计语言(Python)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202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