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4-01-12 08:34江文区广东省惠东县动物检疫检验所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猪瘟

文│江文区(广东省惠东县动物检疫检验所)

中国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消费总量居世界首位。2018年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后导致散养户严重受损,许多规模养殖场也难以幸免,导致国内生猪产能急剧下降。由此引发的猪肉价格暴涨使得许多老百姓表示难以承受,疫情蔓延也加剧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非洲猪瘟本身并不可怕,采用正确的防控措施是有效杀灭病毒的关键,因此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尤为重要。规模养殖场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阻止非洲猪瘟的暴发至关重要。

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通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扁桃体引起感染,然后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猪和野猪对这种病毒易感,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具有易感性。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5~9天,但临床上潜伏期较短。发病时,患猪的耳、鼻、四肢及腹部等无毛部分呈现明显的紫色斑,体温升高至41℃,食欲废绝,行动僵硬,或蜷缩在猪舍一角不动,极度虚弱。同时,伴随咳嗽、呼吸困难,眼鼻出现浆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有些患猪还呈现出带血下痢和呕吐。由于非洲猪瘟与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症状高度相似,仅凭临床症状很难区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二、感染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粉尘、生猪调运、饲料入场、人员流动甚至是饮用水源都可能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全面了解非洲猪瘟的感染途径对于后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1.人员及运输车辆传播。人员往来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场内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这些人员接触过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物质如猪及其猪肉产品、食品包装袋、快递等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病毒可能隐藏在头发、帽子、衣服、鞋袜、挂包、身体皮肤、人民币等物品上。一旦这些携带病毒的物品进入养殖场就有很大可能成为传染源。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经过疫区或装载运输过发病生猪及其猪产品的交通工具如果消毒不严、不彻底就会成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源。这些交通工具走到哪里就可能将病毒传播到哪里,是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空气粉尘传播。一些文献指出,尽管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有空气传播的案例。即使在确保没有人员交叉感染的情况下,与感染猪舍距离较近的猪舍更容易出现感染病例,特别是在空气湿度较大和粉尘较多的情况下,传播速度更快。

3.蚊虫、鼠类等传播。各类蚊虫、鼠类、鸟类等小动物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成为感染源。它们一旦进入养猪场,可能通过引起饲料、水源等的污染,或对健康猪群进行叮咬,从而导致猪群感染的可能性。

4.污染的饲料传播。从生物安全不严格的饲料厂采购饲料,或者在运输途中经过未严格消杀的疫区,非洲猪瘟病毒可能随着被污染的饲料进入场区的各个角落,从而导致全场猪群感染。对于散养户来说,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通过饲喂携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潲水等餐厨剩余物。

5.生猪调运传播。从疫区引种,或者引进了被非洲猪瘟感染的猪群,在没有进行严格隔离和消毒的情况下与场内健康猪群混养,过了潜伏期后,临床症状逐渐出现,呈现出暴发式感染。

三、防控措施

1.加强防控知识学习。非洲猪瘟之所以能够导致散养户清场,主要是因为养殖场主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较为淡薄,饲养条件简陋,消毒不严,人员管理随意,缺乏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控体系的能力。对于规模养猪场而言,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场地建设,如果不重视生物防控安全,在饲养期间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将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学习对于降低疫情带来的养殖风险至关重要。

2.加强场内饲养管理。

(1)科学规划场区布局。对场区的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废弃物处理区等进行合理布局,严格规范整个生产流程,对不合理建筑单元及时进行整改。各建筑单元之间需保留足够的安全间距,以降低粉尘传播病原风险。在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强防虫、防鼠的配套设施建设,杜绝携带病原的虫鼠进入场内传播疾病。

(2)制定人员和车辆管理制度。对场内饲养人员,要严格按照封闭式管理,饲养期间禁止外出。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休假人员返工后必须进行消毒隔离48小时以上,并对携带衣物或随身物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确保无非洲猪瘟病毒才能入场。对于来场车辆,尤其是贩卖活猪和运输猪肉制品的车辆,禁止靠近场区。贩卖活猪可使用自家场区转运车进行转运,或者修建安全距离的转猪台。如果以上条件都不可行,必须对外来车辆进行严格消杀才能靠近场区。

(3)加强日常免疫工作。养殖关键在预防,虽然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但做好日常免疫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流程,密切监测猪只抗体水平,对抗体水平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免,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降低猪只出现混合感染的概率。

(4)强化日常消毒工作。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抵抗力较弱,56℃时70分钟可灭活,60℃时20分钟可灭活,100℃时可直接杀灭。然而,在低温环境下,非洲猪瘟病毒可长期存在。因此,清圈的栏舍可进行高温消毒,来往车辆可通过洗消中心进行高温消毒烘干。非洲猪瘟病毒对强酸、强碱消毒剂敏感,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等均有效。例如,通产8/1000的氢氧化钠(30分钟)、次氯酸盐-2.3%氯(30分钟)、3/1000福尔马林(30分钟)、3%邻苯基苯酚(30分钟)可灭活病毒。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作用时间、配比浓度以及拮抗作用等多重因素。按照使用说明合理配比浓度,消毒作用时间必须等于或大于最短杀灭时间,以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同时,注意多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作用,避免联用或混合使用,因为这会降低作用效果。

3.配套建设洗消中心。洗消中心在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规模养殖场应根据其饲养规模建设相应的洗消中心。洗消中心选址时,距离猪场应控制在2~3千米左右,与其他动物养殖场的距离要保持在500米以上,并位于养殖场主导风向的下风处。洗消中心包括清洗房、隔离房、高温烘干房等3个区域,功能单元包括值班室、洗车房、高温烘干房、物品消毒通道、人员消毒通道、司乘人员休息室、废水处理区、衣物清洗干燥间、污区停车场及净区停车场等。来往的车辆和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杀程序才能进入场区。

4.做好引种隔离措施。对于具备自繁自养条件的养殖场,强调不建议外引种,而鼓励进行自繁自养。若确实需要引种,应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并务必执行引种前的彻底消毒和隔离工作。在引种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检疫,全面了解引种场的免疫、消毒和饲养情况。对引入的种猪,需要在入场前至少进行21天的隔离观察,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种猪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抽检,确认没有异常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引入后,建议对引进的种猪实施单独区域饲养。

5.对已感染猪只进行精准剔除。不管是直接接触猪(与感染猪位于同一猪栏内)还是间接接触猪(与感染猪相邻的猪栏内)都是最先从口腔拭子中检测到非洲猪瘟基因组。然而,检测到非洲猪瘟基因组并不代表着这些病毒具有感染性,只是表明该猪只已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猪只从开始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到具有感染其他猪只非洲猪瘟病毒的时间(向外排放具有感染性的非洲猪瘟病毒粒子)称为感染静默期。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指的是猪只从开始感染非洲猪瘟到出现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的时间。非洲猪瘟的感染静默期长于潜伏期(1~3天左右),表明感染猪只即使出现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可能依然不具有传染性。因此,在实施精准剔除的过程中,同圈内的猪只选择全部剔除,而相邻圈内的猪只可通过检测后再决定是否剔除,这样可以减少精准剔除的数量,从而降低猪场的损失。

四、结语

非洲猪瘟被称为养猪业的头号杀手,一旦感染,养殖场几乎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威胁。该病毒的基因类型繁多,数量庞大,且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作用。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未研发出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这一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粉尘、运输车辆、蚊虫和鼠类的携带,以及引种等,这些途径都有可能导致养殖场内暴发非洲猪瘟。然而,该病毒对高温和多种消毒剂都十分敏感。因此,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制定科学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猪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浅谈猪瘟防治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