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壽年譜

2024-01-12 03:17陳慶元
古籍研究 2023年2期

陳慶元 胡 悦

關鍵詞:徐延壽;明遺民詩;閩中詩派;年譜

徐延壽(1614—1663),初名陵,更名延壽,字存永(又作存穎),又字無量。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徐子,徐熥侄。有《武夷遊草》《將車草》《潮音草》《吴遊小稿》《集陶》《尺木堂集》等集,參編周亮工《尺牘新編》第七卷。

佚名《荆山徐氏譜·世系考》:“字存永,又字無量,號延壽,行一百七十六。惟起公次子,邑庠生。”(1)佚名:《荆山徐氏譜》不分卷,舊抄本。下文引此譜不再出注。“次子”,當作“季子”。

郡望東海。

《荆山徐氏譜·譜例》:“徐氏本徐州下邳人。唐穆宗時有徐晦者,任閩都團練觀察使,家於連江之徐壟,世次俱已不詳矣。至宋,有天一者徙居岊邑七星之荆山。”(3)荆山,今福建省閩侯縣荆溪鎮。

十一世祖貞,又名景宗,字三保,謚宣義,孟房信支祖。始自荆山遷至臺江。太祖旭,字孔明。高祖鏗,字振聲,遷居鼇峰,遂世居焉。

徐熥《重修徐氏譜序》:“徐族世居懷邑之荆山,自宣義公遷於邑之臺江,年歷二百,人傳九代。”(4)徐熥此文作於萬曆二十二年(1594),自稱十六世孫。

《荆山徐氏譜·孟房信支鼇峰派》:“鏗,字振聲。行一百三十一,孔明公子。性好文學,素有大志,見臺江大市通衢,人尚紛華,不可以教訓子侄,乃遷居省城之鼇峰,共沐詩書之教。”

《荆山徐氏譜·孟房信支鼇峰派》:“演,字汝長,號易叟。行一百四十一,振聲公子,承父業。世居省之鼇峰,敦厚好禮,崇尚儒術。生子六人,教以義方。友軒恪及相坡,諸子俱得成名,家聲爲之一振。”

徐熥《先考永寧府君行狀》:“先君遂以薦上春官。隆慶己巳,授江西南安府儒學訓導。……萬曆癸酉,擢廣東茂名縣儒學教諭。……丙子歲,擢永寧縣令。”(5)(明)徐熥:《幔亭集》卷十八,明萬曆刻本。

據徐熥《晋安風雅·詩人爵里詳節》(6)(明)徐熥:《晋安風雅》,明萬曆刻本。,有《徐令集》。

徐鍾震《先大父行略》:“蓋繇大父性喜積書,遇古今難得秘本,必躬自搜致,或典衣以購,或因人以求,或抄録于故家……一一較讎而甲乙之。堆床充棟,不下十數萬本。”(9)(清)徐鍾震:《雪樵文集》,不分卷,明末清初拼凑本。

伯父熥(1561—1599),字惟和,號幔亭,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豪於詩,尤工七律,有《幔亭集》。(10)陳慶元:《徐熥年譜》,揚州:廣陵書社,2012年,第1頁。

叔父熛(1576—1630),字惟揚。邑庠生,工制義,有《徐氏易腴》。(11)《徐熥年譜》,第1頁。

母高氏,生母李氏。妻范氏。

徐鍾震《先大父行略》:“先王母高氏生先大人陸,娶大中丞陳公達孫、廪生價夫女。庶祖母李氏生叔延壽,娶司理倪公思益男太學生范孫女。”(《雪樵文集》)

兄陸(1590—1616),高氏所出。字存羽,又字則厚,號鴻儀。邑庠生。次兄阿室。三兄隆,早夭。陸子鍾震,字器之,號雪樵,著有《徐器之集》《雪樵文集》《海疆世紀》等。(12)徐鍾震事迹,詳見陳慶元、劉國棋:《徐鍾震年譜》,《福州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

子鍾咸(1653—1734),孫汝守。

《荆山徐氏譜·世系考》:“鍾咸,字交之。……生順治十年癸巳五月二十八日子時,卒雍正十二年甲寅七月二十六日卯時,壽八十二。”

明萬曆四十二年甲寅(1614) 一歲

按:徐陵即徐延壽。延壽生於是歲八月十七日(詳下),而陳鳴鶴此表作於四月,已有徐延壽之名,不合常理。疑表文勒石在八月徐延壽出世之後,故補入。

八月十七日生。名陵,更名延壽,字存永。

按:陳鴻《徐存永初度予十四日,存永十七日也》:“中秋前後俱初度,衹記尊開月早遲。”(16)(明)陳鴻:《秋室編》卷八,清順治刻本。

明天啓五年乙丑(1625) 十二歲

按:鍾震爲興公孫,生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延壽庶出,年齡小其侄四歲。

明天啓六年丙寅(1626) 十三歲

性資聰穎,作文成章,與長者分題作詩,往往有秀句。

明天啓七年丁卯(1627) 十四歲

三月,曹學佺自粤西歸,過緑玉齋,喜遇之,以爲可承家聲。

曹學佺《徐興公緑玉齋少坐喜其幼郎存穎》:“簡點琴書多故物,承家真有季方賢。”(19)(明)曹學佺:《更生篇》卷上,明崇禎刻本。

是歲,作過閩王墓詩,呈葉向高。

作《過忠懿王墓下》二首,其二:“穹碑零落卧斜陽,年月依稀識季唐。閩國璽書傳五代,鼎湖弓劍葬三郎。鳥啼杜宇前王恨,土膩臙脂少女妝。昔日曾傳金盌出,魚燈無復月臺光。閩王自號白馬三郎,墓在燕脂山下。土色深紅,相傳閩王有少女妝於上。”(20)(清)徐延壽:《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清抄本。

是歲,作詩贈曹學佺,該詩已佚,學佺有詩答之。

曹學佺《答徐存穎》:“之子後來秀,躭奇有父風。百城堪自樂,五字復能工。”(《更生篇》卷上)

明毅宗朱由檢崇禎元年戊辰(1628) 十五歲

正月,崔世召有詩稱贊延壽、鍾震。

崔世召《戊辰元日立春是爲今上元年社集徐二宅分賦》:“徐卿有子兼孫慧,剪勝裁詩事事新。”(22)(明)崔世召:《秋谷集》卷下,明崇禎刻本。

明崇禎二年己巳(1629) 十六歲

按:《荆山徐氏譜·詩文集》:“己巳正月八日,會葬徐惟和先生於鹿坪山,墓與丁戊山人相鄰。曹能始相鄰山,爲作墓誌銘。”

作《鄧參軍返金陵》(24)詩題爲筆者所擬。(明)鄧慶寀:《徐興以次君存永孫器之各以詩見送賦答》附。。

鄧慶寀有《徐興公以次君存永孫器之各以詩見送賦答》:“少年英采兩英華,况復能詩繼大家。”(《還山草》)

徐鍾震有《鄧參軍返金陵》(25)《徐興以次君存永孫器之各以詩見送賦答》附。。

陳一元有《送鄧道協參軍之金陵》(26)(明)陳一元:《漱石山房集》卷五,明崇禎刻本。。

明崇禎三年庚午(1630) 十七歲

秋,長姐病卒;叔父熛逝,年五十五。

明崇禎四年辛未(1631) 十八歲

正月,有詩送陳瞻。

作《送陳法瞻之凉州》。(《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陳瞻,字法瞻,平和人。有《四照篇》。

是歲或稍晚,陳鴻有詩贈延壽,稱其詩驚四座。

陳鴻《贈徐存永》:“而翁久矣附同聲,君復能詩四座驚。”(《秋室編》卷六)

明崇禎五年壬申(1632) 十九歲

曹學佺有《同周爰粲周方叔薛當世林恬生諸子過緑玉齋時興公客古田未返其子存穎孫器之陪侍》(28)(明)曹學佺:《西峰集》卷下,明崇禎刻本。。

明崇禎六年癸酉(1633) 二十歲

十一月十三日,柴一德、林叔學、林寵過集緑玉齋,一德稱延壽、徐鍾震爲佳士。

作《至夜楚中柴吉民過山齋》。(《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柴一德有《過徐興公約登平遠臺被留飲緑玉齋令郎存永令孫器之皆佳士也懋禮異卿亦至遂成社集不復登平遠矣分得文字》(29)(明)柴一德:《芝山集》,不分卷,明抄本。。

明崇禎七年甲戌(1634) 二十一歲

作《送黄貞吉之武昌》。(《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曹學佺有《送黄貞吉之武昌應劉臬幕招》(30)(明)曹學佺:《西峰六一草》,不分卷,明崇禎刻本。。

陳仲溱有《送黄貞吉之武昌》(31)(明)陳仲溱:《響山集》,(明)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之《社集》。。

按:“兒孫二刻”,即延壽《和陶》、鍾震《制義》。

是歲,鼓山湧泉寺重興,作《鼓山湧泉寺重興志喜》二首志喜。(《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明崇禎八年乙亥(1635) 二十二歲

七月,與林寵陪侍汪桂遊武夷一月,汪佳贈以詩畫。

作《至武夷訪楚中汪仙友駕部》《武夷訪周爾因羽士》。(《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十一月,在建州,居符山寺,有詩别樊維甫;再遊武夷。

作《建州符山寺别楚黄樊山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樊維甫,字山圖,黄岡(今屬湖北)人,有《霞西集》。

作《再宿武夷萬年宫同黄帥先》。(《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登幔亭峰》。(《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明崇禎九年丙子(1636) 二十三歲

作《寄冒宗起》:“《鼇峰》《筆精》《武夷草》《集陶》《遜業》,共十七册。”(38)《紅雨樓集》第7册,《上圖稿本》第44册,第88頁。

按:崇禎二年(1629)冒起宗訪興公,作《鼇峰訪徐興公》,參見該歲。

又按:《武夷草》《集陶》,延壽作;《遜業》,鍾震作。

春,在建陽送曹惕咸,訪林天素,飲桂姬館。

作《黄宇珍席上送曹惕咸令君歸金壇》《訪林天素較書》《春夜飲桂姬館,同郭懋荆楊用先韻》。(《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秋,鄉試落榜。

明崇禎十年丁丑(1637) 二十四歲

按:陳玄藻,字季琳,一字爾鑒,莆田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貴州布政使。有《頤吟詩集》。

明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 二十五歲

正月初二、初三日,曹學佺值社,集湖上。作《戊寅初春三日曹能始先生社集西湖》。(《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曹學佺有《初二日與社中諸子湖上作》。(44)(明)曹學佺:《西峰六五草》卷上,明崇禎刻本。

作《泊小湖》《寒食道中》《水吉舟中見新月》《柘浦戲作》。(《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水吉,在甌寧縣(今建甌市)。柘浦,即浦城縣。

按:顔繼祖爲王志道之甥。

三月,出閩省,經瀫水。至杭州,宿靈隱寺妙香上人處;有詩贈張遂辰;逢舒弘慈,舒將赴興化任。與武林鄭夢絲飲遂辰子齋頭,於西湖送春。

作《姑蔑夜泊》。(《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按:姑蔑,衢州舊稱。

作《信安夜訪徐鳴玉溪畔居》。(《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按:信安,衢州别稱。徐國珩,字鳴玉,衢州(今屬浙江)人。其叔祖徐學聚,曾任福建巡撫。

作《蘭溪訪章無逸不遇》《嚴灘拜謝皋羽先生》。(《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宿靈隱寺妙香上人房》《湖上逢林六長》。(《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湖舫枕上聞黄鸝聲》《湖上送唐禪一歸蘭溪》《妙香上人約再遊靈隱不果》《孤山訪張幼青周天兄弟不遇因拜其尊人青林先生》《陳平若侍御招飲》《西湖竹枝詞》。(《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西湖》二首、《西湖送春》《岳墳》。(《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宿四明阿育王寺》《謁賀秘監神情祠》。(《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出蛟門渡海遊普陀山》。(《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蛟門山,在浙江定海縣東海中,去岸約十五里。昔稱蛟門、虎蹲,號天險。

作《寄内》《吴門舟中》。(《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按:毗陵,今江蘇常州市。瓜州,即瓜洲。寶應湖,在今江蘇寶應縣。

作《渡黄河》《望岱獄》。(《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宿沂州城内》《剡城道中》《過蒙陰古顓臾地》。(《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沂州,治所在今山東臨沂。郯城縣,在今山東臨沂市南部。蒙陰縣,臨沂市下轄縣,在山東中部。

作《琅琊九日》。(《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按:琅琊,古郡名,今山東臨沂市。

作《歷下曉行》。(《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濟寧登太白酒樓》《淮陰夜泊》《漂母廟》《揚州旅夜》。(《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按:太白酒樓,在今山東濟寧市。漂母廟,在今江蘇淮安市。

作《京口夜泊》。(《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京口》。(《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十月、十一月間,客姑蘇,同林雲鳳於閶門敗肆中覓得元袁士元《書林外稿》,題之。

作《書林外集識語》:“崇禎戊寅冬,予侍家大人客姑蘇,偶同友人林若撫於閶門敗肆中得《書林外集》一册。”(47)(明)徐等撰,馬泰來整理:《新輯紅雨樓題記·徐氏藏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76頁。

十一月十七日,至湖州,吊潘曾紘。

作《吴興後林村哭大中丞潘昭度先生》《登烟雨樓》。(《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烟雨樓,在浙江嘉興。

十二月,於吴市購得盛時泰《牛首山志》,興公爲作題識。

作《客况》:“齊國吴郡兼兩浙,夏殘秋盡復三冬。”(《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明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 二十六歲

正月,繼續逗留吴地。隨父訪錢謙益於拂水。廿二日,隨父同林雲鳳訪毛晋,蠡口阻風,父子唱和成《阻風唱和卷》。廿三日,與毛晋觀燈寶月堂。

按:錢謙益《尺木堂集序》:“崇禎己卯,存永侍尊甫興公徵君訪余拂水。”(《尺木堂集》卷首)

又按:錢謙益云:“崇禎己卯,(興公)偕其子訪余山中,約以暇日,互搜所藏書。”(49)《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第631頁。

作《同林若撫遊虎丘》。(《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毛晋有《和(徐存永蠡口阻風夜泊)》。(《和友人詩卷》)

作《正月廿三夜觀燈寶月堂》。(《和友人詩卷》)

毛晋《和(徐延壽正月廿三夜觀燈)》:“百里阻風傳秀句,存永父子見貽《阻風唱和卷》。三更坐雨磬交歡。”(《和友人詩卷》)

三月,抵建州之後,隨父往潯陽,遊廬山,遍探洞壑。

四月,回到福州。初二日社集靈山,曹學佺喜興公歸;與曹學佺、徐、陳衎、陳肇曾、陳鴻、王穎如等十三人追和洪武間朱克誠《轅門十咏》。

曹學佺有《社集靈山吴采心至徐興公歸志喜》四首、《追和先輩朱克誠轅門十咏》(52)(明)曹學佺:《西峰用六篇詩》,不分卷,明崇禎刻本。。

曹學佺有《轅門十咏小引》(53)(明)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明詩一集》卷又八十朱晟《轅門十咏》卷首,明崇禎刻本。。

作《睡蝶》《飛燕》。(《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原作爲《追和先輩朱克誠轅門十咏》,僅存此二首。

陳衎有《陳長源招集越山庵看梅同林賓王孫彦回徐存永外甥高子安得一先七陽》。(59)(明)陳衎:《大江草堂二集》卷四,南明弘光刻本。

按:孫昭,字彦回,連江人。有《竹谿集》。

明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 二十七歲

閏正月,擬前往江西。夜出洪江,由福州往古田囦關訪曹學佺。

作《夜出洪江訪曹長生留同林賓王》《曹能始先生新辟嵩溪三峽亭孫獻吉招飲》。(《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按:曹長生,曹學佺二弟,侯官人。能詩。三峽亭,在福建古田縣囦關。

二月,鍾震在泉州洛陽有詩懷延壽。

作《歸途次洛陽有懷存永叔》(63)(清)徐鍾震:《徐器之集·丹霞紀遊》,不分卷,明末清初遞刻本。。

按:崔殿生,即崔嵸,崔世召子,寧德人。

七月,崔嵸遊武夷,有詩送之。

作《崔殿生遊武夷》。(《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曹學佺有《送崔殿生遊武夷》。(65)(明)曹學佺:《西峰六七集詩》,明崇禎刻本。

陳衎有《送崔殿生遊武夷》三首。(66)(明)陳衎:《大江草堂二集》卷四,南明弘光刻本。

曾異撰有《送崔五竺遊武夷癸酉春予過山下留題曾于大王諸峰有約也庚辰七月》。(67)(明)曾異撰:《紡授堂二集》卷六,清康熙刻本。

陳衎有《病中興公昌箕存永周道士過齋頭賓王長源繼至時昌箕歸自長安》。(《大江草堂二集》卷六)

明崇禎十四年辛巳(1641) 二十八歲

按:《二徐集》,延壽、鍾震合集,曹學佺爲之刻,陳衎序。

春夏間,取道清流、汀州,往江西訪南贛巡道章自炳。

按:會昌縣,屬贛州,在江西南部。漳郡之行,在前歲冬去歲春。延壽爲會昌知縣陳氏之甥婿。

按:虔州,今江西贛州。

夏秋間,經清流至永安,遊桃源洞、栟櫚寺;經汀州,司理贈三十金;至贛南,王玄升、宗彝兄弟邀飲席上。

作《清流訪裴翰卿白仲喬梓留宿》。(《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遊永安桃源洞》《栟櫚寺》《溪行》。(《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客虔南王玄升宗彝兄弟邀飲席上送碧姬之興國》《中秋十三夜同李子山將軍集玉姬袖月樓姬亦閩人時同客虔州》。(《尺木堂集·七言古詩》)

作《章貢晤李子山》《虔州茉莉詞》十首。(《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九、十月間,有書致章自炳,言延壽臨考不到,已被除名,望求一補考。

按:延壽自崇禎四年(1631)至今已歷五次道考,兩次鄉試。

十二月,仍客章貢。除夕,延壽在章貢與李岳等集醉雲禪師室。徐有書致周嬰,令延壽修子侄禮,請稍捐斗水,以甦涸鮒。

作《虔州集吴正持旅寓看雪同定遠孫天目仲兄弟》《辛巳除夕客章貢同雒陽郭松埜武陵張脱夫金陵吴正持京口何淑明左宜之侯官李子山集河南醉雲禪師丈室》。(《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虔南歲暮柬李子山》。(《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明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 二十九歲

二、三月間,先在贛州龍南,後往豫章,清明至萬安,經吉州,謁文天祥祠;經新淦,拜周瑜墓;經豫章,訪喻應夔。

作《龍南令卓伯良枉顧嵯峨寺寓》《石城熊休甫見訪》《送張脱夫還武陵》《清明過萬安》《吉州城外夜泊》《文丞相祠》《新淦縣拜周公瑾墓》《豫章訪喻[宣]仲》。(《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七月十五日,致書李埈,言延壽遊江右一載,未歸;附延壽《潮音草》《將車草》、鍾震《丹霞遊草》。

夏秋間,延壽由豫章出遊彭蠡、廬山,遊東林寺、天池寺、大林寺、五老峰、九叠屏、黄巖寺。過柴桑,拜陶淵明墓,江州琵琶亭夜泊,過粟里、相辭澗。泊旴江。

作《題寫韻脚軒仙人吴彩鸞故居》《渡彭蠡》《宿東林寺》《天池寺》《大林寺》《五老峰覓宿處不得》《九叠屏宿觀一上人房》《宿黄巖寺呈水陳禪師》《簡寂觀》《拜陶靖節先生墓》《淵明醉石》。(《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出江州南門望廬山》《虎溪橋晚步》《五老峰後萬松坪》。(《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江州琵琶亭夜泊》《過粟里》《相辭澗》《太白書室》。(《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秋夜泊旴江》。(《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八月,中秋旅夜,有詩懷鍾震;過杉關,歸家。歸後,與陳衎雅集;過陳鴻秋室;又有詩寄武夷山黄澂之。

作《中秋旅夜懷器之侄》《雨過杉關》。(《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陳衎有《較書胡茂生偶來與嘉善鬱爾揆宜興周蔚宗飯齋頭時徐無量歸自江右》。(85)《大江草堂二集》卷五,南明弘光刻本。

作《夜過叔度秋室》《寄武夷黄帥先》。(《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讀禮雜詩》二首,其一:“三十悲失怙,衷腸煎百憂。”(《尺木堂集·七言古詩》)

按:延壽年二十九,“三十”舉其成數。

閏十一月、十二月間,福清令費道用還貴州,有詩送之。

作《送福清令費冲玄還貴竹》。(《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明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 三十歲

正月二日,南昌朱敬叔等過集徐氏山樓,有詩紀之。有詩哭趙因夫。徐新築偃曝軒於宛羽樓右偏,未落成而卒,延壽葺舊茅,用其志。十五日,與曹孟濟所開詩畫社;是夕,又集米友堂,聽許友擊鼓,放歌。

作《初春二日南昌朱敬叔華亭朱宗遠清源池直夫過集山樓》。(《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作《哭趙因夫》。(《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宛羽樓右偏先人新築小堂命名偃曝未落成見背壽葺舊茅用續先志適曹能始先生枉過貽詩依韻答之》。(《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曹學佺有《過興公偃曝軒與陳次韋作》(86)(明)曹學佺:《西峰古稀集詩》卷上,明崇禎刻本。。

作《曹子康開詩畫社于西峰池館》。(《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曹孟濟(1622—?),字子康,晚號深蘆,學佺子,侯官人。能詩,善畫,入清隱於石倉園。

曹學佺有《濟兒直社西峰池館即事》。(《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陳衎有《元夕曹子康作書畫會能始先生主盟得十四寒》《曹子康再直書畫會於張園》(87)(明)陳衎:《大江草堂二集》卷六,南明弘光刻本。。

陳鴻有《集曹子康西峰池上》。(《秋室編》卷二)

作《癸未元夕集米友堂聽有介擊鼓醉後放歌》。(《尺木堂集·七言古詩》)

按:許友,初名宰,字有介,一字甌香,侯官人。崇禎中貢生。……善擊鼓。與延壽、陳濬並稱“閩中三才子”。入清絶意仕途。有《米友堂集》。

陳衎有《許友介擊鼓行》(88)《大江草堂二集》卷三,南明弘光刻本。。

六月,徐鍾震在光澤,作《寄存永叔》寄延壽(89)《徐器之集·三華遊草》,不分卷。,言殘春離家,滯留至秋未歸。

按:興公卒於去歲,至今仍在居喪時期,故曰“麻衣似雪”。

又按:二月,鍾震前往光澤縣。

七月,與陳鴻、黄逢祺往囦關訪曹學佺,曹學佺有詩記其事,陳鴻、黄逢祺有和詩。有詩送郭天親之梧州,有詩送胡蓮。

作《同叔度貞吉泛舟至囦溪》(《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囦關訪曹能始先生》(90)詩題爲筆者所擬。《朱祠喜陳叔度黄貞吉徐存永見訪》附。《西峰古稀集詩》卷上。、《送郭聖胎之梧州郡幕》(《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曹學佺有《贈郭聖胎》。(《西峰古稀集詩》卷上)

作《囦溪送茂生登舟》。(《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曹學佺有《送胡茂生之鐔州》。(《西峰古稀集詩》卷上)

八月,與徐鍾震、黄逢祺同曹學佺月夜由囦關返回會城塔江社,曹學佺留飲。與姜廷枚、黄逢祺集塔江。

曹學佺有《月夜發嵩溪同徐存永器之黄貞吉》。(《西峰古稀集詩》卷下)

徐鍾震有《到塔江社能始先生留飲次韻》。(《徐器之集·三華遊草》)

是歲,有詩寄廉州郡丞陳衎。

作《寄陳磐生(衎)廉州郡丞》。(《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是歲,送劉浣松遷祁陽知縣。

作《送劉浣松令祈陽》。(《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一)

曹學佺有《送劉浣松任祈陽令》二首。(《西峰古稀集詩》卷下)

陳衎有《送川中劉浣松明府之任祈陽》(91)《大江草堂二集》卷六,南明弘光刻本。。

明崇禎十七年甲申、明福王弘光元年、清世祖福臨順治元年(1644) 三十一歲

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死,明亡。

四、五月,清兵破山海關、入京師。

五月,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改年號弘光,是爲福王朝。

是歲,有詩四首紀明朝覆亡。

作《甲申紀事》四首,其四:“白晝陰霾恫鬼神,南天草莽泣孤臣。薪當卧處還嘗膽,炭已吞時更染身。”(《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明唐王朱聿鍵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 三十二歲

五月,福京破,朱由崧被執。福王朝覆亡。

閏六月,朱聿鍵在福州即帝位,改年號隆武,是爲唐王朝。

南京破後,延壽得錢謙益書,以詩報之,言及兩世與謙益生死之交。

作《亂後得宗伯錢牧齋先生》:“拂水巖頭别後思,秋風嘗恨雁來遲。交情兩世聯生死,遠道千言説亂離。鼓瑟舊傳錢起咏,和鉛新注杜陵詩。東山賭墅應無恙,都付興亡一局棋。”(《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明唐王朱聿鍵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丙戌(1646) 三十三歲

八月,唐王朱聿鍵被執(後死於福州)。唐王朝覆亡。

九月十七日,清兵入會城。十八日辰時,曹學佺自縊死。趙珣卒。

是歲,興公庶配李氏卒;李氏,延壽生母。

陳鴻有《挽徐母存永之母》。(《秋室編》卷二)

是歲,陳鴻過宿延壽山齋,陳衎至,同憶興公。

陳鴻有《夜宿存永山齋喜磐生至》。(《秋室編》卷六)

清順治四年丁亥(1647) 三十四歲

正月二十八日,移曹學佺柩湖濱,嘔數升血,磨數升墨,作長篇五律哭之。

作《大宗伯曹能始先生輓章一百八十韻》,其序云:“歲丙戌九月十八日辰時,福京城陷,大宗伯能始曹先生殉節于西峰里第。次歲丁亥正月廿有八日,始移柩湖濱。通家子徐延壽即次拜奠,賦輓章一百八十韻,而且繋之以文,曰:嗚呼!先生死且五月矣。死之時,予小子不得抱尸撫棺而哭,今既得哭矣,又復禁口吞聲而不敢哭。嗚呼!果無敢哭先生耶?予小子嘔數升血,磨數升墨,請數古人之哭而哭先生,可乎?”(《尺木堂集·五言排律》)

三月,同倪范、陳鴻、陳圳、林寵、林匯、鄭遂、孫昭等桑溪禊飲,作《上巳桑溪禊飲同倪柯古陳叔度陳長源林異卿林賓王鄭孝直孫彦回器之侄》:“賓朋半凋謝,鬢髮雙婆娑。”(《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陳鴻有《徐存永邀飲桑溪修禊》。(《秋室編》卷四)

九月九日,與友人集光禄吟臺。

作《九日集光禄吟臺》。(《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光禄吟臺,舊號閩山保福寺,後更法祥院,宋郡守程師孟鎸“光禄吟臺”四字於石。

是歲,同安楊宗玉卒,有詩輓之。

作《輓楊能玄》。(《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是歲或稍後,擬元結《舂陵行》呈知府馮欽明。

作《擬元次山舂陵行呈馮鴻宗太守》《擬杜少陵讀元次山舂陵行》。(《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馮鴻宗,即馮欽明,字鴻宗,長興(今屬浙江)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入清後首位福州知府。

是歲,周亮工擢福建按察使。

清順治五年戊子(1648) 三十五歲

夏秋間,周亮工入省,延壽出興公所藏亮工師張民表舊稿相示。周氏盛稱興公交友之道,又稱延壽能讀父書、守父書,真爲詞人子孫。

周亮工《書徐氏所藏張林宗先生舊稿》:“吾師林宗張先生,當丙午時,與三山徐興公定交于白下。……戊子,予入閩,吾師既以壬午没於汴水,興公亦久捐館舍。頃晤其嗣君延壽,知予方搜羅吾師遺集,出此帙相示。……嗟乎!交友得徐先生,詞人之子孫得延壽,庶幾無憾矣!”(92)(清)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二十一,清康熙刻本。

秋冬間,有詩送陳翰、許珌等北上會試。

作《送陳克張會試》《送許天玉陳佩芳北上》《鄭圭甫北上》《何紉秋北上》。(《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許宗圭,字圭甫,閩縣人。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入清後任浙江烏程知縣,有《讀史卮言》《山圍堂集》。

是歲,有詩贈曹學佺二弟長生。

作《贈曹長生》。(《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是歲,陳衎卒,周亮工爲陳衎撰《墓誌》並詩,延壽有詩紀其事。徐鍾震作祭文。

作《祭陳磐生文》。(《雪樵文集》)

作《周元亮先生爲陳磐生郡丞譔墓誌中言及先人感賦》二首。(《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周亮工《陳磐生郡丞譔墓誌》今未見。

徐鍾震有《祭陳磐生文》。(《雪樵文集》)

周亮工有《哭陳磐生》四首。(《賴古堂集》卷三)

是歲,陳鴻卒,年七十二。董詩人陳鴻、趙璧合葬事。

作《哭陳叔度山人》:“布衣窮到老,心力盡于詩。亂世不知死,苦吟徒爾爲。魂歸秋一室,泪落雨千絲。竹屋誰相過,傷心夜話時。”(《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周亮工《閩小紀》:“丙戌之變,能始殉節,叔度年七十二,不能自存,以貧病死。無子,不能葬。戊子予入閩時,客以其詩來,予悲其槁露,謂客曰:‘余任其葬事,子當爲刻其詩集。’因助以金,凂諸生徐存永董其事。先是,莆田布衣趙十五,名璧,亦工詩,善作畫……與叔度先後死,亦不能葬。徐存永因舉十五之棺,與叔度合墓於小西湖之側,余爲書碑曰‘明詩人陳叔度趙十五合墓’。”(93)(清)周亮工:《閩小紀》卷二,康熙六年刻本。

清順治六年己丑(1649) 三十六歲

十月,往遊吴越,與陳濬同行。别許友、張長林、周嬰、陳肇曾、安國賢、陳龍季、倪其三、崔嵸;林寵、許友等送至白沙,别去。經黄田、尤溪口、建州、羅灘,至浦城。遊越王臺、天心寺,度梨嶺。

作《和許有介送别韻》《别莆陽張長林》《别陳永叔》(94)按:抄本《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二編排發生錯亂,本譜依據其内容繋年月。。(《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陳綸,字永叔,陳衎三子,閩縣人。

作《别周方叔大令》。(《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周嬰入清不仕。

作《别陳昌箕孝廉》《别安藎卿將軍》《别陳龍季時與其仲氏同行》。(《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陳潤,字龍季,陳衎四子,閩縣人。仲氏,即陳濬,字開仲,陳衎次子。

作《别倪箕三》《别崔殿生》。(《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白沙夜别異卿阿靈有介亦尼龍季諸子》《黄田雨泊》《尤溪口月下觀習射》《過建州》《泛舟夜雨》《三過羅灘拜昭諫先生》《觀前旅夜》。(《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至柘浦晤潘雪生梅其友溪上》。(《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潘雪生、梅其友,浦城人。

作《柘浦飲龔華茂廣文學舍》。(《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龔五韺(?—1653),字華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貢生,順治三年(1646)爲浦城廣文,順治七年(1650)爲順昌知縣。

作《浦城同潘雪生梅其友遊天心寺》。(《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又按:天心寺,舊在浦城縣治北。

作《贈李文素將軍》:“夢筆峰頭夜枕戈,柳營分鎮古山河。”(《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夢筆山,在浦城縣西北。

作《登浦城越王臺呈李守一令君》。(《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越王山,在浦城縣東。舊傳越王於此山築臺爲烽堠。

又按:李守一令君,即李本逵。本逵,字守一,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貢士。順治十年(1653)任浦城知縣。

作《度梨領》《贈查伊璜孝廉》。(《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十一月,與陳濬過衢州,訪徐國珩。到杭州,與顧霖調、汪汝謙、柴雲倩開社湖舫。與陳濬經崇德縣、至蘇州,遊虎丘。訪林雲鳳,又於吴伯明席上相酌。世變後,父興公舊友今存者無幾人。又於吴門逢許珌。許友有詩送之往金陵。與陳濬、許珌同往無錫;又經江陰、丹陽至鎮江,登金山、北固山,遊甘露寺。

作《三衢訪鳴玉宗兄》。(《尺木堂集·五言古詩》二)

按:崇禎十一年(1638),延壽曾隨父興公訪徐國珩。

作《陸驤武奔喪歸武林》《顧霖調汪然明柴雲倩開社湖舫》。(《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崇德訪吴子虎留同陸麗京陳開仲》:“亂後逢人少,寒城艤棹過。”(《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崇德,今浙江桐鄉市崇福鎮。

作《虎丘》。(《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吴門重晤林若撫時移居孫武橋》《訪吴伯明留同林若撫酌》。(《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崇禎十一年(1638),延壽曾隨興公過吴門訪林雲鳳。

作《吴門逢許天玉》。(《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許珌(1614—1672),字天玉,一字星庭、號鐵堂,别號天海山人,侯官人。康熙初任安定(今甘肅定西)知縣。有《鐵堂詩草》《品月堂集》。

許珌有《吴門送陳開仲徐存永之白下》(95)(清)許珌:《鐵堂詩草》卷上,乾隆刻本。。

作《無錫與許天玉開仲舟中小酌》《看吴季子墓道》。(《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季札墓,在江陰縣申浦南,距武進縣七十里。

作《登金山》《登北固山》《甘露寺》《暮過燕子磯》。(《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十一、十二月間,在金陵,林古度贈詩,答之。飲孫魯望齋,有詩贈故建陽知縣黄國琦,又有詩贈永泰黄文焕;過燕子磯,登雨花臺、高座寺;結識紀映鍾。訪顧夢遊,不遇。

作《答林茂之》:“梓里暌違十六秋,鄉音久絶兵戈後。兹到烏衣小巷邊,靈光矍鑠方巍然。……如今世亂將何往,宜蚤歸家讀父書。”(《尺木堂集·七言古詩》二)

按:崇禎七年(1634),林古度返閩,至今十六年。時延壽年二十一,正值弱冠之時,知此詩作於是歲。臨别,古度囑延壽,如今世亂,早日歸家讀父書。

作《金陵飲孫魯望齋居同張文寺罽筏兄弟》《登雨花臺》《高座寺》。(《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訪黄俞邰千頃齋》。(《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黄虞稷(1629—1691),字俞邰,居中子,晋江人,居金陵。晚歲,招入翰林院。居中藏書甚富,著有《千頃堂藏書目録》六卷,虞稷在此基礎上著《千頃齋書目》三十二卷。

又按:居中曾爲興公刻《筆精》,延壽叙兩代情誼。

作《金陵曉望》《贈黄石公給諫》。(《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黄石公,即黄國琦。曾任建陽知縣。

作《贈黄維章太史》。(《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黄文焕(1595—1664),字維(一作惟)章,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天啓五年(1625)進士,授海陽知縣,崇禎中擢翰林,官至中允。有《赭留集》《楚辭聽直》。

作《訪顧與治不遇》。(《尺木堂集·五言古詩》二)

按:興公卒,顧夢遊自泉州至會城,臨哭,作《哭興公》六首。詳崇禎十五年(1642)條。

又按:“渡江”,往江北揚州。

十二月,與陳濬客周亮工邸中,亮工北上,送邗溝而别。在維揚,同陳濬守歲。

作《送方伯周元亮先生北上至邗溝而别》。(《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周亮工《陳開仲至》自注:“陳開仲、徐存永,己丑冬從予遊秣陵。”(《賴古堂集》卷四)

作《淮上送閔宫用再入閩中》《贈祁止祥吏部》。(《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維揚同陳開仲守歲》。(《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前一詩云“客邸三回見月圓”,此詩云“家將三月别”,可證徐延壽與陳濬十月初去閩出遊。

清順治七年庚寅(1650) 三十七歲

正月,在揚州。

作《揚州看迎春》。(《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揚州元夕曲》七首、《揚州書所見》。(《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贈新安程子卿》。(《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二月,張穉恭招飲延壽、陳濬等。

作《秦中張穉恭進士招飲同西蜀柳鳳詹開府長沙趙洞門中丞薊北龔古公户曹合肥龔孝升太常晋中席覺海節推新安程穆倩吴園[次]及陳開仲分韻》《過穆倩載梅舫》《次韻贈吴薗次》。(《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三、四月間,南歸,渡揚子江。

作《贈李小有大令》《南歸渡揚子江》。(《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儀真風雨渡江》。(《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四月,重過虞山訪錢謙益,陳濬同行,憶崇禎十二年(1639)隨父訪虞山情景;謙益問及興公之逝。謙益招飲,與陳濬觀劇。又訪毛晋。經昆山至嘉定縣,哭龔智淵、張介止二孝廉,卧病僧舍。同陳濬過杭州,重晤張墉,訪張遂辰,有詩紀其事。湖上飲龔仲震寓樓。

作《再過虞山訪錢牧齋先生半野堂》。(《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興公携延壽訪錢謙益,在崇禎十二年(1639),迄今十二年。

又按:延壽又有《三過虞山訪錢牧齋先生》:“别去十二霜,庚寅夏月四。問渡唤扁舟,再經虞仲里。”(《尺木堂集·五言古詩》)參見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條。

錢謙益有《閩中徐存永陳開仲亂後過訪各有詩見贈次韻奉答四首》其一:“拂水分携手共招,依然陳迹已前朝。空傳父老摩銅狄,無復宫人記洞簫。攬鏡頭憎三寸幘,看花眼詫一重綃。憑君話我餘生在,萬事叢殘爲領腰。”其二:“休嗟小别似千年,坐膝將車事顯然。契闊共循頭上髮,延緣猶記葦間船。高人有福先歸地,野老無謀但詛天。最是臨分多苦語,相期把卷白雲邊。存永侍其尊人興公訪余拂水,屈指十二年矣。興公别時有山中讀書之約。右答徐。”(96)(清)錢謙益著,錢仲聯標校:《牧齋有學集》卷二,《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册,第77—78頁。

按:據錢謙益此二詩,延壽所作也有二首。錢氏第二首所答即上引那首。

作《錢牧齋先生招飲同劉雪舫小侯林若撫陳開仲觀劇》:“句傳湘瑟奏雲和,履舞狂吟飲叵羅。許史當筵悲故國,伊凉變調按新歌。隱招虞仲山如舊,客繡平原像已多。十二年前曾有約,載書應不負重過。己卯春過虞山,先生贈詩有‘載書何日重經過’之句。”(《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錢謙益《尺木堂集序》:“存永偕陳開仲自閩過存,坐絳雲樓下,摩挱沁雪石,周視插架古書舊文,談興公、孟陽遊迹。余爲詩曰:‘高人有福先歸地,野老無謀但詛天。’酒罷悲吟,欷歔别去。”(《尺木堂集》卷首)

作《重過虞山訪毛子晋》:“毛君天下士,所志在典籍。”(《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上次訪錢謙益、毛晋在崇禎十二年(1639)。參見該年。

作《逢王尊素》《昆山道中》《寓嘉定積善寺贈根城上人》。(《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作《嘉定積善寺對月》。(《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作《至疁城哭龔智淵張介止二孝廉龔曾邂逅于檇里張曾同寓於建陽》。(《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疁城,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區)别稱。

作《疁城僧舍卧病》《贈太史吴駿公先生》。(《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武林訪張卿子》:“世上書淫孰如我,家藏萬卷猶完好。”(《尺木堂集·七言古詩》)

又按:“萬卷猶完好”,經喪亂,徐氏藏書至此時仍未散失。徐家藏書散失於耿精忠之亂,此詩爲一證。

作《重晤張石宗》。(《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去歲張墉入閩,有書致延壽,勖礪之。

又按:崇禎十一年(1638),延壽隨父興公往濟南,過杭州曾訪張墉。

作《湖上飲龔仲震寓樓同陸麗京林梅生陳際叔沈甸華張祖明陳開仲》。(《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春夏間,過浦城,余直夫下榻相留,回會城。

作《歸至浦城余直夫下榻相留》《柘浦送張展伯歸會稽》《錢青與奔喪歸吴淞》《送李山顔度嶺》。(《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作《南浦與周茂三開士言别》《輓李文素將軍時分鎮浦城》。(《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南浦溪,在浦城縣治南。

清順治八年辛卯(1651) 三十八歲

二月晦日,周亮工招飲延壽。

作《二月晦日憲伯周櫟園先生招飲喜上猶令周方叔至自莆中》。(《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七月,同邵是龍等飲李子素天逸堂。

作《初秋同邵是龍吴石也宋若士飲李子素天逸堂》。(《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八月,徐鍾震第六次參加鄉試,鎩羽而歸。

十月,陳肇曾等北上春官,有詩送之。

作《送陳昌箕北上》:“從來易水悲歌地,忍見銅駝卧向人。”(《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鼎革之後,陳肇曾仍熱心功名。延壽不與科考,“忍見銅駝”,無限故國之思。

作《送倪三北上》。(《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十二月,除夕前一日,集周亮工署中祭墨。

作《除夕前一日同新安吴岱觀太倉王遂徵集周方伯署中祭墨》。(《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清順治九年壬辰(1652) 三十九歲

二月,有詩送吴榮等之泉州。

作《花朝湖上送吴尊生之清源》《送羅星子之清源兼寄王勝時》。(《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七、八月間,周亮工移署漳州,有詩紀之。

作《方伯周櫟園先生移署漳州》。(《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清順治十年癸巳(1653) 四十歲

二月,同陳翰、陳肇曾集黄伯良一泓亭。

作《花朝同克張陳昌箕集伯良一泓亭》。(《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春,送陳肇曾往漳平掌教職。

作《送陳昌箕之漳平掌教》。(《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四月,順昌知縣龔五韺卒,徐鍾震爲作祭文。

五月,子鍾咸生。

按:《荆山徐氏譜·世系考》:“鍾咸,字交之……生順治十年癸巳五月二十八日子時,卒雍正十二年甲寅七月二十六日卯時,壽八十二。”

又按:鍾咸側室李氏所出。鍾咸子汝守。

八月,周亮工仲弟至閩,有詩紀其事。

作《中秋集周元亮先生署中喜仲氏周靖公同葉榮木至》。(《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按:周靖公,周亮工二弟。

九月九日,有詩送周靖公還金陵。

作《九日送周靖公還白下》。(《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一)

按:八月中秋節前周靖公至閩,九月九日將歸去,不到一個月。

是歲,武林鄭夢絲來閩中以詩贈延壽,延壽因憶崇禎十一年(1638)飲張遂辰齋頭事作答。

作《武林鄭夢絲以戊寅同予先人飲張卿子齋頭今來閩中以詩見贈賦答》。(《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十年”,舉其成數。參見崇禎十一年(1638)條。

是歲,林寵卒,徐延壽、周亮工有詩吊之,徐鍾震爲作《祭文》。

作《哭林異卿徵君》六首,其六:“先子夜臺客,遲君十二年。”(《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林寵卒於興公卒後十二年,興公卒於崇禎十五年(1642),十二年後即是歲。

又按:次歲鍾震作《林異卿未完楷書跋》。(《雪樵文集》)

周亮工有《哭林徵君異卿》六首。(《賴古堂集》卷五)

徐鍾震有《祭林異卿文》。(《雪樵文集》)

是歲,周亮工升左布政使。

清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 四十一歲

八月,側室李新卒,年二十三;作悼亡詩。

作《悼亡姬》四首,其一:“二十三年裏,浮雲一夢過。”其四:“繦褓兒周歲,衾裯夢四年。鬢因貪睡亂,像帶病容傳。”(《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李氏卒於去年十一月。去年五月,李氏生子鍾咸。李卒時鍾咸周歲。

作《悼亡姬》二首。(《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按:《荆山徐氏譜·世系考》:“李氏,諱新,生崇禎五年壬申十一月初二日酉時,卒順治十一年甲午八月二十九日寅時,年二十三。”

是歲,黄山黄澍流浪閩中,言及早歲讀曹學佺《石倉詩選》而知徐之名,並讀周亮工所出延壽詩。

按:黄澍《題尺木堂集》:“歲在甲午,予流浪還山。……存永之嗣興公先生,寧惟詩也?品則有造古人焉。予因介紹汪子以交徐子,乃徐子則退然若不勝衣,其言訥訥然如不出諸其口,與之談詩若文,遜謝不敏。予曰:‘是矣,是興公之教也。’世豈有興公子而不能詩若文者哉!”(《尺木堂集》卷首)

又按:黄澍,字仲霖,徽州(今屬安徽)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授河南開封推官,擢御史,巡按湖廣,以彈劾馬士英聞名。明亡降清。有《漢魏别解》。

是歲,林永和開社西園,延壽感嘆石倉舊友零落殆盡。

作《林永和開社西園》:“石倉舊侣今零落,社續枌榆賴有君。”(《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林永和,崇孚弟,號坦庵,侯官洪江人。

又按:西園爲興公與曹學佺等社友頻繁酬倡之地。

清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 四十二歲

春,與霖臣、陳翰集緑玉齋小飲。

作《霖臣過緑玉齋同克張小飲》。(《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冬,鍾震往遊吴越,有詩别叔延壽,言家山樓尚有遺書,應慎借還。

徐鍾震《别存永叔》:“山樓有遺籍,慎重借還痴。”(《徐器之集·南行詩集》)

十二月,除夕與陳翰、鄭宗玄等守歲。

作《乙未除夕同克張圭甫器之守歲》:“願言烽火息,比屋得相安。”(《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二)

是歲,陳肇曾十罷公車,有讀《十罷公車草》詩。

作《讀昌箕十罷公車草》。(《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陳肇曾天啓元年(1621)舉人,參加明天啓至清順治春試十科考試,罷歸。

是歲,顧景星離閩(顧去年入閩),有詩别延壽。

顧景星《别徐存永延壽》:“離亂易爲别,烟烽歸路奢。”(97)(清)顧景星:《白茅堂集》卷九,清康熙刻本。

是歲,林鳳儀入閩,得交延壽。

林鳳儀《南行詩集叙》:“器之叔侄,見余辛苦從間道來,慰勞備至,余甚德之。”(《徐器之集·南行詩集》)

按:叔侄,叔指延壽,侄指鍾震。

是歲,周亮工被參,革職回閩質審。

清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 四十三歲

十二月十五日,同周亮工、陳肇曾、陳濬、涂之堯、許珌集許友陶瓶看梅。

作《臘月望日同周元亮先生集許有介陶瓶看梅》二首。(《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周亮工有《月夜同陸違之陳昌箕徐存永陳開仲涂子是謝爾玄許天玉過有介陶瓶看梅》。(《賴古堂集》卷五)

按:涂之堯,字子是,閩縣人。順治十一年(1654)舉人,官陝西石泉知縣。

周亮工又有《即席再次存永韻時有介欲移家秣陵不果》。(《賴古堂集》卷五)

許友有《招陸違之陳昌箕陳開仲徐存永塗子視謝爾玄家天玉小齋看梅適櫟公至》二首(98)(清)許友:《米友堂詩集·五言近體》,南明刻本。。

是歲,海寇攻福州城,周亮工登烏石山守城,以炮擊賊,賊遁去。

作《烏樓紀事爲少司農周元亮先生賦》四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周亮工有《寇退後從射烏樓過神光寺贈幻因上人寺在射烏樓下時因上人欲遊秣陵不果》。(《賴古堂集》卷五)

是歲,請錢謙益爲其《尺木堂集》作序。

錢謙益《尺木堂集序》:“崇禎己卯,存永侍尊甫興公徵君訪余拂水。存永方綺歲,才藻麗逸,余以孝穆期之。後十餘年,存永偕陳開仲自閩過存。坐絳雲樓下,摩挲沁雪石,周視插架古史舊文,談興公、孟陽遊迹。……又七年,以《尺木集》請序。存永之詩,富有日新,至是而大就。《哭曹能始》長篇述陽秋,詢琬琰,富矣哉,古良史也!往存永談閩詩,深推其友許有介。頃遊南京,見有介詩,每逢佳處,杷搔狂叫。喜存永爲知言,乃愾然命筆,爲其集叙。乳山道士適來,告曰:存永所居,偪塞戎馬,宛委、紅雨,叠架礮車,播遷困戹。其詩當益工,所就殆不止此。……遂書之,爲《尺木集序》。三年笛裏,關山無恙,尚期與存永、有介尊酒細論,開口而一笑也。”(《尺木堂集》卷首)

按: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順治七年(1650),延壽兩訪訪虞山。順治七年(1650)又七年,則爲今歲。

余颺《徐器之集序》:“乙未歲,予羈縶三山,得交存永,並得詳讀其詩。見存永,如見先生焉;讀存永詩,亦如讀先生詩焉。時器之遊吴越,越歲,方得遇於郡城。”(《徐器之集》卷首)

按:余颺,字賡之,一字季廬,號季節,莆田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授宣城知縣。弘光覆滅,於閩舉兵抗清,兵敗被俘,得釋。有《莆變紀事》《蘆中集》等。

是歲,耿精忠亂後,會城福州竟成灰燼,徐氏宛羽樓亦捨佛作祇園,昔日賓朋從容吟咏、品題已不可得。

按:林鳳儀《南行詩集叙》:“逾年而南臺失守,都下繁華之場,竟成灰燼。援騎北來,而君家草堂變爲牧馬之區,宛羽樓亦捨佛作祇園矣!欲求如向者賓朋從容吟咏、品題甲乙,豈可得哉?”(《徐器之集·南行詩集》卷首)

清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 四十四歲

正月,元日,集李子素書室;二日,與陳肇曾等集緑玉齋。

作《丁酉元日飲李子素書室》《二日昌基是龍佩芳肅夫静夫補非過集山齋席上送章簡而還嵩溪》。(《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春,飲葉二衎美人新居,有詩。

作《飲二衎新居次五竹韻》。(《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崇禎十二年(1639)興公南行,二衎度曲。

曹學佺有《贈二珩美人》二首(99)(明)曹學佺:《西峰用六篇詩》不分卷,明崇禎刻本。。

陳鴻有《贈葉二珩美人》。(《秋室編》卷三)

夏,移居福州城北。

作《移居城北社中諸子過慰因憩華林寺喜李子山自維揚歸》:“隔林僧影露袈裟,路指無諸古嶺斜。六月河枯魚有泪,百年巢破燕無家。”(《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徐氏世居鼇峰,在福州城南;華林寺,在城北。

七、八月間,移居華林坊,再移城西,至是,一年已三移居。有詩言及鼇峰峰下書堂已成廢墟。

作《移居華林坊感賦》。(《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作《再移居城西》:“鼇峰峰下是吾盧,一歲三遷步趦趄。八口妻兒誰可托?百年堂構已成墟。雀微安得知鴻志,鳩拙偏能奪鵲居。講肆由來非馬隊,吞聲慟哭較殘書。”(《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延壽遷居的緣由,一是鼇峰舊時堂構成墟,二是鳩占鵲巢,爲强有力者(馬隊)所逼奪。延壽忍無可忍,吞聲慟哭無泪。

十月,錢謙益提及爲延壽集作序連及許友。

錢謙益有《侯官許友有介》:“丁酉陽月,余在南京爲牛腰詩卷所困,得許生詩,霍然目開,每逢佳處爬搔不已。因序徐存永詩,牽連及之。”(100)(清)錢謙益:《吾炙集》不分卷,《虞山叢刻》本,1916年。

十二月,許友欲移家金陵,不果,有詩紀其事。

作《有介欲移家秣陵不果》(101)詩題爲筆者所擬。。

周亮工有《即席再次存永韻時有介欲移家秣陵不果》。(《賴古堂集》卷五)

冬,客長樂,有詩贈知縣姚琅;歲逼,别去。

作《贈長樂姚書城令公招遊黄庭山》二首。(《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姚琅,字書城。石門(今屬湖南)人。貢生。長樂知縣。

作《贈長樂姚書城》。(《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作《歲暮别姚書城》:“漫言兵燹客來稀,窮鳥投林得所依。亂後尚看城郭好,夢中嘗怯戰塵飛。”(《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是歲,胡介南遊,交結延壽,爲題《尺木堂集》,稱徐氏爲閩南文章世家。

胡介《題尺木堂集》:“予聞閩南徐子存永才名甚久。丁酉南遊,始得交存永,讀其所藏《尺木堂稿》……獨其冥心追古,收拾其驚才軼思于繩尺之中,而超然風氣之外,非草莾崛起所能……湛深家學,難與並驅,史稱安平崔氏、汝南應氏,《尺木堂稿》與興公、幔亭兩先生書俱傳,稱閩南徐氏矣。”(《尺木堂集》卷首)

按:胡介,錢塘(今杭州)人,初名士登,字彦遠,號旅堂。諸生。有《旅堂集》。

是歲,鼓山永覺禪師入塔,有詩紀之。

作《鼓山奉永覺大師入塔》四首。(《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廿四年前,即崇禎七年(1634),迎永覺至鼓山。

是歲,周亮工擬刻陳濬、許友、徐延壽三子詩,雖半已屬梓,以陳、許陷鈎黨、徐匿影而中止。

周亮工有《尺木堂集序》:“榕城徐子存永、陳子開仲、許子有介,皆以詩從予游。予初欲合三子詩鎸以行。會予去閩,不果成。丁酉再至,則聞開仲、有介已陷鈎黨,存永雖脱,然匿影複壁,無異坎窞。是時,三子詩半已屬梓,以此中止。”(《尺木堂集》卷首)

是歲,周亮工在閩質審,真相大白。

清順治十四年戊戌(1658) 四十五歲

六月,周亮工被逮下刑部,徐延壽、陳濬一路陪送。

按:《(周亮工)年譜》:“(撫軍)以前後兩讞辭入奏,詔逮下刑部,復訊。六月出閩,十一月至京師就刑部候訊。”(《賴古堂集》附録)

夏秋間,經衢州,至杭州,陳濬卒於湖上。又經京口。

作《過衢州爲鳴玉宗兄壽》《京口夜集妓館》。(《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周亮工有《閩人翁陵移家公路浦過予舟與其同里徐延壽醉》。(《賴古堂集》附録)

十一、十二月間,至京城,晤吴薗次,逢紀映鍾;映鍾贈《冷堂集》。延壽讀韓詩《使虔小記》,以爲古文貴短。

作《長安晤吴薗次中翰留宿》:“語及同遊陳子仲,琴聲凄斷重欷歔。陳開仲殁於湖上,薗次有詩哭之。”(《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陳濬卒于湖上,在夏秋間。

作《夏魯均席上送其舅氏姜綺季之太原》。(《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作《燕市逢紀伯紫以真冷堂集見貽》。(《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作《贈紀伯紫次談長益韻》。(《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延壽與紀映鍾相見雨花臺,詳順治六年(1649)條。

作《燕臺五咏》。(《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五咏細目:《黄金臺》《南海子》《柴市口》《石鼓文》《報國寺》。

作《長安歲暮柬黄仲丹》二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黄仲丹,即黄若庸,閩縣人。順治間貢生,官盱眙知縣。與延壽、鍾震酬倡,有《溪行》《岸園》諸集。曾刻《古意新聲》,鍾震作《小引》。

作《讀韓聖秋中翰使虔小記》:“予因憶舊遊,是處曾托趾。記勝無一言,見君愧欲死。把卷讀再三,仿佛如夢裏。”(《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韓詩,字聖秋,號固庵,陝西三原人,涇陽籍。崇禎十五年舉人。入清,官至兵部職方郎中,有《學古堂集》。

又按:崇禎十四、十五年(1641—1642),延壽客南贛。

作《戊戌長安除夕次林戒庵太守韻》二首,其一:“短髮蕭蕭漸漸華,敝裘不耐霜雪加。”其二:“數刻光陰成隔歲,半生精力晦攻詩。”(《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冬,於河南雍丘謁沈荃,出《尺木堂集》示之,沈荃稱延壽爲“至性人”。先是,沈荃盛贊興公文章道義,以爲延壽“其人若文,不異乃父”。龔鼎孳、沈麟分别爲延壽題《尺木堂集》。在京城,逢紀映鍾。上書爲周亮工白冤。晤吴薗次,有詩,附吊陳濬。

沈荃《尺木堂集序》:“余向聞榕城徐興公先生文章道義,千古人也。早歲局迹海壖,以未見先生爲憾。有告余曰:‘令子存永,其人若文,不異乃父。得交元方,則太丘可作也。’余慕之甚。戊戌冬,忽策蹇北來,謁余雍丘臬署。”(《尺木堂集》卷首)

按:雍丘,今河南杞縣。

周亮工《尺木堂集序》:“戊戌北上,存永繭足迷陽中,欲上書白纍臣冤,復爲讎格。”(《尺木堂集》卷首)

龔鼎孳有《題尺木堂集》:“存永落落穆穆,真樸過人。其爲詩則高華,珠光玉潔,源本于古詩、樂府,而澤以開元、大曆之風藻,蓋稱其家學,每進愈上矣。邗江之别,忽漫十年。……莫謂孔北海去後世間無男子也。長河大岳,此别警神。”(《尺木堂集》卷首)

按: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號芝麓,安徽合肥人。崇禎七年(1634)進士,授蘄水(今湖北浠水)知縣,升兵科給事中。降清後官至禮部尚書。與吴偉業、錢謙益並稱爲“江左三大家”。有《定山堂文集》。

沈麟《題尺木堂集》:“余展誦數首五言近體,其紀律步伍若程不識之將兵,其才情流動又似含香荀令與擲果安仁,再觀排律《哭曹石倉百八十韻》暨《雙美人三十韻》,而掩卷嘆曰:‘不意八閩復有徐子。予向謂彼方風雅,高廷禮以來稱最盛,豈知吾世而復得存永乎!若存永者,可稱才子矣!’……余既重其詩,而尤師其人,徐子即此交道已足不朽,况以詩乎!”(《尺木堂集》卷首)

是歲,周亮工再入獄,至順治十八年(1661)獲赦,凡行實與本譜無關者,不贅。

清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 四十六歲

正月,在京城。

作《己亥長安元日次戒庵韻》二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周亮工有《己亥元旦試筆和林戒庵》二首。(《賴古堂集》卷九)

二月,在京城。花朝前一日,陳偕六給諫招飲。

作《花朝前一日陳偕六給諫招飲》。(《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三月,周亮工繋獄,延壽作絶句三十三首,集存七首,周氏和之,《賴古堂集》存十首。與紀映鍾等集京城柳湖。周亮工爲《尺木堂集》作序,復言爲延壽等刻集之事。吴綺爲延壽題《尺木堂集》,言及延壽古人師友之義。許友爲《尺木堂集》作序,言曾與徐延壽、陳翰、陳肇曾、陳濬詩合刻一集以互相參訂,以爲延壽詩體無不備,法格不肯稍一放鬆。延壽往遊開封,周亮工有詩送之。望後入中牟知縣署中。

作《長安清明詩和櫟翁》七首。(《尺木堂集·七言絶句》)

周亮工有《羈室中客因予客歲可憐明日又清明之句爲數絶句予復用原韻》十首。(《賴古堂集》卷十一)

作《燕臺暮春社集柳湖席上送韓叔夜之東甌紀伯紫之閩中黄仲丹之東萊方孟甲之平陽予亦有大梁之行是日客共十五人予序第五》。(《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周亮工有《送紀伯紫遊閩》四首,其一:“送我看山去,輕舟不肯還。臨岐前日事,見月幾回圓。”(《賴古堂集》卷五)

作《燕臺别程伯建》《雪中訪方聲木大行留同黄仲舟酌》。(《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周亮工《尺木堂集序》:“方予與三子榕城倡酬日,意氣未常不自振。曾幾何時,開仲墓草且宿;有介愊憶葦蘆,書空咄咄;予鷄骨見收,旦夕莫保。存永即去,猶不成歸,撫此篇,人琴聚散之感,一時交集,老泪涔涔,不禁滿鋃鐺上矣。存永慎守此帙,脱身還,終當爲三君合布國門。即纍臣庾請室,君與有介當先行開仲之集,後及己詩。亡友地下,烱烱望故人者此耳。存永詩高華典則,沉鬱多風,雅材自夙來,而句從新鑄,大雅之音于君復見。予居平論之頗詳,海内同人以余頗有能讀存永詩者,故不具論。然盲不忘視,終有待于合布國門時也。”(《尺木堂集》卷首)

吴綺《題尺木堂集》:“存永乃急櫟公之難,遠來京國。古人師友之義於今不絶者,獨見此人而已。間携所作過從邸舍,凉雪窺燈,酸氣醒酒,而其静深淵穆之氣,復能使人蕭然自遠。乃嘆分壇樹幟,今人之不及古人者,固不獨於其詩也。爰于其歸,輒墨數語,使讀存永詩者,如覿其人,則其道傳於來古也。”(《賴古堂集》卷首)

吴綺(1619—1694),字薗次,一字豐南,號綺園,又號聽翁,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順治十一年(1654)貢生,官至湖州知府。詩詞曲兼擅。有《林蕙堂全集》。

許友《題尺木堂集》:“無量之詩,體無不備,法格不肯稍一放鬆,故與人論天下之詩,亦甚嚴持。余初稍畏其刻,及今則知其所自是。……己亥歲,無量偕予浪遊長安,而無量乃先别去,欲恣意遊齊梁秦晋,吊古懷人,則新詩不可限量矣。”(《賴古堂集》卷首)

作《出都門答周櫟園先生送别韻》二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周亮工作《送徐存永遊大梁》二首。(《賴古堂集》卷九)

按:“七千里路”云云,延壽未被列入周亮工“鈎黨”,於是變换姓名陪侍周氏入京。陳濬(開仲)則爲“鈎黨”,亦被逮入京,卒于道中。

周亮工《再步同人韻送徐存永遊大梁》七首,其三:“南人新學擁征鞍,更比灘舟上水難。倘使秣陵容易到,老親仗爾説平安。存永便欲由光固入秣陵。”其七:“閩雪北雪十載情,驪駒在門不忍行。共憐鈎黨無我子,變易姓名入帝京。”(《賴古堂集》卷十二)

許友有《題畫送徐存永之汴梁》。(《米友堂詩集·七言絶句》)

許友《臨行再送存永》:“小僕隨擕破錦囊,午鷄村店柳花香。河邊日落人懷古,野樹晴雲見大梁。”(《米友堂詩集·七言絶句》)

作《新樂令林凝山招集李家園看牡丹同吴友聖林子仰賦》。(《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新樂縣,在今河北省西南部,今屬石家莊市。

作《過廪延訪王心古令公》二首。(《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按:廪原,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北。

作《中牟道上四首》。(《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二)

作《圃田逢談長益時與李過廬太史偕行》:“下馬重逢汴水頭,酒斟桑洛爲君留。”(《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圃田,在今河南中牟縣西。

作《客吴友聖署中涇陽王天葉貽詩次韻》:“龍標自昔擅詩名,君腹能堅五字城。”(《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四、五月間,遊汝南。金鎮爲《尺木堂集》撰序,稱延壽承興公家學。鄭火鼎新題《尺木堂集》,稱延壽世以詩名,得其家學淵源。

金鎮《尺木堂集序》:“存永承興公先生之家學,肆力于詩、古文辭,超津筏而上,海内名碩皆願與之交。頃自燕抵梁,篇什之工益臻要眇。……余反復申咏,喜其力沉而雄,色麗以雅,渢渢乎有古遺響,洵與長卿、李白當並驅中原者也。然余聞存永之爲人,慷慨負奇節,不特以詩文見。”(《尺木堂集》卷首)

按:金鎮,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撰有《揚州府志》。

六月,訪中牟知縣吴彦若;嗣後,吴氏爲刻《尺木堂集》並序之,以爲喜讀其詩,尤喜讀其文章。於吴彦若縣令署中與王祚昌訂交;祚昌爲《尺木堂集》作序,以爲延壽詩可以凌厲一世,俯視群言,氣節嶙峋。

吴彦若《尺木堂集序》:“同社徐子存永工於詩,海内無不聞其名。……予既喜讀存永詩,尤喜讀存永文章,他人以詩爲文章,李杜真工詩,人雜見之序引簡牘,不過出詩緒餘,不必大家。存永之詩,曲盡情思,婉孌氣詞,哲匠縱横,神境變化,以文章爲詩,經學史學,性理禪理,于文章畢備,于詩畢備,詩與古文詞成大家,吾於存永嗒然若喪也。然則存永詩刻甚多,曷亦刻古文詞,與詩俱傳不朽也耶!”(《尺木堂集》卷首)

按:吴彦芳,字友聖,長樂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中牟知縣,爲延壽刻《尺木堂集》,修《中牟縣志》(順治)。

王祚昌《尺木堂集序》:“余從僊期《詩源》、豹人《詩志》、聖秋《國門》、心甫《抺輪》諸選見存永徐子諸詩,知其爲性情近古之士也。己亥朱明,遊圃田,始遇于吴友聖令君署中,訂交甚懽,乃出《尺木堂》全稿相示,展讀一過,有雪中水柱之奇,有陣焉風檣之勢,而氣本和平,詞歸曲麗,可以凌厲一世,俯視群言,宛置身開元、大曆以上矣。”(《尺木堂集》卷首)

按:王祚昌,四川合州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官御史。有《鵝湖峰頂志》。

秋冬間,中牟縣遇李昌祚赴嘉禾之任,贈以詩。

作《中牟遇李過廬太史赴嘉禾之任》二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李過廬,即李昌祚。昌祚,字文孫,一字來園,號過廬,漢陽(今武漢)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歷大理寺卿,有《真山人集》。

十月,蔡玄友走中牟,爲晤延壽;在中牟題延壽《集陶七十二首》,以爲清空一氣,還之自然,形體映徹,得以神化。

蔡玄友題延壽《集陶七十二首》:“己亥十月之望,余走中牟謁吴子香,爲晤其畏友徐子。徐子,即海内稱存永者是耳。其名爲徐家,宗諸其《將軍(當作車)》《尺木》諸集。……徐子出律《陶七十二章》,讀之鈎索幽玄,搏捖機軸,不知爲陶之詩、徐之侓也,陶之律、徐之詩也。清空一氣,還之自然,形體映徹,得以神化,奇文共欣賞,與陶並傳,其在斯乎?”(《尺木堂集·五言律詩》三)

按:《集陶七十二首》作於此前,當非一時而作。

十月、十一月間,有詩贈沈荃太史,時沈氏兵備河南禹州。

作《贈沈繹堂太史時備兵禹州》二首。(《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沈繹堂,即沈荃,字貞蕤,號繹堂,别號充齋,華亭(今上海)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一甲第三人,仕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卒謚文恪。有《充齋集》《沈繹堂詩》。

又按:沈荃爲延壽《尺木堂集》撰序,詳順治十八年(1661)條。

十一月初一日,告别知縣吴彦芳,離中牟南下。

作《牟山别吴友聖令君予以暮春望後入署至仲冬朔始别》。(《尺木堂集·七言律詩》三)

按:徐延壽自三月至十一月在中牟,前後九個月,當還、有不少詩未選入集中。十一、十二月間,徐延壽三過虞山訪錢謙益,言及宛羽樓已化爲牧芻之地;時陳濬已卒。

作《三過虞山訪錢牧齋先生》:“憶昔己卯春,龍門登在始。小子將父車,躋堂拜夫子。時有林逋翁,殷勤相導指。拂水啓山莊,醉卧梅花裏。别去十二霜,庚寅夏月四。問渡唤扁舟,再經虞仲里。偕行有陳生,同執弟子禮。林翁尚矍鑠,依然陪杖履。握手問存亡,先嚴痛逝矣。重開半野堂,宴集多賢士……二十一年中,三度昆湖水。互訊舊藏書,絳雲一炬耳。予家宛羽樓,已作牧芻地。典籍亦忌盈,聚散乃常理。”(《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延壽過虞山在崇禎十二年(1639),再過在順治七年(1650),此行三過。

又按:陳生,即陳濬。陳濬卒于去歲。

又按:自崇禎十二年(1639)至今歲,二十一年。

十二月,與漢陽李昌祚同舟抵吴,余懷爲題《尺木堂集》,言及中牟吴彦芳令君爲其刻《尺木堂集》。歸閩,過劍浦(今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出《尺木堂集》示陳肇曾,肇曾爲之序,言及萬曆間徐熥、徐及曹學佺、謝肇淛、鄧原岳等雄視藝林。

余懷《題尺木堂集》:“戌之秋,以所知被讒,拏舟數千里,裹乾糒、昌鯨波,而西行之賈彪。以此涉大河,經齊魯,登易水黄金之臺,傷今吊古,感慨悲歌,與酒人遊于燕市,其詩日益工。復去而走邯鄲道,入大梁。……吴君嗜風雅,爲徐子刻其《尺木堂詩》。”(《尺木堂集》卷首)

陳肇曾《題尺木堂集》:“近梁玉立大司馬屬余搜寄諸公全集,而徐氏厥裔存永、器之獨克負荷。莆中友人余賡(颺)之序器之詩,述三山詩派沿流甚悉,盛稱興公、存永,實徐氏家譜也。兹存永北歸,從中牟令吴友聖,署中代梓《尺木堂詩集》,過劍浦,出示予,張燈讀之,大作叫絶。……宜虞山老人《列朝詩選》推興公詩派爲正始之音,又稱存永之詩見新非故,屢遷而未見其止,文心靈氣不可以終窮,豈肯爲存永溢譽哉?”(《尺木堂集》卷首)

是歲,顧景星有書致延壽。延壽函請蘄州顧景星爲《尺木堂詩》撰序。顧氏以爲海内名下士無過存永者;存永詩以自然爲宗。

顧景星《寄徐存永》:“今年正月十九日得足下近狀。于去年十一月晤林茂之、許繭箬于白門,知移居甚苦,可爲奈何。念櫟園與足下,舉想斯在,如形顧影。聞足下將棄閩,挈孥他往,誰爲劉表可以相依?故國山林,飲露吟風,且足忘老,足下止矣!”(《白茅堂集》卷四十二)

按:《白茅堂集》卷四十二《尺牘》載顧景星致徐存永三書。此書言及徐存永有去閩他適之想,此時距康熙元年(1662)舉家赴湘還有三年之久。

又按:顧景星晤林古度在去歲,詳拙撰《林古度年譜》。

顧景星有《尺木堂詩集序》:“以吾見海内名下士,實無過存永者。存永論詩高出近代,有以得古作者之旨……以自然爲宗。夫至於自然,則凡氣焰魄力、清新孤澹,皆有時不得不爾,非有矯慕爲之者。……存永詩凡千餘篇,繁簡、纖穠、奇正,一歸自然。至其鋪叙,始終排比聲切,多至二千言,斷章而有餘,更僕而不厭。……其自然之氣焰魄力,清新孤澹,則可也。”(102)《尺木堂集》卷首,《白茅堂集》卷三十四。

按:顧景星(1621—1687),字赤方,號黄公,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南明弘光朝時授推官。清康熙十八年(1679)薦舉博學鴻詞,稱病不就。有《白茅堂集》等。

又按:“排比聲切,多至二千言”,即《大宗伯曹能始先生輓章一百八十韻》。

清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 四十七歲

三月,在閩中,作歌送紀映鍾還金陵,贊賞紀氏不忘故國的氣節,同時表達自己的心志。又作《鐵崖歌》贈安溪林嗣環。

作《己亥三月,紀伯紫别于長安爲閩遊予時有大梁之行今歲春暮予歸閩伯紫又還白門因作長歌以送之》。(《尺木堂集·七言古詩》卷首)

按:紀映鍾自京閩遊,送之都門。詳去年三月。

又按:《尺木堂集》五、七律最晚的是去年離開河南中牟之時作。余懷序云:“吴君嗜風雅,爲徐子刻其《尺木堂詩》。”(詳上)五古中有離開中牟過拂水訪錢謙益時之作及今歲所作《鐵崖歌贈林起伯憲副》(詳下),七古此篇亦作於今歲,當爲《尺木堂集》基本編定之後所補綴。歸閩之後肯定還有其他作品,均未收録,足見作者對此數詩之重視。

作《鐵崖歌贈林起伯憲副》。(《尺木堂集·五言古詩》)

按:林嗣環(1607—1662?),字鐵崖,號起八(伯),安溪人。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清順治六年(1649)進士。官至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山西左參政。有《鐵崖文集》。

又按:延壽歸閩之後,嗣環過福州。“聽啼鴂”,當在暮春。時延壽將他往,地點未詳。

八月,復往吴越,至杭州,居昭慶寺,與許眉、孫學稼飲湖上酒樓。丁西生過訪昭慶寺,與胡介、范驤等登舟載酒,過六一泉看桂花。作《與孫君實許介壽飲湖上酒樓》(103)詩題爲筆者所擬。。

孫學稼有《與徐無量許介壽飲湖上酒樓》(104)(清)孫學稼:《鷗波雜草》,不分卷,康熙刻本。。

按:孫學稼(1621?—1682),字君實,號聖湖隱者,昌裔子,侯官人。入清棄舉子業,辭博學宏辭之薦。有《甌波雜草》。

又按:許眉,字介壽,侯官人。曾與王廷棟選《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第四卷。

作《中秋前一日丁西生過訪昭慶寺登舟載酒過六一泉看桂花月出始歸分韻作詩》(105)詩題爲筆者所擬。。

丁耀亢有《中秋前一日過昭慶寺訪閩中許有介遇徐存永胡彦遠方期覓酒壚釣舫思約范文白出門而文白遇於市遂登舟載酒過六一泉看桂花月出始歸因思此會如高李吹臺故事分韻作詩》(106)(清)丁耀亢:《野鶴先生遺稿·江干集》,清順治康熙遞刻本。。

按:昭慶寺,在杭州城西。

按: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號野鶴、紫陽道人、木鷄道人。諸城(今屬山東)人。爲容城教諭、惠安知縣。著有《丁野鶴詩草》等。

清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 四十八歲

二月,在江左,客沈荃幕經月,嘯歌談宴,沈荃爲延壽《尺木堂集》作序,以爲其詩格調高凝而丰神藴藉,又叙及延壽走六千里爲周亮工洗冤,以爲延壽至性有類於興公,存永傳,而興公益傳矣。

沈荃《尺木堂集序》:“戊戌冬,忽策蹇北來,謁余雍丘臬署,因與之談詩終日,窮源溯流,不屑傍他人牙慧。既出《尺木堂》一編示余,格調高凝而丰神藴藉,誠渢渢乎大雅之音也。脂車遄行,惘惘别去,因竊嘆曰:‘夫詩,非至性人不能作;作即作,亦不得佳。……要其人之至性,有克類乎興公先生者。存永傳,而興公先生益傳矣!”(《尺木堂集》卷首)

三月,與許珌等集周亮工寓園。

周亮工作《閩中許天玉徐存永廣陵宗定九黄濟叔吴賓賢汪舟次夜集寓園即席分得看字》。(《賴古堂集》卷六)

按:宗元鼎(1620—1698),字定九,號梅岑、香齋、東原居士,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康熙間貢太學。有《新柳堂詩集》《芙蓉集》。

又按:黄經,字濟叔,一字山松,如皋(今屬江蘇)人。周亮工曾爲其作傳。有《黄濟叔印譜》。

又按:吴嘉紀(1618—1684),字賓賢,號野人,泰州(今屬江蘇)人。布衣。有《陋軒詩》。

又按:汪楫(1626—1699),字次舟,號悔齋,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江都。歲貢生。康熙十八年(1679)薦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有《悔齋集》等。

宗元鼎有《冬夜同許天玉徐存永陳賓賢汪舟次集周櫟園先生寓中分韻得餘字》(107)(清)宗元鼎:《芙蓉集》卷六,清康熙刻本。。

四月,邵光胤于吴彦芳處見《尺木堂集》。邵光胤爲徐存永《尺木堂集》作序,亟稱其七律,稱延壽詩文承興公家學。

邵光胤《尺木堂集序》:“辛丑夏首,於吴友聖處讀徐子存永詩,清迥澹遠,有儲、王之風,其七言律最勝。……及晤其人,穆然自遠,談理如叩鐘,徵事如答響,不自知其怡然親也。……櫟園赴對北部,存永隨之都門,經營同患,歷歲不懈,其氣義又可知也。……興公詩文能自成家,存永爲先生令子,弓冶之寄,積久而良,蓋以學世其家已。人子有善,必歸父母,願以是言與存永共勖諸。”(《尺木堂集》卷首)

按:邵光胤,富陽(今屬浙江)人。清順治九年(1652)進士。撰有《息縣志》。

是歲,歸家,擬携家之湖南,道廣陵,與王士禛定交。顧景星贈以詩;士禎稱嘗其《過燕子磯》詩。

王士禛《送徐存永歸閩携家之湖南》:“舊家楓嶺外,去住復何言。海上田園失,歸途雨雪繁。家移建溪水,人聽楚山猿。未吊長沙傅,知君已斷魂。”(108)(清)王士禛撰,李毓芙等整理:《漁洋精華録集釋》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69—270頁。按:此詩繋于順治辛丑十八年。

又按:王士禛《漁洋詩話》卷下:“徐延壽,字存永,閩人。徐興公之子也。家鼇峰。藏書與曹能始、謝在杭埒。亂後,並田園盡失之。將移家湖南,道廣陵,與余定交。有《過燕子磯作》云:‘馮夷吹浪齧山根,雲樹千重暗白門。故壘尚聞雙燕語,空江曾見六龍奔。楊花莫雪行人路,杜宇春風古帝魂。扣枻中流頻唤酒,客情難遣是黄昏。’”(109)《漁洋詩話》卷下,清光緒石印本。

又按: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桓台)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有《帶經堂集》等。

顧景星有《聞徐存永携家遊楚》:“閩天風雪海西頭,曾上鼇峰偃曝樓。烽火燭空留客醉,鄉園失路意誰投。徙居無復三十乘,負郭何嘗二頃疇。零落出疆妻子共,獨餘蒯劍向南遊。存永之考諱,字興公,以布衣致書數萬卷,建偃曝樓十楹以家之。”(《白茅堂集》卷十)

按:此詩編於順治十三年丙申(1556)末尾,《白茅堂集編年》恐誤。

清聖祖玄燁康熙元年壬寅(1662) 四十九歲

是歲,徐延壽在湖南。

按:延壽前往湖南動機爲何,到湖南依附何人,尚待討論。

清康熙二年癸卯(1663) 五十歲

是歲,卒于湖南長沙;許友卒,周亮工有詩哭之。

周亮工《哭徐存永》:“維揚别去黯傷神,聞説全家盡出閩。可憾長沙真怨府,又來鵩鳥唤詞人。存永客死善化。云曹枳棘三年夢,湘水芙蓉萬里身。伏地詩成天欲晦,僕在西曹,存永往大梁,僕伏地爲三十三絶句送之。存永讀之,哭失聲。記君冷泪哭孤臣。”(《賴古堂集》卷十)

周亮工有《十月廿六日城陽寄冠五》四首,其三:“高兆虎林返,許眉信已真。云客過嶺返予,聞有介變,遽返。徐生新賦鵩,存永没于長沙。黄老竟成塵。濟叔。”其四自注:“予以今春取道穆陵入青(州)。”(《賴古堂集》卷六)

按:吴宗信,字冠五。休寧(今屬安徽)人。有《屯溪集》。

顧景星有《哭許介》二首,其序云:“許存永延壽、陳開仲濬、許有介友,閩中三才子也,爲周侍郎亮工所知。……丁酉,晤予白下,時侍郎左遷青州憲使,云往就也。前月得存永訃,爲文哭之。今聞有介復溘然,追念舊歡,悽然欲絶,酒邊僅得二律,弦斷柱移,當援他琴以續之矣。”其二:“陳琳徐幹皆良友,痛絶同時已首丘。”(《白茅堂集》卷十)

按:據《賴古堂集》附録《年譜》,周亮工赴青州任在順治十年(1663),又周亮工《十月廿六日城陽寄冠五》四首其四自注,可證徐存永與許友均卒於是歲,存永在前,許友稍晚一兩個月。

按:佚名《荆山徐氏譜·世系考》:“(徐延壽)卒康熙元年壬寅六月初九午時,年四十九。葬北門外王墓首鳳山。”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徐氏譜》誤。

陳夢雷《許母黄孺人傳》:“癸卯夏,有介先生寢疾,孺人躬侍湯藥者累月,百計問醫呼籲,竟不起。”(110)陳夢雷:《松鶴山房文集》卷十七,清康熙銅活字本。

按:此條爲許友卒於是歲確證。

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 殁後十三年

子鍾咸修補印行《徐氏筆精》。

按:黄曾樾云:“鍾咸曾於康熙丙辰修補印行《徐氏筆精》,見北京圖書館藏《筆精》扉頁。”(《尺木堂集》附録)

又按:徐鍾咸生於順治十年(1653),詳該年;是年二十四歲。

清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 殁後十四年

十二月,徐鍾震卒。

《荆山徐氏譜·世系考》:“生萬曆三十八年庚戌三月初六日午時,卒康熙十六年丁巳十二月二十八日申時,壽六十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