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指导下的中国水利建设发展历史轨迹及经验总结

2024-01-12 19:09姜春英
人民黄河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水利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兴修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稳步推进我国的水利建设工作,既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实现了社会经济的穩步发展。

《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一书共分十章:第一章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起步过程,介绍了具体的治水方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第二章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田水利的起步和建设过程;第三章阐述了“ 大跃进” 时期的水利建设,研究了群众性治水运动兴起的原因与利弊;第四章具体讲述了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分析了黄河流域的勘探过程、初步规划方针、综合规划策略;第五章分析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水利建设工程,研究了具体的方针调整和中大型水库配套工程的续建,以及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旱涝灾害治理;第六章讲解了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水利建设;第七章研究了我国各大水库的修建过程和海河水系的初步治理策略;第八章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水利工程建设的变化,水利建设的重心转向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并全面开展了水利事业综合经营和水土保持工作;第九章阐述了新时期的江河综合治理过程,分析了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第十章立足市场经济条件,分析了水利事业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财政支出更是逐年增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建设的范围和能力也在不断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水利工程体系,实现了水患向水利的完美转变,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从该书的内容来看,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水利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当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水旱灾害频繁,全国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再加上降水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旱情严重,很多地区甚至颗粒无收。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以治淮为重点,带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水利专家和人民群众利用专业知识、智慧和勇敢克服了技术上的不足,先是修建灌溉总渠,并在淮河上游修建水库,陆续修建分水闸,一步步建成了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堤防、灌溉工程,灌溉了千顷良田。党和政府为了避免水灾扩大,积极安排防洪排水工作,既保障了农业生产效益,也为后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思路。

第二阶段,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奠定了水利工程体系的基础。20 世纪60 年代,在“ 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水利建设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将深沟变为良田,将坡地开垦为梯田,创造了农业史上的奇迹;水利建设工作也由过去的开渠、防洪、兴修水库,转变为综合开发,修建了大量水利枢纽工程,有效扩大了水利工程的规模,水利工程灌溉、发电效益显著。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对河流、湖泊水情的控制,全国范围内的水旱灾害大大减少。这一时期是由“水害”变为“水利”的重要时期,水利建设基本上实现了从抗洪、蓄水向发电、灌溉的转变,基本实现水利建设的初步目标,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全面胜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生产技术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水利现代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兼具生态、安全、可持续的水利工程建设原则,修建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利工程,实现了灌溉、防洪、发电的全面发展。水电作为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不仅大大缓解了我国工农业的用电压力,而且优化了我国的能源结构。同时,政府对水利建设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大,并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功能,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相继投入使用,水利设施防洪减灾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从我国水利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专业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生产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科学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不断稳步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重点课题( K22YD309093);

2022 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课题(22SKSZ113);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 年度重点课题(2019-GX-043);

2020 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课题(20SKGH317)

作者简介:姜春英(1981—),女,山东海阳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

猜你喜欢
水利水利工程建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