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指南研究

2024-01-14 13:38包乌云毕力格
科技风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立德树人

摘 要:本文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省级双高专业,围绕课程素质教育教学指南展开研究,依据双高专业群建设方案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从目标定位、内容设计、育人体系、要求原则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素质教育教学的实践思路,在深化專业教育的同时,浸润课程素质教育元素,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增强网络安全观念、数据治理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有效达成课程素质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教学指南;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2

1 概述

为落实国家“双高计划”“能源战略”,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聚焦煤炭产业,组建智慧矿山专业群。专业群结合学校特色及行业背景,以煤炭类专业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专业为核心,整合计算机类专业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由四个专业构成专业群。

根据专业群建设方案要求,面向智慧矿山岗位需求,构建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职业技能培养出发,以国家标准为指引,落实课程素质教育,开发课程标准;企业“三新”进教材、进课堂,推进教材建设与课堂革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单一教学方式向项目化等多种教学方式转变、以传统教学模式向“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素质教育融入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本文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省级双高专业,围绕课程素质教育教学指南展开研究。

2 存在问题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课程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计算机类专业缺乏课程素质教育教学指南

根据专业群建设方案,围绕专业课程新要求,开发更新专业群课程标准,确定素质目标,提高思想品德与文化修养,例如,将“拼搏奉献”的矿工精神和“绿色矿山”的双碳理念融入课程标准。因此,结合本专业育人要求和特点,研制专业课程素质教育教学指南,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本专业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供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

2.2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素质教育覆盖率较低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标准中,课程素质教育覆盖率依然不高;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赋能课程标准。因此,编制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指南刻不容缓,推进课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3 教学指南设计

3.1 素质目标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3.2 内容设计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素质教学指南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素质教学指南架构

围绕课程素质目标定位,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根据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素质教学指南进行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

教学方法方面,列举并分析常用的课程教学方法,讲授与研讨、讲授与提问、混合式教学,保证深度融合实施效果。引入案例把课程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典型案例中,使多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地学习。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实现课本知识与工程应用于一体。使学生拥有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方面,优化评价体系,研发综测系统,激励最优成长;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三种评价形式,由课前、课中、课后、期末、增值五个评价构成,采用超星系统、竞技考核平台、学生、任课教师、产业导师等多元评价主体,自主研发学生课程综合评价系统,涵盖学习进度、问题反馈、课堂表现、攻防对抗演习等知识、能力、素质多维评价要素,构建“多维多元”评价体系;以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其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素质目标的考核,从团队合作、学习态度、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考核,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

素质内容方面,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素质教学指南维度按照“5+X”模式进行设置,即涵盖五个基本维度和X个拓展维度。

五个基本维度是“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政治认同主要有党的领导、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国际视野等;家国情怀主要含爱国精神、人生价值、时代追求、社会责任等;文化素养涵盖人文学养、艺术涵养、科学素养、心理修养等;法治意识包含法治认同、法治思维、遵守法规、依法办事等;道德修养主要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内容。

“X”为可根据学校、专业或课程特点设置的其他拓展维度,即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专业素养等。

校园文化方面,引导学生秉承“拼搏奉献、求实创新”的“太阳石精神”,引导学生坚守“学煤爱煤、以煤为荣”的能源情结,引导学生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矿工精神。

企业文化方面,引导学生传承“文明校园、和谐企业”的校企文化,引导学生践行“艰苦创业、团结奋斗、自力更生、不屈不挠、敢打硬仗、奋不顾身、绝地求胜、为国争光、敢于胜利、善于胜利”的爱国主义的创新精神。

职业素养方面,引导学生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

专业素养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正确网络安全观,重视“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經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的大数据理念和数据治理意识,注重“绿色矿山”的“双碳”理念。

以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安全技术”为例,教学设计中,针对基于渗透测试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全过程、全任务”融入工匠精神和网络安全观两个主题,见图3。以工匠精神(精准、细致、谨慎、严格、尽责)为主线设置过程主题(一过程一主题);以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金句)为主线设计任务主题(一任务一主题)。教学实施过程中,例如,在痕迹隐藏与防范任务中解析网络安全违法案例时,融入“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主题,将痕迹隐藏与防范知识学习与网络安全法制意识培养紧密结合。为杜绝网络安全违法行为,必须尽责追踪入侵痕迹,将安全防范技能学习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紧密结合,浸润“争当网安卫士的使命感”“坚守合规底线的法规意识”“不弃微末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元素。

图3 双主线素质内容体系

3.3 构建体系

根据课程教学指南,专业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内容融入信息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应用情景,建立“双线多维”课程思政育人新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以专业核心课程“路由交换技术”为例,在教学设计中,课中、课外双线,融入安全意识(网络安全、煤矿生产安全)、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团队协作(尊重、信任、欣赏、沟通)和数字社会责任(信息意识、道德规范、行为自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四维元素,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典型职业情境与素质内容相融合,构建认识、规划、获取、连接、配置、体验、运维、排故等典型网络运维工作任务,通过启示式、浸润式和感悟式等方式,创设“双线四维”课程育人体系,见图4。课前引入小组任务,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课中通过网线制作的循环虚实演练、视频监控网络的规范连接,强化安全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后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敬业精神。

图4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双线四维”育人体系

3.4 确立原则

结合教学指南和各课程特点,寻找素质内容元素,进行浸润式教育;应坚持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等原则。

3.5 提出要求

课堂以真实案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学习抓手,并以竞赛通关形式组织实践教学,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快速得到验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技意识,凸显学生互学互助,提升课堂讨论氛围。根据素质目标、内容和原则,针对课程教学设计,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灌输应注重启发,是主观认同,并非植入;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学生,注重向社会、心理和网络等环境方向渗透;二者相结合就是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式融入方式。

(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各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内容元素,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

(3)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素质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

(4)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善于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进行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针对课程素质教学指南进行探索和确定目标,设计内容和构建体系,确立原则并提出要求;在深化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课程素质内容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认知,增强网络安全观念、数据治理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有效达成课程素质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作用,研制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指南,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本专业的课程素质教学目标,指导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同时为其他专业大类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包乌云毕力格.Python编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20):3537.

[2]黄俊梅.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1(05):5354.

[3]李波,屈原,徐静.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0(13):77.

[4]王大灵.高职计算机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5):7881.

[5]韩颖,李妍.新工科背景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08):4952.

项目基金:本文系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究”(项目编号:23XJS04)成果;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智慧矿山运维与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23SZX392)成果;陕西省《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智慧矿山运维与管理)省级双高专业群》(项目批文:陕教函〔2022〕561号)成果

作者简介:包乌云毕力格(1988— ),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