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报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

2024-01-15 02:21高瑞阔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源域语料

杨 琴,高瑞阔

(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一带一路”倡议由我国在2013年提出,旨在以新的形式发展亚欧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1]。十年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发展迅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合作。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和150多个国家及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在经贸和外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

“一带一路”的迅速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传播。学者们研究发现,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莫衷一是。俄罗斯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认可态度,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日本媒体早期对“一带一路”消极抵触、犹豫观望,近期出现积极合作的态度[4];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这些国家曲解“一带一路”倡议,刻意塑造“中国威胁论”的霸权形象[5,6]。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指出,尽管“一带一路”海外认知度不断上升,但当前仍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时期[7]。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国家形象成为国际关系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焦点,语言学领域则通过政治话语和媒体话语对此进行关注。王园园、吴杰文、张巨文、许雅缘、杨家勤和张致祥分别从修辞、话语的态度资源及叙事策略视角[8-11],研究“一带一路”演讲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问题。除了通过主旨演讲、领导人讲话等政治话语来研究国家形象建构外,国内外媒体中的“一带一路”话语也是语言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徐靖对《中国日报》英文版中“一带一路”新闻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提升[12]。陈钦等运用隐喻架构理论分析《中国日报》中“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中塑造的中国形象[13]。田野和张建丽从多模态转喻视角研究中国国际电视台《一带一路》宣传片网络视频语篇中的国家形象[14]。

综上可以发现,当前关于“一带一路”话语中国家形象的研究,多从文本修辞、叙事策略以及积极话语分析角度出发,选取的文本以主旨演讲、领导人重要讲话为主,而从隐喻角度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关于国家形象的建构刚刚兴起。《中国日报》(ChinaDaily)是中国的主流英文媒体之一,拥有报纸、网站、手机App、脸书、推特、微博、微信、电子报等10多个媒体平台,受众超过2.8亿[15]。新冠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也受到了影响。本文拟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框架,研究中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ChinaDaily)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对外英文报道中主要使用的概念隐喻,并探讨由概念隐喻所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旨在为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理论框架

(一)概念隐喻理论

本研究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手段,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通过相对熟悉的事物(源域)来理解和体验相对抽象或不熟悉的事物(目标域)[16](P5)。概念隐喻是一种基于语境和概念系统的跨领域映射,源领域的各种关系、属性和知识将相应映射到目标领域的各种关系、属性和知识,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和类比可以帮助人们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事物[16](P253)。例如,在概念隐喻“爱情是旅行”中,源域是“旅行”,目标域是“爱情”。源域中的旅行者映射到目标域中的恋人,旅途中的旅行者映射恋爱中的恋人关系,旅行中遇到的各种坦途和险阻映射了恋爱过程遇到的种种顺境和逆境,而旅行的终点映射了恋爱的结果。通过理解源域“旅行”的种种关系,人们可以生动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爱情”的种种特点。同时,隐喻被赋予了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17]。除了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隐喻的交际功能被广泛地应用到大众传媒当中。尤其是当媒体在传播政治政策的时候,合理、恰当地使用隐喻可以有效地帮助受众理解、接受和传播抽象的、模糊的政策观点[18]。

(二)批评隐喻分析框架

Charteris-Black的研究框架将隐喻的研究过程分为隐喻识别、隐喻描述和隐喻阐释三个阶段[19](P35)。对于隐喻识别,研究者可根据对隐喻的定义,对译文进行细读,识别候选隐喻,进而在语料库语境下对所选隐喻进行仔细的考察,以确定所选隐喻是隐喻性的还是字面性的[19](P35-37);对于隐喻描述,认为其是寻找隐喻之间的关系,探索隐喻的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的过程[19](P37-39);而对于隐喻阐释,强调概念隐喻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可能在于其说服功能及其产生[19](P39-41)。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增加了隐喻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隐喻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文拟采用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基于语料库分析,识别和归纳自建语料库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并在描述和阐释隐喻的基础上揭示隐喻在语料中所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选自中国日报网(www.chinadaily.com.cn),以“Belt and Road”以及“BRI”为标题检索词,设定时间从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共计获得632篇文章。从中选取发表在《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国际版》电子报上的“一带一路”英文报道43篇,共27732个单词,组成自建语料库。报道内容主要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绿色发展及文化传播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依据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语料进行隐喻的识别、描述和分析。为了确保隐喻识别的准确性,采用由Paul Rayson[20]开发的在线语料库分析软件工具Wmatrix 5(https://ucrel-wmatrix5.lancaster.ac.uk/)和Steenetal.[21](P25-32)的人工隐喻识别方法MIPVU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Vrije Universiteit)相结合的隐喻识别方法。

首先将《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国际版》电子报上选取的“一带一路”英文报道43篇去除日期等信息,转化成txt文本文件,提交到Wmatrix 5 网站上的Tag Wizard(标记精灵),并选取BNC Sampler Written(英国国家书面语语料库)作为对照语料库,对自建语料库进行主题语义域分析。基于语料库软件对自建语料主题语义域及主题词频次的分析,并结合语料语境(Concordance),笔者运用人工隐喻识别方法MIPVU识别出其中的概念隐喻并进行归纳总结,随后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和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进一步描述和阐释语料中识别出的概念隐喻,进而分析由这些隐喻建构的中国形象。

三、《中国日报》“一带一路”英文报道概念隐喻分析

基于在线语料库工具的分析结果,并结合语料语境识别并梳理出自建语料中的主要隐喻,按照源域归纳为友谊、旅程、建筑和生命体。表1描述了这4种隐喻的关键词总数、总频次和源域共鸣值[19](P39)。共鸣值由隐喻关键词总量与其总频次相乘而得,可以用来表示这一语料库中某一类隐喻源域被发现的程度[19](P91)。

表1 隐喻关键词总数、总频次及源域共鸣值

(一)旅程隐喻

从表1 可以看出旅程隐喻在自建语料库中被大量使用,关键词总数(26个)和共鸣值(3068)都是最高。旅程隐喻是使用非常普遍、具有人类普遍性经验的隐喻类型,其意向图式包括事物或是事件的起点、路径和终点,路程中还包含了旅行的工具、同伴、障碍等。读者很容易将源域“旅程”的特征映射到“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发展上。其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旅程隐喻映射图

如图1所示,“一带一路”英文报道中由“pilot”(先行者)、“path”(道路)、“engine”(引擎)、“accelerate”(加速)、“progress”(进展)等关键词构建了“一带一路是旅程”的概念隐喻。旅程是旅行者有目标、有规划、有终点的一段行程,在旅行中会遇到坦途或是障碍,需要旅行者不断地前行,找寻更好的道路去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目的地。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是倡议的先行者,“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工具和动力,使得中国及沿线参与国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找到经济增长之道。示例如下:

(1)… the BRI is a driving force to continue expanding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at large for the cause of peace,security,prospe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becoming the new engine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ost-pandemic era,(ChinaDaily,2023-01-04)

(2)Prime Minister Sheikh Hasina views the BRI as an opportunity for Bangladesh to make big progress in its economic journey.(ChinaDailyGlobal,2021-04-06)

(3)The new BRI guidelines set the path to ensure these promises will be delivered upon in real life.(ChinaDailyGlobal,2022-05-11)

(4)China and Morocco signed an agreement on Wednesday to jointly implemen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North African country,paving the way for enhanced bilateral cooperation.(ChinaDailyGlobal,2022-01-07)

例(1)中指出“一带一路”成为经济发展“driving force”(驱动力),形象地描述了“一带一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new engine”(新引擎)。例(2)中“一带一路”被孟加拉共和国视为经济“旅程”中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机会。例(3)、(4)中“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set the path”“pave the way”(指引了道路)。《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报道,通过旅程隐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及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和动力,让其深切地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友谊隐喻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友谊隐喻是自建语料中出现频次(16)和源域共鸣值(2688)比较高的类型,是读者很容易发现的隐喻类型。友谊也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经验的隐喻类型,中西方对友谊的理解具有相似性,其特征能很自然地映射到目标域上。其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友谊隐喻映射图

友谊是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会让人们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共同努力共同克服艰难险阻。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将整个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一个“社区”,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家庭、是“朋友”、是“邻居”、是“合作伙伴”,通过“一带一路”将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到一起。示例如下:

(5)China has remained Russi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for 13 years in a row.(ChinaDaily,2023-6-30)

(6)These have helped to promote connectivity and establish strong friendships with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in the BRI network.(ChinaDaily,2023-5-30)

(7)… Xi call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jointly meet challenges and chart the right course fo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promote world development.(ChinaDaily,2020-01-21)

如例(5)、(6)所示,中国与沿线国家是同舟共济的好“friends”(朋友)、休戚与共的好“partner”(伙伴)。“一带一路”犹如“network”(网络)将中国与沿线国家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合作建设国际社会这个“community”(社区),如例(7)所示。《中国日报》通过构建一系列与友谊相关的概念隐喻,向受众国家很好地呈现了“一带一路”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以及中国是友好的合作者的形象。

(三)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属于结构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源域,人们往往将策略、理论、社会、组织等描述为一个建筑[16](P53)。在自建语料库中,建筑隐喻使用频率较高(共鸣值为2268),其目的域是“一带一路”,映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建筑隐喻映射图

从上图的映射图可以看出在建筑隐喻模式下,“一带一路”是“platform”(平台),中国及沿线国家是“builder”(建设者),共同开展国际合作。合作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因此“construction”和“build”(建设、建造)出现的频次最高,重复激活了建筑过程这一认知场景。所映射的目标域是“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激活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实现建设世界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场景。示例如下:

(8)The BRI aims to build a trade and infrastructure network connecting Asia,Europe,Africa and the world at large along and beyond the ancient Silk Road,and it is hailed as China’s solution to the fracture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a platform for the joint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aDaily,2020-01-21)

(9)China stands ready to forge even closer Belt and Road partnerships with various sides and follow a path of unity,cooperation,connectivity and joint development to jointly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aDailyGlobal,2021-06-24)

(10)The Padma rail project is integral to the proposed 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a key link of the BRI.(ChinaDaily,2023-05-26)

例(8)将“一带一路”隐喻为一个“platform”(平台),世界各国隐喻为合作“builder”(建设者),通过这个平台共同合作交流、建设命运共同体。例(9)中“forge”(锻造)这一词表明了中国排除困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建设人类共同社区的决心。例(10)中“Corridor”(走廊)一词形象地隐喻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

(四)生命体隐喻

生命体隐喻涵盖的源域涵盖了具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通过生命体的生长、成熟、复苏、循环等概念来映射经济、社会现象等。在自建语料库中,其目的域是“一带一路”倡议,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生命体隐喻映射图

从图4可见,生命体隐喻模式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被隐喻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不断地“foster”“cultivate”(培育)过程中,“一带一路”给各个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growth”(发展)和“revive”(复苏),从而带来了丰硕的“fruitful results”(成果)。示例如下:

(11)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transformed Kenya’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injected vitality into its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d the country’s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according to latest analysis.(ChinaDaily,2023-05-26)

(12)… the Belt and Road is likely to play a key role in China’s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2021-25) period.(ChinaDailyGlobal,2020-10-29)

(13)The efforts to enhanc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have been deepened with fruitful results …(ChinaDailyGlobal,2022-08-10)

例(11)中的“growth”(成长)隐喻了“一带一路”促进经济体的成长和扩张,例(12)中的“dual circulation”(双循环)指的是“internal circulation”(内部循环)和“external circulation”(外部循环),分别隐喻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融合。例(13)中的“fruitful”(成果丰硕的)隐喻了“一带一路”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就。

四、“一带一路”英文报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分析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22],而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无疑是传播和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基于上文的分析,《中国日报》及《中国日报国际版》在“一带一路”英文报道中,主要运用了“一带一路是旅程”“一带一路是友谊”“一带一路是建筑”“一带一路是生命体”这四种概念隐喻。结合图1-图4各个隐喻的映射分析,可以得出“一带一路”英文报道中通过隐喻构建的中国形象有:先行者、合作伙伴、邻居和朋友、建筑师。

(一)中国是先行者

在路程隐喻中,中国及“一带一路”参与国被隐喻为“pilot”(先行者)。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致力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不少经济合作项目作为先行者、探路者,这不仅反映出中国积极合作的态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他国疑虑,塑造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先行者”形象。示例如下:

(17)These efforts will include piloting innovation in trade and services,promoting higher-level opening-up and securing the investment and benefits of local businesses in their overseas development.(ChinaDaily,2023-06-02)

(18)Guangzhou has not only finalized the previous stage of work but is mapping out the next three-year action plan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BRI construction,Hong added.(ChinaDaily,2023-06-02)

例(17)表明,在开拓创新上广州地区是先行者;例(18)更是用“mapping out”(绘图)体现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未来发展上的规划和远见。

(二)中国是合作伙伴、邻居和朋友

在友谊隐喻中,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被隐喻为“伙伴”,这样的形象建构符合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外交话语特点,强调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他们也被隐喻为“邻居”和“朋友”。与“伙伴”不同的是,“邻居”和“朋友”所建构的国家形象具有一种地域特征和非官方的话语特点,这与中国儒家思想中“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家庭关系”的映射有密切关联[23]。国家是家庭,每个家庭都有毗邻的邻居和亲密的朋友,而不同的家庭又共同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共同的社区。

在友谊隐喻中,“伙伴”的词频(35次)要大大高于“邻居”和“朋友”(分别为4次和2次),同时将国际社会隐喻为“社区”的词频频次较高(17次)。这种弱化地域和亲密关系、强化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特点符合《中国日报》官方媒体的主流话语的特点,同时塑造了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合作者”形象。

(三)中国是建筑者

在建筑隐喻中,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被隐喻为“builder”(建筑者)。如例(8)所示,通过“一带一路”这个交流合作平台,中国与其他国家都是全球和平发展的建筑师,为了国际社会这个共同的“社区”协同工作,更加直观、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角色和作用。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的选择折射了说话人在某个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某个概念的“集体图式”,反映了某个社会团体的基本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的特征[24]。而《中国日报》官方媒体选用的“一带一路”相关隐喻自然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一带一路是旅程”“一带一路是友谊”“一带一路是建筑”“一带一路是生命体”这四个概念隐喻,契合了“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所构建的先行者、合作伙伴、邻居和朋友、建筑者的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和互利共赢的理念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的国际认可度。

五、结语

运用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分析《中国日报》及《中国日报国际版》电报纸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的“一带一路”英文报道发现,中国官方新闻报道建构的中国形象是具有正面含义的先行者、合作者和建筑者。这些形象通过四个主要的概念隐喻来体现,即旅程、友谊、建筑和生命体。这些概念隐喻的频繁使用,有利于固化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有利于塑造一个秉持维护世界和平理念,积极推动全球伙伴关系建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官方媒体可以通过有效的话语策略塑造中国的良好形象,从而有助于“一带一路”的传播,打破西方媒体的“中国威胁论”。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源域语料
三年变化,看消博会越来越“火”
漫画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