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与建议
--以南充市嘉陵区为例

2024-01-16 02:13敏,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嘉陵区高素质培育

邓 敏,梅 斌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业科技教育服务站,四川 南充 637500;2.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便民服务中心,四川 南充 637500)

嘉陵区因江而名,地处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东邻高坪、南连广安、西与蓬溪和西充接壤、北与顺庆毗邻,辖5个街道、19个乡镇,总人口近70万人,幅员面积1279km2。区委政府提出建立3+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粮油、桑业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增强全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经济效应,最终以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嘉陵区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和四川省粮食生产重点县,粮油产业也在齐头并进,出台扶持高粱产业发展等三个“十条”政策,发展优质酿酒高粱基地,全力支持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嘉陵区不断创新探索,逐渐摸索出高粱等粮食作物与蚕桑产业结合发展的新路子,聚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粮食综合效益,做强做实“全国产粮大县”“中国桑茶之乡”城市名片。产业要兴旺,人才必先行,嘉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各部门通力协作,结合川东北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实践探索高素质农民规范培育,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1 嘉陵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区农业农村局以项目为抓手,本着“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深耕嘉陵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原则,积极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积极进村入户开展培训调查摸底、了解农户思想动态、动员农户参加培训、掌握学员技术短板、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等工作。2017~2019年,嘉陵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9 人;2020~2022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148人,其中,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1人 、现代青年农场主20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63人 、经营管理型人才358人、专业生产型人才282人、技能服务型人才442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727人、专业服务型人才34人。

2 主要做法

2.1 精选培育对象

结合“1+6+N”乡村振兴规划和现代农业“10+3”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编制高素质农民培育规划和年度培养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实施培育工作。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优先培育返乡下乡从事规模化种养和农业服务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把产业扶贫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和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作为特殊培育对象,给予倾斜性安排。培育对象遴选由区农业农村局按本地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库,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掌握培育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政策要求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纳入培育对象库。

2.2 严选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鼓励动员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尤其是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等广泛参与,注重培训机构的硬件、师资力量,把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经历、评价率、满意度等指标纳入重点考评,让有诚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竞争,形成良性竞争坚持优中选优,评选出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基地优选,多次深入基地考察,筛选出既满足农民三产融合、多产业发展,又达到参观、实训 、实习、实操目的要求的满意基地,如嘉陵区凸酒原料生产及酿造基地、南充尚好桑茶原料生产及加工基地。

2.3 配优师资力量

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对照理论教师、技术讲师、政策讲师、实践讲师资格和配置比例及要求,与培训机构一道结合培训专业,选聘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授课教师。

2.4 创新培育方式

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跟踪服务”培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分门类组织参训学员,分专业开展培训服务,推广专业化、模块化、小班制(每班培训人数不超过50人)培育模式,强化实训实践。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优化组合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案例观摩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集中培训、实训实践和参观考察相结合。每期培训班要根据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一班一教案”,建立指导员制度。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积极把课堂开在田间,现场讲解、现场操作,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实习实训的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3。

2.5 科学设定培训内容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结合嘉陵区区情、农业生产规律和生产经营需求,科学设置培训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活动,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金融信贷、“两品一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品营销、品牌打造、加工物流、绿色发展、休闲农业等具体课程安排和实习实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2.6 抓好培训全程管理,确保培训实效。

每期培训班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建立“两堂课”制度和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开班,区农业农村局安排专人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讲解有关政策、要求和培训前检查;培训过程中,也将安排专人不定期对培训情况进行抽查、走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做好对学员需求、合理化建议等情况再摸底、再调查,与授课教师沟通,优化授课方式、教案和PPT,提高授课的水平和实效,加强学员与导师的互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课后主动留下微信或QQ号,建立训后答疑解惑长效机制。

3 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培育 ”“管理+扶植 ”相结合,让高素质农民发展“后劲”足。学员在线评价率达100%,培训效果、组织管理、师资课程、培训基地等满意度评价均值4.98分(满分5分)。省市审计、巡查评估结论为培训规范、资料完整,好评率高、满意度高,成效显著。

3.1 政策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信心得到提升

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1]。通过第一课使参训学员,提升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认清高素质农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教育培训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讲清高素质农民培育目的和扶持政策、新主体典型成功个例分析和发展方向引领,使学员能根据政策修正发展目标,明白高素质农民培育顶层设计、建设、发展思路,促使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地落实,坚定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信念,使高素质农民在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参训对象年轻化、专业化,50岁以下的占66.85%以上, 高中文化以上的占62.85%,具体见表1。是一批“我要学”的新农人,通过加强党史、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学员综合素养明显提高,生产技能水平明显增强,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传统农民向高素质农民转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经营服务新主体、乡村振兴领头羊、共同富裕的领路人。

表1 2022年嘉陵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情况统计

3.3 典型宣传带动作用明显,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学员充分利用培育平台,互借成功经验,不断扩大规模,创新发展思路,抱团经营,壮大了规模效益和实力;大力发展科学种养和加工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创办、领办示范家庭农场,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经济,家庭农场 20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400余个,种粮大户150余户,规模养殖场300余个。

3.4 搭建学习交流发展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互动,共谋产业发展

建立了QQ群、微信群,共享培训课件,结合生产中的问题针对性学习,学员踊跃交流和互动,解决了共性难题;及时公开高素质农民培育相关信息,如学历提升教育扶持政策、培训动态、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等;充分运用云上智农平台,实现线上学习,创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方式、新动力[2]。

4 存在的问题

4.1 项目实施时间仓促

近年来项目资金下达时间逐年推迟,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多,从立项到最终确定培训实施学校需要1到2个月。而且按照政府采购规定,必须年年进行招标。而项目又要求每年12月份之前完成,存在时间赶、准备不足。实施时段不对年,每年实训实习时间均在下半年甚至集中在年底,无法与本地农业产业的全农时季节和全产业链有机契合,严重影响培训实效。

4.2 培育政策少

省市还未出台高素质农民专门的管理及政策,未能实现相关政策、资金 、措施等之间的对接与配套。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完成培育即结束,导致很多学员参训积极性不高,觉得参加培训浪费时间。尤其是处在当下这个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的时代,更愿意通过网络去学习生产技术等。对学员们更关心的政策扶持、资金配套却无法满足。

4.3 农村人才“空心化”严重

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农村青年劳动力均选择外出打工,平均年龄41.7岁[3]。在经济流动、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呈现严重老龄化的问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数量逐渐出现匮乏趋势,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

5 建议

5.1 适当延长项目实施周期

人才的培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来完成。建议将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周期设定为2至3年。尤其是对从事农业农村事业意愿强烈,但又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或者管理能力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或者是与高职扩招相结合,统筹使用培训资金,让学员们在学习生产经营知识的同时,完成学历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养。

5.2 有效衔接高素质农民认定和职称评定

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可度,把高素质农民认定和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有效衔接起来[4]。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对通过认定的学员按照认定级别给予一次性的或者持续性的奖励资金,支持鼓励学员参加职称评定,对通过评定的学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5.3 动态建立承训机构目录库

省市建立培训机构目录库,通过设定相应的条件将优秀的培训机构纳入目录库,实行动态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可以通过目录库随机挑选承办机构,既能节省采购时间又能降低采购成本。

5.4 出台高素质农民师资管理办法

制定高素质农民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明确培训教师资格要求、培训教师费用标准等。将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相结合,优先将农业项目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参加过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学员基地。

猜你喜欢
嘉陵区高素质培育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嘉陵区:用心编织服务网 真情保障担使命
嘉陵区:为农民工逐梦提供服务和保障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省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训班在南充市嘉陵区举办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