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4-01-16 02:48王宏医刘新清熊浩森严珞人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4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高速公路措施

王宏医 刘新清 熊浩森 严珞人

摘要 高速公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地形地质、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文章以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秦巴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特点,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风险,提出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运营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等管理措施,提出了针对特殊气候条件下、特殊路域环境下安全保畅措施及养护管理措施等应对措施,提升了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与水平,为秦巴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 F5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3)24-0162-03

0 引言

巴万高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的第三条横线绵阳至万源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东通过达州至陕西高速公路连接陕西,形成北向出川大通道;向西经绵阳至成都,与成都经济圈相接;在川东北经济区内,连接区域内巴中、通江、万源三市县,密切了川东北经济区内部联系。项目地处秦巴山区,为高中山地貌区,不良地质发育,地形起伏大,沟壑众多,深挖方、高填方路段多,桥隧比高达64.7%,项目建设难度极大。同时,在建成通车运行后大交通流量条件下,山区高速的运营安全保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结合项目建设期的结构物和地形地貌信息,全面分析山区高速运营中潜在的安全风险,针对性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分析,更新措施执行、检查、反馈和评估机制,持续提升山区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1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特点

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秦巴山区建设运营的高速公路,除了具有普通高速公路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1 露天平坦路段少,桥隧比高

秦巴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建设运营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拥有众多的隧道和桥梁,桥隧相连,特别是长大隧道、桥梁较多,安全运行风险较大。巴万高速地处秦巴山区的高中山地貌区,不良地质发育,深挖方、高填方路段多,桥隧比高达64.7%,特长隧道5座,长隧道11座,桥梁120座,其中特大桥2座、大桥75座,对高速公路线性影响大。

1.2 弯道多,直线段少

秦巴山区公路线形受地形条件限制,直线段较少,弯道多,极限指标时有出现,巴万高速全线长度约为120 km,设计速度80 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 m,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400 m,加之秦巴山区雨水充沛,道路沿线植被生长速度较快,植被茂盛,对驾驶人的视距和视线影响较大,易引发交通事故。

1.3 纵坡大,上下坡多且长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存在道路纵坡大、长大下坡、连续下坡等危险路段多的情况,对安全行车十分不利。巴万高速全线最大纵坡为5%,大于1 km的长下坡10处,大于5 km的长大下坡7处,大于10 km长大下坡2处。

1.4 临崖临水、高边坡多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沿线周边山大沟深,沿河流密布,高速公路沿线临崖临水、高边坡众多,车辆运行风险较大。巴万高速全线深挖方、高填方路段多,软弱地基、危岩落石、岩溶、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较多,边坡防护和软基处理技术复杂。

1.5 特殊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秦巴山区气候多变,有北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和中温带气候等几种类型,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寒冷、雨雪较多。高速公路运行环境易受团雾、降雨降雪、凝冻等自然因素影响,雨季山洪、泥石流活动较多,高边坡坍山塌方、滑坡、落石、桥涵冲断经常发生;冬季降雪、道路结冰事件频频发生。这些都给安全行车增加了困难,极大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营。

2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风险

基于上述秦巴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正确认识高速公路在运营中所面临的风险是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根据系统理论,结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际,高速公路运营面临的风险有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亦不可忽视,如地震、水毁塌方、冰冻灾害、大风大雾天气等自然环境因素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很大。

冬季经常出现大雾,阴雨雪天气时间长,白天下雪、晚上结冰,路面易出现凝冻,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和能见度;夏天多雨多雾,气候变化无常、时而下雨时而晴朗、山的这面晴那面雨、隧道两端不同天气现象较为普遍[1],加之山区高速公路普遍存在高边坡,边坡坍塌、滑坡、岩溶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地质及自然灾害,这些都极易影响行车安全,给高速公路运营带来较大的困难。

2.2 急弯陡坡,长大下坡多

山区高速设计难度大、线性复杂、纵坡大、转弯曲线半径小,长大纵坡多,极限指标时有出现,导致高速公路风险路段多、事故多发路段多,特别是长大下坡路段、陡坡急弯路段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安全风险大,运营安全管理压力巨大。

2.3 交通事故易发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易发、频发现象较多,特别是在山区高速公路上,由于特殊的道路设施特点,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根据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可知,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车型以小客车为主,大货车次之[2]。

2.4 桥隧比高,桥隧相连,危险性大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相接,长大隧道多。巴万高速公路全线共有桥梁82座(含互通区主线桥),隧道22座(长大隧道16座),橋梁或隧道内发生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火灾等特殊事件时,车辆调头施救困难,不利于快速救援。

2.5 内部管理风险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内部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主要来自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如作业人员在高速公路上巡视巡查与施工作业受到伤害、电气设备保护装置缺失、隐患排查不到位、应急预案缺乏操作性等风险。

2.6 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风险以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面临的风险还有沿线摩托车、行人上高速等管理风险;路产设施被破坏、危化品等特种车辆发生事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运营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3]。

3 风险应对措施

3.1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

(1)责任体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各层级、各岗位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操作体系。建立各安全生产例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与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等制度体系。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员工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各岗位的现场作业和设备操作规程。

针对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体系、操作规程等进行教育、培训或宣贯。

(3)记录管理体系。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建立记录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类台账和档案,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资料和信息,实现有迹可循、有据可溯,做到“清单化”“痕迹化”管理。

3.2 特殊气候条件下采取的安全保畅措施

针对大雾、阴雨雪天等特殊气象条件下高速公路运行安全保畅措施有:

(1)加強与属地气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实时掌握气象信息与路面信息,并及时通过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系统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气象信息和路口动态。

(2)科学储备防冻、防滑、防汛物资,合理布设车辆装备及网络设施,加强保养检修工作,确保抗凝保畅物资的有效供应和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3)加大对高危边坡及危险路段的巡查力度与频次,对重点路段和桥隧等结构物全方位监控,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对高危边坡等易发地质灾害点和路段动态监测。

(4)加强路面宣传和诱导管控。充分利用收费站口及路段电子情报板、广播和“两微一头条”等多种形式,实时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宣传路面通行情况和安全出行注意事项,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引导司乘人员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及路线。

(5)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企业应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值班计划和值班制度,重要时期领导到岗带班值班[4]。

3.3 急弯陡坡,长大下坡采取的应对措施

(1)科学合理制定限制车速。规范车辆行车速度是保障行车安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对高速公路急弯陡坡、长大下坡等路段科学合理的调研、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车辆运行情况与交通事故特性,科学合理制定急弯陡坡、长大下坡等路段的车速限值,规范车辆在相应路段的运行速度,提高重点路段的运营安全。

(2)提升管控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重点路段设置了限速、安保设施等管控措施与设施设备后,还应提升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保障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如在限速等重点路段设置电子抓拍系统、交通监控系统、超速报警设施、可变情报板等设施,加强对驾驶人的执法、处罚、警告与教育[5]。

3.4 提升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水平

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养护部门应定期对公路权限及其附属设施进行隐患排查,特殊情况下进行专项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及时对排查的隐患进行处治,对重点路段、桥梁、隧道等进行动态监控、长期监测,对路段、桥梁、隧道、交安设施、机电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特大桥、隧道、高边坡、交安设施、机电设施等存在的病害征兆及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继续养护及维护,提升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水平。

3.5 持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防双重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规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辨识,建立管控制度,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交通运输有关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1)持续推进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根据《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明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和整改措施,建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日、周、月,专项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专人负责、限期整改,同时建立隐患台账跟踪监督机制。重点针对桥梁隧道、高边坡、临崖临水路段、急弯陡坡路段及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等进行排查。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强化高速公路运输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重大安全风险备案。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安全生产风险联防联控,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预测预警预控和过程监管。

定期开展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加强对安全运营风险的动态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提高高速公路运营风险发现、辨识与处置能力。

3.6 加强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为确保运营道路的安全畅通,切实加强山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迅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运营公司应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运营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编制运营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预案。

为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有效提升现场管控、现场施救、现场勘查、清障救援等工作水平,要加强应急救援实战演练,规范救援操作程序,提升除险清患能力,提高预警、响应、现场处置和设备支撑保障能力,营造良好的高速公路运行环境。

定期开展高速公路运营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工作,提升高速公路运营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3.7 加强一路四方的联动工作机制

积极与高速公路执法、交警及当地政府建立联动机制,保证公路运营安全。对公路沿线居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路产设施与行人上高速等隐患问题的整治。在各高速公路收费站完善禁入标志等设施建设,减少摩托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上高速情况。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教育、整治与处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8 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从2011年逐步开展实施以来,已成为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保障安全生產经营秩序、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方法。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安监规〔2023〕1号)》,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要求,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实施细则》,对标对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4 结束语

该文从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急弯陡坡、长大下坡,交通事故、重要结构物、内部管理风险及其他风险等方面,分析了秦巴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管理制度体系、特殊气候条件下应对措施、公路及附属设施养护、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防双控体系建设、一路四方的联动工作机制,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等方面的应对措施,不断提升山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为山区高速公路运营者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宝生.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5): 177-178.

[2]刘佳.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探讨[J]. 山西交通科技, 2021(4): 108-111.

[3]王琰. 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设施设置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20.

[4]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 突破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发展瓶颈[J]. 中国公路, 2020(11): 34-39.

[5]李新博.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及行车安全提升技术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21.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近16年秦巴山区TRMM降水资料的降尺度研究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与PPP
我校协办“放飞梦想的翅膀·秦巴山区公益行动”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