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路径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4-01-16 12:44曹佳丽
中国储运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物流

文/曹佳丽

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要顺应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精准对接物流行业发展需求,本文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入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该专业存在的育人问题,积极探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育人路径,提出可行方案。现代物流业作为基础服务行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了“大数据”“物联网+物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菜鸟、京东等知名物流企业陆续开发了“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等高科技物流技术,这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要顺应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精准对接物流行业发展需求,深入思考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积极探索育人路径。

一、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调研中存在的育人问题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路径探索》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的研究对象为江苏省7所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五年制高职院校。课题组成员通过向专业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邀请专业教师进行访谈等方式,开展深入调研,整理相关的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数据,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现将五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如下汇总:(一)人才培养不够全面。高职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涉及物流企业中所需的采购、仓储、配送、车辆调度、物流服务等岗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还停留在学科模式,虽开设许多专业理论课程,增设实训课程,但还是缺少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片面强调技能,增加实训周课程,但没有与企业接近的实训计划与项目。这些问题导致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无法形成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在信息化时代,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不少高职院校将从原来的物流管理专业变更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将物流专业摇身一变为“互联网+物流”等形式的专业,但实际的课程体系并没有改变,还是按照传统的物流行业设置课程,选取的教材内容与行业发展相比,略显滞后。许多专业课程还是以专业基础课为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实践课较少,缺乏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三)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物流实务的工作经历,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从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中,部分老师没有学过物流相关课程或者是中途转行来进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既不扎实,也不全面,还没有系统性,在现代物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方面比较生疏。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少,参与物流课程教学的教师缺少学校认可的物流技能证书,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很难从技能入手,进行教学;另外有些学校虽从企业聘请兼职物流教师参与教学,但是这些教师的教学规范不熟悉、教学能力缺乏、教学素养也不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四)实训基地条件有限。许多高职校的实训基地都是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操作实践性强,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与相关物流软件的操作使用,这就需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有配套的实训室开展实训教学,校外有足够岗位数量的企业实训基地。就目前了解到,高职院校很多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机房实训为主,实训教学中主要进行物流软件操作的学习,但这些软件的投入较大,学校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也流于形式,真正能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少之又少。

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路径建议

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出的问题,利用教师访谈、企业访谈等形式,听取多方意见建议,提出如下育人路径建议:(一)融入思政教育,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各大院校都在积极推广课程思政建设,鼓励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专业素养的提升。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中适时融入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的元素和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有效融合,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深入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物流人才的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专业自信等专业核心素养。例如在《仓储与配送》课程中,利用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间京东物流逆行抗疫的宣传短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担当意识;邀请京东物流实习学生回校专访,讲解岗位要求,播放操作视频,交流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介绍顺丰快递员工的工作事迹,让学生了解物流岗位中的工作内容,加深对职业岗位的认同,从而提升职业责任感;通过观看“大国重器”的纪录片,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专业自信,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通过在物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实证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物流行业的社会责任、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二)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物流行业在智能化时代中不断发展,学校专业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专业课程体系要不断更新与完善。因此要在课程体系设计时,专业教师要全员参与,共同探讨课程体系构建,同时定期走访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了解行业人才需求,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专业人员深入合作开发实践课程,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专业课程,形成专业特色,采用“理论+实践”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采用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都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使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更符合行业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五职业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相对应,能力模块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理论基础层、实践操作层、管理协调层(见表1),分别对应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大模块,是学生依次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三)打造双师团队,优化教学手段。各大高职院校应组织安排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培训,与兄弟院校搭建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要为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证书的考证,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授课,指导教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为年轻教师配备专业老师,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从多途径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团队。学校提倡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职教云、慕课、雨课堂、云班课等教学软件与平台,建立专业课程资源库(课件、题库、实训项目等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适时增加最新的物流知识与技术,利用课程教学让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能更好适应环境变化,增加课程体系的柔性,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例如增设《物流作业智能化》课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现代物流新技术(拣货机器人、机器人搬运、无人仓等),增开眼界,利用现有实训室资源,进行专业模拟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此外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根据五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基本信息,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为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四)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条件。实训基地是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有利场所。走访企业,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努力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应组建专业教师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安排团队专业教师去企业走访学习,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和相关企业文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课程教学。例如,通过走访京东物流公司,结合本校实训设备资源,利用实训室的物流3D仿真模拟平台软件,模拟物流管理的整个流程,还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相关岗位的角色模拟,工作岗位互换等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软件的同时,主动去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此外,学校应组织学生和专业教师参观校外知名物流企业,例如京东物流、菜鸟物流、顺丰物流等,让师生开阔眼界,了解当今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优化实训室,使学校的实训教学能和行业发展接轨,努力培养符合物流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

引用出处

[1]叶伟媛.智能化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21(9):181-183.

[2]刘雷丽.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实践研究[J].品牌与标准化,2021(5):89-91.

[3]张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实践研究[J].才智,2018(5):141

[4]白士强田明山.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0-103

表1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五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