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2024-01-18 01:07米丽宏
思维与智慧 2024年1期
关键词:罗丹躺平天才

◎ 米丽宏

我们总是认为天才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到底有哪些不同于常人的奥秘?

从科学家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到艺术家达·芬奇、罗丹、莫扎特,从文学家莎士比亚、但丁、雨果、曹雪芹,到商界奇才比尔·盖茨、马斯克,再到篮球天才乔丹、科比,乃至中国古代诗人李白、苏轼……

这些在全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天才人物,无疑有着极高的天分、突出的才智、卓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被称作“与神最接近的人”。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某个领域顶尖儿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当然有天赋的因素;然而,天赋断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做过有关音乐天才的研究,在世界最好的艺术学院之一柏林音乐学院,他们分组跟踪调查三年,得出的结论:第一,根本不存在“与生俱来的天才”,没有人能够花费比平均水平少得多的时间,达到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成就。第二,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劳苦命”,没有一个坚持努力且方法得当的人不能获得成功。那些顶级演奏家,训练何止是比其他人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天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随手一接就行了,而是得接得住、守得稳,不断琢磨维护和默默精进,并终生灌注于实践中;否则,即便生为天才,最终也将“泯然众人矣”。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一事当前,当别人无法忍耐悻悻离去的时候,只有天才在坚持。这世间普遍的事实是:天才画家,都是一直在画画的人;天才音乐家,都是一直在作曲的人;天才文学家,都是一直在写作的人……在别人目标涣散或无所事事时,他们一直在创作着后来被称为“天才”的作品。他们因此获得了“天才”的名号。

放眼世界,无一例外。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这位年轻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恣肆、与众不同的生活。

而真实情形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里尔克问:“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还要有耐心。”

罗丹道出的,是成功的秘密,也是天才的秘密。

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足够一个人用缓慢的耐心成就自己。一分一秒,点点滴滴,都在见证着耐心的发生。

耐心,似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永远兴兴头头、不知疲倦地向着世界发出思索与探问。耐心,是一个怀有梦想的人,以无声之奋斗冲破精神的桎梏,以无形之焰火消融思维的冰层。

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是天才。”中国古人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耐心,是意志的磨炼,爆发力的蓄积。

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出被奉为经典的《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是拿了整整二十年的苦练打底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大学之前已不间断练习编程七年,每周七天每天八个小时不离电脑;莫泊桑成名前默默无闻地写小说、诗歌近十年……

耐心地思索,耐心地做事,耐心地识别自我的缺陷,耐心地自我弥补提高,耐心地享受沉浸工作本身的美妙。所谓的成功,便是耐心护佑下慢慢前行的整个过程,最终会水到渠成。

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凭着执着干劲和耐心精进,同样会提升工作和学习能力,从而练一手绝活儿,做出不菲的成绩,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耐心,是一种养分,一种素质,一种珍惜生命、催人前行的力量。光阴箭急,时光不待,耐心会让时间慢下来,把耕种者的镐头从一望颓败,推向春色满园的五彩缤纷,并在守望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深度对话

小编:

米老师,您好。当今时代,焦虑好像成了社会性话题,离不开,逃不掉。熬夜加班,花式鸡娃,各种卷……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却陷入了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恐慌的尴尬境地。您这篇文章另辟蹊径,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天才,原来天才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请问您最初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呢?

米丽宏:

大家一定听说过两年前的“躺平”论调,一篇《躺平就是正义》的文章,火出了天际。“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

“躺平”还未平息,“内卷”的话题浮泛而起,教育内卷、职场内卷、生活内卷……各种压力各种焦虑,我们被裹挟着“卷”了进去。那一波波的困惑啊:有人说,如果奋斗有希望,谁会躺平?有人问,做卷王容易猝死,不卷又会被淘汰,困局究竟怎么破?有人说,如果没梦想,那和咸鱼有啥两样?有人以为,做咸鱼就做咸鱼,有嘛不好。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拥有那种温和的“努力的日常”呢?

躺平的人生,自动丢弃了进击、拼搏、飞升的惊艳与过瘾,苍白呆板,可怜;内卷的人生,没有强大的“自我”坐镇,盲目跟风,消耗自我,透支自我,空洞摇摆,可悲。

我们可以不摆烂,也不内卷吗?依靠耐心,简单专注地行进在自己的路上,让能量汇聚于一点,去进取,去搏击。你慢慢会发现:这人生,除了凑合,还有惊艳;除了一己私利,还有赴汤蹈火。那种蓬勃向上的状态,很过瘾。痴缠里有热爱,热爱里有喜悦,喜悦里就有了过瘾。这种享受多么好。

前行和成长,是一生的课题。这条路上委实不用着急,不管别人是开火箭、开飞机还是开汽车,你只需脚踏实地。持续不断的努力,总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会。

天才,无非是一种恒久的力量,一种缓慢的耐心,何况我们普通人。

小编:

“天才”成功的秘诀是“缓慢的耐心”,这些年,您在写作的田地里用心耕耘,收获颇丰。在写作方面,一定也有自己的小秘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米丽宏:

从小,读书写作,就是我喜欢的事。

也许天生宿命?当有人说起“天份”,说我“天生就是那个枝儿上的虫儿”时,我总是想:所谓的天份,就是那种浓于常人的热爱吧。

写作是我的修心之地。凌晨的灯下,深沉的夜里,我噼里啪啦敲击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将懵懵懂懂、混混沌沌的思考梳理成型;将深藏于烟火之下的另一个我,拂拭、雕刻;将万物生长的茂密与余味,一点点引来,放到阳光下,等待神秘的光合作用……

这种笨笨的坚持,将琐琐碎碎、烦烦闹闹的日子,洇染了一层光泽。的确,这事儿很苦,很寂寞,煎骨熬血;发了狂停不下,对身体健康也不好。可我快乐呀。

记得《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人处于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但我不觉得这是奋斗,而是一种心灵的安顿。我思索,我激动,我和悦,我平静,我领受着写作于我的精神奖赏。

当我在桌前坐下来,精神快速转场,思维渐渐切换,头仿佛伸到了云里,脑子里刮着一场风。那种沉浸和突破带来的满足,那种创造的新奇感受,让我痴迷。我在屏幕上种“字”,就像种下新的籽粒。每天看着秧苗生长,获得了另一种翠绿的生机。

文心写意在日常,写点啥,读点啥,这一天的日子才够份儿。

见缝插针地读,不急不慌地写,这就是所谓的秘诀吧。多多读,多多写,直写得手下顺溜,心中透亮儿,精神舒展。以一份平常心的智慧直抵本心,这比“成功”那个带硬壳儿的词汇,来得更美妙些。

猜你喜欢
罗丹躺平天才
党天才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天才or怪咖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