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关键 多元分析 创新思维

2024-01-18 23:50张忠森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1期
关键词:仆人作文题审题

张忠森

摘要: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材料语言简洁,只有两句话,且两句话的语义关系也非常清楚。正常情况下,审题都不存在什么偏题问题。但要将这篇作文写好,也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材料,思维并不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文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紧扣关键,梳理材料内部的关系,审题全面而深刻;二是多元分析,基于关键连续追问,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有深度;三是创新思维,跳出惯性进行立意,让文章立意有高度。本文就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进行审题导写。

关键词: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 导写式审题 关键词 思维多元 创新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特别简洁,只有两句话,而且两句话的语义关系也很清楚,不太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主要考查的是思维,即如何从简洁的材料中写出深刻的思维。这对多数考生来讲,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因此,笔者尝试用“导写式”的审题方式,从“紧扣关键、多元分析、创新思维”等三方面来阐述个人对这道题的理解。

一、紧扣关键,梳理材料内部关系

紧扣关键,写作就不会跑偏方向,就像火车一样,只有不脱轨,就不会出什么大事。那么,什么是材料的关键?

首先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在读作文题时,我们一定要能抓准关键词。其实,关键词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容易把握,但有时,材料过长,干扰的语言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出现抓不准的现象。但这道作文题,总共才30个字,抓关键词应该是不难的。“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这句话,我们很容易抓住“技术”和“时间”这两个关键词。“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我们可以抓住“时间”和“仆人”这两个关键词。这样,我们便抓住了三个关键词,即“技术”“时间”“仆人”。但是,如果只有这三个词,是不全面的,因为第一句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动词,即“掌控”,这是相对第二句“仆人”一词来讲的,所谓“时间的仆人”,就是被时间掌控的人,那么,反过来,“掌控时间的人”那就是时间的主人。这样,我们又抓了一个关键词,即“主人”。也就是说,这道题有四个关键词,即“技术”“时间”“主人”“仆人”。

其次,两个分句的关键关系。要读好这道题,我们不仅要抓住这四个关键词,还要梳理出这两句材料内部的关键性关系。这两句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但”字,告诉我们这两句存在转折关系,前一句是正面讲述社会现象,人们因为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时间,这是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好处。但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一定会存在着社会弊端,让人失去自我,从而成为时间的仆人。

第三,读出命题者意图的关键。从“技术”“时间”“主人”“仆人”四个词中,我们要读出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是写作的前题与关键。还是从材料原句分析,“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主语是“人们”,謂语是“掌控”,宾语是“时间”,“因技术”是一个原因状语,也就是人们掌控时间的背景条件,这是写作时的语境条件,不可忽略,但绝不是最主要的。这样分析,可以看出,命题意图在于,让考生分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在当前技术发达与运用的前提下探讨“人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命题者所提供的选择,“人”与“时间”存在“主仆”关系,或者人是时间的主人,或者时间是人的主人。在写作时,我们思考的关键在于,“人与时间”是否存在第三种关系,既不是主人,也不是仆人。如果能把这一问题思考清楚,就算是抓住了命题者的意图关键。

二、多元分析,基于关键连续追问

紧扣了材料关键,可以保证写作的正确性,只要不出大意外,基准分数应该是有的。但我们不能满足于不偏题,不能满足于写正确,而应写丰富。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写得具体丰富又有深度呢?笔者认为,功夫还在审题上。审题不仅仅是读懂题目,抓准关键词,更应该是对写作内容的初步思考。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导写式审题”,审题丰富了写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

所谓导写式审题,就是在审题过程中,按照讲道理的思维过程,进行一步一步深入思考。而这种思考,是基于对关键词的不断追问过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关键词进行追问,其实就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过程。从题干中也可以看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关键在“你”的联想与思考,这是高考作文考查的主方向,在写作过程中,要极力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写他人之未写,有创新有深度,才有可能在考试中胜出。

当然,对关键词进行追问并非胡乱追问,而是有机的、有逻辑道理的追问,让自己的思考一步一步进入深度中。

首先是关键词“时间”。时间是什么?这是对“时间”的概念进行思考,“时间”不只是针表里的数字,时间更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时间的特性有哪些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层面进行思考。第一,时间具有公平性,它对每个人是一样的;第二,时间具有不可逆性,过去的无法再回来,我们永远回不到过去;第三,时间具有持续性,没有间断与跳跃,时间不断向前流逝;第四,人对时间的感知具有差异,相对性,不同的人对时间(岁月)的感知不同。也就是说,时间至少具有着“公平性”“不可逆性”“持续性”“差异性”等四个特性。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一开始将作文主题就定位到“时间”这一关键词上,以“时间”为写作的起点,这样,作文的高度就比从“技术”的角度来写要高得多。开头大致可以这样写:

时间是最神奇的东西,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谁,富人或是穷人,高贵的人或是低贱的人,它每天给你的都一样。时间不仅是存在于钟表之中,更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对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时间都是不可逆的,一旦过去就不会再来,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会青睐任何一个人,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一秒钟,没有间断也不会跳跃。即便如此,但我们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又有着不同。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人会对时间有着不同的态度,“度日如年”“岁月如梭”则是对时间具体不同的感知。那么,面对时间,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是掌控它还是做它的仆人?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应努力做时间的朋友,与它一路相随。

其次是关键词“技术”。在思考过程中,尽量将“技术”具体化,弄清什么是“技术”。在现代社会,技术多指科学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技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与学习各个领域。比如生活领域,自动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生产,以前很多需要人工完成的事情,现在都可以由机械完成,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将人的双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这当然是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让我们能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再比如工作与交际领域,以前马车时代,一切都是慢的生活,需要在等待中完成,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发达,通讯越来越方便快捷,媒体、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线上工作会议等,大大节省了信函投递及会议组织的时间。不仅如此,现在的信息量成倍数增长,我们可以很快获得很多知识与信息资源,互联网、学习平台等,让我们的学习更便捷更高效,也让我们的决策更全面准确。以上这些都是从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积极性作用角度来谈,技术的确让我们更好地掌控时间,一时成了时间的主人。

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掌控时间所带来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在审题过程中,要对“技术”有反向思考,这是一种思辨性思维。如果没这种反向思考意识,考场上也就不会去写,但如果有这种反向思考意识,就会去思考“技术”到底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呢?学生的思考肯定脱离不了他的生活学习经验。而对学生来讲,最熟悉的莫过于对网络信息的使用。比如学习中,需要查找学习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搜索,但网上资料特别多,我们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筛选,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而且最后会发现真正有用的资料却很少,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效率反而变低了,有时甚至还禁不住网络的诱惑,会利用查资料时看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或是玩游戏,这都大大浪费了时间。现在社交媒体很多,学生都会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却很容易沉迷其间,我们也看到很多的低头族,回到家就只是低头看手机,同学聚会也是各自低头玩手机,严重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完全被“技术”所控制。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发现,工作与生活边界变得模糊,以前没有网络、电话等的时间,下班了,对工作之事完全可以不理,下班之后就是自己的生活。但现在,即便是下班之后,随时一个电话或是一个微信、钉钉,都有可能进入工作状态,工作与生活边界不明,似乎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人仿佛成了时间的仆人,受时间掌控,近乎失去生活中的自我。

再说“仆人”一词。何谓“时间的仆人”?“仆人”是受他人支配的一种人,“时间的仆人”就是受时间支配的人。那么,这种人有怎样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联想思考,“时间的仆人”,是一群没有目标、缺乏能力的人,他们把很多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真是太多了,比如网络时代获取信息渠道特别多,获取信息特别多,但良莠不齐,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甄选。再比如,“时间的仆人”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有压力,时常产生心里焦虑,他们急于求成,这反而影响了事情的质量。看似很忙碌,到头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对生命完全是一种浪费。有的人沉迷网络游戏,沉迷社交媒体,玩物丧志,这也是一种时间的仆人表现。还有人因为工作与学习压力过大,无时无刻不保持一种工作学习状态,导致生活失衡,最终丧失了对时间的支配权。

最后说“时间的主人”。所谓“时间的主人”,就是能够主动掌控时间的人,这群人有怎样的特点呢?关于其特点,大至有四个,一是做事有计划,能明确目标、制定优先事项、合理分配时间,做到科学统筹;二是有处事能力,能对自己的事情执行到位,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三是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在做事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排除外界的干扰;四是做到生活与工作保持平衡,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品质,懂得劳逸结合。

以上是对作文题中的四个关键词进行追问性思考,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对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特性分析、影响思考,从而让审题变得丰富起来。带着这样丰富的审题思考,在真正写作时,才能将作文内容写得丰富而有厚度。

三、创新思维,跳出惯性进行立意

这道作文题,从立意上来讲,似乎并不是很难,正常的思维都能读到,“技术发展”或是让人得以更好掌控时间,或是让人成为时间的仆人。大多数学生在立意时,可能会二者选其一进行立意,这当然不算偏题,但很难得高分。作文,尤其是论述类作文,立意是关键,立意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作文中有创新思维,就会超出惯性思维进行立意。拿到一道作文题,最初能想到的立意,往往是惯性立意,可能是绝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那当然就很难胜出。因此,要学会跳出惯性立意,进行创新思维。

首先,从“技术”“时间”“仆人”“主人”这四个关键词来看,很多考生可能会把立意的重点放在“技术”,探讨“技术”对人的影响,这种立意没有错,但不是最终立意。深入思考,会发现,如果把主要关键词放在“时间”上,立意会更高一点。并且,放在“时间”上,比放在“技术”上,可以写的内容更多,对学生来讲,可能更好完成一篇作文。当然,也有考生可能会选择做时间的主人或是时间的仆人,然后论述做主人或仆人的现象及影响。其实,这些立意写作,都只是从不同层面在对作文题进行补充性说明,也就是一种证明式的论述。虽不偏题,但很难成为上乘之作。那么,跳出这些惯性立意,我们是不是有第三条路径可以选择呢?我既不选择做时间的主人,也不选择做时间的仆人,那该和时间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就可以进行创新立意,做时间的朋友,与时间为友,这是题中没有的,但又是从题中引出来的,既基于题目的思考,又高出题目的思考,这样的立意,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

其次,在写作内容安排上要有所创新。开头就要让老师欣赏自己的文章,那就不能直接从材料入手进行写作。在开头一定要把自己的格局心胸打开,亮出自己的高度。其实就是将自己的立意亮出来。如前面所写的开头段,一开头对“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时间进行一番分析。分析完了之后,再回到材料中所说的“技术”问题,紧扣材料来写,但不是印证式论述,而是针对题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根据前面对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写作。不需要面面俱到。一般来讲,写到250字左右就差不多。然后还剩下近500字,就可以尽情发挥,写出自己的联想与看法。其实,接下来主要是谈自己的观点,要做时间的朋友。那么,怎样做时间的朋友呢?我们可以珍惜它、接受它、陪伴它等等,作为时间的朋友,我们与它一路相随,不辜负自己美好的一生。但如果只写到这里,似乎又离作文题的要求有点远,因此,写到最后,我们还要回扣过来,从“技术”的层面,将技术与人生时间连接起来,比如用这样的过渡语,“无论人类社会的技术如何发展,但是人生的成长当中,不可逾越的是时间的历练”,将前面所写的内容与作文题有机结合起来,让自己的说理更有针对性。

最后是写作素材要有创新。我们在积累素材时,多积累与他人不一样的素材,这样才能吸引老师的眼球。比如说“做时间的朋友”这一观点,在谈到如何做时间的朋友时,我们可以引用孔子的话“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就可将人生的时间串起来,每个人生阶段都是独特的,我们与时间做朋友,就是让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活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自立、自由、平静、抵得住外面的诱惑,这是以时间为友带给我们人生的影响。其实,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学生能从中多积累素材,多记一些经典名句,又何愁作文语言没有深度呢?

按照《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淡化独立的成体系的写作训练,突出结合阅读的任务驱动写作;减少孤立的供应材料的写作,突出在交际语境中的写作。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其实,考场作文有其独特性,一是规定写作,规定写作方向与主题,规定写作时间,在这种规定下,学生很难有自由的发挥。二是其阅读对象明确,就是一两位阅卷老师。从这道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到,几乎不提供材料的写作,但又体现交际语境的功用。每个学生生活在技术发展的今天,都有着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因此,都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没有地域差别,也达到了考试的公平性。而作文最关键还在于审题,把审题做细,写作就会事半功倍。审题过程近乎是导写过程,审题越准确越深入越细致,写作就会越丰富越深刻。

猜你喜欢
仆人作文题审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狠幽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FUNNY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