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课程赋能学校品牌发展

2024-01-19 13:40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李国英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五育中医药育人

文/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 李国英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中医药进校园的各项举措。作为岭南中医发源之地的广东省,更是将打造“中医药强省”作为发展目标。广州市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承,自2015 年起就开始推进“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黄埔区教育局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能够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世界500 强企业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中一药业,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就在玉鸣小学附近。这些为办学时间不长的玉鸣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资源支撑、项目支援。在推进过程中,玉鸣小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之中,形成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生态。

一、设五育融合课程,育全面发展少年

玉鸣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课程秉承中医药学“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天人合一”课程哲学的引领下,为实现“培养君子少年”的育人目标,对应“德智体美劳”五个育人方向,玉鸣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模块分为中医药文化与品德、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中医药文化与审美、中医药文化与实践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普及课程、提高课程、特色活动,有选修有必修,共同落实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1.德育铸魂——中医药文化与品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医药文化中不仅仅有治病救人的知识,更蕴含着“仁爱精诚”的美德素养。中医药文化与品德课程将中医药与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主要开设“语说本草”“道法与中医药文化”等普及课程,“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现代中医名家”“岭南中医名家”等提高课程,组织“说说我喜欢的中医名医、中医道德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仁爱精诚”的核心素养,铸造学生“责任担当”的民族之魂。

2.智育培根——中医药文化与智慧

中医药文化中既有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也凝聚着“中庸之道”“平衡之术”等深邃浩瀚的哲学智慧。中医药文化与智慧课程主要开设“中医药与科学”“中医药与数学”“中医药与英语”等普及课程,“中医药与诗词”“中医药与历史”“中医药与地理”等提高课程;组织“中医药诗词大赛、中医药地理知识竞赛、《医学三字经》诵读”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道法自然、学高才博”的核心素养,启迪学生“中庸之道”“平衡之术”的哲学智慧,培植学生的人生根基。

3.体育健身——中医药文化与健康

传统保健体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是强身健体之术,也是调养身心之法。中医药文化与健康课程主要融合体育学科,开设“华佗五禽戏”普及课程,“玉鸣太极操”“中医药与养生保健”等提高课程,组织“太极操个人赛、五禽戏班级赛、晒晒我的药膳汤、《推拿三字经》诵读”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阳光自信”的优秀品格。

4.美育塑雅——中医药文化与审美

美育是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无声的浸润中塑造玉德雅行。中医药文化与审美课程融合美术、音乐学科,主要开设“本草音画”普及课程,“中医美学”“脸部美容操”等提高课程,组织“画画我喜欢的中草药、唱唱中医药歌曲”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平衡协调、美言美行”的核心素养。

5.劳育励心——中医药文化与实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利于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自立意识。中医药文化与实践课程融合劳动学科,开设“中草药种植”“中草药制作”等普及课程,“参观白云山中一药业”“参观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参观广州神农草堂博物馆”等提高课程,组织“配置药包、制作香囊、制作标签、制作标本”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核心素养,磨砺学生“坚忍勤学”的心志。

二、谋三路并进态势,助融合课程提质

学校成立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小组,开发了主题鲜明的“学科统整中医药文化课程”,加强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课程之间的融通,纳入学科课时安排。同时,学校通过课堂化学习、活动化学习、环境化学习三大路径,共同发力,实现中医药文化统整下的五育融合教学、五育融合活动、五育融合环境,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1.课堂育人——中医药文化化育素养

学校基于学科课程统整中医药文化,是从学科教材某一单元或某一内容出发,延伸出相关联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主题,并补充相关资源,构成统整性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学习是在先行学习学科课程后,再学习统整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其课堂教学主要以竞赛型统整课、探索型统整课、展演型统整课三种课型来进行。

2.活动育人——中医药文化化育素养

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打造创意、生动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不但能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其中的乐趣,也是向家长、社会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和成果的机会。为展示学校五育融合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的成果,借此机会搭建与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学校打造品牌特色“中医药文化节”,将读书节、艺术节活动与中医药文化学科统整活动融合,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搭建中医药展示台。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内容丰富的学科活动。通过举办系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中、在艺术的熏陶中、在舞台的精彩绽放中对中医药文化产生更深刻的了解。

3.环境育人——中医药文化浸润心灵

环境育人,浸润心灵。通过建设具有玉鸣特色的百草园、中医药文化作品展示角、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药文化特色班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打造中医药特色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沉浸在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医药世界中,投入学习,潜心探究。

三、凝多元同心力量,赋品牌发展新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的有序推进,五育融合中医药课程的建设,除了涉及与家长的合作、社区的合作外,更多的还涉及与中医药企业、院校、中医院及国医馆的合作,学校整合社会资源,分别与其取得联系,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做好相关资源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的推进、课程的建设,探索家校社联动的共育模式,形成全方位、全程、全员的中医药文化学习氛围,赋能学校品牌发展。

1.家校合力——中医药文化更普及

家庭是教育的主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推行五育融合的理念,普及中医药文化,更大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亲子养生操强化学生、家长的身体健康;开展亲子共植活动,激发学生家长对中医药的热爱;举办科普讲座,提升家长的中医药知识;开展养生汤茶讲座,促进家校共育。

2.校企共建——中医药文化见传承

五育融合的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专业企业、技术、人员的引领,加强学校与中医药企业、中医药院校、中医院等专业团队的合作势在必行。

加强与中医药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广州市的著名中医药企业,如白云山中一药业、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活动承办单位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等加强合作,把这些企业作为学校中医药项目的实践研学基地,开展博物馆课程或由企业派中草药种植专家到校指导中草药种植工作,并派中医药专家进入校园对全体师生家长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指导学校培养“中医药文化小小解说员”等。

加强与中医药院校的合作。学校与广州的一些中医药院校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结对,由对方派出专业的中医药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到校指导中医药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及校本读物的编写工作,并定期请一些知名的中医学家或中医学教师到校给全体教师做中医药知识方面的通识性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

伴随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大力推进“中医药进校园”特色项目,赋能品牌发展,在课程建设、环境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落实“五育融合”,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实现德育铸魂、智育培根、体育健身、美育塑雅、劳育励心,从而增强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中医药育人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