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1-19 13:40中山市东区街道精彩童年幼儿园司徒佩芳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家长

文/中山市东区街道精彩童年幼儿园 司徒佩芳

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在进入小学适应能力的水平,我们从小学教师的反馈中了解到,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着规则意识不强、不善于表达自己、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冲突不能协商、见到老师会害羞、不懂得谦让和如何友好相处等问题的困扰。而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其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在幼儿阶段提高社会认知能力,有助于幼儿能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概念

根据社会认知的概念,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比如说儿童自己,儿童自己的心理活动及思想观点和个性品质,其中包括自己的感知、注意力、情感和动机等等;其次是人际关系,如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等;第三是社会关系,儿童认识小学的行为规范并遵守其规则、认识学校里及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职业的社会角色,如教师、医生等等,其中还有儿童身处集体当中不同的角色,如在家我是儿女,在学校我是学生或者是班干部等等的认识。

二、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内容相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幼儿社会认知的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对于小学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高低,《指南》对儿童的社会认知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于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理论掌握不够充分,在教学中虽然涉及了社会认知的内容,但大多数呈现碎片化和拼凑现象,导致在社会认知教学中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

(二)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指南》社会领域当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均有关于培养幼儿社会认知的目标指引,所以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教育内容会在五大领域当中有所涉及,但是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普遍停留在谈话活动和教学活动,部分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利用随机教育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是一种双向、连续性的链接,它需要幼儿园、小学与家长三者之间保持紧密的沟通与了解。根据对本教研片区内幼儿园教师与邻近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幼儿园对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工作内容稍有了解,但是大多数小学教师对于幼儿园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表示不清楚,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的疑惑也缺少调查跟踪,这明显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

(四)家长培养幼儿社会认知的方式不够科学。1.家长对于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认识不足。2.家长培养幼儿社会认知的方式不够科学。比如:A 学生在上课时因为提醒后座的同学不要讲话而被教师误会,认为是A 学生在课堂讲话而告知家长要批评教育。一般家长都会针对教师的反馈一概而论地批评孩子不应该在课堂上讲话,极少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了解事件的经过,接纳孩子被误会的情绪而利用此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社会认知的教育。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培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社会认知能力的水平。

三、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策略

(一)制定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内容与发展目标。我们可根据《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幼儿社会认知核心经验的幼儿年龄发展特征与《指南》社会领域提出3-6 岁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发展目标,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及幼儿园开展的生活活动、主题课程、区域游戏等有机整合,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的内容与发展目标。

(二)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具体教育措施。1.培养幼儿认知人际关系。小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认识自我与身边的人,小班的幼儿可以开展主题探究认识自我及家人,主要以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为主,如认识爸爸和妈妈、爷爷和奶奶,或者是爸爸家里的人和妈妈家里的人慢慢这样展开。中班可以认识周围的人,可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园”,认识幼儿园的人,再往外延伸就是小区的人,她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等这些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人。到了大班就可以认识一些社会角色,比如城市的劳动者,快递员、环卫工人、警察、教师等。2.培养幼儿认识社会环境。幼儿社会认知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认识幼儿周围生活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对国家的认识也是首先建立在对家庭、社区等认识的基础上,幼儿社会认知的这种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规律提示我们,要让幼儿明白民族和国家,首先要让幼儿认识身边的社会环境。所以,要让孩子明白爱国主义这样一种情感,就要从认识身边的社会环境开始,场所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社会环境进行选择,如邮局、银行、市场、超市等。3.培养幼儿了解社会角色。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爸爸妈妈的工作与工作场所,让孩子们进行配对。在角色游戏中投入爸爸妈妈相关的服饰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行角色的扮演。4.培养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指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随着城市的公民越来越多,我们经常会看到社会上存在很多插队、不按规定排队的现象,甚至当孩子们把这些现象告诉父母时,父母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能回应和引导孩子,这对孩子的是非观的发展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迫切地感受到需要培养孩子按规则排队的好习惯。5.培养幼儿了解社会群体事件。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防控的措施和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军人、警察以及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体现出的责任、担当、合作、奉献等精神。

(三)加强小学、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1.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可在每个学期初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使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工作更有针对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了解程度、育儿观、幼儿的个性特质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等,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引。2.定期开设家教讲座。通过家教讲座,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认知能力对幼小衔接重要性,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所做的工作内容,以及介绍家长需配合的注意事项,让家长能全面了解幼小衔接的工作。3.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

(四)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教育建议。1.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的立场。2.利用节日、媒体等让幼儿了解国家。3.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和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