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伍

2024-01-19 03:58刘钊
辞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法度大词典典籍

刘钊

《汉语大词典》“参”字下列有多条与“参伍”有关的词条:

【參4伍】 亦作“参五”。

1. 参,三;伍,五。或三或五,指变化不定的数。《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2. 分划。《文选·班固〈典引〉》:“至于参五华夏,京迁镐亳。”李善注:“参五,谓参五分之也。言殷周参五而分华夏之地,然后乃始京迁于镐亳也。”3. 三才五伦。《淮南子·泰族训》:“昔者五帝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此之谓三。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

【参3伍】 亦作“参五”。

交互错杂。错综比较,加以验证。《韩非子·八经》:“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参4伍错综】 交互错杂。语本《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二曜五纬,参伍错综。”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吾友虞山黄子鸿独能沈酣此书,参伍错综,各得其理。”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易语言为文字,资口耳以简编,参伍错综,文成万变。”明唐顺之《与万思节主事书》:“活数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参伍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死数者如卦昼已成之后,为九为六而阴阳既定者也。”

【参4伍错纵】 见“参4伍错综”。

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我们可以对上引《汉语大词典》“参伍”一词词条的设立、义项的划分稍做补正。

上引《汉语大词典》“参4伍”“参3伍”两个词条下皆有“亦作‘参五’”的说明。其实“参伍”不光可作“参五”,还可作“三伍”“三五”或“伍参”。宋江澄《道德真经疏义》:“于三伍以变,错综其数,言非天下之至变,孰能与于此?则以摄有归无,事则然也。”文中“三伍”即“参伍”;《鹖冠子·世兵》:“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振荡相转,迟速止息,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文中“必中三五”的“三五”也是“参伍”;《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使间谍或参之或伍之于敌之间而尽知其事。”文中的“伍以参”和杨倞注中的“伍参”也是“参伍”。上引《鹖冠子·世兵》的“三五”,张金城《鹖冠子笺疏》谓:“诸本‘三伍’作‘三五’,惟藏本作‘三伍’,是也。李善注引此正作‘参伍’。《韩非·扬权篇》:‘参伍比物,似之形也。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又《孤愤篇》:‘不以参伍审罪过’注:‘参,比验也。伍,偶会也。必中三伍者,谓必中比验偶合之实。”黄怀信《鹖冠子校注》谓:“又五,道藏本作‘伍’,张金城本从,非。三、五,皆数。必中三五,谓或三之或五之,错杂不固定也。”按黄怀信认为“三五”不应作“三伍”,未免失之僵化,同时将文中的“三五”理解成“或三之或五之,错杂不固定也”亦不妥。

推测“参伍”一词本就作“三五”,后来才分化出“三伍”“参五”“参伍”“伍参”等不同词形。“三”“参”两字相通,“参”字商代金文作“  ”,周代中期金文作“  ”,已经加上了“三”,即以“三”为声符兼意符;“五”“伍”两字相通,“伍”本就从“五”声。在传世典籍和战国之后的出土文献中,“三”与“参”、“五”与“伍”相通的例子很多,因此“三五”又作“三伍”“参五”“参伍”,或变换顺序作“伍参”很正常,不必拘泥于“参伍”一个词形。

“三五”本指“五”之内即“三”至“五”之间一个不定的约数,这一用法在历代典籍中很常见,如“三五十”“三五百”“三五千”“三五万”“三五时”“三五日”“三五天”

“三五夜”“三五宿”“三五月”“三五岁”“三五载”“三五人”“三五口”“三五辈”“三五家”

“三五步”“三五里”“三五寸”“三五尺”“三五丈”“三五丸”“三五沸”“三五剂”“三五炷”

“三五壮”“三五针”“三五咽”“三五贴”“三五服”“三五味”“三五灸”“三五茎”“三五叶”“三五段”“三五根”“三五条”“三五棵”“三五枝”“三五株”“三五朵”“三五厘”“三五钱”“三五分”“三五两”“三五升”“三五斗”“三五匙”“三五碗”“三五杯”“三五盏”“三五卮”等。成语和俗语中还有“三三五五”“三五成群”“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年五载”“隔三差五”“攒三聚五”“猜三划五”“连三跨五”“连三接五”“三五参差”等。“三”与“五”连言为“三五”,有数量少、大小(多少)不定的意思,如《后汉书·百官志》“世祖并省郡县四百余所,后世稍复增之”刘昭注:“犹云事久弊生,无或通贯,故变改正服,革异质文,分爵三五,参差不一。”“分爵三五”紧接“参差不一”,就是指所分之“爵”多少、大小不定。

“三”和“五”都是奇数,不能被整除,加之“三”与“五”之间有间隔,故“三五”同时还有参差错落、交互间杂的意思,如历代典籍所见的“参伍错综”“参伍其间”“参伍布列”“参伍不齐”“纷罗参伍”“进退参伍”“参伍点画”“参伍而至”“参伍而杂处”“参伍以谐其韵”“奇耦生画参伍错”等都是。《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一文中的“参伍”,就应该来自有“参差错落”“交互间杂”义的“三五”。这里的“参伍”与“错综”对文,意思应该相近,就是“参差错落”或“交互间杂”之意,《汉语大词典》将这一书证放到被训释成“或三或五,指变化不定的数”的“参4伍”条义项下,似嫌不够准确,应该放到被训释成“交互错杂”的“参3伍”条义项下才更合适。

“参伍”还可以说成“参而伍”或“伍以参”,《史记·蒙恬列传》引《周书》曰:“必参而伍之。”《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以”用为连词近于“而”,所以《荀子·议兵》的“伍以参”,也就是《史记·蒙恬列传》引《周书》的“参而伍”。

古代“参”字本有“掺杂混乱”“参差不齐”义,从“参”的“墋”(又作“磣”)义为食品中混入的沙土,“糁”为“混杂”,“掺”为“掺杂”,“鬖”和“毵”为“散乱”,“篸”和“嵾”为“不齐”。历代典籍中的“参互”“参用”“参加”“参并”“参贯”“参驳”“参疑”“参错”“参杂”等词也都有“交互混杂”之义。古代“五”通“午”,《左传·成王十七年》“夷羊五”《国语·晋语》作“夷羊午”,《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郑玄注:“故书橭为梓,午为五。”而“午”正有“纵横交叉”即“交午”之义,跟“参”字的“交互”“掺杂”义正相因。不能排除古人在理解“参伍”一词时,会因音近相通的原因,受到“伍”即“午”,“午”有纵横交叉这一词义暗示的可能。虽然“三五”本就有“参差错落”“交互间杂”之义,但在分化出“参五”或“参伍”等词形后,“三五”这一词形从此更多用于指“三”至“五”之间不定的约数,而“参伍”这一词形因受“参”字“掺杂混乱”“参差不齐”之义的影响,则更多用于义为“掺杂混乱”“参差不齐”的用法。

从“参伍”的动词用法看,典籍中表达“综合比较”“通盘考量”“错综验证”之义的用法最多见,即《汉语大词典》“参3伍”条下“错综比较,加以验证”这一义项。典籍中凡谈到治国理政、听讼断狱、诊脉疗病、勘书校文等事宜,都可以用“参伍”一词来表达“综合比较”“通盘考量”“错综验证”的意思。如历代典籍中的“三五观之”“参五行之”“参五比量”“参伍异同”“参伍用之”“参伍其辞”“参伍是正”“参伍因革”“参伍以权”“参伍质证”“参伍钩稽”“参伍诠析”“参伍研几”“参伍考之”“参伍答问”“参伍读之”“参伍详审”“参伍求之”“参伍听之”“参伍之下”“参伍酌中”“参伍核订”“参伍斟酌”“参伍而始定”“参伍以考之”等。清华大学藏楚简《五纪》简123—124说“夫是故后参五虑事明,以事巧,以图美,以出力,以固果,中度”。文中的“参五”也是“综合比较”“通盘考虑”“错综验证”的意思。

从“参伍”的名词用法看,因“三五”包含相对小的“三”和相对大的“五”,是一种比例或尺度,而形成规定的比例和尺度就是法度,所以“三五”“参五”“参伍”又有“比例”“尺度”“法度”的意思。《周礼·考工记》“凡行奠水,磬折以参伍”郑众注:“奠,定也,奠水谓停水。行停水当如磬折,直行三,折行五,多为曲折以缓其势。”这里的“参伍”就是指磬的股和鼓的大概比例,也即尺度。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说:“伯乐所相,君子之马。阴阳受绳,曲直中矩。长颐短颊,乃中參伍。”文中的“长颐短颊,乃中参伍”是说马的下巴长,脸颊短,符合好马的脸部比例。前文引《鹖冠子·世兵》说:“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振荡相转,迟速止息,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文中的“必中三五”,就相当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的“乃中参伍”。清华大学藏楚简《五纪》简127—128说:“天下之成人,参五在身,规矩五度,执瑞由信,刑罚以启僭行。”文中“参五”也用为比例尺度的意思,所谓“天下之成人,参五在身”意为天下的成人,身体都有一定的比例尺度。古代“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很多尺度即用人的身体为准,如“寸”“扶”“寻”“围”等即是。关于古代以人身为“度”的观念,《大戴礼记·五帝德》说:“宰我曰:‘请问禹。’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文命。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上士;亹亹穆穆为纲为纪。’”《史记·夏本纪》说:“声为律,身为度。”《索隐》:“言禹声音应钟律。”《集解》:“王肃曰:‘以身为法度。’”以上两段论述,正是对古人“以身为度”观念的恰切解释。

“参伍”由“比例”“尺度”自然会生出“法度”的意思,如《管子·明法解》:“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群臣之道,下得明上,贱得言贵,故奸人不敢欺;乱主则不然,听无术数,断事不以参伍,故无能之士上通,邪枉之臣专国,主明蔽而聪塞,忠臣之欲谋谏者不得进,如此者,侵主之道也。”《淮南子·要略》:“明摄权操柄,以制群下,提名责实,考之参伍,所以使人主秉数持要,不妄喜怒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剸决于名,时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史记·蒙恬列传》:“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上引诸文中“断事不以参伍”“考之参伍”“参伍不失”“察于参伍”中的“参伍”,训释成“法度”都是比较合适的。清华大学藏楚简《五纪》简62说:“后曰:‘五纪既敷,参五焕彰,明明不惰。’”整理者释文将“参五”的“五”括住为“伍”,注释“参五(伍)”为“交互错杂”。按“参五”之“五”不必括住为“参伍”,将“参五”注释成“交互错杂”似也不够切当。这里的“参五”应该也是“法度”的意思。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参伍”本来自“三五”,还可作“参五”“三伍”或“伍参”。“三五”本为数量少、大小(多少)不定的意思,同时还有参差错落、交互间杂的意思。在“三五”分化出“参五”“三伍”“参伍”后,“三五”从此更多用于指“三”至“五”之间不定的约数,而“参五”“三伍”“参伍”则更多用于义为“掺杂混乱”“参差不齐”或“综合比较”“通盘考量”“错综验证”及“比例、尺度”或“法度”的用法。“参伍”是一个词,《汉语大词典》分为“参4伍”“参3伍”两个词条似无必要。“参伍”的名词用法还有表示“比例、尺度”或“法度”的意思,大型辞书应该增加这一义项。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责任编辑 郎晶晶)

猜你喜欢
法度大词典典籍
魏榆晓:遵循法度,方为上乘
《法度与美》写作指导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