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考作文的升格之路

2024-01-19 13:40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肖玩君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升格语言文字中考

文/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肖玩君

作文升格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谈得多了自然缺乏新意,操作上也常常陷入效率低下,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窘境。但提高作文质量却是实实在在的“刚需”。下面,笔者就以近年来中考作文评卷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考作文的升格之路。

一、用文化自信铸魂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它不仅厘清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无疑为作文的立意树立一个灯塔,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巨大的素材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2023 年中考作文为例,《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乍看与文化自信关系不大,但有考生独辟蹊径,将“我”化身为考古学者,参与碑文拓印,力求做到“型传纸上精神在”。这是一个冷门的题材,但作者在叙述中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熟稔让人惊讶,看得出来他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远比一般的介绍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骨子里就散发着强烈的文化自信。

当然,范例远不止于此。优秀传统文化品类繁多,灿若星河,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对考生而言,关注本土文化,倡扬文化自信,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以此为经纬,审视中考作文的备考训练,升格应考作文,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二、凭语言运用添彩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常识。故此,语言运用对一篇作文的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事实上,在中考阅卷中老师对语言普遍十分敏感,这与中考阅卷量大、时间紧且连续作战有关。好的语言带给人美的享受,自然容易获得较满意的分数——当然是相对而言:在题材、故事、构思、立意等其它因素基本接近的情况下,语言更好的作文得分更高。这也恰好说明了作文升格的方向和意义。

依新课程标准,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由此可见,对语言运用,有着多维的考量。准确、清晰是基本功,生动、优美更显高级,如果能写出画面感、富于机趣,则更易俘获阅卷老师“芳心”。例如,一考生用“晨雾中奔跑的身影”“蝉鸣中朗朗的书声”“灯光下改错题的模样”三个片段抒写自己为中考备考全力以赴,画面感十足,选材虽不占优,质量却不低。又如《我和你相逢在文海》,题记“读她,实难;念她,易安”,将李清照的字巧妙题嵌入其中,一语双关、趣味盎然。

三、以思维能力为马

思维能力较为抽象,过去的作文教学也较少正面涉及。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它的定义如下: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显然,内涵丰富,本文无法一一展开论述,仅以“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为例,试加举隅分析。如2020 年广东中考作文要求以“自律的乐趣”为主题,写一封信,大多数考生所倾诉的对象都是人,而有一个考生却写出了《给平板电脑的一封信》,想别人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惊艳全场。到了2023 年,不再要求写书信了——这是必然的,不可能一种文体连续考,但也没说不让写信,恰恰相反,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书信体,反倒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其中一个考生是这么写的: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中国共产党写了一封信。文中写道,中国从炎黄两帝诞生到强盛,延绵数千年,然而自近代以来,以天朝上邦自居,以井底之蛙的视角闭关锁国,以至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丧权辱国,从而让“我”失去自由,想翻身而不得,而后遇到“你”——共产党。是“你”的“全力以赴”让“我”重获新生,所以这一次,“我”亦全力以赴,不让历史重演。思维之奇,令人拍案叫绝。

四、立审美创造为靶

在核心素养四要素中,审美创造无疑是难度相对较高的。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我们为“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段论述对初中作文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这其中感受美属于阅读的范畴,表现美、创造美则属于作文的范畴,而发现美既是阅读体验,也攸关作文的选材。发现美即知道什么是美的,是值得写、应该写的。然后才是根据审美的规律来表现美,乃至创造美。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遣词造句、剪裁布局、修辞技巧、意境营造、创意立意等诸多方面。最终,这些所有为提高作文质量进行的努力,都体现为对作文格调和格局的打开——用时髦的话说,这叫“解锁”。作文升格,顾名思义,就是解锁作文的格调、格局,提高其审美价值。

表现美、创造美,是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内容。凡是能够使作文更美的方法均无不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一论断的重点即在于美的规律。例如作文向来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一个亮眼的标题给文章大大增色,这就是作文审美的规律(当然是之一)。2021、2022 两届中考都有不少考生直接用《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我不用得加快了脚步》为题,虽不违规,但流于平庸。而有的考生则不同,在标题上巧思迭出,如《温婉古城,苹婆花香》《重读绝美潮汕》《生命不息,脚步不止》等,让人眼前一亮,阅读兴趣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觉得大标题不够,还用小标题,如《汲英雄之精神,激报国之脚步》一文,小作者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惊天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三个小标题贯穿全文,思路清晰、文质兼美。

总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按照审美的规律进行写作(或修改)是永不过时的作文之道。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文升格与写作一样,是系统工程。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是一个整体,不宜割裂开来孤立理解和操作,只有充分理解,灵活运用,才能有效地实现作文的质量跃升。

猜你喜欢
升格语言文字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