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食安全根基 实现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1-19 01:56商城县农业农村局陶丛旺明聪文俊涛
河南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商城县再生稻稻米

商城县农业农村局 陶丛旺 明聪 文俊涛

近年,商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构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开展优质稻米产业链拓链建设工作,合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商城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北麓、江淮之间,粳稻生产南缘、籼稻生产北缘,是气候适宜的优质水稻高产区,具备生产优质稻米的自然优势和品种优势,所产稻米品质、食味均佳。全县现有耕地面积 5.6 万hm2,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33 万hm2,产量占商城县粮食总产量的70%。稻米产业是商城县种植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受益面最广的基础优势产业,稻米产业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23 年,商城县水稻种植面积3.33 万hm2,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1.07 万hm2,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600 hm2,稻鸭综合种养面积2000 hm2,富硒稻种植面积 666.67 hm2,预计总产量在30.5 万t 以上,稻米产业年加工产值在25 亿元以上。为助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 年商城县遴选确定了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荃优822、晶两优534、兆优5455 五个优质稻米品种,商城县实现优质水稻主推品种种植面积在1.2 万hm2以上,从根本上扭转种植基地品种多乱杂、种植标准不一的被动局面。目前,全县从事稻米产业发展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达1200 家(13.33 hm2以上),其中,再生稻666.67 hm2以上规模种植的乡镇已达6 个,133.33 hm2以上规模种植的专业村已达20个,规模种植再生稻大户已达80 家,优质稻米产业形成了整乡推进的规模化发展格局。

2023 年,按照信阳市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及要求,为推动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城县成立了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明确带班领导和推进办主任,厘清工作职责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科学规划,精心部署推进,及时督查指导,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商城县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基地化建设,放大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商城县大力推行优质稻米“五个统一”建设,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作业。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实现良田、良种、良法等配套,高标准打造优质稻米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链式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推动优质稻米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基地6 个,其中:万亩方3 个(鄢岗镇肖寨村再生稻万亩生产示范基地、鄢岗镇曹寨村再生稻万亩生产示范基地、李集何楼村万亩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千亩方2 个(双椿铺镇宋岗村千亩水稻示范方、河凤桥赵棚村千亩稻鸭共作示范基地)、百亩方1 个(河凤桥辛店村百亩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二)坚持绿色化发展,保障稻米高品质

商城县依托11 个乡镇农技区域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农技指导服务队伍,分乡包村到户,指导在品种推广、苗情监测、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以及后期收割烘干等生产关键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水稻品质提升;积极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任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叠盘暗室育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增施有机肥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施土地轮作休耕制,种植绿肥紫云英,实施秸秆还田,提升稻米质量和生产效益。商城县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签订订单,实行“保姆式+”托管、“订单式+”销售、“合作式+”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根据种植户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单个环节、多个环节、全程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不断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努力探索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新模式,将优质稻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连成一体,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截至2022 年底,商城县已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10 家,飞防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8 家,代耕代种等托管式社会化服务组织260 多家。2022 年商城县鄢岗镇被评选为全省优质稻米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商城县双椿铺镇成功创建省级优质稻米产业强镇。

(三)坚持品牌化培育,提升稻米附加值

商城县按照“稳粮、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遵循“提高品质、调优结构、打造品牌、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再生稻大米、稻渔大米、稻鸭大米、富硒大米四大优势品类。商城县依托优质稻米发展协会,建立了以品牌为引领,以优质品种为纽带,以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以技术服务、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新机制。商城县培育和壮大县域内兄弟米业、亿五农业、瑞禾食品等一批三产融合的稻米龙头企业,唱响“商城三粒米”区域公用品牌,注重培育地方特色绿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全力扩大绿色优质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等,同时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再生稻、稻鸭、稻渔、富硒稻等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确保“米袋子”舌尖上的安全。截至2022 年底,商城县已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32 家,其中优质稻米获得企业9 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37 个,其中优质稻米获得证书11 个;有机食品认证证书4 个,其中优质稻米获得证书2 个。“九月寒”“五斗坝”“兄弟”“豫春河”“粵丰”“原耕垄上”“山信”等稻米品牌已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构筑了商城稻米产业发展新优势。

(四)坚持体系化扶持,促进产能实现新提升

商城县着力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强化顶层设计。商城县先后出台了《商城县关于发展再生稻和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商城县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商城县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为全县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蓝本。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商城县用好优质稻谷补贴政策,确保优质稻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水稻种植户手中,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鼓励农业保险机构提质扩面,有效发挥化解农业经营风险作用,提升农业保险水平。商城县抓住稻米产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降低成本,顶层直达送优惠政策,全心全意优化服务,集中向优质稻生产区域、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投放,加快稻米产业发展,稻米产业链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2022—2023 年商城县先后申请县级财政补助资金超过2000 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及育秧大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支持建设育秧大棚近15 hm2,基本做到再生稻种植主体育秧能力区域性全覆盖。

三、有关建议

商城县坚持稳定面积与提高单产相统一,提质增效与绿色高效发展相协调,标准化生产与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相衔接,扶优育强龙头和唱响公共品牌相结合,全面加速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步伐。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1.提升品牌影响力。商城县在现有稻米品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品牌效应,整合区域优质品牌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2.释放“红利”。商城县为“本土化”龙头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一定程度上给予稻米企业政策、技术、信息、金融等多方面支持。

3.探索产业化新路径。商城县鼓励龙头企业把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借助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突破固有思维,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优质稻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不断拓展营销渠道

1.商城县积极抓好商超、农贸市场和餐饮三个消费渠道,做好“米袋子”工程,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居民能够吃到本地产放心优质米;打好餐饮这张牌,让消费者直接体验稻米的优质口感,打造口碑效应,实现“内循环向外延伸”,筑牢稻米企业的生存根基。

2.商城县用好电商渠道,以直播带货、电商等方式打通优质稻米销售经脉,实现优质稻米“走出去”,并以信阳市、苏州市对口合作为契机,加大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力度,精准对接苏州市大型商超、餐饮集团,组织专场推介、直播带货等活动,拓展优质稻米销售渠道。

(三)打造水稻产业集群

1.商城县集中力量打造独具商城特色的再生稻大米、稻渔大米、稻鸭大米、富硒大米产品,用品牌增效益、提升高市场占有率;聚集多方资源,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扩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规模,增加中高端大米及农旅、康养等衍生服务产品供给,开发乡村旅游“伴手礼”,打造农业“后备箱”经济,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创响一批知名品牌,逐步打造产业结构合理、链条完整、聚集度高、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水稻产业集群。

2.商城县设立稻米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研发,进行稻米深加工探索,延长稻米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一批优质稻米精深加工企业。

猜你喜欢
商城县再生稻稻米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喷喷
商城县
四 季 相 思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商城县
河南省商城县琉璃河泥石流地质特征和动力学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