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以甘肃开放大学为例

2024-01-21 16:57杨利婷陈思思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甘肃话语思政

杨利婷,陈思思

(1.甘肃开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是教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进行话语表达或话语实践的能力。思政课话语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甘肃开放大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面对下一个百年历史的新起点,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分析其现实困境,探究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的实践路径,对于改进学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思政课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一)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话语的作用不容小觑。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是当前加强思政课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话语双方沟通的效果,决定着话语传递的理想信念、立场观点、价值理念等能否促进学生思想朝着教学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能否起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甘肃开放大学以满足学习者多元、灵活、个性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需求为价值旨归,其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吸引了诸多的成人学生。因此,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甘肃开放大学聚焦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研究,优化思政课教学话语等举措,既是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学校思政课话语困境、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逻辑使然。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提升其话语能力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建设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时代任务,甘肃开放大学必须自觉承担起更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思政课教师作为话语主体,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角。只有具备较高的话语能力,才能更好的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与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息息相关。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思潮、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因素不同程度冲击着青年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素质生成和能力提升,极易造成学生的信仰危机。通过调查发现,甘肃开放大学学生认知层次、年龄结构、学习诉求等差异较大,思政课教师应当聚焦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通过思政课教学话语把自己的思想、意志、愿望、诉求、目标讲给学生听,增进彼此了解,消除困惑,谋求共识,提振精神,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话语言说主体,其话语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话语声音的大小、话语质量的高低、话语效度的优劣,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甘肃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师虽然非常注重研究思政课的价值、功能、目标等,但却忽视了作为思想、价值载体的话语,导致话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仍存在着话语内容不接底气、话语方式生硬呆板、话语传播环境复杂等问题。分析学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对于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话语的功能,改变思政课话语困境具有重要作用。

(一)话语内容不接地气,思想性不足

思政课话语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话语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部分思政课教师高度重视话语的政治性、教材的权威性,没有深度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话语素材,话语的思想性不足、通俗性不够,授课时捉襟见肘,缺乏底气,时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失语”状态。甚至有部分教师完全沦为教材内容的搬运工,照着教材或者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教学资源逐字逐句宣读,导致思政课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话语方式生硬呆板,人情味不足

甘肃开放大学教学以远程直播教学为主、线下面授课为辅,教学过程中互动较少,有些思政课教师常使用“必须”“应该”“一定”等带有命令口吻的话语。例如,老师们常说学生们必须要站稳政治立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但对如何才能达到具体目标却谈的不够。这种话语方式忽略了话语受众的主观能动作用,无法调动学生思想、行动诸方面的积极性,导致话语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开放大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学生涵盖群体非常广泛,认知结构、心理诉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很难精准把握学生的话语诉求,导致自我的主观价值过分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育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对话较少。只讲抽象理论,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固守旧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及缺乏情感渗透的话语,会削弱话语输出的效果,降低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话语传播环境复杂,规范性不足

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网络社会的到来,拓展了思政课话语的效力空间。在网络场域中,思政课话语传播打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呈现出交互性的特点。甘肃开放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网络话语形态广泛传播思政课的话语内容,推动了思政课话语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但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思政课话语主客体关系结构,主体身份边界模糊,教育者的话语权威遭遇挑战。网络空间“去中心化”传播格局,导致学校思政课严肃性、规范性、主导价值性缺失而影响话语目的的实现。网络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延续,夹杂着诸多混杂的信息,话语主题更迭频繁,碎片化、快捷化的内容降低了思政课的话语效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策略

思政课话语是否具有感召力、吸引力、解释力、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取决于其对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反映程度和关照力度。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立体式、长期化任务,既需要提升话语创新能力、增强话语的感召力,锻造话语表达能力,增强话语的吸引力;也需要提升话语转换能力,增强话语的解释力;更需要提升话语传播能力,增强话语的辐射力。

(一)提升话语创新能力,增强话语的感召力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创新是思政课发展的应有之义。首先,话语能力提升需要感悟思想伟力,掌握话语资源,使话语显魅力。话语的灵魂、内核是思想。思政课教师话语的实质是其思想、意志的体现,话语能力之困折射的是思想之困。习近平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2]。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要在增强话语的思想性上下功夫,自觉坚持思想引领,持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增强知识储备,提高话语思想含量。以高度的自信、深厚的思想、深刻的见识,在兼顾开放教育学生价值诉求的导向下,用自己的话语把具有丰富思想内核的思政课话语内容解释清楚、传播到位,增进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认可和认同。其次,话语能力提升需要立足社会实践,汲取现实成分,使话语接地气。实践是话语内容的源头活水,话语必须与实践相关联。思政课话语不是现成的,而是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需要在持续不断的调适与更新中增强话语的感召力。思政课教师绝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实践场域中去搜寻、提炼学生易接受的社会热难点问题,挖掘能够契合学生内心发展需求的新话语,力戒空洞无物的官话套话,塑造具有魅力的个性话语。最后,话语能力提升需要厚植文化之根,汲取文化养料,使话语有底气。提升话语原创能力,不是简单的“造词运动”。我们有天然的文化优势,因此应当根植文化沃土,汲取传统养料,提升话语的文化内涵,以文化自信滋养话语自信。高质量的思政课话语不仅蕴藏丰富的理论精髓,把握学生发展规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还要充分汲取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科和学术的创新发展做出学理反思和理论回应。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甘肃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赓续文化血脉,以红色记忆引导学生对主流价值体系产生情感共振,增强价值认同。

(二)锻造话语表达能力,增强话语的吸引力

行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是提升话语吸引力的有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3],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注重“说什么”的同时,还要充分斟酌“如何说”的问题。首先,要提升语言艺术。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持续的话语实践锻炼,掌握语言艺术,提升公众讲话能力,调适话语表达方式,转变刻板、生硬的话语风格,借助视频、音频、动画等新媒体手段推出具有吸引力的话语内容,用准确、通俗、多样性、生动活泼的话语得体的表达,无限延长话语概念的解释链条,使思政课的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感知和认同。其次,要塑造话语风格。思政课教师只有塑造独特的话语风格、掌握深厚的话语底蕴、具备高超的话语艺术、营造和谐的话语关系,才能更好地增强话语的吸引力,使思政课话语更广泛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最后,要把握受众诉求。话语的受众是学生,甘肃开放大学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群体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动机等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当关照成人学生的现实生活、回应学生的质疑,根据学生的反馈,尽可能选择最合适的话语表达。要打破传统枯燥刻板的宣读方式,以平等的姿态,尽可能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话语诉求,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影像图画、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比如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引经典、用传统等方式讲活道理,生动具体地表达思政课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学懂弄通思政课要传递的价值、理念,消除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误解与偏见,真正认可思政课教师传递的话语内容,主动加强对自身思想的改造并身体力行地开展社会实践。

(三)提升话语转换能力,增强话语的解释力

话语转换是应对思政课话语魅力不足的基本途径。话语是表征思想、意识、价值等的重要载体,话语魅力的彰显,既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4]。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学话语源于教材话语、高于教材话语的原则,跳出教材,对教材话语进行深度加工、转换,深挖知识点背后的能够契合学生情感和价值追求的教学话语,将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教材话语准确形象地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话语,突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解释力,让学生真听、真懂、真信。增强教学话语的阐释性、生活性,用生动话语阐释重要原理,用灵动画面描述抽象问题,用简明故事明晰晦涩道理,用接地气、入人心的话语阐释教材话语,增进学生对思政课话语的认同。此外,在传递话语的过程中,充分关照学生的现实诉求是话语转换的根本依据。话语并非“自说自话”的语言符号,而是为了向“他者”表征自我,实现交流或达成共识的主体间的沟通媒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关系范畴,反映了话语传播者与话语接受者的“主体间性”关系[5]。因此,要兼顾开放教育学生的话语诉求,转换话语内容和形式,针对学生的疑惑所在、情感所需、利益所求和关注点,采用差异化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学术话语换成生动形象的生活话语传播给学生,让话语直击学生的心灵,实现以理感人,以情化人。

(四)提升话语传播能力,增强话语的辐射力

话语传播是彰显话语生命力的关键要素。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话语的社会化。话语传播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等借助各类媒介传递给学生,增进话语双方的思想共鸣。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旨在通过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向学生传递思政课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并得到学生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使话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对时空的无限拓展与延伸,丰富了话语获取来源,拓展了话语传播渠道,提高了话语传播效率,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力和空间。甘肃开放大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开展远程教学的新型高校,要致力于打造甘肃终身教育、在线教育、灵活教育、对外合作平台,服务于甘肃学习型社会建设。思政课教师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信息源,必须树牢阵地意识,善于因时而进,提升网络素养。不断掌握网络话术,主动驾驭互联网传播技术,选取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具象化的传播形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让话语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不断加强思政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甘肃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精品微课;恰到好处地运用红色网站、咨询网站、社区论坛、主流媒体等,推送主流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切实扩大话语传播的辐射范围,提高话语权。

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本质上是一种顺应学生话语诉求的价值共识。然而具备什么样的话语能力、如何进行话语能力建设仍然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深思。作为高等教育体系构成之一,甘肃开放大学要顺应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引导全体思政课教师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致力于话语能力的持续提升,不断提高思政课话语的感召力、吸引力、解释力、辐射力,切实增强思政课话语的效度,提升学校思政课育人质量,进一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甘肃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思政课“需求侧”
甘肃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