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价值

2024-01-21 18:52何正玲
关键词:党史思政精神

张 飞,何正玲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4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养分,学习总结党的成长历程,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激发思政课教学新的活力,有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一、对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谱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当代大学生应从百年党史中吸取充足的精神食粮,学好党史,并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一)传承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大学生传承红船精神,才能将人生道路走得更扎实。首先,在学习方面,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断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开拓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敢于突破陈规旧俗的勇气,努力迎接新机遇、新挑战,在磨练中成长,塑造坚毅的品格;有打破自己固定思维模式的力量,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创造力。其次,要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青年犹如初升的太阳,是最有活力、最积极向上的群体,在大好的青春时光,理应释放出自己最大的生命活力。遇到困难时,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缩不前。要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勇于突破学习中的难题,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最后,要具备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大学生应有奉献精神,继承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周围的人出现困难,应自觉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奉献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时代背景下,如果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具备这种高尚品质,那么他们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定能够成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而且,这种奉献精神一旦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起来,带来的将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

(二)继承伟大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体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青年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应该坚守的价值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正是因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才能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共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被真正唤醒,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大学生在当下更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愤图强,不负韶华,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发扬脱贫攻坚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需继承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目标,而在投身于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孕育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传承,更是当今大学生所要继承的精神品质。大学生更应求真务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让希望的种子植入内心深处,永不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如今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应积极扎根基层,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真正应用到需要的地方,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最需要的就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力量,只要有了他们,乡村就有了活力,就有了希望。同时,大学生也应为建设美丽乡村出谋划策,推动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使共同富裕的目标离我们更近。

二、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价值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产生积极作用。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不同,他们除了传授知识、解疑答惑,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这就对他们的道德修行和价值追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同时,自己身心也得到了洗礼。首先,有助于坚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以身作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史教育,就是要坚定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尤其是在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加强党史教育尤为必要。其次,有助于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品行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水准,则有着更高的要求。百年党史当中不乏那些甘于清贫、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育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榜样力量,如新时代的黄大年、李保国、曲建武、张桂梅等,他们的感人事迹时刻感动着每位教师,净化着他们的心灵。最后,有助于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事业心,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思政课教学,毫无保留地绽放自己的生命活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种热爱是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奉献精神。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具备了这种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满腔热爱、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精神,才最终成就了党的伟大事业。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学习共产党员这种对待事业的热爱、投入精神。当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时,他们将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这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生命的意义所在,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13这正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好党史学习教育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每个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面对丰富而又宝贵的党史教育资源,如何用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讲明白党史里面蕴含的知识和精神,是对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考验。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百年党史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多样化形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党史故事,将党史教育深刻寓意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富含哲理,充分发挥党史的教育功能。党史拥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信仰力量,将党史精神信仰一代代传承延续下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种社会思潮席卷而来,高校学生如果缺乏坚定的信仰信念,很容易就会被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所影响,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这些都会对尚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高校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让他们从党史中感悟信仰力量,增强理想信念,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对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价值

(一)促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

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创新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恰恰是高校学生获取思政知识的基本来源[3]。百年党史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结合,对于思政课教学是一个重大创新。百年党史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它不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作为知识它有着教育性的一面。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增添了许多真实鲜活更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更好地突出了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安排,党史教育内容则更具体一些,它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百年奋斗历程。历史始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历史可以生动形象地将教科书里面相对枯燥的理论再现到学生眼前。思政课内容与党史教育内容在教学上可以相得益彰,它们的最终教学目的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激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将党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使之与思政教育内容相互配合,一方面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坚定“四个自信”。

(二)活跃思政课堂气氛

党史中包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党史教育内容的时候,可借助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展开教学。如可在重大革命纪念日当天向学生们讲述这一重要事件,并在思政课堂上展开充分讨论,探索党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在这种重温历史经典的课堂上,能够调动学生们对于党史的积极反应,开拓学生们关于党史知识的眼界。此外,思政课堂还可以通过引入其所在的地方红色资源内容开展党史教育,吸引高校学生对于本地红色资源的兴趣。以辽宁为例,辽宁14 年抗战文化红色资源,集中体现了辽宁人民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体现了辽宁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4]。辽宁是抗日战争的起始地,是解放战争的转折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因此辽宁各高校可充分借助辽宁本省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增添思政课堂的活力,传承好党史精神。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助于思政课教学模式从传统思政课堂转变成多媒体、多元化的数字化新型思政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思政课相融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线上思政课堂是通过腾讯会议、微信平台等媒介开展线上的教学模式,可摆脱空间上的限制,也可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同一堂思政课吸收和理解党史教育内容,大大提高了思政课堂的传播效率。线下思政课堂,可开展一些与党史有关的活动,激发高校学生对于党史内容的兴趣,如定期带领学生去参观革命纪念馆、重走红色道路、观看红色革命题材的影视剧等。线下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党史内容所传达的红色精神。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因此,将线上和线下思政课进行有效融合,实现良性互动循环,打好思政课堂的“组合拳”,才能把党史教育真正传播进大学生的心里去。

党史教育的价值意义是多方面的,将其价值意义充分体现的主战场就是思政课堂,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学生,而思政课教师则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高校思政课教师有责任做好把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的工作,并把它当成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来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把高校思政课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