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嵌入与空间借力: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逻辑研究

2024-01-21 09:51段善杰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摘   要:社会组织党建既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机环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成都市X社会组织这一典型案例展开质性研究,分析发现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工作有着内在的逻辑。X社会组织从组织制度、组织文化、工作方法、组织业务等方面主动与党建相融合,突出党建引领。基于社会组织的能动视角从结构嵌入和空间借力两个层面揭示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逻辑,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既能增强机构的政治合法性,又能提升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化社会组织党建的规律性认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实现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6.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6-12-0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1]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既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组织党建正逐步实现全覆盖,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全面领导在不断增强。但是在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活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因此需要立足社会组织的能动视角探究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的实践逻辑,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实现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社会组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并日益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参与力量。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总量已达到901870个,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在向高质量方向逐步转变[2]。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有关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逐渐丰富,从宏观的党社关系、中观的党与社会组织互动再到微观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都引起学者的不少关注[3]。但既有研究大多是以政党中心视角思考如何自上而下进行政治统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覆盖,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组织的能动性。在社会组织党建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一些社会组织存在“就党建论党建”“重建党轻党建”的现象,社会组织还缺乏党建动力,没有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社会组织党建作为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与社会组织实际发展需要的双向互动结果,除了从政党视角展开讨论,还应立足社会组织的视角进行研究。这一视角的转变既有利于精准把握社会组织党建的动态需求,也有利于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

为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兼顾案例的代表性以及资料获取的可能性,选择成都市一家5A级社会组织作为个案,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方法收集社会组织党建相关的一手资料,并与机构党建的具体负责人保持联系获取相关工作总结、政策文件等二手补充资料,基于数据资料的文本处理复现出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策略与实践逻辑。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持续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学者从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性、工作困境、实践策略、动力机制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第一,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性。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面临着专业化能力不足、“行政化”倾向显现等问题[4]。另一方面,还有研究认为21世纪以来异质化的社会流动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5]。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党建非常重要。研究者认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既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6],还有助于提升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7]。

第二,社会组织党建的工作困境。部分学者探讨了目前社会组织党建面临的困境。从体制机制角度看,主要存在着党建工作的职能边界模糊、权与责不均衡、党建责任主体难明晰等问题[8]。从党建活动开展角度来看,强调覆盖的广度而忽视活动开展的深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亟待加强[9]。从组织成员管理来看,社会组织的岗位稳定性较弱、流动性较强,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作用难以发挥,管理也易出现“真空”区域[10]。

第三,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策略。有研究者认为政党相比政府部门更能提供独特的政治资源,可以吸纳社会精英进入体制内,有利于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11]。有学者指出社会组织应通过借用体制的合法性和资源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营养”,同时还需要平衡对体制的过分依赖[12]。社会组织还需要运用政策倡导的方式,完善党社互动的合作机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相应的使命[13]。还有学者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需嵌入差异化的党建模式,主张有针对性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从资源禀赋角度划分纵向科层-横向专业的二维框架,得出4种党建嵌入类型:合作型、引领型、借力型、扶助型[14]。众多学者还引入了嵌入理论,从结构、文化、认知、政治四个方面实现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双向嵌入[15],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第四,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部分学者也注意到社会组织开展党建的内生动力,专门研究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有学者采取新制度主义框架,从外部环境为社会组织注入规制、规范要素的动力,同时将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连结,使两者耦合构成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16]。还有学者以动力-路径为框架来分析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因素,认为回应政治规定、实现利益吻合、扩大影响力3个方面构成了党建与业务融合过程中的动力结构[17]。

纵观现有文献整理的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脉络,既有研究在相当程度上突破西方傳统的国家-社会二元范式,把政党引进来为社会组织党建设置新变量,不过最后依然回归到如何强化政党的组织覆盖和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等政党中心立场。虽然学界也意识到社会组织的能动反应,但主要聚焦在党社互动过程中组织嵌入对社会组织的影响以及社会组织是否具备开展党建工作的适应能力[18]。总之,既有研究仍然缺乏关于社会组织为何主动开展党建工作的逻辑分析,因此需转变社会组织党建的价值偏向。通过对成都市X社会组织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思考社会组织何以主动开展党建的逻辑进路有着切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案例分析:X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情况分析

X社会组织作为一家较大规模的5A级社会组织,现有专职员工55人,是一家专注于青少年社会教育、涉罪未成年人帮扶、社区服务、企业服务的公益组织。X社会组织自2013年成立党支部以来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党建理念,积极探索与创新党建参与社区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着力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因在党建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机构获评为“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机构理事长被授予“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社会组织在探索基层党建的实践中开创了“233”社会组织党建的特色工作方法,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有效落地。

(一)制度重构: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结构互嵌

组织建设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石,党组织柔性嵌入社会组织是保证社会组织有效开展党建的前提。首先,X社会组织从机构顶层设计上将党建与组织建设相融合。“党的组织建设和机构管理层的组织建设是吻合的。”(访谈记录,机构总干事助理)党支部书记兼任机构总干事,X社会组织的核心部门企业服务部的两位副主任同时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支部委员会不仅负责党支部的日常建设,还统领着机构的业务洽谈、团队建设、行政财务等具体事务,形成了“两套牌子”由“一套人马”管理的结构,这在组织架构层面实现了两个组织的双覆盖。其次,在涉及机构发展的重要节点上,X社会组织还建立党员列席机构重要会议的制度,机构的月度管理会议至少安排一名党员列席,听取党员对于机构管理运营的建议,会上还会动态学习上级党委的政策精神,将红色引领体现在机构承接的各项目服务上。最后,在党员管理方面,X社会组织将支部党员的发展同机构骨干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吸纳优秀社工进入支部,提拔党员社工进入机构管理层。通过定期开展党员培训、党员活动、专题讲座、社工技能培训等形式培育党员社工,X社会组织建成了一支“红专并进”的社工队伍。这种培育机制把优秀社工编入支部,使机构骨干拥有党组织成员与社会组织成员的双重身份,不仅增强了社工的政治认同感,为基层党组织的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也培养了兼具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文化浸染:社会组织的价值形塑

通过物理性的结构互嵌,X社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有效落实的目标,从更深层次的进阶目标来看,则是要增强机构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塑造机构员工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先进文化的主创者和传播者,X社会组织通过把党的关爱与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融入机构的组织文化中,发挥党建的驱动引领力,推动物理结构的互嵌进一步产生化学反应,形塑了X社会组织“关爱、公益、服务社会”的组织文化。机构建立了“3个关爱”制度、“党建+公益”服务项目以及支部结对联建活动。其一,“3个关爱”制度即党支部关爱党员、机构党员关爱社工、社工关爱社会。党组织关爱党员体现在“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支持计划”和“优秀党员年度培养计划”上,注重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以及提升党员发展空间。党员关爱社工在工作上体现为机构党员帮助社工完成“最困难”部分,及时给予社工工作指导;在生活上体现为机构的“党员关爱金”,党员利用关爱金给予社工贴心关怀。社工关爱社会体现在社工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上。其二,X社会组织将党建理念寓于社会服务之中,开展公益慈善项目,以活动为载体传播组织文化。例如机构以党支部名义在机构7个项目点设置党员先锋岗和便民服务点,解决群众的各种紧急需求;利用专业优势,为成都海滨小学开展“宣传禁毒”主题的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贴近群众,一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了社工的归属感与价值感,使组织文化在服务对象中得到具象化的传播。其三,X社会组织采取结对联建的形式,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彰显党建力量与机构服务社会的组织文化。

(三)方法融合:党建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为弱势群体谋求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理念在价值上契合。在内容上,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的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内容也随之转变,社会工作能够在社会矛盾调节、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对群众工作做出有力回应。相比体制内的行政部门,X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并不局限于政策学习、集中培训、知识竞赛等传统形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注重“走出去”开展党建活动,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有了施展空间。首先,X社会组织运用发掘“能人”、动员居民的社区工作方法,使党建活动得到群众支持和参与。其次,X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工作在资源链接和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优势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提升党员的志愿服务能力。一是创新组织生活方式,联系政府部门、街道、企业等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链接多个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常态化党建活动,在开展党建活动的同时举办机构团建,以党建带团建,有机实现了组织凝聚力和团队向心力的双提升。二是赋能党员,为党员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志愿服务技能,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我们跟一些村两委结对开展环境保护类的党员志愿服务,我们本身是做社工的,在开展活动这行是擅长的,我们会给村里面做一些服务培训。”(访谈记录,机构行政负责人)

(四)业务拓展:“党建+业务”的融合发展

X社会组织凭借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拓展自身业务,在原来青少年服务、司法社工等业务的基础上成立企业服务部服务非公企业,实现“党建+业务”的融合发展。“我们自身的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比较好,促进了我们机构关于企业服务项目的发展,上级党委政府开展了一些在企业里的党建工作,我们借着这个机会参与了一些企业服务方面的内容。”(访谈记录,机构总干事助理)具体而言,在X党支部引领下成立了一支企业服务社工队伍,并由企业社工专职团队在不同的场域为非公党建开展服务,涉及场域主要涵盖创业园区、商务楼宇以及产业园区,依托该场域中的党建阵地即党群服务中心,在不同工作机制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截至目前,X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引领下的企业服务工作共参与8个“蓉城驿站”的企业服务,服务范围辐射近200家“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成都市70栋重点商务楼宇、1万余家企事业单位、6万余名员工。项目点获得了中组部备案管理“党建强·发展强”基层党建示范单位、“四川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楼宇”、“蓉城先锋·武侯典范”党员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X社会组织也积极对外输出自身党建工作经验,先后为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川省仁寿县怀仁街道舟屿党群服务中心等提供咨询、服务培训等工作。

四、X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的实践逻辑

从刚性的制度要求来看,X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根基的政治反映。但是基于社会组织的能动反应,有必要厘清X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逻辑。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下被提上了新高度,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创新者,有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处于“身份焦虑”和“资源依赖”的状态。一方面,来自于党政系统和服务对象等社会主体的认可程度低,这导致政治和社会合法性的双重失衡[19];另一方面,资源作为社会组织运转的有机体,项目制背景下政府成为社会组织汲取外部资源的主要供给方,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易产生不平衡的依赖关系[20]。因此社会组织需要审视党社关系,借力党建来重塑自身在基层治理的角色,获得在社区治理中应有的位置,运用党建资源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实现在社区治理场域的有效进场和组织的自主性成长。X社会组织开展党建一方面主动接受党组织嵌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获得政党认可;另一方面在基层治理空间里借力党建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结构嵌入:增强机构的政治合法性

“合法性”一词的经典研究者是马克斯·韦伯,合法性意味着某种规则被认可或被接受。在中国,社会组织获得政治合法性需要得到党委系统的认可,开展服务活动符合主流价值观,达到“政治上的合规”[21]。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相应的法律认可和合法地位并不涉及政治性,获得政治合法性需要得到政党更深层次的认可与信任。党组织对社会组织进行政治嵌入,扩大党在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发挥社会组织党建在基层党建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突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的作用,将组织发展与党建融合,符合当下制度环境的要求,因此社会组织开展党建能够增强机构的政治合法性。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合法的政治身份像是一张进入政治体系的“通行许可证”。社会组织的精英骨干被赋予体制内的政治身份,社会组织建立的基层党组织获得相关政治荣誉,这些无形的政治资本进而转变成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增强了社会组织对外开展项目的正当性和影响力。社会组织依靠党组织能够在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体系下改变与政府某一部门单一联系的局面,转变与社区居委会等其他权力主体的不平等关系,从而形成良性的“结盟伙伴”关系。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社会组织还能运用党群工作方法,以支部党建活动的名义号召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在调研居民需求、设计项目规划上有着明显的进场优势,这样能够减少服务对象对社会组织的排斥和不信任感,增强服务对象对社会组织的正向认可。社会组织主动突出党建引领,获得了来自社区居民、楼宇企业、市场商户的认可,增强了社会认同感。

(二)空间借力:借力党建整合资源

从外部环境获取社会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是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资源与社会组织的现有资源进行互补,有效降低了社会组织的经营成本[22]。第一,社会组织领导人的各种政治身份具有潜在的社会影响力,不仅能为机构赢得组织声誉,还能在不同政治平台、社会场合拓宽社会组织的社会网络,很好地将政治资本转化成社会资源。X社会组织的理事长多次参加了高校与政府联合举办的社会组织党建研究骨干培训班、社会组织党建发展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些政治平台,X社会组织理事长充分运用与党政系统的领导、其他社会组织精英交流的优势,推动X机构社会网络的延伸和发展空间的拓展。第二,社会组织以党建为联结点与其他社会组织产生关联,获取了其他组织的物质资源。社会组织以党建联建活动为契机,加强了与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的联系,增进彼此非制度化的人际关系,为资源让渡和交换提供了可能。基于此,社会组织可能获得党建场地的运营管理、参与基层治理研讨等机会。X社会组织通过党建口径,充分运用专业优势,将分散在社区的各类力量动员起来,整合并盘活各种专业资源,带动基层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际提升了X社会组织的组织力、服务力。第三,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后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受到党政部门肯定与信任的同时,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成为了社会组织的潜在合作对象,社会组织则以此拓展机构业务,为社会组织带来新资源,促使资源的供应渠道多元化,促进社会组织做大做强。

总之,X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从机构制度、组织文化、工作方法、业务领域等四个方面与党建充分融合,在接受党对基层社会政治整合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使机构“反向”嵌入党的组织体系中获得一种“准体制身份”,这会纾解社会组织的“身份焦虑感”,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政治地位和组织声誉,更准确地找到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合适位置。同时,X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的行动空间中借力党建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党建引领提高资源聚合能力,这打破了“资源依赖”的窘境,将政治资本转变为社会资本,拓宽社会网络,多渠道地吸取组织所需的各项资源,并借此延伸了社会组织的业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领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五、结论与讨论

2023年3月,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其中一项职责就是负责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但基于社会组织的特殊性,基层党建并没有完全“破题”,部分社会组织仍存在着重建党轻党建、开展党建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探究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逻辑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议题。本文以社会组织党建的先进典型为例,通过对成都市X社会组织将组织制度、组织文化、工作方法、组织业务等方面与党建相融合,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的案例进行回溯,发现了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逻辑。

研究结果表明从社会组织的能动回应来看,社会组织需构建一种基于社会本位前提下的新型党社关系,在与基层党组织互动过程中实现政党的柔性融合。在结构上,社会组织主动成立党支部,进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获得政治合法性身份,提高机构的政治地位,纾解机构“身份焦虑感”的困境,成为党委政府部门值得信赖的合作搭档。从社区治理的社会空间上来看,社会组织借力党建获取社会资本、拓宽社会网络,获取机构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实现资源聚合,提高社會组织的可持续运作能力。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逻辑本质上是以社会组织党组织为立足点,通过结构嵌入延伸垂直关系增强政治合法性,并借力党建拓展治理空间的社会资源,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68.

[2]黄晓勇.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3-4.

[3]刘蕾,邱鑫波.我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基于中文核心期刊(2000—2019年)的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91-103.

[4]罗峰.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执政党的组织嵌入:政党权威重塑的社会视角[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27(4):31-37.

[5]林尚立.两种社会建构:中国共产党与非政府组织[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1(1):1-14.

[6]叶敏.政党组织社会: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之道[J].探索,2018(4):117-122.

[7]田先红.政党如何引领社会?:后单位时代的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分析[J].开放时代,2020(2):118-144.

[8]王世谊,张加芳.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运行机制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30(1):84-88.

[9]刘晶,王建华.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的创新路径[J].理论探索,2018(4):41-45.

[10]卢福营.新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挑战与策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60-64.

[11]李朔严.政党统合的力量:党、政治资本与草根NGO的发展基于Z省H市的多案例比较研究[J].社会,2018,38(1):160-185.

[12]邓宁华.“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8(3):91-101.

[13]高丽,徐永祥.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多重特征及其生成机制分析:以社会治理创新为视角[J].社会工作,2016(1):66-74.

[14]马超峰,薛美琴.组织资源禀赋与社会组织党建嵌入类型:基于南京市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J].学习与实践,2020(6):70-78.

[15]刘蕾,邱鑫波,李长贵.社会组织党建:嵌入式发展与社会资本获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3(1):85-94.

[16]葛亮.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研究:以Z市雪菜饼协会为个案[J].社会主义研究,2018(1):104-112.

[17]徐越倩,张倩.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何以可能:基于动力-路径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6):22-30.

[18]张紧跟,庄少英.社会组织党建中的借力逻辑:以广州D社工机构为例[J].学术研究,2022(6):78-84.

[19]张超.身份焦虑: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性困境及其突破[J].社会工作,2017(1):73-80.

[20]谢敏,吴中宇.资源依赖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策略研究[J].理论月刊,2016(10):153-159.

[21]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2):100-109.

[22]李健,郭薇.资源依赖、政治嵌入与能力建设:理解社会组织党建的微观视角[J].探索,2017(5):121-127.

责任编辑:秦利民

[收稿日期]2023-09-19

[作者简介]段善杰(2001—),男,四川广安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