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三维阐释

2024-01-22 06:30李润珍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外语精神教材

李润珍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文化犹如一只无形的巨手,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并转化为强大的力量[2]。文化是民族自信的基础,也是沟通世界的桥梁。“讲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新要求。中国文化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外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高等外语教育理应服务时代之需,发挥其在融通中外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特殊作用。而教材是教学思想和内容的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应从教材入手。本文将围绕为什么讲、讲什么以及怎么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为什么讲: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价值意蕴

2005年8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文化是灵魂》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教材不仅是教学产品、课程产品,也是文化产品。鉴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性,语言教材在语言知识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服务于语言学习[3]。一直以来,高校外语教材致力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教材的文化内容以外国为主,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内容。随着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推介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尤为重要。外语专业的学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在高校外语教材中融入中国文化故事,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一)落实立德树人之需:以中华文化为载体践行课程思政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曾明确提出: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5]。外语教材的文化要素不仅影响语言学习者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而且关乎意识形态等政治问题和国家战略利益[6]。外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应当与当前课程思政要求高度契合,强调将价值观引领融入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之中,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文化故事富含中国价值与中国智慧。用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是从内容源头上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通过文化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故事认识中国理论、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成功都因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这些中国故事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素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工程。

(二)强化学科建设之需:提升外语学科跨文化教育能力

外语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近年来,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7]强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中“广博的文化知识”包含外语教育的跨文化意识,与“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等重要。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等。其中对“跨文化能力”有了进一步要求并作了详细解释:即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与评价;能有效和恰当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8]。可见,高等外语教育把“跨文化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由此对外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外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偏向目标语文化,本土文化内容比重较低。外语学习者跨文化能力培养,首先应在本土文化的习得中建构民族文化身份,形成民族文化认同,培育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其次应以比较视角学习和理解中外文化的特点和异同。因此,在外语教材中增加本土文化内容,是外语学科提升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着力点。

(三)服务国家战略之需:培养学生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 “要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9]。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需要中国文化的滋养。因此,传播好中华文化,是高等外语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从事的涉外领域包括: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10]等,是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更是讲述中国、沟通世界的先遣队。作为活跃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商务英语专业教材里融入中国文化故事,训练学生用精准的英语传授中国文化,学会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培养学生的传播意识和传播技能,成为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讲什么:用高校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1]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用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自然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革命文化故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

(一)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其精髓集中体现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求同存异、文以载道、俭约自守等人文精神[1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3]如:“民惟邦本”的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思想内核一致,“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与“和平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致。自古以来,这些文化精髓就展现着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可谓是最深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每一部分都能以无数的好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如在商务英语谈判教材中,可以融入“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凸显守诚信的重要性。在商企外交教材里融入“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彰显中华民族历来有尚和合的精神。用外语教材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精髓及其强大生命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二)讲好中国革命文化故事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抗击列强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14]。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在这充满苦难与辉煌的28年历程中,孕育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革命文化吸收并延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12-2]。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革命实践熔炉的锻造后,实现了再生与再造,形成了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文化精神谱系[15]。 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文化成果,它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年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它能够促使人们敢于冲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敢于破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敢于进行自我革命等等。如在中国文化概论的英语教材中融入红船故事,让青年大学生体会当年爱国青年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存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教材中融入长征故事,让青年大学生了解共产党人是如何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冒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险翻雪山、渡赤水的故事。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用外语教材讲好革命文化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光辉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看到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政治认同。

(三)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代表时代的进步潮流和发展需求,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这些价值观不仅是当代中国精神的内核,也是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品创作的引领力量。简而言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这种文化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是这两者在当代中国的深度融合发展。它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展现了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在内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中国道路,孕育了中国精神,创造了中国奇迹,就足以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着生机活力,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16]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代范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当中的地位和作用[17]。如在外语阅读教材中融入钱学森、黄大年、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融入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等英雄的故事,融入中国企业以及企业家们走向海外,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故事。用这些故事激励青年学生传承科学家们、航天英雄们、企业家们的报国精神。用外语教材讲好这些文化故事更贴近现实,更能解释中国之治和回应中国之问。

三、怎么讲:高校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实现路径

好故事是有标准的。一个故事好不好听、能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利不利于传播,取决于故事的内容、讲述的方式和呈现形式。用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题材不可胜数,因此,故事的主题选择、叙事方式、呈现形式等都需要综合考虑,这对教材编写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

(一)故事主题与课程内容契合

外语教材文化故事的主题选择要首先考虑其价值体现,教材编写者应对融入教材的文化故事主题做总体设计,挖掘故事的价值,在确定元主题类型的前提下,细化子主题。其次要考虑故事主题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关系。在每一门专业课程教材中融入中国文化故事,要以该课程的内容为主线,合理分配故事主题。应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避免出现外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混淆不清的局面。

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涉及诸多课程。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共有16门专业核心课程,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会计、跨境电商5个方向细分,每个方向涵盖20门专业方向课程,整个课程体系涵盖了116门专业课。每门课程融入的故事主题应该契合该课程的需求。如“国际商务”类课程教材,可以融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成功开展跨国经营的故事,以及这些成功故事背后的文化支撑。中国改革开放已有45年历史,尤其在中国入世之后,中国企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诸如华为的5G故事,海尔的白色家电故事,安信在巴西成功购买原始森林的故事等,这些成功的故事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比如华为的企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倡导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可见,华为企业文化已深深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具有浓浓的中华文化的底蕴。因此,在商务英语教材中融入诸如“华为的故事”,既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元主题,同时又细化了次主题--企业文化,契合了专业课程的需求。

(二) 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

宏大叙事(也译作“宏伟叙事” “堂皇叙事”等)是法国思想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The Postmodern Condition:a Report on Knowledge)中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所谓宏大叙事,本意是一种完整的叙事,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常见于政治叙事和哲学叙事。微观叙事是讲述故事时,回避宏大主题,用鲜活的案例,更加个体化的视角来呈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更真实更日常的中国文化魅力。用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要宏大主题与小视角相结合,以小视角支撑宏大主题会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近几年出版的外语教材,在中国文化融入方面有了一些进展,在文化故事叙事上采用了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结合的原则。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新时代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的第3单元Entering a market专门用了两篇文章讲述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其中Text A:Doing business in China是一篇转自英国政府网站的文章,文章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呈现中英贸易合作的成果,最后总结英国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取决于对中国合作伙伴的文化研究,特别强调要尊重和接受文化的差异性。其中Text B:Business practices in China是一位名叫Tanya Liddell的英国商人讲述如何在中国做出口生意的故事。他重点描述了中国的“和文化”在商务接待和商务洽谈中的体现,并强调对“和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他在中国成功开展业务的主要原因。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Text A以政府工作的视角宏大叙事,通过一系列官方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体现了叙事的完整性和权威性;而Text B以个人经历的视角微观叙事,列举了中国企业接待客户和商务洽谈的事例,从个人对于商务礼仪的感受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国“和文化”,得出在中国成功开展业务必须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结论。这种微观叙事比较具体,生动,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可见,用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既能体现故事的权威性、完整性又能体现故事的亲和力、感染力。

(三)显性与隐性呈现融合

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如何呈现,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方式定义为文化内容在语言输入材料部分的呈现,包括明显以文化为主题的阅读语篇、听力语篇和视频语篇,以及专门呈现文化知识的板块等[18]。隐性方式指练习中的文化内容,包括课前导入与课后练习等。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重要载体是教材里的语篇,通过语篇实施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传播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应以语篇显性呈现为主,以练习设计的隐性呈现为辅。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语篇呈现中国文化故事,可以创设立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文化知识的输入,进一步拓展对中国文化的多维认知。此外,在教材的导入以及课后练习部分,设计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的任务,隐性呈现文化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练习启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文化异同。

目前来看,以隐显结合的呈现方式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的外语教材不多。2022年外研社出版的“理解当代中国”外语系列教材,其中的《英语演讲教程》第3单元,主题为Boosting Cultural Confidence,即:增强文化自信。整个单元设计体现了隐性呈现和显性呈现相结合的原则。第一部分是导入,这部分以隐性方式呈现文化内容,包含了3项任务,主要功能是启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任务1:What's new about your culture? 要求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创新作一分钟的演讲。任务2:Is it a painting such as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这部分展示了“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描述图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任务3:How should literary and artistic portrayal of heroes be evaluated?让学生听一段演讲,回答热爱祖国与歌颂英雄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什么价值?有哪些文艺作品能体现该价值?第二部分是单元的正文,这部分以显性语篇作为文化输入材料呈现文化故事,共有四项教学任务,以直接输入中国文化知识为主要目标。Activity 1:Understanding reasons for cultural confidence;Activity 2: Understanding ways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任务1、2以习近平总书记在18届中央委员会第12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作为学习语篇,理解如何推进文化自信。Activity 3: Illustrating with examples 这部分用了习总书记讲的5个文化故事,展示如何用事例讲故事。Activity 4 :Round Table—A Symbol of China 这部分用了2019年CCTV英语演讲大赛的一篇演讲,以一位大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她家的圆桌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意涵故事。第三部分是单元的结尾,设计了课后演讲练习,要求学生以家乡的文化故事为主题做一篇演讲,再次以隐性方式呈现文化内容,以巩固和拓展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总体而言,该单元文化语篇设计较好的体现了多模态隐显结合的呈现方式,这也是外语教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可以借鉴的呈现模式。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勾勒了蓝图,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19]。高校外语教材建设应做好顶层设计,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视野,以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为核心特色,创新主题设计、叙事和呈现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以融通中外的方式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外语精神教材
虎虎生威见精神
教材精读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