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绘本立体书”课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广

2024-01-23 21:18王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慕课

摘  要:高校的教学体系应该与时俱进,既反映学科的前沿性,又展现其深度和广度,实践学科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科探索、注重行业反馈。在这样的产研背景下,文章针对艺术类高校中插图专业的“绘本立体书”课程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广研究。首先,运用市场调研、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理论建构;其次,在“慕课”背景下,通过探索专业教育大、小课堂的混合使用,创作实践课和多媒介推广的结合,开放式探研的可操作性,以及公众推广对精英教育的促进,实现该领域教学改革实践的突破。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重视理论研究和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跨学科、跨审美领域的可能性,才能推动“绘本立体书”课程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课程探索;创造力开发;“绘本立体书”;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5-0124-04

装帧插图专业是一门涵盖美术、设计、文学、商业和新传媒介质的综合性专业,是时代的风向标。

针对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绘本立体书”,教学者和研究者希望积极将其纳入“教学研究一体化”的课程开发中。在实践探索初期,从传统的绘本创作课和书籍装帧课入手,尝试课程整合与混合引导,但却因为教师分散教学和过于依赖自身经验,使得课程的推进时断时续,效果并不理想。近两年,装帧插图专业针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为迫切,所以在实际操作之前已经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前期探讨和预判。

首先,借助现有的立体书理论研究成果,如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立体书不可思议——立体书简史和收藏指南》[1]《立体书制作实例教程 大师经典版》[2]等进行课题组课前的开发和总结,认识到理论总结的必要和可能性;2019年研究团队的三位老师赴西安乐乐趣集团进行考察和学习,发现了自己与行业翘楚的差距,学到了课程建构中更为现实的行业参照;其次,针对正在逐渐开发的慕课课程,教师们也敏锐地认识到,只有开发课程并简化课程,面向社会进行适度的基础培训,才能为立体书创作塑造更丰厚群众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大格局设定

针对“课程探索、行业发展、新的传播普及媒介”三个方面做了研究和对比后,既发现了差距,也发现了行业机遇。现代高校的课程培养,开始往“教学—研究—产业”逐推的方向发展,所以更需要从课程设计、理论建构、商业探索的最初阶段就定好格局,磨炼教师和培育学生。

课程建设是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探索新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建构相对完整的理论格局。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文章慕课“绘本立体书创作”课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广进行了切实深入的研究。

(一)学科理论的深入研究

依靠插图专业的学科背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理论建构。针对这一方向,系部已经对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安排做了以下改革:量化教学、形式为内容服务、分小组团体协作、创建更新的考核方式等等,形成了全新的教学笔记和教学总结。

在课程改革实施之前,团队的教师针对立体书进行了相关的创作实践,也已成功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大体为围绕绘本立体书的叙事与设计、多元化视觉体系建构等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积淀。

实践的推进和理论研究的提升,都使得教学不再仅仅依赖教师个体的热情和经验,能够通过改革和反思不断检验它的成效。

(二)调研公众需求再进行项目规划统筹

从原本“创作优先的教学思路”改良为“调研公众需求再进行项目规划统筹”。将传统书籍插画设计向收藏级书籍设计转化,其中“绘本立体书的开发”无疑是最好突破口。既保留了传统插图精耕细作的美感,又在书籍媒介上做出了全新的視觉尝试,将书籍从传统的阅读变成了可观、可玩、可收藏的艺术品,“以展览促研究”,在课程结束后向公众展示作品,接受公众的检阅。

(三) 网络慕课培养群众基础

针对目前网络慕课的新趋势,以公共资源释放引领阅读潮流,争取探索立体书的持续可开发战略。在新型慕课背景下,尝试将“绘本立体书”课程推到网络,为公众提供基础的立体书历史介绍、立体书简易制作方法等入门级知识,提高立体书阅读的公众普及率,才能为未来储备更多的立体书创作人才。既要把握选题中亲子共读的微叙事节奏,也要使得立体书承载的文化收藏价值得到凸显。但在课程被列为公共资源之前,先要在高校专业内部进行实验、检测和修整后,再整体推出。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基本成效

经过前期探研和后期实践,有关“绘本立体书”的课程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构架。在教与学的探索、跨学科视域的打开、视觉实践的呈现中逐步取得了成效。

(一) 从无到有,建构课程体系

绘本立体书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院校中本就不多,更没有相关的课程体系研究。广西艺术学院装帧插图专业发现了该课程的行业意义以及教育学意义,从2016年起在“书籍设计”课程中,增设了概念书的制作部分,为教师积累手工制作和材料运用的经验提供了基石;2019年研究团队教师和部分学生一起完成了绘本立体书《叮叮咚》的创意和制作,积累团队分工协作的经验;这次将“绘本立体书”课程单列,形成课程思路、课程建设、课程推广的独立模块,取得了体系化建设的成果。这次教学改革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成为高校插图教育中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二) 从单一的重视创作教学,到现在的一体化研究思路

装帧插图专业的教学方法源自传统绘画培育,必定会受到传统绘画教育思维的束缚。长期以来,插图的教学虽强调对故事的挖掘和学生兴趣的引导,但并不是真正看到时代发展后的传播需要,先进行深入研究再进行选题创作。

改革实施后,将探索绘本立体书产研结合与分级传播推广。这是将一体化思路贯穿教学过程,并以此引导教学实践随时进行微调的一种新探索。研究团队与出版社联合协作,进行选题调研、作品后期开发等多项产业活动,使课程成果有更多的机遇转化为商业成果。

在教学改革实施期间,装帧插图专业得到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的大力帮助。考查了它们对地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传统故事新编等多方面的立体书创作选题,吸收了很多改编的思路和建议。最终选定了朱自清《背影》和壮族民间故事《达稼与达伦》为创作选题,进行绘本故事叙事和立体结构探索。《背影》选题体现了现代文学的传承与传播,《达稼与达伦》这一广西少数民族本土题材,则承载了地域文化的源流与变迁。题材的确立,有助于作品的深入探研。改变了之前上课时,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的混乱场面;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推演,在课程中促使学生思考个人创作和行业之间的连接,个人审美趣味和大众需求的共荣。

(三) “绘本立体书” 课程的开发使得图像叙事呈现更新的面貌

当代人处在图像时代的漩涡中,了解世界和认知世界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对图像的各种认知模式。装帧插图专业就是在文字叙事和图像叙事之间搭起一座连接的桥梁,并将丰富的思维内核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觉感受[3]

在阅读绘本立体书的过程中,读者用手感受书籍的质感和重量,在翻开页面时体验空间视觉惊喜,观察立体结构以及体验机关带来的建筑学、力学美感,更是跟着故事主人公在真实可信的色彩立体空间中穿行。既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也是将逐步细分的艺术学科整合的一次新尝试,使得当代图像叙事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

(四)从只重视绘画和制作技术的学习到关注传播和推广

在传统授课中,师生专注于解决插画的绘制技术以及立体书的翻拉工艺。在教学改革实施后,师生也将一起探索传播的新型途径:如公众号的编辑推广、抖音视频的录制推广、读书分享会等,使得立体书能更全面立体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慕课的课程从在2020年开始开发,由装帧插图专业的五位主课教师于2021年录制完成,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慕课。其中有整整一个章节着重讲解立体书的历史源流、基本创作方法,以及新媒介背景下的书籍发展趋势。在慕课背景下的线上课程,也经历了从手忙脚乱到逐步从容的过程。因为慕课的初衷是大众普及教育,在教案的拟定时期已经定下深入浅出的课程内容选择模式;视频录制前夕,针对讲稿的亲和力又进行了一定修改,注重教师轻松愉快的口语化表达,以期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课程开放到具体课堂时,由一名研究生协助规范网络课程,解决学生慕课平台线上反馈和讨论区的技术问题,尝试建构了“教师—助教—学生”交互联动的学习网络,产生了更丰富的教学交流效果;课程结束后,有线上课程答疑、讨论区、课后练习等一系列评价反馈体系,使得教师更了解这一新型授课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这一线上课程目前在广西艺术学院装帧插图专业的三个年级进行教学推广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11月,正逐步針对课程进行第二阶段调整,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细化课程反馈体系,争取往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方向努力,更准备把课程推向大众。

加之,立体书在跨媒介视觉建构的领域已经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电脑制作的广告中、电影片段的跨媒介运用中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顺应立体书的时代演进,我们也将在课程开发的团队中纳入更多广告学、影视学、社会学的专家,希望从他们的视角看到绘本立体书发展新的可能性,以及拓展本课程在实践领域的全新触角。

三、教学改革对学生本体产生的作用

教与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全面成长。搭建团队、借助媒介和探索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多方位的提高。

诗人帕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821年发表的《诗之辩护》让人们获悉,“文学将一个人带入新的世界。使之在史诗般的情感历程中体验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和丰富对自我的认知。”[5]立体结构则在视觉上展开了更为真实可信的感官体验,使得作品产生动人的代入感,引起读者共鸣。将这两者结合将极大地丰富文学表现的语汇,成为课程实验和改革的良好选择。“绘本立体书”课程更是一门结合文学、视觉艺术、材料工艺学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有效地贯穿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探索,将结出丰厚的果实。通过“绘本立体书”课程的有效改革,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力和创造力。

(一)“课程设计的延续性” 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绘本立体书”课程开设在绘本创作、平面设计后,毕业创作研习课程之前,既保证了课程开设有审美和技术支持,又能很好地拓宽视野,促进后期毕业创作的开展。在课程开设之初,就和任课班级拟定课题展览的计划,并在教学中逐步推进。师生除了学习制作作品也传授展览经验,并促成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最终实现线下和线上的双重展示。

如此具有逻辑又层层递进的课程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了饱满的技术探索乐趣,以及时间和流程规划的效果。

(二) “量化推进”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力的提升

“绘本立体书”课堂设计总共三周,师生按以下时间节奏进行立体书的结构学习和制作。第一周,教授一本手工书的具体制作方法[6],在后期完成立体小结构的练习和推演。第一周任务比较繁重,但对立体书作品的全局把握至关重要;第二周,分组实验立体结构的组合与丰富性,这里开始涉及白膜的制作和结构推演[2];第三周,教师以叙事为主导,针对学生的具体作品进行讨论和结构调整;课后,进行展览策划和演练。

在有针对性的课堂互动中,教师设定合适当周的学习任务和挑战难度,并辅助合理的“刻意练习”;教师给出个性化的反馈,促使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呈现自己的成果,并逐步拓展自己的能力。绘本立体书的创作是需要调动创造力、故事叙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等全面且综合的素养,才能顺利完成创作。在课程中,教师应通过教与学的不断互动,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朝着综合性的社会艺术人才努力。

(三) “作品多维推广”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复杂性要求把精神能量投入具有挑战性的新目标。”[4]课程开始之初就已设定了主题展览的目标,并规定任课教师和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参展。但是,具体以什么样的方式线下展览、以什么样的途径进行其他方式的推广与宣传,则由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方案,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性。由于绘本立体书创作课程归属在插图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教师也鼓励学生借助插画叙事语言的方法,对其中的立体结构、图像和机关的故事承接、利用立体形式促成故事高潮的呈現。用精彩的艺术语言、“讲故事”方法进行拆分,生动有趣地将一个个“绘本立体书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读者。在展览筹划过程中学生可以邀请外班新成员加入;学生自发提出在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新型社交媒体上进行编辑和发布,按自己的能力和性格进行分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作品的多维推广”提供了创作的压力和原动力,也提供了班级互助合作的大环境,最终展览中呈现的作品效果远超课程设置之初的预期。

四、结语

“绘本立体书”课程开设之初,先试图把绘本中平面的叙事美感,延展出一个全新的视觉呈现——让书籍呈现舞台般的“立体之美”。在一次次翻动、一次次视觉流转中,体会故事中的人物表演、故事叙述以及场景从空间中弹起的视觉奇观。在后期的课程开发和改革中,逐步发现这门课程可以承载的跨学科、跨审美领域的教育学拓展性,并试图在其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提升。两年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推广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慢慢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教育的改革绝非易事,但是在教育和受教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信念,一定会给予教师、学生不断努力的无穷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清贵. 立体书不可思议:立体书简史与收藏指南[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7-21.

[2] 海伦·希伯特. 立体书制作实例教程:大师经典版[M]. 王宏达,译.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0-26.

[3] 佩里·诺德曼. 说说图画 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 陈中美,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226.

[4] 陈若飞. 立体美学的延伸:立体书跨媒介视觉建构现象考察[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3,31(01):66-67.

[5] 江学勤. 看不见的力量 有关成功、学习和创造力的真相[M]. 赵小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161+191.

[6] 西蒙·古德,艾拉·米村. 做书[M]. 邵晓丹,译.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150-155.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慕课背景下‘绘本立体书课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广”(项目编号:2022JGY15)。

作者简介:王珏(1981—),女,硕士,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插图。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