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与发展路径

2024-01-23 02:18曹盛昌李宇潇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发展路径

曹盛昌 李宇潇

摘  要:勤工助学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进行探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借鉴法,从勤工助学的功能和主要模式入手,指出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发展路径,结合典型案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勤工助学岗位,健全勤工助学管理体系,打造勤工助学新平台,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有效发展路径,有助于实现育人功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开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5-0184-04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对“勤工助学”的定义是在高校的统一组织管理下,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从而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1]

高等学校资助政策体系中,勤工助学是一个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站在高校的角度,应明确勤工助学的定位,将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发展路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改变,只有创新勤工助学路径,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一、勤工助学的功能和主要模式

(一)勤工助学的功能

1. 经济功能

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贫困生、特困生,勤工助学是一种解困措施,学生付出劳动的同时能获得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帮助其完成学业。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2042.95亿元,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高等教育共资助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1150.3亿元,比上年增加99.56亿元,增幅9.48%。

2. 育人功能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途径,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措施。具体表现如下:(1)培养思想品德。通过勤工助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增强爱国意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今后生活打下基础。(2)增长知识见识。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要,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3)树立拼搏精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选择,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2]

(二)勤工助学的主要模式

1. 传统型

传统型勤工助学模式,由学校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细化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包括组织、实施、管理、监督等。在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上,主要是劳务岗、公共服务岗,因学校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因此能提供的兼职岗位数量有限。

2. 智力型

智力型勤工助学模式,在岗位设置上强调了智力要素,和专业知识、教学活动、科研创新、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简单来说,该模式以脑力劳动为主、以体力劳动为辅,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智力优势,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突出育人性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3. 创业型

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是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下,创设勤工助学实体项目,学生全过程参与其中、自负盈亏。一方面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另一方面可进行专业实践和创业实践。该模式在“双创”背景下提出,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的指导支持下创建经济实体,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由学生进行自主经营[3]

4. 校企协同型

为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校企协同型勤工助学模式应运而生,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加强联系沟通,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企业不仅有实践优势,也是学生的就业目标,该模式下学生能提高技能和素养,明确未来就业方向;学校能明确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企业能获得素质高、成本低的人力,减少用工成本,明晰社会责任。

二、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勤工助学育人现状

以某高职学校2019-2020学年参与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和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勤工助学育人现状如下:

岗位情况,主要包括教学楼卫生保洁、公共区域保洁、科室助理等,其中体力类占比约85%,管理类占比约4%,事务类占比约11%。岗位预期方面,学生对管理类和事务类的选择比例为91.5%,体力类选择比例只有8.5%,提出的岗位建议有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标准,增加岗位数量。岗前培训预期,学生认为岗前培训应包含的内容中,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为人处世、经验交流、安全教育、办公软件使用、其他。

勤工助学原因上,提高自身素质占比86.5%,减轻经济负担占比76.4%,积累工作经验占比71.3%,充实课余生活占比28.4%,其他30.5%。勤工助学收获上,提高了素质占比82.6%,积累了工作经验占比72.5%,结识了同学占比66.3%,获得了工资报酬占比38.7%,其他54.3%。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后,教师评價分析认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占比87.4%,学习成绩提高占比67.2%,获得荣誉占比45.8%,其他30.5%。

(二)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1. 岗位设置问题

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不合理,包括以下几点:(1)岗位数量少,学生参与助学岗位的积极性高,供应和需求不相符;(2)岗位层次低,以体力类岗位为主,管理类、事务类为辅,缺少高层次的技能型岗位,无法和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和未来工作规划不匹配;(3)报酬设置区分度不高,学校提供的各类勤工助学岗位,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提供的报酬比较接近,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

2. 管理体制问题

高职院校为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但领导者思想认知不足,对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的配置不到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在信息发布、岗前培训、考核评价等环节存在漏洞,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培训教育和专业指导流于形式,学生尚未准备好就进入工作岗位,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在较高安全隐患[4]。岗位信息发布时,没有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优势,信息发布渠道窄,学生获得信息不够及时准确。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发展路径

(一)优化设计勤工助学岗位

第一,拓宽渠道增加岗位数量。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勤工助学岗位需求也在增加。为了增加岗位数量,首先要在校内设置固定岗位,并适当提高待遇水平。例如利用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申请相关项目,学校免费提供店面,在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其次要寻找校外资源,提供更多校外勤工助学机会。例如利用宣传栏、官网、微信公众号、学校内部群等多种渠道,为学生发布及时、准确的岗位信息,保证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参加勤工助学。

第二,结合专业特点设置岗位。勤工助学工作中,还要融合职业发展规划,突出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勤工助学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对岗位进行审核、筛选,和所学知识、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从劳务型转变为智力型,切实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5]。在岗位安排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划分。低年级学生以体力类岗位为主,重点培养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高年级学生以管理类、事务类岗位为主,重点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三,做好考核评价工作。为了检验勤工助学效果,还应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根据不同岗位、学生表现,给予不同的报酬。配合奖惩措施,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嘉奖,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发挥出激励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激烈竞争,在岗位工作中树立高度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健全勤工助学管理体系

第一,完善管理机制。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勤工助学工作,严格按照政策标准进行资源配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岗位信息发布、岗前培训、考核评价、宣传推广等工作,均由专人负责,采用规范化工作流程。以岗前培训为例,一方面要通过集中培训,让学生了解规章制度、工作内容,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工作技巧、注意事项,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学生安全。

第二,岗位招聘选择。针对“僧多粥少”的现状,学校应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公开招聘,公示岗位信息后,对参加学生进行公开选拔,实现岗位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如此操作,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

第三,加强监督指导。学校领导要对勤工助学的用工单位进行监督,加强与此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利用反馈信息从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社交技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学生顺利上岗。学生在岗位工作期间,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与管理,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现状,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护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三)打造勤工助学新平台

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勤工助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也是提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应将勤工助学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一,将思政工作贯穿勤工助学全过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才培養方法和效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也要注重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勤工助学工作开展提供思想保障[6]。具体操作上,要充分利用校内宣传栏、多媒体、LED显示屏等,多介绍马克思主义、党团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辉煌中国》等节目和专题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确保这些积极正面的思想学生看得见、听得到。

第二,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内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自卑、自闭、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利于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因此,除了思政教育以外,学校领导和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应重点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融入校园集体生活。具体操作上,一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讲座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是为勤工助学的学生群体,发放心理知识的宣传海报、手册,建立经济资助+心理帮扶的工作模式。三是发挥出辅导员的能动性,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此类学生加强关注,经常进行谈心谈话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高职院校在勤工助学项目中,还应该融入创新创业理念,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发挥个人特长,配置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申报,提供必要的扶持资金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例如:在校内模拟企业运行,学生作为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为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

四、典型案例分析

以某高职学校为例,勤工助学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本身的力量单一,无法形成“管理+培训+服务”的多方合力。二是勤工助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培训+上岗+考核”的持续发展体系。三是工学脱节,没有实现“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创新勤工助学路径,采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

(一)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由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组成勤工助学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相关工作。专业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工作岗位必备的技能。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出项目研究小组的专业优势,构建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形成标准化、全过程的管理流程。整个管理流程如下:勤工助学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勤工助学岗位数量→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招聘方案→公开选择与招聘→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开展岗前培训→学生上岗服务→进行考核评价→反馈考评结果→为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文件资料归档。

(三)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为了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涉及人员招聘、工作分析、绩效考核等,坚持成果导向,实现教学上的变革。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设置项目任务,学生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课堂走入岗位,加强专业认同感,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

该校采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以来,累计5000余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改善了生活和学习条件,而且提升了技能素质水平。考核结果显示,达到优秀、良好等级的学生占比分别为41.8%和44.5%,真正实现了育人功能,得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一致认同。

五、结语

綜上所述,勤工助学具有经济功能和育人功能,是提升学生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内主要有传统型、智力型、创业型、校企协同型勤工助学模式,针对勤工助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优化设计勤工助学岗位,健全勤工助学管理体系,打造勤工助学新平台。在未来工作中,采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能实现育人功能、获得各方认同,可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更好发挥出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马宁,林伯海.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融合共进的逻辑理路[J]. 中国成人教育,2021(06):8-12.

[2] 刘许亮,柴杉. 基于“三多三精准”模式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20(15):40-44.

[3] 高德朋. 高职院校提高"资助育人"质量的理论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4):109-112.

[4] 刘军,殷毅山. 对高校发展型学生资助的三重考量: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业型勤工助学中心为例[J]. 教育财会研究,2021,32(03):43-50.

[5] 吕振.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难题、趋势与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19(24):31-34.

[6] 彭益全,吴彦宁,徐晓丽,等. 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勤工助学精细化管理机制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9(06):44-49.

(荐稿人:刘雪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曹盛昌(1996—),男,硕士,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学生资助;李宇潇(1984—),女,硕士,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发展路径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