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困境审思和路径探析

2024-01-23 02:18冉茂裕杨支才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大学生

冉茂裕 杨支才

摘  要: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必然选择、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实效的现实需要。在推进过程中呈现出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主体性不足、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设计不完善以及教育联动工作机制有待提升等问题,要从领导力量、保障体系、课程建设、教育方式、环境营造等方面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局面。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5-019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引领,着力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构,对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进教材,推进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价值彰显

(一)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应然选择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的成长关键阶段,在大学期间培育和形成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取向都具有重大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建构需要长期的浸润培养,不会一蹴而就。大学生要形成并巩固正确的价值理念,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深化思想淬炼和实践磨炼。就大学生成长的现实环境而言,影响其价值观建构的因素众多,社会思潮的多元多向、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尖锐、自身价值鉴别与选择的能力不足等,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挑战。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培育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百年党史孕育并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百年拼搏奋斗中凝练的红色精神谱系,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源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蕴含着滋养青年大学生成长的丰富“营养剂”。党史学习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的必修课。“理解而后信仰”,知愈明,信愈坚,通过党史学习的常态化推进,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性,能够让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党是什么,要做什么,党带领中国人民去向何处,从建党、兴党、强党的伟大历史斗争中更加清晰地把握党的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更系统地建立和筑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内在价值根基。

(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377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认清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潮流,明确奋斗方向,增强发展动力,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也是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路径。贴近历史,关照现实。在百年党史的学思践悟中,引领青年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征程中领悟青年成长之道,从不同历史时期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创造光辉业绩的拼搏奋进中感悟青年担当,从青年英雄、时代楷模的价值示范中感受真理和人格力量,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走进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建国、兴国、富国、强国征程中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知史鉴今,从而更加自觉地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潮流,将个人理想汇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向同行,矢志奋斗,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为人民建功立业。

(三)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实效的现实需要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3]尊重和敬畏历史,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文化根基。“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汹涌澎湃,各种思想交流交锋更加激烈,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戏说历史、消费文化、消解崇高、嘲笑英雄、亵渎烈士,种种隐形变异的虚无主义思想蔓延渗透,一定程度上会危害青年大学生正确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建构。同时,在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当下,部分青年大学生中也呈现出“躺平”心态,艰苦奋斗精神、拼搏进取意识、责任担当勇气等存在缺失和不足。如何有效地提升青年大学生“政治免疫力”,增强正能量,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抵御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提振青年大学生的“精气神”,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生动力,将家国情、报国志践行于当下学习生活实践之中,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破解的重要问题。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功能,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增强政治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升华党史学习教育,是青年大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是激励和推进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明方向、强实践、勇担当的应然选择。

二、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困境审思

(一)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主体性不足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在师生“同频共振”上存在一定差距,主体性不足或缺位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同学不知为何学习党史,从身份上认为这项教育的主要对象应是共产党员,普通大学生可以置身事外,理解不到这项学习的重要性,对其贴上单纯的“灌输”标签,难以理解和把握党史蕴含的价值性和时代性,无法自觉主动地融入学习之中,主动思考意识不足,在具体交流中常常“身心并不在场”,“对话”中往往“失声”。一些同学不知如何学习党史,偏重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回顾,在简单的知识重复中造成多次学习的假象,对党史已经“知道”了,却不愿深入探究党史蕴含的“道”与“理”,仅仅“浅尝辄止”,不再继续深入思考百年党史背后的价值理念,在党史学习的师生交流中逐渐“失语”。从党史学习实践情况来看,面对这样政治特性鲜明的思政类学习,大学生常以“副科”视之,将其作为专业课外的放松,只求最终考核的及格,偏重对“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功利主义的现象,为获取更多学分或掌握实用技能,而忽视价值理性的有效建构。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体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与这一行为的主体性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学设计有待完善

思政课是大学生在校党史学习的主渠道。作为必修公共课程,思政课课时有限、教学任务重、行课节奏快,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课堂,统筹设计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尤为关键。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目标定位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上不同程度地涉及百年党史相关内容,为避免交叉重复,就需要在整体上就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作体系化设计,精心安排授课专题,协同建构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系统。教学实践过程中各门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机协同不足,“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内容重叠,让学生感觉“似曾相识”,这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除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之外,在自身的党史学习研究上需要不断增强理论“底气”,积淀深厚的党史“功底”,注重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针对性突出的教学体系。党史涵盖内容丰富,哲理底蕴深厚,若缺乏“团队”攻坚,集体备课不深入,就会导致个别教师史论结合的教学高度、广度和深度不足,出现简单重述,机械照搬史料的情形。在大班教学、小班研讨中还需要强化学情把握,要“贴近学生”文理科不同基础,在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下,融通历史与现实,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见人见事”,注重缩短历史与当前学生的“疏离感”,展现党史的温度。在课外实践教学中,不能简单化“游学”,要避免“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式的考察调研,要在统筹课内外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着力增强体系化教学的整体合力。

(三)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联动机制有待优化

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学院部门多,覆盖范围广,教育教学各环节层层相扣,需要各子系统间有机衔接,协同运行。从责任主体来看,高校各级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各教学组织负责人、教师、辅导员等是直接责任人。在全面落实党史学习教育重要任务过程中,存在责任主体履责不到位、缺位现象,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组织管理的力度和效度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成效。就工作运行程序和保障措施、成效评价、工作考核而言,还存在信息不畅、协同不力、激励不够、监督不严、资源整合不足等情况,需要构建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闭环”管理体系,在人员安排、经费保障、过程考核及成效评价等方面形成有机整体,确保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常态化推进,需要工作各层次、各环节顺畅有序,尤其是要充分发动广大师生,有效调动一线师生主体性、创新性,积极主动地相互配合,有效保障。各单位部门要注重激发“活力”、建构“合力”、增强“动力”,激励与监督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联系自身实际,以目标为导向,创造性地开展、针对性地强化测评考核,建构系统自洽格局。在整合校内资源,实施校内系统联动的同时,还要统筹校外资源,利用好社会教育资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拓展党史教育渠道,深化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的联动协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长期合作机制,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同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三、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现实路径

(一)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在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長效机制中的组织领导和引领示范功能。“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379高校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系统性特征。各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好方向盘,保证党史学习教育方向不偏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高效能开展。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履行领导职责,践行保障作用。一线党员师生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头羊,要发挥“头雁”效应,在主动学党史、知党史、讲党史工作中体现表率价值,展现“领学”作用,在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程中当好“引领者”“示范者”“践行者”。要发挥师生党支部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和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党史学习教育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着力培育党员骨干,结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的各自优势,形成师生合力,共同推进协同育人系统化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其常态化开展、长效性推进,需要构建并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加强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无疑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以院系党组织为重点,以师生党支部为先锋,按照归口领导、分层负责、系统联动、统筹考核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设计相关单位和部门具体任务,建立年度工作计划体系,梳理作战图,建立专项工作台账;设置监督考核组,将工作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基础工作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明晰评价指标,完善年度工作考评体系。注重对激励和保障体系的优化,动态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可持续、高质量推进。

(二)讲好“关键课程”,强化教师主导功能

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1]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相同的价值目标,在内容上具有相互补充、内在统一的特性。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功能,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主阵地,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需要激励和发挥师生教学共同体的整体功能,既要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更要发挥好教师主体的主导功能,多元互动,促进大学生党史知识和价值理念的动态生成。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5]发挥教师主导功能,需要教师在“切问”中体现引导功能。百年党史,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屈辱与黑暗中浴火重生的苦难与辉煌,直面时代之问、解答中国之问、应对历史之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交出来优异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不可逆的新时代新征程。回望历史,不是单纯地讲历史故事,重要的是在宏大的历史视域下,引导大学生在史论融合中更加深切地体悟党的初心使命,更加透彻地把握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的历史演进,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党史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年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在教学中科学而艺术地“释疑解惑”,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启智润心,教书育人。要直接回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辨析种种问题的根源,阐明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要将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破立结合,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

发挥教师主导功能,教师要不断增强言传身教的主体能力。“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2]37教师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解惑者、引路人,以德方能育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真学真信真用实践中着力提升政治素养,切实积淀深厚学识,修养高尚品格,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校院都要重视和加强教师培养,采取入职培训、名校访学、专题研修、课题研究、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党史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建设可亲可敬可信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激励广大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地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发展。

(三)优化教育方式,增强学生主体自觉

“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6]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党史学习内生动力。在常规讲授教学基础上,教师还要善用启发式教学、对话互动、主题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虚拟实践、影视鉴析、专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党史学习教育不但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研学中感受党史的厚度、深度、高度和温度。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实事求是的严谨教学呈现历史的整体与局部、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支流、群体与个体,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与方法分析历史,辨析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深化问题研究。“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歷史过程去研究。”[7]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6]高校要着力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拓展党史课堂,融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空间,体系化推进党史教育实践。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读好“有字之书”也读好“无字之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人物访谈、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毕业实习、义务支教、党团活动等路径,走向田野,扎根大地。

高校要运用好属地的红色资源,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走访研学,包括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人物故居、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现场学习中感受历史和时代的鲜活脉搏,进一步实现大学生从历史中思考,在现实中内化应用,引导其从“听着学”到“讲着学”,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党史、领悟党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四)融入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教育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8]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展示和传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让大学生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党史文化的价值熏陶。要利用好学校宣传专栏、纪念雕塑、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电影展播、新媒体平台等多样化展示形式,将党史文化嵌入校园食堂、公寓、楼宇、教室、网站等日常生活场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党史文化传播的成效。要用好班会主题宣讲、讲座、论坛、社团活动等平台,将党史学习与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融通。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赋能作用,借助公众号、校园网站、短视频平台等渠道,精心制作红色文化作品,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都能自主开展党史学习。要加强图书馆线上线下党史文献资料库的建设,构建红色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服务“矩阵”,方便师生查询浏览。要充分挖掘高校校史中的红色故事,邀请故事亲历者现身说法,开设讲座或交流沙龙,让青年学子在浓厚的环境熏陶下,透过校史领悟党史、知晓国史,更加清晰地理解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更加勇毅地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 人民日报,2022-1-12(01).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3] 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6]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党建,2021(04):4-11.

[7] 毛泽东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173.

(责任编辑:牛雪璐)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2021年度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域下省属高校二级院系党建工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JDR0360)

作者简介:冉茂裕(1998—),男,硕士在读,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支才(1971—),男,硕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大学生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