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分析*

2024-01-23 08:06季雨晴秦绪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状面根型椎间

吴 迪 季雨晴 秦绪沛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一种由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外侧突出或椎间孔狭窄引起的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约占全部颈椎病的65%[1-2]。报道显示[3-4],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随病程延长可加重疼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为目前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可显著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颈肩部疼痛症状[5]。因此,尽早预测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意义重大。MRI为临床评估诊断颈椎病的常用方案,对人体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而颈椎矢状面参数可量化颈椎形态的变化,可用于表示手术方式与颈椎矢状位形态的关系[6-7]。但目前临床鲜有关于MRI联合颈椎矢状面参数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评估中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试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9例,女150例,年龄24~80岁,平均(51.38±13.75)岁;体质量指数20.8~26.1kg/m²,平均(23.93±0.97)kg/m²;病程3~15年,平均(9.29±2.93)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证实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均符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指征;知晓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颈椎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颈椎疾病;合并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颈椎感染性疾病、颈椎肿瘤;合并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既往存在脊柱手术史者;合并MRI检查绝对禁忌症者;合并精神异常或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预后评估: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病情转归 ,其中JOA改善率>50%评估为病情转归良好,JOA改善率≤50%评估为病情转归不良。JOA评分包括膀胱、感觉功能、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共17分,分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越好,JOA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17-术前总分)×100%。

MRI检查:均采用西门子公司1.5T MRI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摘除衣物上所有金属物品,避免出现干扰磁场及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引导患者处仰卧位,放置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2WI、ST1WI矢状位、横断位,扫描参数设置为:T1WI序列:TR=500ms,TE=12ms,T2WI序列:TR=400ms,TE=100ms,矩阵256×256,层厚4.0mm,层间距1mm,采集次数3~4次。图像分析处理:统计所有患者影像资料,均由同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检阅,观察影像特点,包括椎体间隙、椎弓根、椎间孔等,并统计受累节段数量、脊髓水肿/变性。颈椎矢状面参数测量:均采用标准X线摄片设备系统扫描颈椎正侧位片,上传至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测量所有患者颈椎矢状面参数,包括受累节段数量、脊髓水肿/变性、C2~7Cobb角、C1~7矢状面 轴向距离(SVA)、C2~7SVA、T1倾斜角(T1S)、椎间孔宽度、T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节段前凸(SL)。

资料收集: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术前JOA评分、临床症状(颈部活动受限、颈部疼痛、肩部疼痛、麻木、乏力)、病变节段(C5、C6、C7、C8)。调查质量保障:调查前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经调查质量核查及数据质量核查制定相应调查问卷,采用相同调查问卷收集临床资料,以保障调查问卷准确性,录入数据时再次确认数据准确性,核实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录入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3)分析C2~7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关系。(4)分析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earson行相关性分析,预测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不良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病程、既往史、术前JOA评分、临床症状、病变节段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不良组受累节段数量、C1~7SVA、C2~7SVA、SL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脊髓水肿/变性患者占比、T1S、T1S-CL高于良好组,C2~7Cobb角、椎间孔宽度低于良好组(P<0.05)。见表2、图1-2。

图1A-图1B 不良组MRI图像;图1A 横断位T2WI;图1B 矢状位T1WI;颈椎弧度变直,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增生改变;C4/5、C5/6、C6/7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前缘受压,椎管狭窄,C5/6脊椎受压变性。图2A-图2B 良好组MRI图像;图2A 横断位T2WI;图2B 矢状位T1WI。

表2 两组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2.3 C2~7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关系T1S、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负相关,C2~7Cobb角、椎间孔宽度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见图3。

图3 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关系

2.4 术后6个月JOA评分的偏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脊髓水肿/变性、C2~7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均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P<0.05)。见表3。

表3 术后6个月JOA评分的偏相关性分析

2.5 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显示,脊髓水肿/变性、C2~7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的AUC分别为0.647、0.797、0.802、0.767、0.750、,其中T1S的AUC最大;运用SPSS联合应用ROC模式分析各参数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价值显示,各参数联合的AUC为0.913,大于任一单独参数,其预测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78.67%。见图4、表4。

图4 ROC曲线分析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

表4 术前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转归预测参数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退行性变化导致机械压迫、局部炎症反应引起,当并发颈髓压迫或明显功能障碍时,需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症状[8-9]。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可清除神经根压迫,对于颈椎重建具有较高稳定性,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但仍有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复发或上肢疼痛症状改善不满意[10-11]。因此,积极探讨术后病情转归评估方案,针对性给予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为目前临床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案,有报道显示[12-13]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下,可出现横突孔、椎间孔位移、滑膜嵌顿等特征,且上述椎体改变均可于MRI、MSCT等检查中体现。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经MRI检查脊髓水肿/变性患者占比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临床可通过MRI初步预测评估患者术后预后情况。MRI检查髓内信号改变为颈椎退行性疾病常见的影像学特征,脊髓前柱结构易受压迫,可导致下位神经元信号传导异常,而髓内高信号表示压迫性损伤更严重[14-15]。国外学者研究发现[16-17],颈椎退行性疾病MRI髓内高信号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疼痛症状虽有所改善,但由于脊髓长期压迫导致损伤修复缓慢,因此需尽早进行MRI检查,避免出现髓内高信号,影响预后恢复。另有学者表明[18],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MRI T2加权像上髓内高信号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更差,为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54)。因此,MRI检查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关研究显示[19-20],颈椎矢状面异常可导致颈椎、颈胸段至脊柱整体矢状面失衡,从而导致患者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发现,不良组T1S、T1S-CL高于良好组,C2~7Cobb角、椎间孔宽度低于良好组,推测颈椎矢状面参数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临床功能改善相关。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而老年人群胸椎后凸较大,为平衡头部及颈胸部位置、维持平视视野,在颈椎代偿机制影响下可通过颈椎过伸及重心前移代偿颈椎前倾失衡,从而导致局部范围内颈椎Cobb角、椎间孔宽度等变化[21-22]。报道表明[23-24],颈椎矢状面参数中T1表示颈椎基座处于的固定位置,T1S也相对固定,当患者颈椎前凸丢失或伴有局部、整体后凸时,T1S可更好反映颈椎及脊柱整体矢状面平衡状态,而C2~7Cobb角仅能反映局部颈椎矢状面平衡,因此通过联合应用颈椎矢状面参数可更好反映颈椎与全脊柱平衡关系,从而评估预测术后脊柱功能改善情况。本研究结果还发现,T1S、T1S-CL、C2~7Cobb角、椎间孔宽度均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证实颈椎矢状面参数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预后恢复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尝试通过ROC分析颈椎矢状面参数、MRI对术后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发现MRI联合各参数预测AUC为0.913,大于任一单独参数,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以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状面根型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请您诊断
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青年女性矢状面轮廓曲线提取与拟合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