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024-01-23 08:06王仁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增加值定量病灶

武 粟 王仁贵

1.北京水利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0036)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 (北京 100036)

骨巨细胞瘤作为原发性骨肿瘤常见类型之一,属于良恶性交界骨细胞瘤,发病率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7%左右,尤其是在20~35岁人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1-2]。骨巨细胞瘤生长活跃异常,肿瘤血运相对丰富,治疗难度大,复发率较高,且肿瘤复发呈侵袭性生长,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威胁[3-4]。因此,早发现、早诊治尤为关键,同时还可为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奠定良好基础。骨巨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检查及诊断以影像学为主,但X线平片重叠性较高,对尚无法对软组织肿块及破损区域情况准确反映,临床应用受限[5-6]。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影像检查方法,应用颇为广泛,增强后扫描病灶CT值变化可较为客观地反映肿瘤区域血供情况[7-8]。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骨巨细胞瘤,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作为对照,探究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骨巨细胞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44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42±3.65)岁;体质量55~88kg,平均体质量(71.58±11.03)kg;对照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94±4.25)岁;体质量52~85kg,平均体质量(70.69±10.21)kg;疾病类型:骨囊肿14例,骨肉瘤35例,骨转移瘤15例,软骨肉瘤11例,其他5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及性别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同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影像学资料详细完整;检查前未经手术或其它侵入性治疗干预的病灶;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近半年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其它原发性肿瘤者;既往运动系统外伤者;合并库欣综合征、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2 方法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及飞利浦Incisive64排螺旋CT扫描系统;设置扫描参数:200~350mAs,120KV,层厚1mm,螺距1.0,增强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注射液(omnipaque),以3.5 ml/s静脉注射。

采集原始扫描数据上传至PACS系统工作站,病灶骨质破坏区域内软组织肿块以CT值定量测量,测量方法:选择病灶感兴趣区,注意避开病灶液化、坏死及钙化骨化影,确保选择测量层面增强后强化明显、强化均匀及密度高,在轴位图像取不受增强影响区域的CT值,注意每个病灶选取3个不同感兴趣区;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协商确定增强扫描前后感兴趣区的选取及CT值测定。

以术后第1d作为随访起点,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为期24个月,以复发为终点事件,随访期满或出现终点事件为随访终点,观察组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25例复发,55例未复发。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MSCT定量参数;(2)分析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4)分析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5)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相关性以Spearman系数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价值以ROC曲线评价,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MSCT定量参数比较相较于增强前平扫CT值,两组增强后CT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SCT定量参数比较(HU)

2.2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以骨巨细胞瘤患者为阳性,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为阴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为源数据,绘制ROC曲线,获得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值、95%CI、截断值、敏感度及特异度,见表2,图1。进一步研究显示,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联合诊断的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MSCT定量参数诊断骨巨细胞瘤定性的ROC曲线

表2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

2.3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在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 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比较

2.4 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相关性分析可知,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Campanicci's 放射线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4。

表4 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5 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以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为因变量(未复发=0,复发=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 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见表5。

表5 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3 讨 论

骨巨细胞瘤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既往临床认为该病变属于良性,但侵袭性较强,也具有明确恶性瘤[9-10],但近年来认为其是低度或潜在恶性肿瘤[11-12]。因此,及早诊治骨巨细胞瘤尤为关键。

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骨巨细胞瘤辅助方法,其中MRI因检查用时常及费用昂贵原因,部分患者难以负担。临床上根据X线征象可对骨巨细胞瘤作出大体诊断,而相较于X线,CT检查分辨率较高,且可避免图像重叠,显示出X线无法显示征象[13-14]。此外,CT检查可测定CT值,CT值可量化表示组织密度,待增强剂经静脉注入后,MSCT可客观、定量分析病灶血供情况。相较于其他骨肿瘤影像学表现,骨巨细胞瘤均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且通常伴有软组织肿块,极易出现混淆而造成误诊[15-16]。基于此,本研究观察骨巨细胞瘤患者MSCT定量参数CT值,结果显示相较于增强前平扫CT值,两组增强后CT值均明显升高,原因在于增强对比剂注射后,由于血管内外,特别是与细胞间隙间浓度差较大[17],增强对比剂快速弥撒,病灶部位CT值随之达到峰值。观察组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MSCT定量参数CT值在骨巨细胞瘤与其他骨肿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二者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富含微血管,呈新生毛细血管样,具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血管壁较薄,加之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加大间隙,基底膜通常不完整,再者由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进一步增高肿瘤细胞内血管通透性,最终导致血管内外通透性增加[18],故骨巨细胞瘤患者CT值较大。

进一步研究显示,绘制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诊断骨巨细胞瘤的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诊断AUC值均在0.7以上,且联合诊断AUC值>0.9,诊断效能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感兴趣区选择:CT增强扫描后,肿瘤血供丰富及血管壁破坏较多区域病灶强化最为显著,也是肿瘤实性成分,可代表肿瘤生物活性。本研究所选病例病灶大小不一,实性成分强化均匀一致可取范围最大为0.5cm,因此,MSCT检查选择的感兴趣区直径均为0.5cm,保证测量范围,确保测得CT值准确性,客观反映病灶血供情况。此外,MSCT扫描图像上,强化显著区域肿瘤具有丰富血供,血管壁破坏较多,最能代表肿瘤生物活性部分,因此,选择该区域CT值测量,可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客观评价。

骨巨细胞瘤局部侵袭性较强,可致使部分患者局部反复治疗后出现复发情况,相关研究表明,骨巨细胞瘤术后具有较高复发风险,不仅影响患肢功能,甚至会出现肺转移,致使患者死亡[19-20]。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发现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 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其中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 放射线分级为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与既往研究[21-22]结果一致。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Campanicci's 放射线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认为CT值可评价骨巨细胞瘤病情情况,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属于小样本研究,有待临床日后多中心、多渠道取样,作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骨巨细胞瘤患者MSCT检查CT值明显较高,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如结合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预判,可提示术后复发,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增加值定量病灶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