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多发平滑肌瘤并玻璃样变性1例报告

2024-01-23 08:06黄水仙邓开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渐进性箭头平滑肌

周 刚 杨 丽 黄水仙 吴 玲 邓开闯 龙 艳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个旧 661000)

1 病 例

患者,女,45岁。因“发现下腹包块2年”于2020年10月24日入院治疗,患者近2年无诱因自行扪及下腹部包块,且逐渐增大,伴肛门坠胀感、反复便秘,无其他特殊症状。既往身体健康,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20年10月10日。体格检查:下腹部触及巨大包块(上缘达脐上1横指,左侧达左腋前线,右侧达右锁骨中线),形态不规则,质硬,位置固定,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性激素全套:孕酮10.4ng/mL↑,余(-); 肿瘤标志物、生化全套、粪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均为阴性。CT平扫:腹膜后见一巨大团块状病灶(以下称之为“病灶一”)及一类圆形病灶(以下称之为“病灶二”),大小分别约21.6cm×14.3cm×29.4cm(左右经×前后径×上下径)、4.5cm×4.7cm×4.1cm(左右经×前后径×上下径),病灶密度不均匀,呈等、稍低密度,未见高密度出血及钙化(图1)。泌尿系统造影:膀胱、左侧输尿管中下段受压、向右侧偏移,泌尿系统未见梗阻及扩张;大部分肠管受推压、聚集、向上移位,腹部未见肠梗阻征象(图2)。MRI:T1WI示腹膜后两个病灶,呈等、稍低信号,信号不均匀(图3);T2WI示病灶一信号不均匀,可见不均匀高信号与低信号混杂交错,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楚;病灶二主要呈高信号,内部可见不均匀片状低信号,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位于子宫左后方、直肠右前方,与子宫、直肠分界清晰;病灶一与病灶二边缘均可见低信号的包膜样结构(图4);T2WI冠状面示子宫、阴道及膀胱因病灶一推压、向右侧移位(图5);T2WI矢状面示病灶一下缘延伸至左侧坐骨肛门窝区及会阴区(图6);DWI横断面示病灶一部分区域呈稍高信号,ADC值约1.509~2.684×10-3mm2/s;病灶二大部分区域呈稍高信号,ADC值约1.168~1.443×10-3mm2/s(图7-8);增强扫描示病灶一内可见片状不均匀强化影像,呈渐进性强化,病灶二呈渐进性强化,强化不均匀(图9-11);增强扫描示右侧卵巢显示,向右、向上移位(图12);增强扫描示左侧卵巢显示,向后、向上移位(图13)。手术经过:开腹,包块位于腹膜后,切开后腹膜,见巨大团块状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见左侧输尿管与肿瘤粘连;另见骶骨岬右下方有一个类圆形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两个病灶均为平滑肌瘤(玻璃样变)。

图1 CT平扫横断面示腹膜后病灶一(三角)及病灶二(白箭头),病灶呈等、稍低密度,CT值约13HU~75HU,平均值约39HU。图2 泌尿系统造影示:膀胱、左侧输尿管中下段受压、向右侧偏移(黑箭头),泌尿系统未见梗阻及扩张;未见肠梗阻。图3 T1WI横断面示腹膜后病灶一(三角)及病灶二(白箭头),病灶呈等、稍低信号,信号不均匀。图4 T2WI横断面示病灶一(三角)信号不均匀,可见不均匀高信号与低信号混杂交错,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楚;病灶二(白箭头)主要呈高信号,内部可见不均匀片状低信号,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病灶一与病灶二边缘均可见低信号的包膜样结构(黑箭头)。图5 T2WI冠状面示子宫、阴道及膀胱因病灶一推压、向右侧移位(白箭头)。图6 T2WI矢状面示团块状病灶(三角)下缘延伸至左侧坐骨肛门窝区及会阴区(白箭头)。

图7-图8 DWI横断面示病灶一(三角)及病灶二(白箭头)未见明显弥散受限表现。图9-图11 增强扫描示病灶一(三角)内部可见片状不均匀强化影像,呈渐进性强化;病灶二(白箭头)呈渐进性强化,强化不均匀。图12 增强扫描示右侧卵巢显示,向右、向上移位(白箭头)。图13 增强扫描示左侧卵巢显示,向后、向上移位(白箭头)。图14-图15 病理图片,高倍镜下见肿瘤由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胞浆丰富、嗜伊红色,核呈雪茄样,核无异型性;肿瘤内见厚壁血管,部分区域间质玻璃样变(HE×100)。

2 讨 论

腹膜后平滑肌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ma,RL),2020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分为良性肿瘤[1],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大多学者认为起源于腹膜后精索、血管、中肾管或苗勒管残余等含平滑肌的组织,也可发生于正常不含平滑肌的组织,如胰腺、腹膜等[2]。平滑肌瘤可位于体内任何部位,腹膜后罕见,病灶多数生长缓慢,早期可无症状;当肿瘤增大、推压邻近器官时出现症状,如腹胀、腹痛、呕吐,排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等,本例中病灶一对肠管推压较明显、病灶延伸至左侧坐骨肛门窝区及会阴区,导致患者肛门坠胀感、反复便秘的症状。腹膜后平滑肌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本例病灶为多发,形态不一,信号不典型,术前诊断较困难。

本例中病灶一质地较软,沿间隙生长,上缘平右肾下缘,前缘及外缘近腹壁,下缘延伸至左侧坐骨肛门窝区及会阴区,膀胱、子宫受压、向右上方移位,子宫颈、阴道受压向右侧移位,大部分肠管受推压、聚集、向上移位,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大部分区域走行于后方,左侧输尿管中下段受压、向右侧偏移,左侧腰大肌稍受压;病灶二位于子宫左后方、直肠右前方,与子宫、直肠分界清晰;根据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两个病灶定位于腹膜后。病灶一与病灶二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弥散加权成像病灶未见明显弥散受限表现,病灶邻近结构未见受侵犯表现,扫描范围内未见转移性病变,腹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及积液,因此,考虑为腹膜后良性肿瘤性病变。本病例中,两个病灶内部分区域信号与子宫肌层相似,病灶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呈渐进性强化,此特点可提示病灶为平滑肌肿瘤。良性平滑肌肿瘤为平滑肌瘤,可单发或多发,呈软组织密度/信号,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呈渐进性轻中度或明显强化,但发生变性(包括玻璃样变、囊变、粘液样变),密度/信号不均匀,T2WI呈与平滑肌相似的低信号为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3]。本例病灶因发生玻璃样变,信号不典型,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本病主要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1)脂肪肉瘤:为恶性肿瘤,通常为含脂肪的肿块;(2)粘液纤维肉瘤:为恶性肿瘤,腹膜后少见,病灶边界不清晰,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3)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多沿腹膜后神经分布走行(脊柱旁、肾脏内侧、骶前间隙等),较大者易出现坏死、囊变;(4)卵巢来源肿瘤:本病例双侧正常卵巢显示、呈受压表现,故不考虑卵巢来源肿瘤;(5)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侵袭性,囊变、坏死、出血较常见。

综上所述,本例腹膜后多发平滑肌瘤伴玻璃样变术前诊断较困难,准确定位、T2WI呈与平滑肌相似的低信号及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渐进性箭头平滑肌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运载火箭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选择研究——以电视行业为例
寻宝历险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