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巨著 嘉惠学林
--《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读后

2024-01-25 09:51
殷都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文青铜器器物

绳 克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周礼·夏官》云:“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后世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地区正是西周王室直接统辖的以宗周为中心的区域,即王畿地区。先周时代,古公亶父迁至于岐下,活动于今关中的泾渭流域;周文王伐崇之后,作邑于丰;武王即位后,建都于镐京;直到平王东迁前,关中平原一直是周人的发祥兴盛之地和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期,先秦史专家王晖先生及其团队积九年之力完成多卷本《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下文简称《研究》),五卷六册,258余万字,由三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作为一部资料整理与研究并重的著作,它不仅是对西周王畿地区金文资料的一次全面梳理,并且以一系列的新颖见解贡献于学林,有裨于包括古文字学、考古学及古史研究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可以誉为藉助金文资料探索西周王畿地区历史文化的助推器。

通观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卷对西周王畿地区岀土金文资料进行详尽整理,并较为细致地收录了有关某器金文的相关研究成果。近代以来,西周出土有铭青铜器的窖藏与墓葬集中于西安、周原以及宝鸡等地,也是西周王朝重要官吏和贵族活动的中心区域。作者在充分考虑到青铜器出土地点、关中地区政治地理格局的基础上,按照分区分卷的方式整理了“西安地区”“周原地区”与“宝鸡地区”“咸阳、渭南、铜川地区”所发现的有铭青铜器,内容丰富,结构条块,布局明确。第五卷则分章节对周王朝宗法宗庙制度、礼仪与政治制度、军事教育文化、周原金文与族属、周王朝与内外服关系、外服制诸侯方国金文等六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各章内容自成体系,令人一目了然。学者对史料进行大量的搜集与辨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研究》将金文资料整理与研究两个部分相结合,前后呼应,相映成辉,对金文研究者、古文字研究者和西周史研究者的巨大功用是不言而喻的,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著作,尤其是贯串于全书中的严谨治学态度、不拘泥于前人看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令人扼腕赞叹。具体而言,该书有三大特色。

一、广搜资料,内容丰富

编撰者以当代学术标准,详尽搜集整理了关中地区出土的西周有铭青铜器与金文资料,将2013年以前所有可见传世、窖藏和墓葬数据铭文悉数收入,总数达1358件,大约是《殷周金文集成》(共12113件)的十分之一多,规模之大,收罗之全,可谓是西周王畿地区金文之集大成者。过往著作往往在图版后简要介绍器物的一些信息,有的甚至仅录图版释文而略去相关内容,使用起来往往要查询不同的书籍,极为不便。该丛书则对各器提供齐备数据,详细爬疏所收器物的出土、流传和现藏等资讯,以及形状、花纹、尺寸、字数、释文等信息,并注明对器物的时代判断。还对每件器皿的主要著录出处和相关研究作逐一交待,这对于想进一步查找原器和过往研究成果的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对以往著录中的疏误之处,以“备注”形式做了极为谨慎的修订,在各卷末尾配备了器物出土地及相关情况检索表,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可供研究的信息完整、清晰醒目、繁简得当,细察可见各器之别,通视则有全豹之貌,十分难得。

二、编排合理,便于研究

中国古代对金文整理与著录的书籍颇多,过往著作由于所收大多是传世器,器物发现地点不明,基本上是以青铜器物类型为纲、以字数从少到多为序的方式来编排,人为地割裂了成组器物组合。近代以来,可知其明确出土地的墓葬和窖藏有铭铜器越来越多,利用地理区位、考古学的理论来整理与研究金文资料的方法日益受到学界重视。而割裂的编排方式打破了同一墓葬或同一窖藏金文的先天组合关系及地域之间的联系,对研究成组铭文器物主的家族形态、历史变迁,以及非成组铭文器物主族群迁徙、地理分布、族属和亲缘关系等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十分不利于我们作综合研究。因此学术界迫切需要一种采用全新方式进行编排的著作。该多卷本丛书的前四卷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憾,是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庄的行政区划为纲,窖藏或墓葬的发掘时间为顺序分组分类,尽量保存青铜器出土时的聚合状态与所有出土数据的整体面貌,为学术界提供研究同组(群)青铜器断代、王畿区域内贵族家族的地理分布与聚落形态、族群居住及迁徙、宗族关系的西周金文资料。此外,通过卷尾附表“有铭青铜器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帮助读者清晰感受不同家族、不同地区在西周王畿的地理位置,方便我们进行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通过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我们再进一步以组合来研读每件铭文所包含的信息,所产生的认知水平想必就会大不相同。这种以地域入手的编排方式能见微知著,并多层透视,可谓是新方法、新理念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为研究西周时期畿内历史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今后的考古工作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论证翔实,鞭辟入里

第五卷为全书的精华所在。作者们在系统整理西周金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学的观察法和古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通过扎实的分析考证,对西周王畿地区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文化等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思路新颖、引人深思的见解在书中随处可见。限于学力,我无法将书中的全部精华一一展现出来,仅随意选取一些独到的论点,以见一斑。一是否定过去战国后儒所说西周春秋时期近亲庙制为四代或六代先祖,认为是曾祖、祖、父三代,周天子七庙是近亲三代加上文王、武王、帝喾和后稷,同姓诸侯五庙是近亲三庙加上自出先祖周王以及始封祖,异姓诸侯则加上始封君及继位的世宗;二是否定封邦建国之后的贵族自分封之日起就脱离旧宗的看法,认为是从第四代才开始从大宗分化出去;三是否定西周时代存在公侯伯子男式的五等爵制,认为是公卿大夫士四等爵位制;四是讨论了一种久被误解的西周政区组织“還(还)”,认为是具有直辖性质的行政区划组织;五是否定战国时期才产生宗庙设立神像,认为周王朝宗庙中就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图像来进行祭祀悼念;六是否定西周军赋是战国以来的摊派,而是由周王朝统一管理、战时统一发放;七是否定古人关于“庠”“序”的各种说法,认为西周有“小学”“大学”两种学校建制,商周“大学”是以学习军事礼乐为主的“武学堂”,其名称为商“庠”周“序",西周金文称“射”“射学宫”,亦称“辟雍”或“大学”。此外,还有一些见解填补了学术空白,如利用周原出土的昔鸡铜器铭文证明周大夫受封采邑而有氏是确实存在的。此类深知灼见俯首皆是。这些观点十分独到,发人深省,论证鞭辟入里,充分发挥金文资料在证史、补史、纠史方面的最大功用和史料价值,对西周历史的研究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总之,《研究》对关中地区金文资料整理与研究方面作出新的进展,填补了学术界的一段空白,嘉惠学林,确实是研究西周金文与历史的杰出著作。

猜你喜欢
金文青铜器器物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