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分类、比较、推断”教学模式建构

2024-01-26 05:48钟家荣何思平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单元教学思维品质

钟家荣 何思平

【摘要】本文论述高中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现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论述采用分类、比较、推断三步程序开展群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构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此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不同类型的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单元教学 思维发展 分类、比较、推断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2-0069-04

有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国所认可的公民七大素养是: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这七大素养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人思维能力紧密相关。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促进学生思維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公民素质提升,为国家培育面向未来的人才的重要内容。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列入高中语文必修课的学习任务群,明确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界涌现了大量关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研究者大多倾向于细分门类进而开展相应的专门研究,但在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理念下,能否采取一种有效整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应贯穿于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达到思维的整体提升。

一、高中语文学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在给予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芜杂、取用困难的问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喜欢对社会上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对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学会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地去阐述观点。

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方面,语文学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夏红梅、郭惠宇等在《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中指出,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活动”。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表现和外化形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上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思维发展与语言运用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对语言运用的教学就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教学。因此,细化高中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各个教学环节、建构起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各个学科要求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学科要以祖国语言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按理来说,在单元学习任务的引领下,有结构化的统编教材设计和系统的语文实践活动,应当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有梯度地发展。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状况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对学生思维发展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思维培养与学生能力形成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单元教学未能有效开展,学生思维发展也停滞不前。

新课程改革后课时的大量减少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部分教师以高考为目的,以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作为教学重点,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上一堂“满满当当”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单调重复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机械、枯燥的训练中只形成了一种应考的“肌肉反应”,思维得不到发展,一旦面对复杂、深入、需要整体思考且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时,就会显得茫然无措。

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建构

学界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的学者将思维能力培养单独列为一个专门的语文教学板块,如夏武在《语文读写思维创新与应用》一书中讨论了设计“问题系统”的想法,以便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林润之、刘永康在《语文思维教学研究》中系统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各类思维能力的策略。另一方面,有的学者研究不同文本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如余党绪、张广录主编的《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展开系统探究,还有周翔燕的《高中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胡小雨的《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等。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可知,思维的发展应贯穿语文课堂始终、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即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实现。笔者从思维能力的单独培养思路中跳出来,且不局限于某一类文本阅读的思维培养,而倾向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实现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整体提升,建构起适用于不同特征的文本阅读教学的思维发展模式。

依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类、比较、推断三步程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通过语言的运用发展学生的思维。分类,指从广度上认识所阅读的文本,对文本产生丰富的认识;比较,指从深度上认识所阅读的文本,对文本产生深刻的认识;推断,指基于前两个步骤产生的丰富、深刻的认识,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推理、判断,进而产生新的认识。学生经由这三步程序,思维经历梳理、剖析、比较、判断、创新等活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都相继获得提升。以下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论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分类、比较、推断”教学模式。

(一)准确分类,通过“面”的展开,从广度上认识事物(文本)

分类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使大量繁杂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面对众多的阅读文本和概念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分类的方法对繁杂无序的“知识”进行审视、比较、区分,在认识上建立起秩序,获得“知识”的确定性和系统化。分类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准确把握,若用于分类的概念错误,则分类也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体。因此,不同的阅读文本大致都可以按基本信息、结构与形式、内容与情感三个层级来进行逐级分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青春的价值,积极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最后通过写作新诗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本单元新诗篇目较多,所选的两篇小说又被称为诗化小说(即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塑造意象、创造意境,具有诗歌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新诗,学科大概念是“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是掌握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传递情感的规律。在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可以先以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教授《沁园春·长沙》,介绍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境为例介绍意象的塑造和组合方式,接着再引导学生借助意象、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新诗的文本特点,并为接下来在课堂上使用逐级分类方法做铺垫。

接下来的第二课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这四首诗,带领学生使用逐级分类的方法,从基本信息、结构与形式、内容与情感等三个层级来自主学习、展开知识面,从广度上认识新诗这一文体。在分类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梳理的成果在表格上呈现出来,使原本隐形的思维过程变得直观外显(如表1、表2、表3所示)。借助逐级分类的表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对新诗文字描绘的意象、意境进行揣摩,还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内容进行评价、辨析,从中概括出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得到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也得到了提升;对不同知识的分类梳理还可以为接下来的“比较”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比较,通过“点”的深入,从深度上理解事物(文本)

高中语文新教材在编排中有将不同的文体组合成一个单元的,也有将多个文本组合成一课的。这种结构化的编排方式和新课改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都在引导我们通过多个文本之间的比较,建立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单篇教学思维上。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对不同阅读文本进行比较,能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文本。第一阶段的“分类”环节侧重从广度上掌握众多的知识,而“比较”则是在众多的知识中挑选一个重要的“点”进行深挖,从深度上更好地理解事物。比较的关键是找好比较“点”即比较的角度,在单元教学中可以考虑单元的主题或者是单元学习所隐含的学科大概念等具有引领性的关键内容。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单元学习中隐含的学科知识概念是“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由此,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文本之间的比较角度来深入分析诗歌。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意象意境作为抓手,在逐级分类的基础上,从意象意境的塑造和组合方式、表现手法、所反映的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以下简称《站》《红》《峨》)三首诗,在意象意境的塑造和组合方式上,《站》和《峨》是多意象组合成一个画面,《红》是一个意象分解成若干个画面(红烛燃烧、红蜡滴落、烛光摇曳等);在意象意境的表现手法上,《站》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出恢宏的画面,《红》用呼告、对话的手法,赋予红烛象征意义,《峨》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塑造了一个电影特写般的动感画面;在意象意境所表达的主题上,《站》的意境体现了“五四”时期青年人狂飙突进的精神,《红》的意境抒发了与《站》相近年代青年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峨》的意境则让人感受到历经坎坷和艰辛之后对生活的坚定与热爱。

通过以上比较,学生对每一首诗的意象、手法、情感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意象的想象发展了形象思维,对手法的分析发展了逻辑思维,对情感的理解探究发展了思辨性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分类与比较的过程常常同时进行,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

(三)合理推断,“点”“面”结合,结合个人经验积累进行创新创造

推断即判断、推理。判断是人们运用实践中所形成的概念去断定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向;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包括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推断是分类、比较之后的环节,其本质是在对事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认识之后结合个人经验积累进行创新、创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推断的关键是合理性,即在创新创造过程中要合乎逻辑、论证严密,所产生的结论或成果要经得起推敲。

为了促进学生将分类和比较环节的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推动推断环节的有效展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改写诗歌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来品味《选择》这首小诗的妙处并进行改写,以展现个人的创造。在这过程中,教师可进行改写示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

《选择》:如果我是一片云/我会放弃高高在上/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那,就是我的答案

改写后的《选择》:如果我是一片云/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我会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你要问我为什么/放弃高高在上/就是我的答案

单元学习的最后,是通过完成单元学习任务来检验学习成果,而单元学习任务往往需要学生结合课上所学进行创造,生成言语作品。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围绕“青春的价值”主题,自己创作诗歌。通过分析学生独立创作的诗篇,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经历了分类、比较、推断的学习过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都得到了充分训练。如下面兩首学生的诗歌作品:

《随笔》:几个天空中的黑点/是雏鸟要去对话浮云/轻快的鸟鸣/鼓舞它们摇摇欲坠的/身影/连白日里隐匿的行星/也羡慕它们青春的欢愉/风剪出它们的稚嫩/云托起它们的坚毅/它们在空中纵横/谁又去管身后的风

该生学会了通过塑造意象来传递情感的方法,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青少年比作雏鸟,诗中所刻画的雏鸟是稚嫩的、摇摇欲坠的,同时又是欢愉的、坚毅的,由此表达了他们对青春的深刻感悟:正值青春的少年虽然力量微弱但心与天齐,意气风发。

《旅程》:狂风在耳边呼啸怒吼/绿海在眼前疾驰而过/我奔过陡峭的滑坡/奔过深渊般的黑夜/奔过火球般的烈日底下/也奔过黄昏时绚烂的晚霞/我不想停下我的旅程/我想在这多彩的世界里自由奔跑/想到达更美的远方/可当我蓦然回首/石砾滑落/蜂蝶飞舞/星河闪烁/夕阳如火/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狂风”“绿海”“深渊”“烈日”“晚霞”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了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意境,表现了青春少年一路高歌猛进的无畏气概;“蓦然回首”之后,意境突转,扑朔迷离间流露出前进路上遗忘了家的悲傷。全诗构思巧妙,扬抑之间见深情,感染力极强,且颇具哲思。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契机与挑战,新的形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提高思想认识,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将高中语文课堂作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策略。“分类、比较、推断”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三步程序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得到梯度式的提升。教师可以细化高中语文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各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依照准确分类、有效对比、合理推断的三步程序对文本进行阅读梳理的意识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分类、比较、推断”的教学模式。如可以探索这一教学模式在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和高考复习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吴泓.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3]宋悦郑.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2022(29).

[4]谭良生.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J].中学语文,2022(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2020ZJY1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家荣(1975— ),广西玉林人,本科,高级教师,广西教育研究院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曾获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展评活动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高中语文命题与评价研究;何思平(1995— ),广西玉林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导学案研究。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单元教学思维品质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