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

2024-01-27 23:20张利庠
人民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乡村振兴

张利庠

【關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基层干部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①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奋斗在第一线,承担着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地区的落实落地工作,是党和国家与广大农村群众联系的关键桥梁。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积极引领农村产业转型,为农民谋求幸福生活。然而目前一些干部仍存在觉悟不高、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破解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发展困境,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村“两委”是乡村治理的“领头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全面推行“一肩挑”,即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主任由一人担任,有利于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延伸和落实到基层,但是这也给村党组织书记权力运行监督带来了更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村党组织、自治组织负责人普遍实现了‘一肩挑’,有的还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他们的监督管理必须跟上,坚决防止出现‘小官巨贪’和无法无天的‘村霸’。”②

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锻炼了机关干部,培养了农村人才。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党中央决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各地不断健全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

“产业村长”、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等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充实了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其中,“产业村长”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专职职务,主要由一批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土专家”、返乡创业青年等担任,由地方政府进行聘用,其并非实职,但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群众代表队伍由村(居)民小组长、党员、“五老”人员等群体中的精干力量组成,是群众“代言人”,能切实把群众工作挑得起、挑得实、挑得好。基于此,由村“两委”、驻村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和群众代表等组成了“党政经群”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并吸引了各类人才在乡村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③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但一些地方的村“两委”成员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思想上不敢“打头阵”。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由于害怕犯错误,一味遵循“不出事”的逻辑,具体表现为“事务主义”:缺乏主动精神,不善思考、不敢创新,一味机械性推进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着眼于长远,但部分干部缺乏大局观,在日常工作中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错误观念,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愿对乡村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而局限于当下得失,没有根据乡村特点创新性谋划长远发展,在乡村治理中不敢“打头阵”。

行动上不愿“挑担子”。主要表现为个别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目前,一些地区乡村干部考核压力较大、工作难度较大。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惠农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但在执行中被个别地方扭曲,加重了检查和考核排名的负担,干部的工作量陡然增加,其结果就是上级部门实行更加苛刻的考核方式和严厉的惩罚措施,导致一些干部消极应对、不作为,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方法上不能“常改进”。新时代新征程对我国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及时更新观念,运用新方法、学习新知识、应对新挑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干部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地区乡村干部老龄化现象明显,一些干部难以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理念理解不够透彻,拘泥于老旧的乡村治理手段,难以运用新方式解决新问题。

结果上难以“干实事”。当个别村“两委”班子出现不敢“打头阵”、不愿“挑担子”、不能“常改进”等问题时,必然会导致难以“干实事”。村“两委”班子的能力直接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获得感。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会令乡村错失发展良机。

在一些地方实践中,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时主要存在两大困境。

嵌入困境。驻村干部作为外部引入力量,本意是为乡村治理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然而在处理村庄事务时,一些驻村干部却游离于乡村社会之外。甚至在一些地区,村“两委”包办一切而忽视驻村干部的现象依然存在。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时往往面对多方利益主体,如果单纯依靠刚性嵌入方式参与乡村治理,则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损害多方利益。如果驻村干部为避免冲突而不作为,则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部分驻村干部处于与原有单位和家庭相对脱嵌的状态下,很难快速对当地产生归属感,心理和现实的双重嵌入困境为部分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

发力困境。在日常工作中,驻村干部要面对多重任务,包括入户走访、村务问题的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工作内容较多,有的驻村干部难以进行战略性、创新性思考,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发力困境。此外,驻村干部群体包括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以及退伍军人等,这部分人群在驻村工作之前大多脱离于乡村治理场域,对乡村实际环境缺乏足够认识,对乡村治理缺乏经验。在驻村初期,部分驻村干部难以迅速适应和开展工作,容易出现难上手、难发力等情况。同时,目前一些乡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使得驻村干部缺乏有效的发力杠杆,在谋划乡村发展过程中缺少人力资源支持。这些都是对驻村干部的巨大考验。

蓬勃发展的乡村经济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有效的乡村治理为乡村经济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确保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效率意味着干部在应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且高效地执行,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以五个思维处理五种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支撑。农村基层干部要处理好与群众、其他干部、企业、自身和环境的多维关系,各方高效协作,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第一,以服务思维处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农村基层干部应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高效系统的群众工作沟通机制。不仅要与群众有效沟通,更要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其投身乡村振兴。

第二,以全局思维处理与其他干部的关系。农村基层干部不是孤立的,需具备长远眼光,增强大局意识,立足于地区发展目标,在长期发展框架下找准自身定位。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具有系统性,通过与其他干部的紧密协作,更加有力地推动乡村地区综合发展,这种协作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全局观,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好工作时度效。

第三,以经营思维处理与企业的关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应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深刻洞察和战略思考,用企业家的眼光评估村庄资源,挖掘机遇、应对挑战,采取相应的治理手段助力乡村发展,协助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产业一体化布局。在此背景下,基层干部需积极寻找并培养“乡村CEO”,深化与“产业村长”的长期合作,为乡村发展注入经济增长强劲动能。通过与企业建立深度链接,为乡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以学习思维处理与自身的关系。学习思维强调内修外练,是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长期保持高效率、高水准的必然要求。在“内修”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应通过持续自主学习研究与时俱进。科技的不断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村面貌,而基层干部作为推动者和组织者,承担着引领农村现代化的职责。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自我能力发展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以适应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农村基层干部应注重提升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等软技能,加强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了解,不断拓宽自我认知边界,形成更为宽广的视野,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找准地区特色发展点。“外練”方面则要求干部能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农村基层干部不仅仅要在田间地头行走,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回头看。

第五,以技术思维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技术思维是一种以科技、工程和创新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它强调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创新方法,侧重于运用科技手段改善现有状况、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思维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包括对技术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农村基层干部要以技术思维处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环境发展变化趋势,找准乡村比较优势,以科技赋能乡村发展。

其次,在思想上、工作上和保障上实现平衡,确保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干劲足。如何让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发挥其最大效能,助力乡村振兴,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着手理解干部的基本需求。其一,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是激发干部工作动能的必要条件。其二,满足基层干部社交需求就是让基层干部处理好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深入乡村内部,做好与村民的沟通互动工作。其三,在解决问题、带头致富的过程中满足其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乡村是基层干部追求自我价值的大舞台,让干部才能在乡村发展中切实发挥效用,将人生目标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是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关键。

第一,在思想层面,提高基层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从思想教育和“适才适所法则”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④对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强化干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适才适所法则”,选派驻村干部要结合乡村发展特点,让驻村干部的才能契合乡村现阶段发展需求,让干部在工作中“使得上劲”。解决基层干部的“发力困境”是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的根本途径。

第二,在工作方面,为乡村干部减负增效、增权赋能。精简和明确村级组织承担的任务,避免过多繁琐的事项挤占干部大量时间,让干部的时间精力放对位置。优化考核机制,建立多维度认证体系,减少无效的评比事项,确保评价程序更加高效。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免责、减责的适用情况,给予干部容错空间,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使其在基层事务中放开手脚、施展才能。

第三,在保障方面,构建有温度、有力度的保障支持体系。给予农村基层干部坚实的物质支撑,提供合理薪酬、社会保障、住房福利等,让有才能的干部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基层干部的生活难题和心理问题,避免基层干部陷入“工作生活难两全”的境地。

最后,从“选、培、管、用”四个环节入手,打造“实力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在培育有担当、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时,应从多个环节入手提升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一,在“选”的方面,严格制定选拔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有能力者优先、能干事者优先,拓宽选拔渠道,让更多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祖国“三农”事业奉献力量。

第二,在“育”的方面,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干部,应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建立起老干部与新干部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让治理经验得以传承。实施“青蓝工程”,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开展培训和交流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第三,在“管”的方面,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优化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建功立业的干劲和热情。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把纪检监察工作向村延伸覆盖。持续为农村基层干部减负,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少名目繁多、变形走样的考核评估、督查检查等,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农民办实事。

第四,在“用”的方面,积极推行“三使用”策略。关键岗位上使用,确保有能力和潜力的干部能够胜任重要职务;关键领域上使用,具备特定优势和能力的干部往往能够在特定领域展现卓越效能,对于这部分干部要敢用,给予充分信任;重要工作中使用,让干部在实践中磨砺,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求是》,2022年第7期。

②④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③《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新华网,2023年10月13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行动学习法在基层干部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向基层干部群众问计问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