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能力比赛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4-01-27 17:24杨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6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

杨静

摘要:该文基于教学能力比赛的获奖经验,以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一等奖作品“红色研学旅行网站”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在该校三教改革中的探索、实践和收获,为职业院校Web前端开发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多维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6-016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国家文件精神,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1]。

本文以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现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

1 课程的整体设计

HTML5与CSS3网页设计课程为本校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1+X” Web前端开发(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需求,课程深入挖掘融合思政元素,结合技能大赛,将原有学科体系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重构,整合为五个主题思政的网站项目。项目与项目、任务与任务层层递进,以任务为驱动,面向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重构如图1所示。

本文以项目三“红色研学旅行网站”设计与制作为例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对接“1+X”职业技能中1-3-1“能使用CSS3新特性开发动态页面样式”。

2 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策略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培养目标为达到Web前端工程师初级水平。

学生前期学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对HTML和CSS有了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CSS编码能力,掌握了HTML常用元素、CSS样式基本类型;对工作任务责任心较强、思维活跃,具有团队意识但缺乏协同能力;对传统讲授型课程缺乏兴趣,动力不足,但接受合作探究和游戏化学习。

结合此学情与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深度学习、“做中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构建教学的整体架构,确定以下教学策略。

2.1 “四贯通,一融合,三进阶”教学模式引领,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围绕“立德树人”,采用“四贯通,一融合,三进阶”教学模式。通过思政贯通实现三全育人,课证贯通实现标准育人、课赛贯通实现示范育人、岗课贯通实现过程育人[2];教学实施融合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通过“模仿-迁移-创新”三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政贯通,三全育人。结合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职业认同和劳动意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

课证贯通,标准育人。通过课程标准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内容对接,考核模式与“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对接,课程项目与行业实践案例对接,实现课证贯通,标准育人。

课赛贯通,示范育人。融合大赛内容,沉淀大赛项目案例库,将大赛项目融合到教学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由获奖学生担任课程助教,分享经验、激发兴趣、指导技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岗课贯通,过程育人。围绕Web前端开发工作岗位的工作领域,将工作职责分析、提炼、标准化为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教学项目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实现校企融合、岗课贯通,过程育人。

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六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4],结合课程特点、学生学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过程推进,环环相扣,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项目教学遵循“模仿、迁移、创新”三步骤,初期项目模仿,明确开发过程,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拓展,中期项目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内化和提升,促进深度学习,最终实现综合项目的自主开发与创新。

2.2 “显性+隐性”思政体系浸润,全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结合课程特点,合理选取思政主题,形成显性主题思政体系,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乐学善学;以职业标准为指导,践行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认同和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完善思政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

2.3 多维评价体系诊断,全过程实现动态评价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维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依托超星、智慧课堂大数据等平台,強化过程评价和实时评价、参考结果考核,综合诊断学生三维目标达成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根据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1+X”Web前端开发(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学情分析,确立了项目三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表1和表2所示。

3.1 教学目标

3.2 教学重难点

本项目以“红色研学旅行网站”为载体,将首页按照页面结构拆解成四个工作任务,分步实现从静态页面制作到动态页面制作,教学实施融合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在教学内容中融合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灵活运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比较教学、游戏化等教学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3.3 教学实施过程

以任务三子任务1“主体布局设计与制作”为例,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学生接收任务书,明确任务要求,分组自学进行预习任务模仿,完成主体布局页面原型图设计与制作。

课中,教师引导进行预习反馈,总结共性和个体问题,针对共性问题引导各组学生根据客户需求讨论修改方案;在使用弹性布局的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游戏闯关、布局演练等环节解决重点问题;针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分析、动画模拟、微课视频、分步演示等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理解Flex布局中图片换行、列间距计算的方法,突破难点;各组学生设计测试用例,测试、优化、整改;最后各组对本任务进行总结评价,完成评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做中思、思中学”,逐步将认知深化、技能强化、素养内化。

课后,完成弹性布局属性拓展任务和“1+X”理论检测,进行学习反思。

3.4 教学效果反馈

对于本次课前预习任务,根据超星平台统计,学生任务完成率100%,通过视频观看时长、“1+X”测试成绩等进行个体量化评价。课堂反馈阶段,企业导师、助教及教师针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组内互评确定方案;通过游戏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点掌握情况;布局演练考查技能应用和迁移能力,根据方案难易度统计学生知识内化程度;学生对知识、技能、合作等方面完成度进行自评。课后,平台统计學生拓展任务完成情况。

结果显示,学生各阶段的任务完成率较高,达成度存在个体差异。对于CSS3新特性的相关知识掌握、技能应用、页面细节处理均有提升,学习目标总体达成,学生能力性评价和社会性评价得到显著提升[5]。

4 教学反思

经过教学团队的共同研究和设计以及一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实践,收获了以下成绩。

4.1 “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

围绕“红色研学”项目主题,融思政教育于学习的全过程,了解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隐性思政教育,以Web前端开发职业标准为指导,践行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小组间自觉遵守产品开发保密制度,增强产权意识和职业道德;小组内协作开发,增强沟通协作意识;在测试和评价过程中,重视代码规范,增强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养成职业道德;学生围绕项目需求,利用线上线下互动交流、Web沙龙、企业实践等,开展自主探究、信息检索、小组互助,在探索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实现乐学、善学,学会学习;学生自主运用新技术手段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践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4.2 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进行课程项目整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工作过程系统化六步开展教学,将“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与学习过程七步相融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知到悟、从模仿到创新,逐步将知识内化、能力迁移、素养提升,实现深度学习。

融入思政元素的项目和丰富的教学组织手段有效解决了学生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融合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比较学习和游戏化学习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平台数据显示,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逐步养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4.3 采用“四贯通,一融合,三步骤”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实现“思政、课证、课赛、岗课”贯通,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探索课证融通衔接思路,将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纳入课程中,实现课证贯通;融合大赛内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校企合作,引入企业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熟悉项目开发过程,无缝对接企业岗位。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融合,随着项目难度迭代上升,在过程中学生的开发能力螺旋上升,知识技能实现“模仿-迁移-创新”三步骤提升,打造高效课堂。

4.4 探索“知能并重、多元共生”增值评价,挖掘发展潜能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维评价体系,探索“知能并重、多元共生”增值评价。在尊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注重过程性评价,基于学习和工作过程设置合理观测点,以“增加值”作为评价的衡量值,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促进未来职业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教学团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指导下[6],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政贯通实现了三全育人,课证贯通实现了标准育人、课赛贯通实现了示范育人、岗课贯通实现了过程育人,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有效推进了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

[2] 陈荟洁,黄海菲.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 融合发展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4):88-91.

[3] 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69-71.

[4] 闫婷婷.现代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J].教育现代化,2019,6(76):103-104.

[5] 庄西真.论增值评价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4):12-17.

[6]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11,27.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