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2024-01-27 13:41李宁龚旭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

李宁 龚旭霞

摘 要: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面临重大挑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时期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激发教育适应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出发,探究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机制、技术、师资3个方面面临的困境,并由此总结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提出制定多主体参与的战略规划、打造极具共享性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富有数字素养的教师团队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数字化教育应用呈现出井喷式增长,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们围绕教育数字化的概念、动因以及模型框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对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和路径选择问题还缺乏深层次的系统梳理。为此,本文试图从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出发,发现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转型路径。

1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1.1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包括数字技术驱动下的高等教育转型以及面向高等教育轉型的数字创新。一方面,数字技术深度渗透教学过程,通过对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计的改造升级来实现教育的变革,例如,虚拟空间、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地丰富多彩,人才培养理念突破原有认知向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转变,现代化、智慧化的课程体系逐步建成,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朝着智能化、开放化、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参与主体之间高效协同和共生的同时,还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环境,提高了教育生态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例如,数字化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应用平台的搭建和完善,使得教育资源的收集、归纳、分享更加科学高效,教学、财务、就业、后勤管理更加地智能化和透明化,学习者、教育者以及研究者的沟通渠道更加多元通畅,数字技术助力提供公平、开放、创新的优质教育和人人可享的学习机会。

1.2 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会经过3个阶段,包括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其中,数字化转换是将纸质版的书籍期刊等物理信息和数据电子化并对数据信息进行组织、上传到网络系统的过程,实现教育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升级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改造和重组机构运作过程,升级教育系统的内生动力结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帮助学校处理各项事务,实现流程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是指借助文化、劳动力和技术三者协调一致的转变,创新机构运营模式,调整机构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要求高校培养学习者和教育者的数字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战略性实施更加精准高效的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业务数字化。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将沿着这样的技术路径不断变革,构建出拥有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教育新生态。

1.3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宁连举等教授结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总结出以高质、共享、协同、普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其中,高质意味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要重视教学质量、就业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教育事业,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共享要求教育资源、数字技术、师资力量等能在不同主体间流动,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构建自由、包容、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协同作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手段,致力于在技术、业务、数据等多个方面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及高校内部的部门合作,通过协作提高教育的运作效率;普惠是社会责任的体现,高等教育本身就被要求惠及普通大众,服务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模式和价值观念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教育的普惠性应该一以贯之。

2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疫情给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很多的风险和阻力。线上教育的开展使得实践类课程、操作性实验等无法开展,学生就业变得更加困难;疫情下经济持续放缓使得学校财政压力巨大,教育转型受到财政限制和现实制约;部分偏远地区技术设施奇缺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了疫情冲击,我国高等教育还面临着技术革命、国际化竞争以及多元文化融合等多重挑战,由此暴露出的机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都亟须得到解决。

2.1 机制设计不够完善

宏观上,中国还缺乏有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和模型框架,用来评估转型程度的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模型还尚未建立,以及应对重大风险的应急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数字化转型无法落实、转型风险较大。中观上,地方政府、高校与区域产业之间的互动运行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支持地方产业与数字化高校融合发展的政策,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当地经济发展不能实现相辅相成。微观上,在数字化转型最初阶段,各大高校的职能部门构建的技术系统架构相互独立,形成孤岛现象,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性与协同性,疫情期间更是极大地增加了高校管理的难度。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上进行全面考虑与规划。

2.2 技术设施不够健全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化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设施支撑,但新冠疫情的突然到来暴露出不同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还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技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数字化设施的不健全还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依赖于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但是目前高校各种数字技术产品标准不统一、多平台系统不兼容和缺乏统一规划,这些问题会使高校之间产生信息孤岛现象,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增加数字化转型的难度。此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加强安全保障,尤其在如今的信息共享时代,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高校信息安全技术和设施并不完善,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不能攻克信息泄露技术难题,将使得社会秩序紊乱,教育安全受到威胁,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降低。

2.3 教师数字化转型不到位

首先,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依赖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由于新冠疫情前我国数字教育理念还处于探索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中信息化人才储备匮乏,教育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其次,新冠疫情后高校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也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现有的教学资源无法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储备以适应疫情的到来,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管理能力不足,教学过程出现技术问题和教學质量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导致高校的信息化水平低下、教学效果欠佳。

最后,部分高校教师短期内无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数字化教育还持有保守态度,难以主动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3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我国不断提升战略认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行动。大力利用新兴技术手段进行平台搭建和数据治理,大力培养富有数字素养的教师团队,是破除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困境,实现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1 顶层设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战略规划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后疫情我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合理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应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的战略规划,制定专项政策来积极引导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建立高效牢固的风险防范系统,打造良好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在中观层面上,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产学合作,致力于驱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通,完善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校数字化发展的协调机制,借助数字化的契机实现教育与当地经济的同频共振,保障和支持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在微观层面上,高校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和实践者,应建立数字化教育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打造更加兼容完备的教学系统,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跨学科、跨国际的交流合作计划。结合自身情况,拟定出有特色、可执行的转型方案,确保数字化教育改革循序推进。

3.2 技术开发:打造极具共享性的数字化平台

技术开发和平台搭建是实现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手段。在技术开发上,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真实体验,确定技术系统的整体构架,搭建基础设施和网络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打造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此外,技术只有被安全使用,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开发数字化风险防范技术,构建完善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对数字技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解决能力,利用新兴技术手段保障数字教育产品的安全问题,消除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社会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在平台建设上,数字化平台是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有力工具,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像Moodle、Edmodo和Coursera等教育数字化平台,协调人与数据的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教育决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国际化的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灵活的培训项目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以实现后疫情时代跨国家联合培养、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3.3 人才培养:建设富有数字素养的教师团队

首先,教师是教育和数字技术的桥梁,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工具和项目的开发是培养教师数字素养的媒介,要积极利用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工具,积极开展智慧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活动。

其次,资源连通的生态系统是强化教师数字素养的保障,包括产学合作和教育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在产学合作上,高校通过数字科技发达的企业和组织可以获得有用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这些企业和组织还可以将数字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现实的生产经营经验反馈给高校,便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掌握最新技术。在教育系统建设上,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学习数字化技术,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高校自身也应设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保障教师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数字理念。

最后,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是持续建设教师数字素养的前提。教师需要培养关注教育科技领域动态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强化提升自身的意识,学会接纳和使用数字产品,并利用这些数字产品提升教学质量,改造教学模式,进行国际交流,走向世界舞台。

4 结论

新冠疫情冲击、数字革命以及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使得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技术设施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高校教师队伍中数字化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后疫情时代,国家、教育部门、企业以及高校需要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可执行的实施方案和高效的质量评估工具,推进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国际化平台的搭建,提升数字技术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企业要积极和教育机构合作,帮助培养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高技能教育人才,资助高校科研项目,为高校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校企共赢。教师完备的数字素养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高校要培养教师及时掌握教育的前沿技术和拥有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要帮助教师队伍提升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树立走向国际的远大理想,实现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连举,刘经涛,苏福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困境及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0):310.

[2]李敏辉,李铭,曾冰然等.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困境与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3546.

[3]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01):515.

[4]王兴宇.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逻辑与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23,No.331(01):236244.

[5]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1):1323.

[6]兰国帅,魏家财,黄春雨等.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3):2538.

[7]闫广芬,刘丽.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欧盟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2,44(03):1018.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