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基础日语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路径研究

2024-01-27 05:50张春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础日语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张春丽

摘 要:在高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日语专业中的基础日语作为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课时量大、周期长,有必要也有条件进行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不能无中生有,要有合适的切入点,依托教材深入挖掘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一册共14课,从宏观上按照每课一个大思政主题,可从教材的小知识、主题和句型、练习等中找到思政切入点,从中日文化对照和学生个人道德素质培养两大角度实现思政目标。微观上,落实到具体的句型教学,通过教材现有的、学生写的、教师挖掘的典型例句,在细处灵活地进行课程思政。日语专业课程思政任重道远,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日语;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71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同时,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国高校积极开启了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日语专业也不例外。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在此背景下出台,为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既有正确的三观,又热爱祖国,胸怀世界”。同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这为日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提供了方向,揭示出日语作为一门外语专业,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语专业教学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主线,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实现“育人+育才”的目标。

1 日语课程思政研究概况

通过知网的文献调查发现,关于日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逐年递增,可概况为几个方面: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探讨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人才德育养成策略;结合具体课程(基础日语,日语概况、视听说等)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路径;从产教融合、“互联网+”、四个自信等视角出发探讨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其中关于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有25篇(2023年5月16日为止的数据),有的从宏观上(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活动等)概述了融入路径,有的以教材中的某一课为例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日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

实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教材是主要抓手,如何依托教材,找到合适的思政元素结合点,进行合理的思政教育是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难点,也是最困扰任课教师的问题。在教材的思政元素挖掘方面,现有的研究中多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为例展开探讨,可见该教材在高校日语专业中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但研究案例多局限于具体某一课,如萨如拉(2023)是第三册第4课,林小婷和于春堂(2022)是第四册第9课文化专栏,袁凡淇和任慧慧是第一册第9课。但每一课的主题和内容都不一样,单独某一课的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可以借鉴,但结合点并不具有普适性,教师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具体思考每一课的思政要点,如何巧妙结合,如何实施,都是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仅耗时耗力,工作量也相应增加。

因此,本文拟结合笔者担任的基础日语课,以教材《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材第一册》全册内容为例,探讨依托教材内容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既作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也期望为同使用该教材的教师提供参考。

2 基础日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共4个学期,每周8个学时,是专业课中课时数占比最大的一门课。课时量大,授课时间跨度长,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长效性,保证思政育人的效果。而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又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多角度融入路径,提升思政实效。基础日语教材一般按主题和知识点进行编排,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教师带着发现的眼光善于挖掘思政融入点,在课堂上巧妙地将鲜活的思政素材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无缝对接,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知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思辨能力,受到德育的熏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因此,基础日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很有必要,同时也是专业课中最适合、最应该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

3 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实施要点

《纲要》指出,要避免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落实到基础日语课上,显性教育指的是传统的日语语言知识和日本文化;隐形教育即德育,较难直观体现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提高思政意识和能力深入挖掘,实现“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融入专业教学。育人和育才的和谐统一,是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目标,也是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所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高质量的人才不能仅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在道德品质上有正确的三观。

根據《纲要》,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上描述,为基础日语提供了可结合的课程思政要点,在思政融入时有了方向和依据。

4 第一册中可挖掘的思政结合点和思政目标

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一册由14课构成,是大一第一学期的基础日语教材。每一课由课程主题、交际、语法知识、相关词汇、社会文化常识等栏目构成。因为是基础阶段的教材,课程主题偏生活化,对话交际内容也比较简单,如初次见面、我的家人、我的宿舍、我的一天等。从生活化的主题中挖掘思政元素较为困难,因此需要结合党课中的所有内容,如练习、正文、小知识等,寻找更自然的思政融入点。

4.1 每课一个大的思政主题

笔者综合了每一课的所有构成,按照每课一个大思政主题的思路,总结了本册教材14篇课文中能实施的思政结合点和思政目标,见下表1。

由上表可知,第一册的思政要素挖掘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课后的小知识,日本的红白歌会、漫画、和食等,都是介绍日本情况的内容,可以运用中日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同样主题或相关主题下我国的情况,并用日语讲述出来,由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二是结合课程主题或文章的语法句型,这一类的思政要点跟课程内容结合比较紧密,思政教育的融入显得更为自然。如第4课“我的一天”,课文以学习时间和动作的表达为中心展开,全篇都是日常的行为和生活化的句子,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掌握核心知识点,但内容略显枯燥。通过引入思政元素,让学生跳出自己的日常,将视野放大到榜样人物的一天,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意志,坚定信仰不断奋进,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另外,本册中的练习C都是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多樣化的真实语境,只要教师深入挖掘,也可以从中找出思政的结合点。如第6课的练习,本课主要学习形容词和动词的过去式,而第5课学习了现在时,此时布置学生去写家乡今昔对比的文章或小视频,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查找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家乡建设发展的直观印象,感受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再加上教师在课堂稍加点拨,自然能够激起学生的爱乡爱国之情,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从思政目标来看,本册的主要思政目标也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文化对照的角度,培养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学会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本册的中华文化,包括了以地域特色为着眼点的地区差异文化、春节习俗、饮食文化、送礼文化、汉服文化等。二是从个人素质、思辨能力、三观培养的角度。如通过自我介绍、讨论中日亲属称呼的不同、写大学期间的规划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跨文化的思辨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等。

4.2 通过句型的典型例句,于点滴细微之处融入思政要素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句型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基础日语课的核心内容。因此结合句型进行思政教育很有必要,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了让学生理解句型,通常需要造大量的例句,而例句通常都带有一定观点和看法,非常有利于教师以句型为抓手,将正确的三观、文化自觉等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

句型融入方式也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利用教材中给出的例句。例如第9课句型7,表示根据社会常识必须做某事,教材中就给出了很好的思政例句。例3“小孩从6岁开始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由此引申,向学生讲解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所做的措施和改革,感受到国家对提升国民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决心,同时对我国的教育制度变革有一定了解,引发学生去思考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例4“必须遵守时间”,引导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做一个守时守约的人。二是通过让学生造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从中精选出优秀的范例,教师再在课堂上共享。事实上,典型例句光靠教师一个人冥思苦想,不仅工作量大,有时受到思维局限,想不到合适又贴近学生的例句。反而把思考还给学生,调动全班同学的大脑来思考,更能打开思路,产出好的句子。例句来源于本班同学,也更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12课注释3“には”(为了)的句型时,学生就造出了很好的句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学习”。通过这样的例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年的任务和使命。三是教材中没有给出适合思政的例句,教师可通过句型翻译练习,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在学习动词过去式时,给学生的例句可以是“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23年5月19日,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通过翻译此类例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 结语

本文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一册为例,探讨了基础日语课依托教材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的切入点和目标。教材14篇课文,按照每课一个大的思政主题,可从小知识、主题、句型和练习等方面切入,从文化对比视角、学生个人德育素质养成这两个大方向进行思政目标的融入。在细节思政方面,以句型讲解为抓手,通过典型例句也可以自然地进行价值引领和塑造。简而言之,基础日语课程中的思政融入,需要教师提高思政意识和觉悟,依托现有教材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许宗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解读[J].外语学刊,2020,(05):714.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6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猜你喜欢
基础日语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任务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JF“can—do”评价体系对《基础日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