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探究

2024-01-28 07:08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中学蓝心万
家长 2023年30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中学 蓝心万

沟通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传递信息和思想、反馈思想和感情的一个过程,其载体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也包含动作、语气、表情、眼神、物质环境等所有能够赋予信息含义的东西,其中语言沟通和肢体语言沟通是沟通的两种基本模式。人类社会是一个集体社会,每一个个体都是集体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个体也都需要在集体中与其他个体交往。沟通就是个体在集体中与他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传递和交流信息、建立和改善关系、提出和解决问题这三个层面。站在教育视角下看,沟通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特质的生成和身心的成长来说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初中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一个言行都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阶段,要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班主任就需要注重管理工作中沟通的艺术。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内容

班主任是班级中的大家长,也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一切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之外还需要完成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从岗位职责的视角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这些: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和提升学习能力。3.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4.对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在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机构的“工作”提供支持,组织或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有意义的文体活动。5.充当学生、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及时向学生反映学生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或要求。6.协助学校做好对学生的品德评定和毕业鉴定,为学校奖惩制度的落实提供支持与助力。在这些工作中,无论是与学生、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这三方中哪一方的交往,沟通都是最基础也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前提与保障。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

初中生有着刚刚开始形成的自我意识,对外界的人和事也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刀切的“不许”和“必须”与学生的个性和心理背道而驰,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不让做什么就偏要做什么的”和“必须做什么就偏不做什么”的情况出现,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要想为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提供正向推动力量,班主任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让学生愿意听自己说的话,也愿意跟着自己说的做,进而实现对学生人格塑造和性格塑造的正向引导,为学生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心理体系趋向成熟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助力。沟通这一人际交往的基础方式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师生关系的有效路径,也是最主要的路径,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的沟通能够在降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的同时,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有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协调师生关系。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与学生群体的联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更为密切,在学生群体心中的定位也与其他科任教师有着很大差异,大部分时候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能够展现出最紧密但又最多隔阂的矛盾特征,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整体氛围。基于此,沟通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体现了出来。有效的沟通能够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好而又和谐的关系,这种友好而又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营造温馨、和谐班级氛围的关键。

(二)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特长

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身上的这种个体差异都会让他们说出不同的话和做出不同的事,如果班主任只按照一种标准,或只通过一种方式来管理学生和班级的话,会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个性需要,也很难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管理工作时,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了解学生的个性需要和现实问题,进而针对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指导,做出适应性更强的调整,为学生特征的发挥和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打好基础并提供支持。

(三)有利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纠正学生错误观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心理敏感多变的阶段,由身体变化或外界刺激带来的负面情绪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而那些未经筛选的不良信息或与之认知水平不符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到学生面前后,也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若这些心理问题和错误观念持续堆积下去的话,有可能会让学生在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时变得更加偏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遏制这些问题和错误观念的持续堆积,能够在沟通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言语或行为上的引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中所处的基础单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单位也是班级。在学校层面的集体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代表,班主任则是这个班级的大家长,对班级中学生的所有管理都需要同时站在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双视角下展开。事实上,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在很多时候建立在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层面上,因而有效的师生沟通不仅能够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要,还能够帮助班主任实现对学生班级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的培养。

三、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新课改背景下,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已经完成了多重改革,更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能力与思维层面的成长与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对应的,学生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的提升获得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班主任作为德育的主体之一,尤其需要在管理中重视对学生言语、思想和行为的引导,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为学生人格和性格的塑造提供更强助力。具体来讲,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需要抓住的几个关键词包含倾听、理解、轻松、温馨、积极、向上、平等、公正、发展和共赢等,并在这些关键词之上与学生建立平等且友好的沟通关系,并借由沟通来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

(一)以倾听和理解为关键词,与学生交朋友

汉语词典中将倾听定义为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将理解定义为顺着脉络或条理进行剖析后的了解与明白。站在沟通的视角下进行关键词解析,倾听的定义可以被沿用,理解的定义却还要增添一些心理和哲学层面的解释,是个体对事件逻辑关系的赞同和承认,即沟通的双方需要在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对方想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视角下理解其在某一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逻辑或行为逻辑。

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以倾听和理解为关键词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青春期学生不成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些在成年人眼中不重要或很重要的事在初中生眼中就可能变得很重要或不重要。班主任需要带着这一认知来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尽可能地了解当下学生追逐的潮流,用学生理解且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跳出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沟通中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在以朋友为名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可能没有保留地向班主任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以轻松和温馨为关键词,打造良好沟通环境

环境是对沟通效果造成重要影响的一个外在因素,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脱离环境的社会性动物,虽然不同人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但舒适度更高的环境实际上能够为大部分人带来精神和心理的放松。这种精神和心理的放松会让人更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而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基于此,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需要以轻松和温馨为关键词,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沟通环境,并借此打消学生的防备心理,为沟通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具体来讲,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应选择周围人太多的地方,不管是学生太多还是教师太多,都不利于沟通的进行。因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开始更加看重个人隐私,在其他人面前多不愿意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于会为了迎合其他人的想法而说出与自己所想相悖的话,否则不仅不利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还有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基于此,班主任可以专门选定一个地方或选定一个时间来与学生进行沟通,放置一些可爱或有趣的装饰物来营造温馨的气氛,以亦师亦友的关系为基础进行指导。

(三)以积极和向上为关键词,注重言语的引导

对班主任而言,与学生的沟通需要满足两个目标,一个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即一个是心理沟通,一个是德育沟通,但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除了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借轻松和温馨的环境来放松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以外,还需要重点关注积极和向上这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语言的引导作用,借沟通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结合实际来看,初中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从自己的言行入手,为学生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也为自己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后续的沟通奠定基础。语言和文字一样具有引导性,与形象相符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信服,在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以后,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说出的一些正能量的话就不会显得“假大空”,这也更方便班主任结合学生当下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支持和鼓励,进而借语言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助力,更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态度、思想和行动上都有担当且积极向上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四)以平等和公正为关键词,重视学生的主定位

沟通中的平等主要指的是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格需要得到尊重,即班主任需要在沟通中适当降低自己的姿态,不以说教的态度来要求学生要怎么想或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虽然成年人的经验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或者说并不一定能够被初中生理解。公正主要指的是班主任要在针对某件事而对学生进行的沟通中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以与事件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为参考来偏信或者偏帮事件中的某一名或一群学生。

具体来讲,所有学生在班主任心中都应当站在同一个高度上,虽然班主任需要在沟通中站在朋友的视角下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但在帮助学生寻找产生矛盾、困惑的原因或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还需要表现得更加客观和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时,班主任一是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来选择不同的方式与之进行沟通,二是要多找其他的“证人”和“证据”来对整件事做出理性和全面的判断,先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是个没有偏见和公平的人,再引导学生学会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五)以发展和共赢为关键词,延伸沟通主题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目的不只是积累更多的知识,还有接触更多的人和学会更多的道理,进而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也有潜力的社会性人才。也正是如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就不能够只停留在解决矛盾、困惑和问题的表面,还需要延伸到学生的成长和在未来的发展,需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共赢的期望来看待学生。结合实际来看,班主任需要明确的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每一名学生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只是有的还没有被发现和注意到。基于发展的基本教育理念,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注重主题的延伸,谈论成长时不能只谈论成长,还要谈论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谈论学习时也不能只谈论学习,还要谈论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帮助学生借助沟通来认清事物的本质,发挥沟通的作用与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沟通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关键词,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新时代的教育已然回归到了育人的本质上,做好德育沟通与心理沟通是班主任站在岗位视角下落实育人的基础与前提。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要为学生的身心成长提供必要引导,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与价值,借助沟通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解决学生的发展障碍,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扫清障碍,助力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班级“四小怪”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