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高质量发展

2024-01-29 05:46简嘉怡
现代食品 2023年21期
关键词:罐装食品行业辅食

◎ 简嘉怡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生命早期1 000 天是婴幼儿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营养状况影响着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潜能。国务院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1]中明确指出,开展生命早期1 000 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2]中也明确指出,婴儿满6 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认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特殊膳食用食品销量逐年提升,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据行业统计,2021 年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达到489 亿元,同比增长10.14%;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需求规模持续增长突破40 万t。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行业发展概况,从监管政策、生产企业现状、行业消费情况分析我国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行业的主要问题,直面挑战并提高婴幼儿罐装辅助行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助推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1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行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婴幼儿的健康,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注重对婴辅产品的生产和研究,并已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体系,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具有适用于多种饮食习惯的产品类别且附带生动详细的食用指导。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理念的升级和对营养认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婴幼儿辅食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家庭自制,对于市售产品也会进行选择。随着国外婴幼儿罐装食品的引入,该类食品在我国逐步兴起。我国最早生产婴幼儿罐装食品的企业亨氏于1999 年在青岛成立,该企业生产的果泥罐头拉开了我国罐装类婴幼儿辅助食品的序幕。随着生产设备的不断改进及食品原料品种多样化,国内品牌吸取国外知名品牌的生产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及婴幼儿生理特点开发出不同品种的罐装类婴幼儿辅助食品,使该品类的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尽管受近年来出生率下降的影响,2020—2022 年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市场增长缓慢,但整体仍保持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2020—2022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虽有所下降,但消费者营养补充意识提高,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消费仍有所增长,2022 年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市场规模达527 亿元,同比增长5.6%。截至2023 年4 月,我国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4 个省份,共有11 家[3]。

《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于2020 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指导家长和社会公众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普及婴幼儿喂养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该文件指出,在生命早期科学、良好的喂养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为其生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在科学喂养观念的持续渗透下,婴幼儿辅助食品迎来真正意义的市场教育,奠定了该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婴幼儿辅食的消费市场呈良好的增长态势。但目前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在美国婴辅产品的渗透率在2020 年已达到75.5%,2020 年我国同类产品的渗透率约为31.1%。

2 行业政策法规持续完善,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行业的政策法规标准得到持续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 年修订版中明确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法律地位,对于特殊膳食食品的类别及品种在《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2015 版)中进行了细化,分别是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编号为3001)、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编号为3002)、其他特殊膳食食品(编号为3003)。2017 年发布的《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 版)》[5](以下简称《细则》)适用的许可范围更宽,将GB 10769—2010、GB 10770—2010 及GB 22570—2014 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涉及的所有婴幼儿辅助食品类别进行整合,覆盖了目前市面上的辅食品种,扩大和调整了相应内容,各项要求更加全面具体,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许可要求。2018 年为加强原料把关和出厂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监管的规定》。

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整治,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向好。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4]中明确指出,要修订完善婴幼儿辅助食品标准,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全面贯彻落实“最严谨”标准精神,依据婴幼儿食品系列标准体系建设原则和要求,汲取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婴幼儿营养学的研究成果,按照婴幼儿喂养指南,综合考虑我国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健康状况,结合我国生产企业实际,科学借鉴国际组织和主要发达国标标准管理经验,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进行修订,于2023 年2 月公布征求意见。

3 加强行业内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行业体系建设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在研发、原辅料和生产过程控制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迫切需要通过以行业自律(企业风险“防”和“控”)为核心、以“可溯源”为目标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监管予以解决,确保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6]。

3.1 研发控制

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与产品的配方设计、工艺验证、均匀性、稳定性研究等密切相关。为保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安全和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对于原辅料的把控、生产工艺的验证、成品的检验等方面在研发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细则》也强调了研发工作,对于生产工艺中关键控制点的验证尤其重要。对于罐装辅助食品的生产工艺,杀菌环节为关键控制点。在确定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应对影响杀菌环节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验证,制定杀菌工艺规程,并评估杀菌效果的有效性。对于整体生产工艺环节中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分析评估杀菌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规避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的风险。

3.2 原辅料控制

原辅料的质量安全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生产企业对原辅料管控不严会导致最终产品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风险。食用农产品是生产罐装辅助食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控制是原料管理的重点。为规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细则》的要求,从源头管理食用农产品原料的采购,重点审核其种养殖环节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包括农兽药、饲料、肥料等,确保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及农产品原料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征求意见稿)[7]中对于原料要求增加了“不应添加蔗糖、果糖、葡萄糖、葡萄糖浆”,对于原料为鱼肉来源的产品增加了组胺限量的要求,这对企业原料验收提出了具体要求。

3.3 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是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安全控制的本质。《细则》要求生产企业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涵盖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所有环节。特别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序在生产结束后、更换品种或批次前进行的清场工作,对于其清洁效果必要时需进行验证,以规避清洁效果不佳所带来的风险。2022 年9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布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旨在提升生产企业自律意识,保障生产过程中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安全起到关键作用。生产企业卫生管理不到位,清洁制度落实不严,可能导致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不能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存在微生物及虫害滋生的风险,对原料和产品造成污染。对于清洁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管理,若未设定合理的消毒程序,可能存在消毒效果不佳和消毒剂残留的风险。

4 结语

在坚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加强行业内部监督管理,完善行业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力。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关注度的提高以及婴幼儿辅食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高品质的婴幼儿辅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全新机遇与挑战,生产企业应积极应对,开辟产业发展路径,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行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助推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罐装食品行业辅食
About Eating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汽水有毒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辅食大作战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