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价值和实践进路

2024-01-31 14:33郭鸿炜
行政与法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倡议和平

郭鸿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合称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逐渐成为广受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加入“一带一路”,之所以说“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新平台,这与其所遵循合作原则、价值理念和合作方式是分不开的。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和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共建国家之间的和平合作、共同发展和双赢多赢,使广大后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上呈现出了与过去西方式现代化截然不同的面貌和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大道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书写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崭新篇章。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形式,“现代化叙事是20世纪以来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叙事”[1]。衡量一种现代化道路好与不好,标准之一是其实现方式或途径是否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领土扩张、侵略殖民和资源掠夺之上。纵观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虽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但总体上仍是以西方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为主导。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乃至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然而,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及资本主义体系的固有特征使得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必然是充满“血与火的征服和掠夺”之路。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殖民掠夺开拓海外市场进而建立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列强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主要手段。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几乎所有西方大国最终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之路,9个世界性大国的现代化崛起无一例外地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实现的。可见,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是以对小国弱国赤裸裸的侵略、剥削和压迫为代价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创伤和深重灾难,同时这种模式也给其他要走向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做出了错误的示范和误导。

从根本上来说,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源于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观念。西方按照自身的标准,把世界简单地划分为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文明国家与野蛮国家,西方国家占据了国际社会的中心地位,而非西方国家则被视为边缘,形成了极不平等、对立冲突的国际关系。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大国霸权稳定论、空间生存论等学说,都是在为西方统治世界、大国追求霸权、大国粗暴干涉小国内政甚至任意发动侵略战争进行辩护。虽然冷战已结束几十年了,但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的霸凌行径依然存在,零和博弈、对立排他的冷战思维对很多国家的世界观仍有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西方国家从自身走现代化道路的固有逻辑和主观经验出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必然要走传统大国“国强必霸”的历史道路,因而把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与追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建立起某种必然联系。

实际上,通往现代化的道路绝不止西方一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和平、谋发展、图富强,艰辛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新的实现方式和路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渐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实现方式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根本指南,开创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功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西方侵略扩张、殖民掠夺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为人类社会成功寻找到了一条用和平发展也能实现现代化的可行性方案,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拓展。

2017年10月,经党的十九大通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所遵循和落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价值理念和实践成果,为各国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3],为各国在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上阔步前进指明了正确方向。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宏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深化共建国家及地区互利合作,助力沿线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为缩小南北差距、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不走殖民掠夺、国强必霸的老路,大大超越了西方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思维和赢者通吃、霸权霸凌的做法,以中国实践向世界宣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伟大壮举和成功典范,大大加快了广大后发国家赶上时代和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价值和实践意义建立和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因此,笔者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置于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宏大背景下,从和平发展的视角切入,首先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涵是什么,从理论上概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总结在实践运作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践行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以期通过分析,明确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为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意涵

中国式现代化在争取国内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同时,也积极追求世界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共同发展,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贡献。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擘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树立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正确旗帜,坚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实现路径,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大国气度。

(一)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国际秩序深刻变革,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霸权霸凌、对抗制衡行径时有发生,冷战阴云并未消散,和平、发展、安全、治理等领域赤字频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暴露出了严重弊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俄乌冲突持续不断、巴以冲突一再升级,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这些问题大都是伴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产生的,是侵略掠夺式现代化的产物,其解决与应对必然需要寻求现代化实现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性挑战应对方案,突出和平发展的时代标签,为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安全稳定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凝聚了世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全球共识”[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天下胸怀,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洞悉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共建国家及地区休戚与共、共同命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向世人生动展现了西方现代化之外的全新图景,拓展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减少了后发国家必须走西方现代化老路的路径依赖,为后发国家独立自主地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树立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正确旗帜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首先是对中华文明特质中“和合共生”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和合共生强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实现文明之间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强调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共生共存,倡导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历史上,中国对待周边小国采取“怀柔周边”“行王道而非霸道”的外交政策,[5]而非实施强制性的霸权力量对周边进行侵略和控制,形成了中国与周边长期和平相处的外交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带有深厚的和合共生的传统文化烙印,新时代以来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给予了周边国家及地区实质性的尊重”[6],超越了西方传统的本国安全是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狭隘安全观念,更加强调以相互尊重、共存共赢和平等互利方式实现共建国家及地区共同现代化。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对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近代中国曾遭受过被西方列强侵略的深重苦难,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被欺压的经历感同身受,中国不会也不可能重复走西方侵略掠夺式现代化的老路。党的七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萌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四个现代化”,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7],中国式现代化的雏形逐渐形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提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改革开放后,中国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迅速发展。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应对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举措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共建国家及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中国开始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新时代,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快车道,开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更加强调以负责任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

从古至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都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西方国家以现代化先发优势和现实实力为依据,建立起凌驾于其他国家和文明价值之上的价值霸权和思想强权,[8]并美其名曰“普世价值”。实则是以普世价值为借口,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单向输出资本主义价值观,对弱小国家进行文化殖民和霸凌,以发动“颜色革命”、搞“双标”、渗透意识形态等方式干涉他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着眼于人类整体价值共性,承认并尊重世界文明差异性和多样性,从人类社会历史观、国际大局观出发,观照人类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与西方普世价值形成了鲜明对照。

每个国家、民族,每种文化、文明都有其独特性,一定文化、文明的土壤所孕育出来的现代化道路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要予以尊重,而不能孤立和排斥。“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东西文化之间的桥梁”[9],也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国家及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精神桥梁和价值纽带。世界优秀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一般是高度契合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关怀和价值依归,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存在,以包容开放精神接纳其他文明,“为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画出了‘价值同心圆’”[10]。

(四)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最佳方案

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当下,由于国际社会缺乏强制约束力的保障,一些大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以意识形态划界,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核心利益,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着力促进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关系。在对待大国与小国关系问题上,强调大国要以“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11]的和平发展思维进行自我约束,在确保核心利益基础上做到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在对待周边小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上,强调以义利观助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附加任何政治和经济条件,维护共同利益,共享发展机遇。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西方现代化的对外关系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遵从你输我赢、对立制衡的零和博弈思维。在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压榨落后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正当权益。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取代对抗独占的传统国际关系,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共建国家及地区的独立性,与共建国家及地区通过协商、对话与合作的方式交往和互动,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

以公平正义为目标。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侵害了发展中国家合理权益和经济利益,拉大了南北差距、东西差距。公平正义是和平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追求,也是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提出以公道正义取代偏私自利的正确义利观,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对国际道义的遵循。实践中,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加强同后发国家的团结协作,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用实际行动践行并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为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作出了生动示范。

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价值

作为新型全球化的合作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和平、发展、文化、合作”[12]等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显著的和平发展特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和理念,致力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共建国家及地区互联互通,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不断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价值。

(一)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内治理经验在国际领域的延伸,共商共建共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则,为中国与共建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强烈的开放包容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不同地区、民族、意识形态、发展水平等国家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欢迎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产品。作为首倡国家和新兴发展大国,中国有能力有意愿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实现共同现代化。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与共建国家及地区平等协商、共担责任;淡化意识形态,不会带有歧视偏见地排斥孤立任何国家,“不搞地缘政治联盟”和“中国俱乐部”“小圈子”,[13]倡导共建国家组成开放包容的大家庭,回应了后发国家“希望加快发展”与“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强烈愿望,克服了二战后一些亚非拉国家因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而陷入的“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共商共建共享有利于共建国家及地区更加公平普惠地共享中国现代化发展成果。在利益分配上,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以往西方现代化赢者通吃、霸权独占的分配模式,共建“一带一路”强调合作成果和利益要“惠及更广泛的区域”[14]。中国与共建国家及地区共享合作成果、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形成包容性全球化和全球秩序的互动进化”[15],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共建国家及地区人民。例如,中国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16]理念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共同利益的共同分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使中国式现代化真正走出了一条强而不霸的现代化新路,深刻改变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压榨的处境,用事实驳斥了大国外交必然走向国强必霸之路的宿命论调,摒弃了将自身利益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之上的西方现代化老路,使后发国家不必跟在欧美国家后面亦步亦趋,成功书写了和平发展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二)互联互通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相互沟通与平等合作

“一带一路”经过广阔的亚欧非大陆,绝大多数是内陆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差、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源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压迫和对丰富资源的疯狂掠夺,致使后者依靠现有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封闭排他的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体系难以实现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要致富,先修路”,证明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后发国家落后面貌的“关键一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处于世界前列,在修建高铁、铺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方面实力雄厚,有能力为共建国家提供中国先进科学技术及优质产能,分享现代化发展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强大优势能够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带动当地就业,为广大内陆欠发达国家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提升共同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同时,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通过高层互访、战略对接促进政策沟通,如积极对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通道建设”等发展战略计划,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治认同、战略互信;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口岸规模、设立工业园区以及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促进国际经贸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多元化,促进各国贸易畅通;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为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保驾护航,推动资金融通和金融保障;通过与共建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为共建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夯实了社会根基和精神滋养,促进了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联互通带动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共同发展,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互利共赢,以此来破解和平困境和发展困境,进而推动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

(三)丝路精神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一致性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并延伸到拉丁美洲等地,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发展水平各异,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差异性十分显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17]展现了传统中国对外交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彰显出中华文明和合共生的独特精神气质。中华文明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文明,并与世界其他优秀文明成果进行积极交流互动和文明互鉴,促进文明的共生共存。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唐宋时期的万国来朝盛况、明朝郑和下西洋都是很好的例证。丝路精神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实质上是高度统一的,凝练概括了全人类的基本价值共识,勾画出超越差异分歧的价值同心圆,凸显出共建国家及地区人民企盼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18]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文化价值,促进了文明的共同繁荣,增强了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丝路精神对“文明冲突论”形成了有力回击。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取代了超级大国的竞争”[19],这实际上是站在西方文明的视角对文明之间冲突关系的强化,是西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零和博弈思维的根本体现,激化了东西方的矛盾冲突,阻碍了共建国家及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遵循,用和平合作替代对立冲突,用开放包容超越封闭排他,用互学互鉴替代孤芳自赏,用互利共赢取代零和博弈,摒弃和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文化霸权主义思维惯性,有利于广大后发国家在宽容友好的国际秩序中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

(四)国际合作新模式为共建国家及地区搭建了合作共赢的新平台

西方传统现代化的国际合作通常是只涵盖了少数几个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通过提高准入标准、设置贸易壁垒等歧视性方式排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实质上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富人俱乐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突破了传统的西方合作方式,为共建国家及地区开创了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更加具有开放包容特色的国际合作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共建国家及地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导多边主义,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汇集各方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合作规则欢迎所有有合作意愿的国家参与,不排斥孤立任何国家,尤其注重对小国的尊重和利益保障。在区域合作中,“主动将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地区规则的约束框架下”,使小国“免于单独面对一个实力远远超过他的大国”。[20]例如,在与东盟开展多边合作过程中,“尊重东盟的中心地位及其在区域合作中的领导作用”[21],极力帮助东盟取得与中国实力对比的“均衡”,充分体现出对东盟小国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维护。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共建国家及地区建立共同利益和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在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下,国际关系的内容和方式相对以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内容上,其提出的“五通”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互利共赢,还有望实现联动发展,通过资源、技术、市场和知识的共享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安全的协同发展,实现共建国家之间的利益协调和资源共享,让更多国家能够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在方式上,这一国际合作新平台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协商和战略利益的博弈,而是建立在共同目标、战略互信与利益互惠的基础上,为共建国家及地区提供协商、共建和合作的机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既强调大国担当,又结合自身实力,量力而行,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这有助于共建国家及地区更好地相互支持、平等协作、共担责任,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经济增长、地区安全稳定,更公正、平等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

十年磨一剑。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过程,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积极建设现代化、努力贡献现代化的过程。当前,中国已经与各国签署了200余份国际合作文件,从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层面持续为共建国家及地区提供更多新机遇,在实现共同发展美好愿景的同时也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22]

(一)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提升共同现代化水平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蓝图变成实景,中国与各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不断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深化拓展务实合作,合作成效显著增强。十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23]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桥梁、水利工程、核电站、港口、管道、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创造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如雅万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匈塞铁路进入铺轨施工阶段、中老铁路货物运输持续兴旺、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项目全面建成、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全线开通等,极大推动了共建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使欧亚非广大内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十年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也化作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实效、民生实惠,留下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为共建国家及地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合作成果包括但不限于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点亮了万家灯火;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鲁班工坊”帮助20多个国家的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为柬埔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当地民众勤劳致富的“金饭碗”;中欧班列迄今已开行6万5千列,成为联通亚欧的“钢铁驼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欧亚大陆共建国家及地区运送防疫物资的重要健康快车;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为非洲国家捐赠电视机和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覆盖9200余个村庄,受益人口近千万。这些成果有效提高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共建国家及地区共同现代化水平。[24-26]

(二)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相互沟通、互利共赢,为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注入正能量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严格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同共建国家及地区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上推动共建国家及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国积极为国际社会贡献公共安全产品,长期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向非洲派驻2000名维和军人,向黎巴嫩累计派出维和人员7000余人;中国海军克服重重困难,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护送商船和营救被劫商船、反恐和反海盗、联合搜救等维和任务,使“最危险海域”再成“黄金航道”,彰显了大国担当。[27]“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28]中国始终秉持公道立场,有建设性地参与和维护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劝和促谈作用,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保护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共同利益,成为“一带一路”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角色,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沿线地区的安全风险预警、防范、监测和应急管理工作,深入研究共建国家及地区公共安全风险的区域和国别,定期发布《公共安全风险报告》《“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等,[29]为合作项目、工程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遗余力地向共建国家及地区捐赠医疗物资、提供国际公共卫生产品,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对外提供近20亿剂新冠疫苗。[30]在几乎所有其他运输活动都处于停滞或受阻时,只有中欧班列继续畅通无阻地从中国向欧洲运送疫情防控物资。

(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共建国家及地区与民众之间的精神桥梁

十年来,中国引导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和合作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创新合作机制,不仅有效促进了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也使得共建国家及地区民众之间的理解度和信任度不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教育、科技、艺术、医疗卫生、新闻出版、文物保护、考古等领域开展的交流互动与合作,成为维系共建国家及地区民众的精神纽带。截至2022年12月,“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成果丰硕,共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培养11.9万多名科技人才,建立30家区域科技组织、实施152个项目。[31]

中国与共建国家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和载体,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交流会、博览会、展览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中阿文明对话大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孔子学院、中国-东盟电影文化周、澜湄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中俄文化年等。当前,中阿地方政府已建立40余对友城关系;中阿新闻交流中心、中阿电子图书馆门户网站正式落地;“汉语热”在阿拉伯国家持续升温,沙特、阿联酋、埃及宣布将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哥伦比亚积极开展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该国行政管理干部学院以中国文化周系列活动为载体,举办了中国文化系列讲座,展映了西班牙语版“中国节日”节目,进行了舞龙舞狮、武术、茶艺、书法等线下展演,同时还推出了芭蕾舞剧《百年红梅颂》、民乐电影《浙里有乐》、专题片《摆脱贫困》等“云展映”活动,不仅使各界人士增进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特征的了解,也使远隔千山万水的哥中两国人民有了心灵共鸣,加深了两国友谊。[32]

(四)“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为处理国际关系贡献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33]这意味着它是在不破坏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前提下对既有合作机制的补充和创新,是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是区域国家的共同发展,不会替代以RCEP、CPTPP为代表的传统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和国际秩序,为共建国家及地区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34]具言之,一是与共建国家及地区在既有区域合作基础上深化多边合作,搭建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关系网络,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上合组织、G20、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澜湄合作、中日韩合作机制等次区域、区域合作机制平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欢迎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这辆快速发展的列车,为共建国家及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二是积极搭建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等,为共建国家及地区多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有效推动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及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三是运用“第三方市场合作”来创新国际合作方式,使得中国与共建国家及地区可以与倡议之外的国家合作,突破了传统地缘政治的束缚和合作条框限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当前,西、加、英、韩、澳、日、新等十四国积极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了埃塞俄比亚电网通信网建设、越南山阳港、科威特炼油厂、厄瓜多尔炼油厂等一系列项目合作成果,成效十分显著。[35]

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开放化极具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举措。回首十年来的发展变迁与巨大成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关注人心,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坚持与时俱进,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共建国家及地区经济繁荣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36],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格局、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价值和实践进路,向全世界生动诠释和践行了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是对西方殖民掠夺型现代化之路的巨大超越,为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价值典范、做出了行动示范、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历史和时代变迁昭示了恒久不变的真理,西方侵略掠夺、殖民扩张式现代化是歧路、邪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才是光明大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国强必霸”的逻辑并非是真理、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早已过时,走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就会误入歧途直至万劫不复,惟有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才是大势所趋、道义所在,才能促进共建国家及地区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才能更好更广泛惠及共建国家及地区人民。

猜你喜欢
中国式倡议和平
中国式民主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博弈·和平
中国式失败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